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一局棋——《看懂世界格局》读书笔记

最近在微信读书上读了一本书,全名叫做《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作者是王伟。本人对这本书是好评的,认为值得一读,在这本书中你会发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历史,以及独到的见解分析,也会知道大国之间的博弈和人与人之间的博弈没什么两样。

本着“能把看过的书清晰地概述一遍,才算看过”的原则,我也争取能把书中的知识和逻辑整理出来,希望能“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要如何讲这本书?我认为能讲清楚下面四个问题,就足够了。这本书全篇其实也都是围绕着几个问题。

  • 美国为何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国

  • 美苏争霸,为何最后美国赢了

  • 为何中东地区总是那么动荡

  • 如何看待印度

一、美国为何崛起,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国

美国的崛起一方面得益于其先天的地理上的优势以及历史机遇,另一方面这也是美国历代政治精英决策与意志的结果

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的起因是英国殖民地经济政策损害了当前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场战争的本质其实是一场政治分离运动,殖民地想要脱离宗主国。至于这场战争的胜利呢,其实主要归功于法国的支持,表面上是美国与英国打,实质上以法国为主导的英国劲敌与英国的较量。独立战争为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毕竟没有领土完整、主权完整,又谈何崛起、称霸。

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的起因是,南北利益产生冲突,最终不可调和。南方以种植业为主,北方以工业为主。为什么产生利益冲突呢,是因为看得见的手,只能压一个扶一个,不可能两个都扶,所以就有了矛盾。最终以北方的胜利告终。南北战争的本质也是对美国工业化的推动。

一战、二战

在一、二战之前,美国追上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尾巴,又主导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能与之匹敌的就只有德国,而德国的地理位置远不如美国的好,周围都是虎狼一样的敌人。起步晚,阳光下的地盘都已被抢光,再想抢,其他大哥们都不同意。而美国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南北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与欧亚以大洋相隔,谁也打不过来。德国抢地盘,跟其他大哥打起来,美国看着他们打,还顺带卖扳手板凳,坐收渔翁之利,大发战争财。

针对美国对待战争的方式,堪称“幻影坦克伏地魔”式的猥琐打法,前期靠卖装备发财,等到了协约国打得差不多了,再过去收割。其他协约国和同盟轴心国,打的国衰民穷的时候,美国却满血,大摇大摆地商量分利益。书中对此的总结是,美国只做“低成本高收益”的事,几乎不去赌国运。这里的赌国运通常指发动有较大概率失败的战争,举几个赌国运的例子,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袭击珍珠港,一二战德国发动战车都是在赌国运,赌赢了盆满钵满,赌输了就不是下海干活那么简单。

美国在二战中,前期不动手是为了节约成本,后期动手是因为借了英法等协约国很多钱,如果德国打赢了,英法的钱估计都会还不上。所以只能动手帮着借主打赢这场架。

世界霸主

在二战结束后,欧洲大都断壁残垣,美国却发了财,欧洲强国纷纷成了美国的小弟。建立北约组织,对抗社会主义阵营。战后,英美之间进行了“文斗”,要确定货币的支配权,最终支配权落到了美国手里,综合国力使然。《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黄金”本位制,美元与黄金挂钩。

作者认为,从国际格局的变化角度来说,二战是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一次重新洗牌。资本主义世界的驱动核心,由“欧美”变成了“美欧”,美国成为了世界霸主。就霸主的意义而言,霸主具有双重角色,一是最大利益的收割者,而是体系构建、维持体系正常运转的维护者,是在“维护大局”和“自私自利”中权衡取舍的角色,国际的大棋盘,要稳住,不能让小弟们掀桌子。

美国崛起的原因,书中归根于以下几点:

  1. 完成自身内部两次大调整。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
  2. 发展初期,经济、政治保持一定封闭性。地理位置好,有条件不参加欧洲各国纷争。
  3. 创新。赶上两次工业革命。
  4. 战争专挑软柿子捏,不赌国运。打我大清、打墨西哥、巴拿马、伊拉克

二、美苏争霸,为何最后美国赢了

美苏由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问题,以及两个综合国力相比较而言,能够一拼的原因,两国开始争霸之路。

苏联虽然是当时世界第二超级大国,但面对的西方阵营涵盖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二。

日本

美国在战后扶持日本,加速了日本的经济崛起,日本也成了美国的战略棋子。

古巴导弹危机

1959年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分别部署了15枚中程弹道导弹,苏联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射程之内。苏联于是在古巴部署了射程较短但数量较多的中、短程导弹。最终双方撤回导弹,且承诺不动土耳其和古巴。

越南战争

为了和苏联争夺印支地区,美国开始插手中南半岛事务。二战结束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宣布成立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吴庭艳组织了公民投票成立越南共和国(南越)。南越由美国扶持,北越由苏联和中国扶持。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美国接口“北部湾事件”对北越进行轰炸,介入越南战争。美国由于运输成本高于中苏,在越南战场处于劣势。最终,美国撤出南越。

苏联解体

世界上总是存在这么一条亘古不变的定理,一个事物最强大之处往往也是它最脆弱的地方。

最初苏联众多党员严密组织,聚沙成塔的核心是基于意识形态的信仰而非利益,一旦信仰开始虚无化,那么组织的凝聚力和行动力也将不复存在。

当苏联从“打天下”转变为“坐天下”,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苏共的领导干部开始脱离群众,腐败、任人唯亲一步步腐蚀苏共的执政根基。苏共的高官平均年龄都在六七十岁,政治生态暮气沉沉,最后导致权力的断层,权力的断层导致国家政策无法延续,继任者缺乏历练,显得轻率、不切实际。自此之后,苏联也被自己的领导人玩坏了。最终到了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走向解体。苏联解体后,各方面的实力都不如美国,也标识着美苏争霸结束。

三、为何中东地区总是那么动荡

为何是中东

得中东者得天下”,为何中东那么重要?原因归结于两点,地理位置石油
从石油角度来讲,石油是工业的血液,是现代工业体系和军事体系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石油的生成条件非常苛刻,而中东地区近乎完美地具备了生成石油的一切地质条件,不仅储量丰富,而且开采成本极低。拥有全球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

从地理位置来讲,是连接欧亚的路上通道,之前由于奥斯曼帝国崛起,收高额过路费,才导致欧洲人开辟大航海时代。

西方人一直惦记着中东地区,不断插手中东的事务。英国、苏联、美国都曾试图控制中东地区。

第一次中东战争

巴勒斯坦建国,美国给出方案是让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建国,并且通过。最终占巴勒斯坦总人口不到11%的犹太人最终分得了59%的土地。美国给了以色列这么大的好处,就注定了以色列从建国开始,就是美国天生的“盟友”,也是美国试图控制中东事务的一步棋。

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拉伯国家就对以色列发动进攻,爆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处于劣势的以色列找联合国帮忙调停。停火四周以后,以色列准备好了钱和砍刀,赢得了这场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96万巴勒斯坦人沦为难民。

第二次中东战争

埃及新政权推翻了英国扶持的政权,废除君主制,简建立共和国。新总统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触动了西欧的核心利益,西欧海军失去了苏伊士,就失去了从地中海达到东方最便捷的通道,将意味着无法再亚非形成有效的控制。于是英法,带着以色列,入侵埃及,挑起第二次中东战争。

苏伊士运河危机,给苏联插手的机会,苏联向埃及提供军事援助。美国也抗议英法的军事行动,理由应该是想削弱英法的战略利益。最终英法以撤出埃及,也标志着英国彻底失去了中东。这次战争,美国得出结论,以色列可以再几小时内占领苏伊士河北岸,进而控制世界运输的动脉。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实在太狡猾,因为自己有,所以就想办法让别人得不到,即便英法是盟友,也要打压一下,避免哪一个强大了威胁到自己老大哥的地位。

作者总结,两场中东战争,战火烧在中东,真正心痛的是英法。之后西欧就没有能力再插手中东事务。

四、如何看待印度

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四大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还有不可接触者,即排除在种姓之外的贱民。

英国终止了印度原有的文明进程,但并没有带印度走向资本主义近代发展。种姓制度一直延续到现在。印度独立后,始终未完成土改,中央政府可控制的土地占总量的13%。印度经济发展受益者仅限于少数精英阶层。印度民众的平均生活水平低下,但印度民众仍然能接受,也跟印度传统等级文化和“修来世”的人生观有关。

国情

没有进行彻底的土改,基建远远落后于其他东亚国家,50%以上是文盲。印度从传统农业直接跳过制造业阶段,进入服务业、金融业为主干的经济模式,其GDP总量仍然不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fonxian/p/1032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