队列同步器--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u013283727/article/details/83268392

队列同步器

队列同步器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以下简称同步器),是用来构建锁或者其他同步组件的基础框架,它使用了一个int成员变量表示同步状态,通过内置的FIFO队列来完成资源获取线程的排队工作。

同步器的主要使用方式是继承,子类通过继承同步器并实现它的抽象方法来管理同步状态。

同步器是实现锁(也可以是任意同步组件)的关键,在锁的实现中聚合同步器,利用同步器实现锁的语义。

重写同步器指定的方法时,需要使用同步器提供的如下3个方法来访问或修改同步状态。

  • getState():获取当前同步状态。
  • setState(int newState):设置当前同步状态。
  • compareAndSetState(int expect,int update):使用CAS设置当前状态,该方法能够保证状态设置的原子性。

同步器可重写的方法:

方法名称 描述
protected boolean tryAcquire(int arg) 独占式获取同步状态,实现该方法需要查询当前状态是否符合预期,然后再进行CAS设置同步状态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int arg) 独占式释放同步状态,等待获取同步状态的线程将有机会获取同步状态
protected int tryAcquireShared(int arg) 共享式获取同步状态,返回大于等于0的值表示获取成功,反之,获取失败
protected boolean tryReleaseShared(int arg) 共享式释放同步状态
protected boolean isHeldExclusively() 当前同步器是否在独占模式下被线程占用,一般该方法表示是否被线程所独占

同步器提供的模板方法:

方法名称 描述
void acquire(int arg) 独占式获取同步状态,如果当前线程获取同步状态成功,则由该方法返回,否则,将会进入同步队列等待,该方法将会调用重写的tryAcquire(int arg)方法
void acquireInterruptibly(int arg) 与acquire方法相同,但是该方法响应中断,如果当前线程被中断,该方法抛出InterruptedException异常并返回
boolean tryAcquireNanos(int arg, long nanosTimeout) 在acquireInterruptibly的基础上增加了超时限制

实现分析

1. 同步队列

同步器依赖内部的同步队列(一个FIFO双向队列)来完成同步状态的管理,当前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失败时,同步器会将当前线程以及等待状态等信息构造成为一个节点(Node)并将其加入同步队列,同时会阻塞当前线程,当同步状态释放时,会把首节点中的线程唤醒,使其再次尝试获取同步状态。

同步队列中的节点(Node)用来保存获取同步状态失败的线程引用、等待状态以及前驱和后继节点:

属性类型与名称 描述
int waitStatus 等待状态 CANCELLED:1 SIGNAL:-1 CONDITION:-2 PROPAGATE:-3 INITIAL:0
Node prev 前驱节点
Node Next 后继节点
Node NextWaiter
Thread thread 获取同步状态的线程

节点是构成同步队列(等待队列,在5.6节中将会介绍)的基础,同步器拥有首节点(head)和尾节点(tail),没有成功获取同步状态的线程将会成为节点加入该队列的尾部,同步队列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

image

同步器包含了两个节点类型的引用,一个指向头节点,而另一个指向尾节点。

当一个线程成功地获取了同步状态(或者锁),其他线程将无法获取到同步状态,转而被构造成为节点并加入到同步队列中,而这个加入队列的过程必须要保证线程安全,因此同步器提供了一个基于CAS的设置尾节点的方法:compareAndSetTail(Node expect,Node update),它需要传递当前线程“认为”的尾节点和当前节点,只有设置成功后,当前节点才正式与之前的尾节点建立关联。同步器将节点加入到同步队列的过程如图:

image

同步队列遵循FIFO,首节点是获取同步状态成功的节点,首节点的线程在释放同步状态时,将会唤醒后继节点,而后继节点将会在获取同步状态成功时将自己设置为首节点,该过程如图:

image

设置首节点是通过获取同步状态成功的线程来完成的,由于只有一个线程能够成功获取到同步状态,因此设置头节点的方法并不需要使用CAS来保证,它只需要将首节点设置成为原首节点的后继节点并断开原首节点的next引用即可。

2. 独占式同步状态获取与释放

通过调用同步器的acquire(int arg)方法可以获取同步状态,该方法对中断不敏感,也就是由于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失败后进入同步队列中,后续对线程进行中断操作时,线程不会从同步队列中移出,该方法代码如下:

public final void acquire(int arg) {
    if (!tryAcquire(arg) &&
        acquireQueued(addWaiter(Node.EXCLUSIVE), arg))
        selfInterrupt();
}

上述代码主要完成了同步状态获取、节点构造、加入同步队列以及在同步队列中自旋等待的相关工作,其主要逻辑是:

首先调用自定义同步器实现的tryAcquire(int arg)方法,该方法保证线程安全的获取同步状态,如果同步状态获取失败,则构造同步节点(独占式 Node.EXCLUSIVE,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成功获取同步状态)并通过addWaiter(Node node) 方法将该节点加入到同步队列的尾部,最后调用acquireQueued(Node node,int arg)方法,使得该节点以“死循环”的方式获取同步状态。如果获取不到则阻塞节点中的线程,而被阻塞线程的唤醒主要依靠前驱节点的出队或阻塞线程被中断来实现。

首先是节点的构造以及加入同步队列:

private Node addWaiter(Node mode) {
    Node node = new Node(Thread.currentThread(), mode);
    // Try the fast path of enq; backup to full enq on failure
    Node pred = tail;
    if (pred != null) {
        node.prev = pred;
        if (compareAndSetTail(pred, node)) {
            pred.next = node;
            return node;
        }
    }
    enq(node);
    return node;
}

private Node enq(final Node node) {
    for (;;) {
        Node t = tail;
        if (t == null) { // Must initialize
            if (compareAndSetHead(new Node()))
                tail = head;
        } else {
            node.prev = t;
            if (compareAndSetTail(t, node)) {
                t.next = node;
                return t;
            }
        }
    }
}

上述代码通过使用 compareAndSetTail(Node expect,Node update) 方法来确保节点能够被线程安全添加。试想一下:如果使用一个普通的LinkedList来维护节点之间的关系,那么当一个线程获取了同步状态,而其他多个线程由于调用tryAcquire(int arg)方法获取同步状态失败而并发地被添加到LinkedList时,LinkedList将难以保证Node的正确添加,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节点的数量有偏差,而且顺序也是混乱的。

在enq(final Node node)方法中,同步器通过“死循环”来保证节点的正确添加,在“死循环”中只有通过CAS将节点设置成为尾节点之后,当前线程才能从该方法返回,否则,当前线程不断地尝试设置。可以看出,enq(final Node node)方法将并发添加节点的请求通过CAS变得“串行化”了。

节点进入同步队列之后,就进入了一个自旋的过程,每个节点(或者说每个线程)都在自省地观察,当条件满足,获取到了同步状态,就可以从这个自旋过程中退出,否则依旧留在这个自旋过程中(并会阻塞节点的线程):

final boolean 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 int arg) {
    boolean failed = true;
    try {
        boolean interrupted = false;
        for (;;) {
            final Node p = node.predecessor();
            if (p == head && tryAcquire(arg)) {
                setHead(node);
                p.next = null; // help GC
                failed = false;
                return interrupted;
            }
            if (shouldParkAfterFailedAcquire(p, node) &&
                parkAndCheckInterrupt())
                interrupted = true;
        }
    } finally {
        if (failed)
            cancelAcquire(node);
    }
}

在acquireQueued(final Node node,int arg)方法中,当前线程在“死循环”中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而只有前驱节点是头节点才能够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这是为什么?原因有两个,如下:

  • 第一,头节点是成功获取到同步状态的节点,而头节点的线程释放了同步状态之后,将会唤醒其后继节点,后继节点的线程被唤醒后需要检查自己的前驱节点是否是头节点。
  • 第二,维护同步队列的FIFO原则。

由于非首节点线程前驱节点出队或者被中断而从等待状态返回,随后检查自己的前驱是否是头节点,如果是则尝试获取同步状态。可以看到节点和节点之间在循环检查的过程中基本不相互通信,而是简单地判断自己的前驱是否为头节点,这样就使得节点的释放规则符合FIFO,并且也便于对过早通知的处理(过早通知是指前驱节点不是头节点的线程由于中断而被唤醒)。

独占式同步状态获取流程,也就是acquire(int arg)方法调用流程:

image

前驱节点为头节点且能够获取同步状态的判断条件和线程进入等待状态是获取同步状态的自旋过程。当同步状态获取成功之后,当前线程从acquire(int arg)方法返回,如果对于锁这种并发组件而言,代表着当前线程获取了锁。

当前线程获取同步状态并执行了相应逻辑之后,就需要释放同步状态,使得后续节点能够继续获取同步状态。通过调用同步器的release(int arg)方法可以释放同步状态,该方法在释放了同步状态之后,会唤醒其后继节点(进而使后继节点重新尝试获取同步状态)。该方法代码如图所示:

public final boolean release(int arg) {
    if (tryRelease(arg)) {
        Node h = head;
        if (h != null && h.waitStatus != 0)
            unparkSuccessor(h);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该方法执行时,会唤醒头节点的后继节点线程,unparkSuccessor(Node node)方法使用 LockSupport 来唤醒处于等待状态的线程。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部分总结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3283727/article/details/83268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