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国旅行的启示录 —— 关于旅行与人生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Alexshi5/article/details/86840779

        什么是旅行?我们为什么需要旅行?从旅行中我们能获得什么?

        这些问题是从我开始准备出国旅行时,就在不断思考的问题。它们伴随着我从2018一直到2019,我虽然老了一岁,但它们却在岁月的深淀中有了越来越清晰的答案。

什么是旅行?

        旅行和旅游,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很多人却分不清它们之间的差别,甚至以为它们应该指的是同一件事情。但在真正的旅行者眼里,它们真的有天壤之别。

        旅行,是行走,指的是用脚去丈量大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旅行来观察周边的景色和事物,深入到所行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领域,以此来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眼界,并引发自身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而旅游,则是游览、观光,一般通过参加旅游团的形式,也有些是自由行。它与旅行最大的区别,就是旅游只是走马观花,它让旅游者以一个外在视野的形式浮光掠影般地游过所行地,而无法深入了解到当地的社会或文化领域。不仅无法增加太多自身的见识和眼界,更重要的是很难引发自身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而岁月能够掩盖旅行者的脚印,却掩盖不住思考者的光芒

我们为什么需要旅行?

        我们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没有人再打算活着回去。我们虽殊途同归,但终究走的路还是不相同的。所以,每个人的人生都需要经历、需要体验,而非需要一个恰好的结果。正如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那句经典的台词:“如今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

        说到气质,它是一个很玄乎的东西,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却是能够反映我们人生经历的最真实的笔记。这笔笔记中记录的全都是影响你人生命运的回忆,每一个值得的回忆都是你每一段人生成长经历的浓缩。有的人笔记很厚,而有的人笔记很薄。但不管是厚还是薄,每个人都渡过了自己的人生。人生长吗?不长。人生短吗?也不短。那为什么我们需要旅行?其实,不是因为我们需要旅行,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选择了不同的人生。你对人生的选择决定了你需要还是不需要旅行,因为旅行并不是人生的必需品,它只是你漫长人生的点缀

        记得小的时候,特别喜欢在初秋的季节,去田野里寻找开花的蒲公英。对着漫山遍野的蒲公英花轻轻吹一口气,那白色的螺杆状绒毛随风飘散时像极了一个个在风中起舞的白精灵,伴着飒飒秋风表演了一场命运之圆舞。曲尽,舞罢。被白色绒毛包裹的种子落地等待着合适的机会生根发芽,田野中又慢慢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蒲公英的种子借风势而旅行,借土壤而生长,那旅行者呢?我们的旅行有生根发芽的一天吗?

        再短的旅行也有目的地,再长的旅行也总有归途。每一个旅行者的内心其实都是漂泊的,我们不可能让自己一直随风漂浮,这世上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它让我们学会落地或上岸,酝酿着下一次旅行的契机。所以人生只有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旅行,而没有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旅行

        当我的旅行结束,踏上回国的飞机时,我突然有一种冲动,一种抛开工作和生活,继续旅行的冲动。这种冲动如此强烈,以至于差点让我安排好接下来的旅行,但回国之后的短暂休息让我逐渐放弃了继续旅行的念头,因为我还有工作,还有生活,还有我身边的亲人,以及那些关心着我的人。这些生活和工作的负重让我感觉到生命的沉重和真实,让我感觉到我真真切切地的生活在这片大地上,而不是那种漂泊和游历的感觉。我喜欢漂泊的旅行,但我更喜欢这种生命的真实。是我放弃了旅行吗?并不是,旅行只是生活的点缀,它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全部,下一场旅行很快就会到来,但不是现在。

从旅行中我们能获得什么?

1、见识

        人是群居性的生物,不同的族群之间经过岁月的沉淀慢慢沉淀出其特有的族群文化,这些文化深刻地的影响着当地的政治、经济、民俗、宗教等社会领域。旅行者通过深入了解当地的社会文化来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展自己的眼界,这些见识经过岁月的沉淀之后慢慢内化为自己的气质以及软实力的一部分,为自己以后在事业的发展或人生的履历上增加一定价值的砝码。同时,见识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及一段时间之后,会转化为精神世界的质变,它能够为旅行者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而埋下种子。

        其次,系统性的见识可以增强我们的社会交际能力、计划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一次长途旅行或者出国旅行,要考虑的问题是之前在短途旅行或国内旅行中没有机会考虑到的。比如,在旅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行程应该怎么安排、怎么衔接;汇率是多少、怎么兑换;时差是多少、怎么调整;交通工具是什么、怎么解决;签证方式是什么样的、怎么获取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考虑。当我们自己真正经历了这一系列的过程之后,我们就获取了这一系列的见识,并把这些见识内化到我们的世界观中去,为自我的提升做质变的积累

2、朋友

        俗话说,多条朋友多条路,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情社会,朋友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尤为重要。我们在旅行的途中结识的朋友来自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行业,它们每个人都是构成社会这个大机器的一颗小小的螺丝,每个小螺丝组装在一起构成了社会化的生产。社会化的生产自然也需要社会化的朋友,我们不再是像之前的家族式社会一样只注重自己的亲人,我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身边的每个朋友所能给我们带来的潜在价值。就像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到的一样,人脉在我们成功的比例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甚至于高达80%以上。所以,我们需要认识更多高质量的朋友,提升我们的朋友圈层次,因为你朋友圈的平均水平往往代表着你的水平。

        当然,像上面所说的那样功利性的交朋友可能并不是旅行者真正想要的,它只是旅行的过程中产生的附加值。一个旅行者为什么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去旅行呢?那是因为真正志同道合的人太少,即便在旅行的途中碰到一些行程相同的,那也不过是暂时的相同罢了,我们终究去的是不同的目的地。每一个真正旅行者的内心都是孤独的,我们既享受孤独也渴望陪伴,但我们都知道跟我们一样志同道合的同伴不在起点,也不在终点,而是在路上。哪怕我们只是一个人,哪怕我们要忍受孤独,我们也依然坚毅的出发,只为了早点在路上碰到那个志同道合的同伴,然后一起喝酒,一起聊人生,一起畅想未来。哪怕只是暂时的,哪怕只是擦肩而过。一生,得一知己,足已。

3、能量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群体的就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而灵魂人物的内心能量肯定是极其强大的,否则他不可能驾驭的了一个群体的人,这种强大的能量,我们有的时候也会称之为气场。这又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我们虽然看不见它,但却能真实的感受到它在我们的社会交际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根据墨菲定律,一件事物往往没有我们看起来那么简单,如果你不曾经历过你可能永远也无法真正掌控。就像我这次旅行,虽然各种攻略已经做的比较齐全,但还是有一些被我忽略的盲区,由于缺乏海外旅行的经历而给我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但万幸的是,经过一些简单的调整,让行程可以顺利的进行下去,没有出现太大的意外,这也得益于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划能力以及自我修正的能力,否则话这一次旅行恐怕将会在自责中渡过。出现这种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浅薄的经历无法撑起一个强大的自我。要想撑起一个强大的自我,你首先要有丰富的经历和见识,然后从这些经历和见识中去汲取能量来培养自我,以此来扩大自身意志所掌控的范围,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自我的人

        但自我强大了,旅行的目的就达到了吗?不,并不是,旅行能够让我们的自我变得更加强大是不假,但自我的强大并不是我们旅行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我们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强大自我,追求无我。因为自我强大到一定的程度,就像鹤立鸡群一样,会给其他的人带来很大的压迫感,我们要做的就是去消除这种压迫感,让别人跟你接触时感觉到很舒服。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在不断地的增强自我,很少有人知道或者说很少有人注意到要在增强自我的同时去追求无我的境界,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每一位旅行者都值得去探索的问题。

        2019才刚刚开始,路还很长,我们依然还在路上!2019继续加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lexshi5/article/details/8684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