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过不好这一生的

9402357-e36d036f8bc465e0.JPG
周日咖啡馆

今天有人说,“对抗焦虑的唯一依靠,永远不是保健品,而是那个更自律,更优秀的自己”

紧接着,有人追加:“我不觉得对抗焦虑的办法是自律和变得优秀。这些女明星一个赛一个自律,一个赛一个优秀,你见过谁的焦虑变得更少?他们只是没有办法学会和自己相处,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真正对抗焦虑的永远不是保健品,而是越来越接纳自己,宽容自己,爱惜自己”

然后有人说:“原谅自己是一切堕落的开始”

我多么希望能有超脱空间的能力,去看看那些平行世界里的我,那些做了不同选择的我过得如何,会不会有这么些个“我”依然是一个感情丰沛的人,会不会和这个空间的“我”一样动辄掉出眼泪,动辄笑出皱纹。 或者成为另外一个钢铁玫瑰一样的我,不苟言笑。但想想也罢了,即使在众多平行世界中,我找到了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我也不可能成为“她”,毕竟在某个时刻,“我”做了不同的决定,从而成为了不同的“我”

然而我并没有立刻生出“获得超脱时间的能力”的感想。 

“回到过去”有个很明显的bug,那就是作为一个生物体,在现有的技术境界,生命是有限的,生命力是呈钟形的正态分布的。 此时,获得了“完美选择”副本的我,即使回到过去,也会因为生命力和同时代的人不同,而在很多活动中力不从心,未必就能完美复制“完美选择”的我,未必和那个“我”一样产生同样的心境。 假如你说,回到过去的是灵魂,那么此时的“我”,脱离了灵魂的肉体,意义是什么? 或者,灵魂是否能一分为二,一份活在当下,一份回到过去? 假如是,那么过去和当下的灵魂,可会因为力量不足而产生和生命力不足同样的结果。 计算机领域里我们说,信息是需要载体才能传播的, 没有肉体为载体的灵魂,回到过去,不过就是黄粱一梦罢了。

大概人是过不好这一生的。

如果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那么是不是就放弃了改变?是不是会错过在这一点上“变完美”的机会?如果不接受,那么会不会在努力无果的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反而更加难过?

如何在“放弃改变”和“持续改变”中获得一个平衡,这才是我们逐渐走出焦虑圈所需要探索的点。

有“在一线城市买房”的刚需却没有家人的支援,就永远不买了?不是

胖就胖吧,不减肥了,这样挺好? 不是

业内技术发展太快,但传统技术仍在使用,我就算是不熟悉新技术也没关系? 不是

我拒绝当下为了“缓解人们的焦虑”而提出的“接受自己”的风气。 不是简单提出一个口号就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人类是一个多变集合体,说不定今年在城市的白领,明年就回乡养猪发展农业了。 今天还说单身主义,明天就遇到了the one。 人类还是一个“非诚实暴露”的集合体。 《豪斯医生》里,Doctor House的第一论点就是“People lie”, 你不能因为网络上的论调来判断当下人的心理趋势。 即使是面对面相处,人类也是不断用各种委婉,回避来避免现实。现实是赤裸和残酷的。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是无法解决个人心理问题的第一个屏障。 很多人看心理医生时会哭泣,是因为在内心的那个壳被打开了,任何破坏都是疼痛的。人类是那么复杂。 认识自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吧。 我是什么类型的人? 我有没有做自己?我有没有去复制别人的路?

在我身边,有贵人指点的人,往往都最省力地走到了同龄人没有走到的位置。比如从事同行业的父母亲人,恰好愿意指点自己的前辈。 但贵人可遇不可求,随缘而已。

我不想指点江山一般谈人生,毕竟我也没有活很多年,我也没有见过足够多的世面。但是我知道,“原谅”的点,对不同的人是不同的。 长得不好看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长相,接受不了就去整形。 整形的人,要给自己一个极限,必须在达到某个点停止,否则就像是一位整形医生的妻子说的“一旦开始,很少有人能停下来”。

说了这么多,我就知道怎么活了? 不,我也不知道。

最近重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发现英文原文更能表现其中的韵味: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人是过不好这一生的,人生大部分是苦的,小部分是甜的。 

但是啊, 但是我还是觉得,活着是一件美好的事情,痛苦是活着的证明啊。

前路漫漫,须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372728/article/details/8714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