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商业模式探讨

  利用物联网技术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 IoT),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对故障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提高电梯质量,保证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及时、准确。目前,电梯物联网在我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应用,北京、上海、重庆等城市积极探索适合各自城市特色的电梯物联网系统。美中不足的是,这些应用大都以政府为主导,缺乏成熟的商业应用或商业模式,即缺乏企业通过电梯物联网技术成功盈利的案例。电梯物联网商业模式,是指电梯物联网企业在市场中与用户或是其他合作伙伴的关系,尤其是电梯物联网如何满足市场需求或者如何配置资源,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是电梯物联网成功盈利的保证,是电梯物联网生存、壮大的前提。

  1 电梯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于提供满足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源配置的新形式

  现有物联网应用模式,一般包括公益、企业和民用三种。公益性物联网面向公共服务如市政、交通和气象方面监测和管理的应用;企业物联网主要用于企业或是行业内部产品追溯服务,如蒙牛在乳业、五粮液在酒业中对物联网的应用;民用物联网介于二者之间,具有一般产品和信息产品的综合特性,如通信、家庭安全服务。电梯物联网,作为一个复杂的服务系统,既有面向公共服务的公益性,也有为企业或者行业内部服务的现实应用,更有一般产品和信息产品的综合特性,更像三者的综合体。

  1.1 减少电梯安全领域社会投入,替代城市管理支出

  每年全社会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电梯安全,以实现物业有监控,企业有平台,政府有热线,共同应对电梯应急突发事件。通过搭建电梯物联网平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整合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可以大幅度减少重复投入,同时通过整合社会力量,真正做到责任到人,减少处理电梯事故和困人事件投入的时间和成本。二是通过物联网更加细致的信息采集,做到电梯全寿命全周期的管理,大幅度降低故障的发生机率,提高电梯的可靠性。三是对可能的电梯风险实施有效防控,管理直面风险点,从源头上消除事故。

  当前,政府和企业投入了巨量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体系功能不全面,存在信息维度不统一、大量重复建设的状况。物联网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集成工程,通过铺设传感器和搭建服务网络,覆盖电梯网络节点,并通过信息感知、传递和控制平台,为城市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从而避免未来建设的不必要支出,同时可以从将来产生的社会福利增量当中弥补先期投入成本,实现收益的双向优化。总之,物联网技术在电梯领域的有效应用,对保障我国乘梯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做到了统筹兼顾,减少巨量的社会投入。

  1.2 电梯物联网重新定义电梯和相关方面的关系,化解电梯运营困境

  当前电梯安全管理水平不高的痼疾,在于电梯相关各方缺乏互相监督的手段,信息沟通不畅。电梯作为一种产品,需要提供满足电梯相关各方需要的服务,即电梯本身安全可靠,维保及时到位,管理高效精准。但在实际使用中,电梯相关各方—物业、维保单位、业主、生产厂家以及电梯管理相关部门,本应互相监督,共同提高电梯安全水平,由于信息沟通不畅,服务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物业公司不尽责;维保单位不尽职;业主不知情;厂家不沟通;电梯监管行政资源不足。近几年,北京市电梯类投诉举报都在千起以上,占特种设备投诉举报总量的 95%,人民群众对电梯服务质量的不满可见一斑。有人将电梯问题归结于老旧电梯数量的增加,但这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据欧洲电梯协会的估计,在欧洲70% 的电梯运行时间超过 10 年,梯龄超过 20 年的电梯占 45%;而国内也有很多“百年电梯”仍可以继续使用,比如说上海九江路基督教协会的电梯是 1910 年建造的,由于维保到位,至今仍可以正常使用。电梯寿命不在于时间长短,重要在于制造、安装、维保单位的服务质量是否能得到保证。

  电梯与其他产品不同之处,在于公众对电梯的期望比较“极端”,一方面要其使用寿命长,另一方面又要其有极低的故障率,并对其有极低的故障容忍度。电梯产品的故障会影响使用者的安全,并且可能影响民众对产品的总体评价,没有人会期望电梯用上几年就更换掉,也没有人容忍乘坐的电梯三天两头出故障。电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从制造出厂,到现场安装完毕,再到经政府部门和厂家检验,才能算是合格。在使用中,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受使用环境和维保质量的制约。因此,与一般产品不同,电梯售后服务规模,包括维护保养和更新改造,可以与新电梯销售相当。欧洲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电梯存量大且梯龄老,服务市场规范成熟,海外几家大的电梯公司新机销售收入所占比重与售后服务差不多。其商业模式对中国电梯市场的走向有着很强的借鉴作用。我国现状是电梯厂商及其经销商提供维保的比例远远低于国外比例,大部分电梯由第三方公司提供维保服务,市场良莠不齐,存在低水平的廉价竞争,以及维保费用远远低于人力成本的怪圈。对于使用方,在服务质量难以对比估价的情况下,“超低价”是必然选择,“劣币淘汰良币”必然会带来安全风险。通过电梯物联网工程,让那些产品质量有保障、售后服务健全、市场认知度高的电梯品牌的价值得以体现,提高电梯业主对社会认知度高的电梯厂家的黏性,提高电梯的整体服务水平,降低电梯风险,在规范电梯服务市场的同时,保证电梯相关各方的权益。

  1.3 电梯物联网助力电梯企业升级,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

  传统的盈利模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电梯服务方很难与电梯的所有者和使用者沟通,更别说建立稳定的关系。有了大数据,有了电梯物联网,电梯企业能够把得到的数据拿去分析,能够对客户进行归纳,得到所谓的客户群,并对客户群的具体需求进行定义。是上班族多,还是小区正常上下楼的多,工作起来更有针对性,服务质量也会更高。在美国购买机票时,会参照每个航空公司过去一年的晚点率和晚点平均时间,通过市场行为,努力提高航班准点率。电梯物联网也是如此,通过公布在线故障率等指标,使使用单位能够参照电梯维保企业的服务水平进行选择。

  对于电梯制造企业,我们一直说制造企业要发挥其主体责任,但主体责任怎么发挥,如何发挥?有许多需要商榷的问题。有了电梯物联网,电梯的服务将更有针对性。比如说,这部电梯的主要高峰期是在上下班期间,主要楼层是端站,结论虽然非常简单,但会帮助电梯制造部门采用更好的控制方式和群控策略。

  作为电梯维保公司,电梯物联网使大数据分析成为可能。以前电梯维保活动,只能依靠现场人员的经验,无法提前预测、配备各种资源。有了电梯物联网,企业完全可以重新构建它的服务模式,针对平时电梯走修率和零部件的使用状况,提出更有效的备货方案,可以提出更有效的维护周期,同时有针对性地在电梯空闲时间进行维修,从而提高电梯服务水平。对于企业本身,拥有了大数据的优势,将更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对于可能危及安全的问题,提前备货,一旦发生问题,维修工人立刻就能知道是什么故障,在客户同意下甚至可以采取远程的干预措施,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通过严格的层级组织、严格的流程,依赖信息的层层汇集,使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确保企业流程规范,所有的任务得到落实,每次生产性活动都得到质量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对风险规避。

  1.4 电梯物联网改变了企业发展和价值模式

  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价值。一般企业价值计算方式有三种:一是传统制造业等重资产型企业,以净资产估值方式为主,盈利估值方式为辅;二是服务业等轻资产型企业,以盈利估值为主,净资产估值为辅;三是新兴的行业和高科技企业,如物联网企业,以价值计算诸如用户数、点击数和市场份额等指标为远景考量。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用三句话可以说明:生意好不好?生意续久吗?怎样阻止他人进入?分别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商业模式指企业的盈利模式,核心竞争力是指实现盈利的能力,壁垒是通过努力构筑的阻止其他公司进入的代价,三者构成了公司未来价值。良好的电梯产业链,一方面通过降低运营成本、平摊人力成本等方式“节流”,实现了电梯企业的盈利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平台服务盈利,增加广告收入等手段“开源”,这就为电梯企业的发展带来助力和新的增长点。

  有效的电梯信息的交流利用,是电梯物联网信息体现和增值的必要手段。电梯信息指和电梯相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该电梯的基本属性、运行时的各种参数和状态信息,也包括和电梯相关的各种制造、安装、改造、维保、管理、检验信息。该信息无限共享,信息的价值随使用增长,价值随准确性的增加而增加,整合能够提高价值。

  2 电梯物联网盈利模式根植于电梯产业链

  现有的电梯业界存在的低价竞争通俗地讲就是“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客户”,有一句行话叫“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不是内行人永远不知道这行业的水有多深,使用单位刚开始以为占了个大便宜,但低价维保带来的是偷工减料,以修代保,好好的电梯用了没几年就要更新大修,最该哭的是业主本人。“海淘”和“出境游”的大幅提升说明中国消费有了很大的升级,泛中产阶级正在兴起,需要更优质的服务,电梯企业应该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竞争力,提高附加值。

  2.1 建立共赢的商业模式是电梯物联网产业发展关键

  电梯物联网的商业思维,实际上就是要用物联网思维,去整合原有的电梯产业。企业做电梯物联网更需要精细化,不需要一上来就做大而全,而更多的是从一个点做起,在精细中发现自己的商业价值,从而吸引产业上下游各方的同时,建立自己的商业模式。信息化企业进入电梯市场,起码需要知道电梯企业是干什么的,他们从物联网中需要得到什么,电梯存在哪些问题,怎么用物联网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电梯物联网服务,真正实现全面互联,能够为政府部门、电梯企业、电梯业主提供统一高效的平台,加强政府监管力度,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保障乘客安全,满足政府部门、制造安装企业、电梯维保单位、物业公司、乘客和业主的特定需求。产业发展了,更多的需求和市场切入点出现后,市场成熟了,才能建立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真正实现市场化。

  2.2 物联网为电梯企业提供了多元化服务手段

  多元化服务是物联网模式下的全新概念,是将电梯企业原有的单一的服务模式进行扩充,利用各种远程通信、智能诊断、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的多元化服务。多元化服务通过提高消费者黏性,增强忠诚度,利于消费习惯的养成,同时通过信息的充分获取,创造新的盈利渠道。北京市对电梯应急平台建设的经验在于整合维保资源,使维保人员能够在最短时间最短路程上得到合理的调配,就是节省了人力。很多电梯维保项目,实际上需要的维保人员并不多,多数情况下人员处于待工状态。找好项目建设的盈利模式,使合理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目前可以期望的盈利模式,也包括制造企业通过物联网的数据统计,适当延长电梯的维保周期,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并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更需要的地方。同时电梯物联网通过引入保险机制的手段,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例如,热门的达芬奇医疗机器人的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推广期引入了商业保险,在 2014 年累计 93 起法律纠纷,通过商保赔了 7 000 多万,这是商业模式的一个创新。

  2.3 电梯物联网优势的发挥,在于建立成熟运营模式

  目前电梯物联网具有一定公共产品性质,电梯企业在专业技能、人员配置和管理模式上具备独有的优势,政府可以通过平台外包、运营外包等方式,企业可以通过核心竞争力优势扩大市场规模,转移运营和维护成本。一种是第三方企业进入维保市场,一种是原有维保企业进行产业整合,还有一种像维保企业,提供产品全寿命全周期管理研究。同样是电梯物联网的企业面临着蓝海和红海的区别,蓝海是创立新的产业模式,新的盈利模式,而红海,则需要借助现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成熟的电梯物联网运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完善的技术应用体系和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即技术成熟、市场成规模。目前,江苏的电梯维保单位星级评定主要依据服务、市场占有率、电梯维护保养资质、维保的质量和口碑几个方面来评价,以改进电梯安全问题,促进电梯维保行业良性循环发展。

  3 结语

  近年来的几次电梯事故迅速成为公众的热点问题,反映了公共意识增强的今天,公众对电梯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电梯物联网的应用,在提高电梯安全,维护乘客权益的同时,有助于相关单位的信息沟通,发挥信息倍增器作用,营造根植于整个电梯产业链的盈利模式,促进电梯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中国电梯》杂志

  大连妇科医院 http://rl.84211111.cn/

  大连人流手术多少钱 http://www.dlrlyy.com/

  大连人流哪家好 http://www.dlbhrlyy.co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894764/article/details/88600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