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c 那些事

gc的个人理解

老年代,新生代。

在新生代每进行一次垃圾收集后,就会给存活的对象“加1岁”,当年龄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就会进入老年代(默认是15)

在java中,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为

A:创建(1)为对象分配存储空间。(2)开始构造对象。(3)递归调用其超类的构造方法。(4)进行对象实例初始化与变量初始化。(5)执行构造方法体。

B:使用。有别的方法会对象引用

C:销毁。没有对象引用时,则认为是垃圾。

然而垃圾多了,就会触发垃圾回收机制,也就是常说的gc

看个简单的例子吧

1:public User test(){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394946 查看本文章

User user=iuserService.findById("1");

return user;

}

2:

public User test(){

 

return  iuserService.findById("1");

}

1和2的区别大吗?可能有人说,没啥不一样的呀,其实不然,咱们做个计算吧,一个人访问一下产生一个user对象,然而这个对象只使用了一次。使用完之后,就成垃圾了。假如一个user对象,占用1KB(夸张的说法,这个的话,需要看具体的对象了。这里只是假如。勿做实际数据) 。那好。我们都知道像常用的springmvc 每一个访问都是一个线程(threadLocal),也就是说,一个人产生了1KB的垃圾,服务器内存就那么大,内存就那么多(硬性条件)。假如并发是20k(2万)的话,垃圾就是1KB*20000 也就是大概20MB,如果垃圾回收机制设置的为20兆的话,那也是说,就这一点,就出发啦垃圾回收机制。我们都知道,系统的一次gcc 和好性能的。

假如项目中有1000个这样的代码,就可想而知了,如果在for 循环中使用这样的代码,就直接给开除吧。

  小代码,往往是决定性能好坏的关键 ,硬性条件可以加,但是与其加网络带宽,内存, cpu 不如从随手的的地方做好优化。

 

这儿有一篇很好的文章  可以参考一下 https://blog.csdn.net/huangzhen0914/article/details/45172597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df-/p/1007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