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PMP的相遇相识相知相爱

相遇篇

最早接触PMP是在2011年的那个春天。那个时候刚进入一家外企工作1年。发现周围同事圈子里也有一种关于PMP的声音。

偶然的一天,自己在网上搜索了碎片性的PMP知识领域,并且仅仅断续地简单自我学习。发现很多理论知识点恰好可以解决我在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因为我发现没有理论支撑的经验那是属于非专业的态度和方式。

所以对于这次首碰,便是我对PMP的相遇。

相识篇

经过了相遇,渐渐认识到PMP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急切需要PMP的系统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同时也是更多地在工作中运用以至于更多地为企业为公司做出贡献。

由于忙碌的工作,迟迟没有再次接触PMP并下决心去通过PMP认证,直到2018年春节。

对于技术出身的我来说,虽说已转移到项目管理的工作中去,却明显发现没有理论依据的经验是站不住脚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或许管理方式从此不同。于是便即刻决定备考PMP且决定一次通过的目标。从此便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备考过程。我采用了渐进明细的方式将整个备考过程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五十天时间,十章的重点内容,基本上一个礼拜完成一章的学习,主要就是精读《PMBOK指南》,利用周末,对本周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画出思维导图,加强记忆。

第二阶段,五个礼拜的时间,完成了两本《成功通过PMP》的阅读,并且还反复推敲,细嚼慢咽,尤其特别关注重要知识点,反复阅读,其义自见。结合第一阶段的思维导图的输出,融会贯通,与此同时,分两个阶段完成了二百道练习题,而且针对每道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回顾,特别是错题,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并且返回《PMBOK指南》书中定位到其关联知识点。

第三阶段,对于三套模拟题的强化分析。先分析错题,再分析正题。将错误的题汇总起来,做成图片保存在手机里,每天工作之余甚至在出勤途中,在电梯里面,都在仔细分析题干情景的描述,并且配合答案的讲解,并且慢慢体会PMI的思想,让其融入到脑海中。

相知篇

通过我的备考,我知要想一次通过PMP认证,首先参加系统地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理由有三。

其一是有像光环这么优秀的培训机构系统地帮助和引领我一路往前。

其二是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努力,一起鼓励,解疑答惑。

其三是有专业老师的专业讲解,能方便快捷地抓住知识点中的重难点,形成知识脉络。

其次,学习计划很重要,计划的执行也重要,我把计划做出来,做成checklist,将每天完成的情况做了检查,进度就会一目了然,进度顺利心里踏实,进度落后迎头赶上。

第三,利用思维导图加强记忆,将关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由点及面,全网覆盖。对于光环提供的《知识点集锦》《冲刺题》以及专题视频的讲解,我采取的方式依然是重复阅读,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相爱篇

历经辛勤的备考,最后一次性顺利通过PMP认证,小小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在经历备考阶段中,渐渐地爱上了PMI的思想,所以这种喜爱也顺其自然地延续至今,现在也会对PMP知识领域的再学习,再巩固,再利用。

因为爱上了PMP,依然每日会关注PMP圈子,也会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最后我要感谢光环老师的辛勤付出。因为有您们的鼓励,才会有机会去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于2018年8月11日星期六

此文为光环PMP学员所撰写,为保护学员隐私,在文中部分内容有所删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tlovelygirl/article/details/8487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