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敏捷模型AM 态度方法论-指导性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38262266/article/details/86588608
由来:
敏捷建模(Agile Modeling,AM)是由Scott W. Ambler从许多的软件开发过程实践中
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敏捷建模价值观、原则和实践等组成的
它只是一种态度,不是一个说明性过程

AM是对已有生命周期模型的补充,它本身不是一个完整的方法论
在应用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时可以借鉴AM的过程指导思想
敏捷建模的价值观:
个人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实用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
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沟通、简单、反馈、勇气、谦逊
敏捷建模原则:
(1)优先考虑的是通过尽早地和不断地提交有价值的软件使客户满意;
(2)即使到了开发的后期,也欢迎改变需求;
(3)敏捷过程利用变化来为客户创造竞争优势;
(4)经常性地交付可以工作的软件,交付的间隔可以从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交付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
(5)围绕被激励起来的个体来构建项目;
(6)给他们提供所需的环境和支持,并且信任他们能够完成工作;
(7)在团队内部,最具有效果并富有效率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就是面对面的交谈;
工作的软件是首要的进度度量标准;敏捷过程提倡可持续的开发速度;
(8)责任人、开发者和用户应该能够保持一个长期的、恒定的开发速度;
(9)优秀的技能和好的设计会增强敏捷能力;
(10)简单是最根本的;
(11)最好的构架、需求和设计出于自组织团队;
(12)每隔一定时间,团队会在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工作方面进行反省,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
敏捷建模核心实践:
项目干系人的积极参与 
正确使用工件 
集体所有制 
测试性思维 
并行创建模型 
创建简单的内容 
简单地建模 
公开展示模型 
切换到另外的工件 
小增量建模 
和他人一起建模 
用代码验证 
使用最简单的工具 

敏捷模型补充实践:
使用建模标准 
逐渐应用模式(pattern) 
丢弃临时模型 
合同模型要正式 
为外部交流建模 
为帮助理解建模 
重用现有的资源 
不到万不得已不更新模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8262266/article/details/8658860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