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四章1 听罗博士讲述名人的烦恼

名与身孰亲?

名气与身体哪个更重要?

名气固然是有用的,然而不能因此放弃身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今天聊第四十四章,这是新的一章了,这一章实际跟我们的人生真是有很大的关系了,因为我这个音频,除了在我微信公众号刊出之外,还在喜马拉雅播出,喜马拉雅的编辑曾经跟我说:“罗老师您最近能不能讲讲养生的内容啊?”我接下来会给大家讲中医的内容的,但是您说我讲的《道德经》就不是养生吗?我说《道德经》就是养生啊,老子讲的这些内容全都是养生的道理,除了给我们人生的方向的指导之外,很多内容是可以让您的身体更健康的。第四十四章就是明确的、明显的显示了这个特点。我们来学习一下,看看我们能受到什么启发。

这一章开始老子就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我们先一点点讲。“名与身孰亲”是什么意思?“名”就是名字的名,名誉、名位、名声都是这个名,与身体哪一个更重要呢?名誉、名位与身体相比,哪一个对您来说更重要,这就是大问题了,我们人生往往陷入迷局里边不可自拔。首先来说,身体一定是重要的,我们谁都知道身体很重要,但是跟其他问题比起来,有时候自己就会放下身体,比如说这个名,这个“名”是什么呢?名声、名誉、名位这些东西,重不重要?大家说名声重要吗?有人说不重要,身体重要,那您太理智了,其实名声也是重要的,名誉也是重要的,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交往中,这个人积累的名誉往往就是这个人生活的基础,为什么要和你合作?因为你有名誉,你这个人名誉很好,声誉很好,所以值得信赖。

当一个人去世的时候,无论中国和外国,为什么都要去参加他的葬礼,比如说我看过国外的电影,为什么去参加葬礼?朋友们都要去,街区的人都要去,为了显示在这个人生的时候,他积累了很好的名誉,大家都信赖他,大家是他的朋友,所以他是成功的一生,给他划一个完美的句号。中国人也有这样的心理,如果这个人葬礼就俩人来或一个人来,这个人这辈子活的有点问题了。

过去有的名医一去世,大家都来纪念。比如说傅青主去世的时候,送葬的人有几千人,这在当年那可了不得,靠口口相传,大家来的,这就是什么?这就是他的名望非常好,帮过很多人。所以名誉也是很重要的,是我们社会中人生活的一个基础。但是名誉有时候容易大起来,因为某些原因,比如说传播的方式等等,导致一个人的名誉突然大起来了,这个时候其实要警惕了,你的名誉和你的身体是不是相符的,和你本身做的事是不是相符的,这我有体会,就是比如现在互联网时代,名誉非常容易被扩大。

比如我拿我自己举例子,我罗博士有多大本事我自己清楚,我能调理一些小病,调理一些功能性疾病,这是我擅长的,有些大病我治起来也非常吃力,有的根本也治不了,真是这样,我坦诚的讲,我绝对不是大家讲的那样,像古代的那种神医那么厉害的,不可能,我连人皮毛都没赶上,古代大医那是了不起的人,可是我皮毛都赶不上,人家的书我都没看完,我认真看完,多读了,您能学会吗?也未必。所以我是普通的中医工作者,但是因为有互联网的存在,我给大家讲的中医故事,结果这了不得了,好像这个故事比较能让人接受,结果这开始传播开了,又上了《百家讲坛》,这名气可就大起来了,这个时候怎么面对名气、名声,这个时候可要真的深思了,您首先说这名气好不好?给我带来这么大名气好不好?应该说从一方面讲是好事,比如说您传播什么知识就更容易传播了。

我举个例子,之前我悟出来个道理,你身体哪儿长个疮,不能把药全给贴上,敷上膏药不行的,一定要在周围敷药,然后让毒气从中间出来,这样一两天的时间这个疮就能收回去,效果非常好,这叫箍围法。我是中学的时候我想出这么一个方法来,后来上大学的时候,哪个同学脖子长疮我都是这么给治的,所以治过很多的同学,后来我看古书找到了,古代人这么治病,我就想宣传这个方法,可是我认识的人是有限的,就身边这点人,这个方法传播就很有限,所以到处想跟人讲,没途径讲,这是您的名气不够大,所以大家不会听您的声音。

有了名气以后,再传播起来就容易了。我写一篇文章,有那么一两万人看,大家再去传播,结果就传播开传播开,越传越广,好的方法就传播出去了,我平时有一些比如说学习国学的感想,我如果没有名气,我只能跟邻居讲、在家里跟老爸老妈讲、跟亲戚朋友讲、跟周围的人讲等等,因为传播是有限的,您没大名气。有大名气以后,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多给大家传播一些,这是好事。名气会带来更好的传播效果。名气还能带来什么呢?我把名誉已经悄悄改为名气了。

名誉跟名气是有差别的,名誉的“誉”字有称赞的意思,名誉是好的名声,名气就有点虚幻的东西了,就有点大起来了,名气还能带来什么?带来做事的便利,也就是说,你没名气的时候办事去,你说我要搞一个什么什么东西,有的部门就开始,为什么呀?你经营能行吗?不行,你知识不够,回去准备知识去,回去重新准备,这个不行,知识不够,不给办理等等,有合作的时候人家也不相信你,你能行吗?你这个能可以吗?我们觉得这个项目不行,我们再找找合作伙伴,对不起,您这不行。但是有名气以后怎么样?罗博士你想办这个没问题没问题,我们合作我们合作,我这个平台好,来了合作一定合作好,您办事的机遇就来了,您可能更容易施展自己。

接下来名气还能带来什么?还能带来生活的改善。我之前学中医的时候,默默无闻,天天在家读书,真是有时候入不敷出,经常跟家里要钱,后来有了这个名气以后,生活改善了,比如说有个地方需要搞活动,请罗博士来,这个主题跟他讲的比较吻合,请罗博士来搞活动,给你点费用。这个就是可以改善生活的。我这个人不是很贪婪的人,但是这个费用真的能改善生活,而且能支撑你的事业运行,比如说我们搞个工作室,我们送粉丝送点书,我们搞点慈善,有时候你要捐点款,你哪儿来钱啊?你要有点收入,所以名声也能改变你的生活,也能带来生活条件的改善,但是你必须冷静,这个东西不能大,大起来如果跟您做的事不相符合了,那就出问题了。

比如说我没那么大本事,但是老百姓都认为罗博士了不得,讲古代中医,他一定跟古代中医一个水平的,全天下的人都想找你看病,我觉得这个时候压力就来了,真的,我每天收到几百封求诊信息,其实很多人我是帮不了,他叙述的不清楚,你又不能互联网去开方子,而且真的去看病,你要见面分析很长时间,您轻易的那么一说,我告诉大家,真会说错的,有时候人家把舌图拍过来,我一看,这人是什么什么问题,一见面再看,怎么不对,他说那天我开的日光灯拍的,我说怎么舌头发蓝发紫呢,日光灯照的,您看假象,所以见面才能认真的看。

您说每天几百条信息,大家对您那么多期望,您能看过来吗?不行,所以这是什么?这就是名气带来了太多虚幻的东西,大家往往误认为你是了不起的人,其实没那么了不起,就是个普通的人,我会的这点东西,我基本上都要写出来给大家看的,我没有更多的东西了,我要看古书的,我要再一点点学习的,所以这个必须冷静,如果不冷静的话,那了不得了,我了不起了,我就是大师,我就是从古到今,名位里有我一个,这个名医里边有我一个,别不知道北了,您吃几两干饭知道吗?自己要清楚。所以名声、名气千万不要和您做的事脱节太多了,脱节太多会出问题的。

在老子《道德经》里边,一再强调这样的思想,就是把您本身做的事做好,扎扎实实去做好,至于做事带来的名气,其他东西,那个名不要太在意它,因为你做事会带来它,但是你在意它,你把重点放在那个名气上去,做事只做了一分,名气搞出一百分、一千分来就出问题了,您做事本身的根基就会动摇的。比如说我们现在很多人为了名气开始炒作自己,我觉得名气好,所以您看演艺圈里边最明显,今天这两个演员结婚了,过两天告诉你,人俩是炒作,过两天谁谁谁跟某某某两个人谈恋爱的,过两天人家炒作,就为了这个名气,一生中的大事都拿来开玩笑,就这么干,生活中现在的炒作这个词比比皆是,都是为了吸引眼球,觉得名气很重要。

比如说经济学里边,搞经济学你就讲经济学,客观一些讲就好了,可是不行,客观讲不能吸引眼球,怎么引起大家关注?要危言耸听,我要讲的吓人一点,我告诉你们,你们中产阶级在10年之内全部会破产,所有人一看,了不得,我要破产,怎么办大师,我告诉你们方法,你们听我的,这就危言耸听了。这种危言耸听怎么样?你追求名气那么大,跟您做事本身、您做的研究本身是不相符的,结果一旦您的名气破产了,您整个信誉就破产了,然后您就失去了整个做事的根基了,您本身的事就做不好了,所以现在的社会为了这个名气做太多的努力,把眼光太放到名气上了,结果做事本身往往会动摇的,会失去根基的。

在老子《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这话里边,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我们为了名誉往往会不考虑自己身体的健康,大家说会这样吗?当然会了,要出名是要付出的,您怎么付出呢?那我就辛苦呗,我每天晚上连夜写东西,我必须写那些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文章,所以玩命儿写,写东西严格说还是好事,还有出去应酬,各种应酬,周旋于豪门之间、大款之间,我要去应酬,跟各个名人交往、跟各个新闻媒体交往,我要不断应酬,开始玩命了。

在古代,应酬的这个事也是非常普遍的,周旋于名门之间,谁家豪宅说要喝酒了,今天我要去,我把最好的衣服换上,到人家去跟着喝酒,恭喜王爷,您怎么怎么样,喝酒,人家长夜之饮,那你也跟着做长夜之饮,喝一晚上、吐了又喝,喝了又吐,吐完了还要挂着微笑,王爷我们再来一杯吧。你说这是什么?这是玩命。您说现在这样的人多不多?我跟大家讲,多了去了,现在天天晚上连夜喝的,喝到凌晨三点的也很多,真的都是好朋友吗?不一定。很多人是应酬,为了让大家认识,我能够在这个圈子里边站住脚,所以都会损害身体的。

在这个时候,名气和身体到底哪个重要?我觉得这些人绝对是把名气排在前面,他们觉得身体绝对没问题,绝对是可以支撑的,但是实际上你想不到,就在这种汲汲于名利,天天在名利之间转,企踵豪门,每天在豪门家里边来回转,这是张仲景说的话。张仲景在《伤寒论》序言里边就把这些人怎么得的病都给写出来了。这个人在这么转的时候,他已经把身体慢慢的给消耗了。

老子在这提出了一个非常非常严肃的问题,“名与身孰亲”,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各位应该很清楚,答案是身体是第一的,您身体都没了,你哪来的名誉、名声呢?身体是第一的,如果你根据身体的体量,随缘的,扎扎实实去做事,做好了事,名气会跟着来的,但是别在意这个名气,你就好好做事就行了,但是这根据身体的体量随缘去做。如果您把着眼点放到名誉上,我一定要追求那个名气,您就会损害做事本身和您的身体了,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生的关系。这是老子这句话教育我们的。

所以今天我们把这个分享给大家,其实就关于这个名气,要分享起来内容很多,尤其我是有感触的,我觉得就是现在我出点名以后,其实名气带来的便利和它的烦恼几乎是等价的,所以尽量要忘记这个东西,去扎实的做事,所以我现在尽量不出镜,你看我电视台很少出镜了,好多电视台找我,我都说对不起对不起,请其他专家讲吧,因为更有擅长的专家,尽量自己低调做事,去认真地讲好国学经典。所以我也在努力的去改变,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是个问题。

各位,我们大家其实都应该思考这个“名与身孰亲”,如果把这个关系摆正了,您的人生才能真正的顺畅,今天我们聊到这儿,如果各位朋友觉得我聊得有道理,分享一下给周围的朋友,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谢谢大家,再见!

第四十四章2 好好做事,别总想钱

身与货孰多?

身体与钱财,哪一个更贵重?

钱是重要的,但是不能只看钱。尽量把目光放到做事本身上。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我这话越说越溜了,今天确实有很多启发,今天我们学老子这句话,老子在第四十四章讲:“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今天我们讲第二句“身与货孰多”,“身”是什么呢?老子讲的是身体,其实昨天我是给发挥了,讲做事本身,实际老子讲的是身体,就是说身体与“货”,“货”是什么呢?财物,因为这个“货”字下面是个“贝”字,财货、财物,家里有什么东西,有多少东西,你的财富如何?身体与你的财富、与你的钱到底哪个更重要?老子用的“孰多”的方法,到底哪个是更多的、更重要的呢?您说身体和钱哪个更重要?大家会一致的回答,身体重要,是的,身体一定重要。因为身体一不在了,所有的事都不在了,所有的钱都跟您没关系了。

前两天刚刚去世一位春雨医生的创始人,大家都知道我写了篇文章,我们大家正在放假,结果突然这位年仅44岁的老板凌晨三点钟心梗去世了,据说他在工作的时候,真是玩命干,要获得投资啊,曾经两个月里边见了100多位投资人交谈,经常失眠,每天睡觉前就想我资金链断了怎么办?失眠了早晨起来又要去做路演,去跟大家讲我们企业为何有前景,大家来投资吧。所以你看是非常非常辛苦的,结果最后终于成功了,这个企业马上要上市了,去年赚了1个亿,可是非常遗憾,这个人突然去世了,英年早逝。这样的事其实我已经见过很多例了,有的商学院的EMBA班一年去世一位同学,这个是非常可怕的。在创业阶段都特别忙,特别累,有的人就是在上市的前后去世的,因为特别累,要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料,做好各种准备,结果这个人就去世了。

我觉得大家为了公司的经营、为了创业,为了赚钱,结果反而是丧失了生命,丧失了生命以后一切归零了。曾经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不知道真假,我们不谈真假,说某企业家英年早逝,没到40岁去世了,结果留下了几十个亿的资产,然后这个资产当然归他太太了,结果太太跟这个企业家的司机再婚了,结果这个司机就成了老板了。有一天他突然感慨,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在给老板打工,突然今天想明白,原来老板一直是在给我打工,你说对不对?整个资产都给人家了,大家说这话说的不厚道啊,怎么能这么说话?可是您说这个事实是不是这样?事实好像这样,这个是个传闻,我们不论其真假,但是事情就是这么个事情。它警示我们什么呢?警示我们身体是这个“一”,后面的钱都是“零”。您这个“一”没了,“零”全归零。

可是尽管我们一再说,身体重要,赚钱没那么重要,我跟大家说,哪位停止赚钱了,哪位听我们的话了?坦诚的讲,很少有人听这些话。当时看完新闻,感慨一番,接着第二天就开始加班了,玩命干了,为什么会如此?身体和金钱的关系其实我觉得是人生的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关系,甚至在现代社会应该是一个最重要的关系之一了,钱到底重要不重要?其实好多人都说钱不重要,身体重要,咱们不喊口号了,实在的讲,钱是重要的,为什么?钱可以改善生活啊。我经常说这样的话:“钱重要不?”当然重要了,您的父母生病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要靠钱来支撑的,真不是开玩笑的。

比如说,曾经有个作家感慨,他患尿毒症了,他说尿毒症特别残酷,有钱的可以做透析,因为透析的费用很高,没钱没法做透析,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人病情恶化,最后去世了。所以他说这是一个钱的分水岭,生命两重天。有的时候您有钱了可以给父母很好的养老条件,您说这钱重要不?重要啊。再说培养孩子方面,您如果没钱的话,一到放假全家在家里看电视,在家里边做着其他事,可是如果有钱可以带孩子出国走一走,看看世界。您说好不好?其实这也是好事,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您如果能让孩子了解一下外边的世界,其实是好事。所以钱用到好处是非常好的。这个钱的本质是什么?钱的本质是您付出的劳动的等价物,这是钱的本质。

可是我们现在人往往都把眼睛盯在钱上,却忘记了您付出了这个劳动本身的事,去追逐了外在的结果,忘记了做事的本身,我的体会,实际上赚钱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舍得的关系,先有舍后有得,先舍的是您付出的劳动,然后才有所得。这所谓的“舍”,其实就是您做事的本身,您要把这个“舍”,把这个做事的本身给锤炼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您放心,您没法不得的。但是现代人往往把眼睛放到那个“得”上。觉得多少钱才行,如果您把眼睛放在得上,先想到钱,往往做事本身就会动摇的。

比如说有些生意是要一开始您付出的,不赚钱您做不做?这把目光只放到钱上边那些人坚决不做了,不挣钱干什么呀,可是您忘记了,好多生意就这么积累起人脉,然后在某一天就开始赚钱了,这是基础,但是他把眼睛放到钱上,就忘记自己做事的本身了,因为这个事是有意义的,您就可以做,做着做着机会就来了,大家就向您靠拢了,可能5个人,你服务5个人不赚钱,可是您服务10个人的时候就赚钱了,因为您的基础投入是一定的,您服务的人越多您的收入就越多,所以您把眼光放到做事本身上,坚持下去,因为我觉得这是好事,坚持下去,慢慢就会得的。所以我们人往往这个搞不懂的,往往就会特别累。

为了追求钱,就会汲汲于名利,来回的奔波,结果会损害自己的身体,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相当比例的疾病、相当人身体的健康问题,是因为为了赚钱而劳累累出来的,你们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很多人如此,为什么如此呢?把赚钱看的太重要了,如果您就集中做事本身,我做这么多事,赚这么多钱,没有太多欲望,生活应该是没问题的,这个病就会少很多,但是现在太想赚钱了,我就想出国旅游,我就想买别墅、我就想开好车、我就想过上有钱人的日子,所以我要玩命干,结果把身体给损伤了。很多人是这样。

我们经常说:“上半辈子用健康换钱,下半辈子用钱换健康”,所以大家要问,到底什么样的态度,我要怎么处理才能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呢?说实话这两者的关系不好处理,但是我的建议是尽量忘记钱的事,你把目光放到做事本身上,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至于让自己失常,因为慢慢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会让身体失常的。所谓失常就是您的欲望太大,我就要赚到1个亿,您说那您不疯了吗?您现在一个月5千,您就想明年赚1个亿,那怎么办?玩命干吧,结果往往会损害自己的健康。

为了说明这个事,我还拿自己做例子,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非常看重钱的人,为了想赚钱,其实我看过很多书,就是看一些励志的书,拿破仑·希尔如何成功的法则等等成功的书,我买了好多富豪传,怎么成富豪,这个钱怎么这么好,人家告诉你怎么办?每天早晨对着镜子喊“我要赚钱、我要发财、我要发财”,这么喊10遍,我觉得其实越喊面目越狰狞,您说是不是?您看别人,他的目光也都透着贪婪的、攫取的目光,因为你天天早晨这么喊的结果,我要赚钱、我要赚钱,杀气腾腾,结果根本赚不着钱,压根没钱,所以那时真是心火蹭蹭往上蹿,怎么就赚不到钱呢,很着急。

后来,37岁到北京中医药大学读博士,慢慢学国学,发现不应该这么样,应该做好事,应该为大家去做善事,认真去做善事,好好做事很重要,所以人生变了,结果你发现为大家做事以后,慢慢慢慢自己的收入提高了,生活待遇慢慢改善了,这个时候你就没有追求钱那个贪婪之火了,反而平心静气地去做好事,然后最后你的生活改善,财富来找您来了,道理其实很多人都懂。

后来有一次我在长江商学院讲课,长江商学院的学员很多都是企业家,有一位叫陈湖雄,是上海晨光文具的老总,这个人我觉得是个传奇,了不得,十几岁的人带着500块钱,从老家潮州到上海创业,创业到现在没有一分钱贷款、没有一分钱风险资金,人家已经每年收入几十个亿了,应该是全国文具业的第一品牌了,为什么这么成功呢?很多人都想问他,所以有一次他跟我讲,他说有一次在经销商大会上,在他敬酒的时候,有经销商问他:“陈老板,我问你个问题,你到底为什么这么赚钱,您的秘诀是什么?”陈总就想:“这事我得好好回答你,我得好好想一想”。他说晚上回酒店想了一晚上,就在想为什么?

最后想完第二天回答大家,这么回答的:“我赚钱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不敢想钱,他说我500块钱花没了,吃方便面都成问题了,这个时候是不敢想钱的,这个是不敢想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没有时间想,就是一直在做事,压根没有时间想,我工作非常忙、创业非常忙,没有时间想钱;第三个阶段是不用想钱,因为财富已经很多了,根本就不用想到底有多少财富,他说这只是个零而已,我现在想的就是怎么让员工能活得更幸福,把产品做得更好,为得到风险更好的产品,我现在就想这些问题。一年赚几十个亿,他说那没什么重要,您说我一年赚二十个亿跟二百个亿有区别吗?对我生活没有任何改变,我就是晚上该睡觉睡觉,该吃什么吃什么,没有改变。所以这个时候想得到应该怎么更幸福了,您说这个时候不用想了,您看他自始至终三个阶段,都没把钱放到前边,所以这样的人最终成功了。

我觉得这个感悟特别好,这个是成功者的感悟,这样的人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走,不去追求特别高远的目标,您说他能不能把身体累垮?不会的,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而已,只不过他做是有技巧的,人家会不断的总结自己哪做的好不好,总结是非常关键的,然后调整,所以他做的水平越来越好,随着做的水平越来越高,他的收入就越来越多了,所以这叫舍得,先舍后得。在舍的时候,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做的,这是身体能够控制的,可是如果您不按照这个节奏走,您先不想怎么做事,先想我要赚到一个亿,然后您的火蹭蹭往上蹿,你玩命去干,结果损害的一定是身体。所以我特别反对那种你可以有理想、有使命感,但是不要有那种特别大的、超出现实的目标,这种目标会害人的。一定要创富、一定要发财、一定要赚1个亿,每天早晨喊10遍,你等着倒霉去吧。您每天总这么想,我发愿帮众生,为众生去努力工作,我先不想回报,但是我一定要把这个事先做好,我努力去做,一定要利益众生,您每天发出这种念头,您做事会扎扎实实的,而且不会特别累,然后您放心,回报会一点点来的。

老子说的这个“身与货孰多”,“身与货”的关系实际是先想好“舍与得”的关系,如果“舍与得”的关系想不好的话,这“身与货”的关系您一定摆不正的,这是老子教给我们的智慧。老子这讲的是身体与钱到底哪个重要?实际在整个《道德经》里边是讲什么?讲名和利与你做事本身哪个更重要?这是老子的基础。明白了老子讲的做事本身和随之而来的名利的关系,才能摆清楚“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的关系,这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道理,不知道能不能启发到大家。

朋友们,如果您觉得有用的话,转发给周围的朋友,让大家一起来学习国学,领悟国学,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今天就分享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四章3 但行善事,莫问吉凶

得与亡孰病?

得与失哪个是痛苦的?

得失都不重要,只是一个结果,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我们来看看老子老先生带给我们什么新的启发了。

那天我看朋友留言,有一个朋友留言留的很有意思,他说你讲的这是《道德经》吗?还是你理解的《道德经》?不要忘记了于丹讲《论语》都讲成那样了,你不要步于丹的后尘,把《道德经》也讲成那样了。各位,我回答一下,您说我讲的是不是我理解的《道德经》呢?那一定是的,老子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各取所需。您说道家的人,我修炼,我是理解老子本意,我认为老子是这么讲的,这里边有些内容,可以让我们看透世事的事情,更加从容、不至于生病。我从老子这理解了这些看病的道理,解心烦的道理,让大家不再纠结,所以您说这是不是我讲的《道德经》呢?当然是我理解、我讲的。老子老先生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蓝本,但是我认为我理解的《道德经》可能跟别人的理解稍有不同,所以我讲出我的心意来。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我们来学习第四十四章的第三句话,老子说:“得与亡孰病?”“亡”就是失去,“得与失”哪个是糟糕的?“病”当糟糕的、痛苦的讲。也就是说您说这个“得与失”到底哪个好?哪个会令你痛苦呢?各位亲爱的朋友,老子又问了我们一个人世间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得与失”到底哪个令你痛苦,哪个令你快乐呢?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我基本上可以认为我们人世间几乎绝大多数痛苦都来自于“得与失”之间,除了跌一跟头受伤了等之外,心灵上的痛苦基本上有可能全部来自于“得与失”,得到了我们开心,失去了我们痛苦。得失之间,你的心就出现了不平衡,得失的关系,谁能把它看透了,这个人的人生就不同了。我们绝大多数人是陷入得失之间,得到了这事利益跟我有关,能给我带来好处,欣喜若狂,多给我带来点收入,我很开心,可是失去点钱我们不开心了,凭什么这钱让我花呀?这么多人一起来就让我掏钱,我也没那么富裕,失去、掏出点钱不开心了。得失之间一喜一悲,两者不同,这就是七情因此而产生。

我们中医说,“人的内伤是由七情来的”,“七情”是什么呢?喜、怒、忧、思、悲、恐、惊,我前面讲过,人的“七情”就是得失之间患得患失出现的七情。“喜”是我获得了什么东西我会喜,进了笔钱,多赚了笔钱我会喜,多获得了;“怒”是别人要侵犯我的利益,我将可能失去什么东西,所以我会怒,不要欺负、不要侵犯我,告诉这钱是我的,这利益是我的,不要动我的利益,跟我的利益相关;“忧”和“思”是我为了获得什么去忧思,去想,您不想获得什么您不会忧思的,我想获得那个位置,我们处长退了,这个位置轮到我了,可是好几个副处长,怎么办?那我得搞搞手段、动作,可是跟谁搭上关系才能决定这事呢?您为了获得开始忧思,晚上睡不着觉,我们每个人想赚钱也是如此,业务怎么扩大?怎么多赚点钱呢?晚上睡不着觉,忧思,开始在那想,所以忧思基本上都是想获得什么才忧和思的。有人说不对,我喜欢一姑娘,我晚上就忧思,您也是想获得人家,您就要不断的想怎么讨好,怎么展示自己的魅力,这不还是想得吗?又忧思了。

“悲”是什么意思?悲字很有意思,上边是像两边飞的羽毛,您看向两侧的,上边的非字向两侧,下边一个心,向两侧飞代表失去、分离。所以失去会悲。得就喜,失去就悲伤。这位置,部门经理走了,本来应该是我的,结果被人家得去了,我失去这个位置了,悲伤了。凭什么把他提上来了?这就开始悲伤了;“恐、惊”是什么东西突然要侵犯我的利益,也是怕自己受伤害,失去什么东西,所以会突然一下受惊吓。

所以大家看,几乎七情都与得失相关,得失是一个大的坐标,在这两个坐标之间,如果您把这两个坐标对立起来,就会出现七情,所以人的病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老子老先生就问我们,“得与亡孰病”,得与失哪一个令您痛苦?哪一个令你高兴?哪一个是好的?怎么回答?各位要看清楚得与失是互相转化的,您千万不要认为得就喜、失去就悲,那您这跟猴子一个级别了,你给猴子一个香蕉,它就高兴,你把嘴里香蕉一夺走,它就怒,您这是动物级别的。我们作为一个人应该脱离动物性,你别跟动物一个级别,拿点东西就悲了、给你点就喜了,我这人活得太低级了,我们能活得高级点,你要看清楚得与失互相转化,你觉得得到了,但是你未必真得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能量是守恒的,您得到什么时候,您一定要知道您相应的一定会失去什么。

比如说我们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大家都认为,得一彩票中奖了,大家都认为是好事,可是国外做过调查,相当比例的中彩的人,最后的人生都是以悲剧收场的。因为您中了彩票之后,亲戚们都知道他发大财了,500万。我们家的儿子盖房子,你作为他舅舅难道就不应该拿点钱吗?这样,您借我们家50万吧,你外甥现在要盖房子、结婚。您说这50万借不借?你不借翻脸,你发财就不认识人了?当年没记得我怎么帮你的啊?这点钱都不借,你不500万了吗?50万都不借,我们结婚这是大事,你都不借,以后不认你了。翻脸一个。

又来一个,我们家姑娘最近要出国留学,差20万,你给拿20万,你放心吧,亲戚朋友都来了,你拒绝一个,对不起翻脸。所以往往这样的人,最后在亲戚之间都很冷落了。还有的有了钱以后,夫妻感情出问题了,有了钱以后放纵了,结果把钱都花光了等等。国外调查下来,一看这些人的人生,其实好多人最后又重新归于赤贫了,您说真得到了吗?这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事其实都是平衡的,你得到的同时,一定要付出。

比如说很多企业家做的非常好,大家说他太有钱了,真羡慕他,我要是能有这么有钱多好啊,您觉得人有钱,可是您知道人家当年创业的时候,有多少个周六周日没休息,国庆七天假压根不休息,人家一直在厂子里边去干活,天天外边跑,可是这个时间您却在陪家人,您说哪多哪少?您真的像他那么努力赚钱了,您就会失去很多陪家人的机会,所以很多的企业家对家人都充满了愧疚,觉得对不起家人,因为压根没时间陪孩子,好多企业家孩子长大上大学了,这个父亲压根没几天陪过孩子。

前两天我讲上海晨光文具的总裁陈湖雄先生,陈总裁没有一分钱贷款,没有一分钱风险资金,他的企业办得全中国文具最大,了不得,但是您知道他付出多少辛苦吗?他说当年全国的加盟店他都亲自去跑、一一去跑,跑到什么程度?进每一个小加盟店里边,小学校门口晨光文具的小店,进里边跟人讲怎么摆,进下一个店里边讲一模一样的话,据说他副总当时都崩溃了,他说这话您已经讲了好几千遍了,您烦不烦啊?他说不烦,这些人跟我们加盟,万一赚不到钱那是我的罪过,所以我一定要讲到,结果就挨家店跑,跑到什么程度呢?他说他那个鞋很快就换一双、很快就换一双,换了好多双鞋,您说是辛苦的吧,有所付出才有所得,他得到的同时其实他付出的很多很多。在这个时候,您在享受周末时光,小资,周末到咖啡厅里一坐,喝喝咖啡,人家没这个时间,但您有时间喝咖啡,上网玩玩游戏,上网看看国外最新的片子,人家压根没这时间,可是您有时间休闲了,人家付出、牺牲了很多才换来了这个“得”,所以得到的时候,您要想到一定有相应的东西在付出,失去的时候您要想到,其实未必真的失去。

就好比说在家里边经常有人看不清这个道理,结果搞得家里乱七八糟的。比如说老婆婆,老婆婆在跟儿子、儿媳妇一起吃饭的时候,就发现儿子给儿媳妇夹菜,不给妈妈夹菜,心里当时很悲伤,我失去了这个儿子,我养活这么大,归这个丫头了,丫头来就把我儿子抢走了,我养活这么大不给我夹菜,您觉得失去了,可是您换个角度想,儿媳妇不是到您家来了嘛,其实您有了一个更大的家庭,这有什么呢,您真的失去了吗?儿子、儿媳妇都归您了,这不是得了嘛。所以得与失您要看清楚。

生活中这样的事非常多,有的女孩就喜欢这个男孩,这个男孩跟我一说分手,天塌下来了,我这辈子毁了,我活不下去了,这样得病的女孩太多了,来找我看病,一看她舌头,你怎么肝气不疏?压力这么大啊?情绪不好啊?为什么情绪不好呢?因为我男朋友跟我分手了,我完了,我这辈子毁了。我说就因为你失去的男孩这辈子就毁了,您自己不好好活在这儿呢吗?不行,我离了他我就活不了了,这是实在不懂得与失的关系,您觉得真失去这一个人了吗?您可能会获得一个更好的人,您觉得这人就十全十美了,那是您没跟他在一起呆着,您真的在一起接触久了,你会发现他的毛病很多。您可能还有一个更优秀的人在那儿等着呢。所以任何失去都带来机会,都给您腾空,然后让新的机会到来,这倒有什么呢。

我再举个例子,比如说经营里边,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经营之神”,松下这人倒霉,身体不好,得过肺结核,所以松下在年轻时办企业以后,他基本上都在医院度过,要不到疗养院去疗养去,这不倒霉嘛,这不失去了嘛,没有时间经营了,您真别这么看问题,我们是人,我们活的高级,我们应该总体看问题,松下幸之助离开企业以后,天天琢磨怎么经营,所以他有很多管理心得,他就写下来,传递给中层领导,这些领导学习以后,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去工作,结果没有松下在,企业员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果企业越办越好。这比领导天天在企业里指挥你怎么怎么办要高明得多。松下大多数时间在养病,但是松下这个电器公司一直在发展,最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公司。

您说得与失之间是不是来回转化的?现在再问大家得好还是失好呢?大家回答当然是失去好,因为失去又转化成得,得到不好啊,我相信有朋友就会这么回答,但是我告诉大家,我们看清了转化以后,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就是并不是失去好,而是得失都不重要,真正按照《道德经》悟道以后,我们要看清这个世界的事情都是变化的,没有真正的得与失,用《佛经》的话讲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您得到了也会失去,别在意,真的得到,百年以后你什么也拿不走,又有什么呢?失去了也不要悲伤,因为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百年以后还有什么?您真的失去了吗?您自己在哪儿也不知道了,所以不必在意得失,得失都没那么重要,这是真正高级的想法。

老子帮我们脱离了动物性的想法。人的动物性,像猴子一样得到就喜悦、失去就悲伤,老子告诉你得失都不重要,当你能达到这个境界的时候,您悟道了。得失都不重要,那是结果而已。真正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每天把自己的事做好,一点点儿做,所谓得失都是它的结果而已,但是这结果对我们并不构成影响,我们每天就去做,得与失由老天来决定,人家多给你多接着点,也别高兴,少给你点也别生气。平淡去做,这就叫“但行善事,莫问吉凶”,你就去做好事,利益众生,带来的好和坏都忘记它,没关系,没什么影响,这么活的人就是一个高级的人,就是一个真正的人,那种得失之间,多一点就高兴,少一点就不开心的人,那还在动物的层面,所以我们一定要向那种高级的层面去提升,这就是《道德经》给我们讲的道理。

朋友们,今天我们聊到这儿,如果各位朋友觉得我聊得有点道理的话,转给您的朋友,让大家都来了解《道德经》,接近《道德经》,希望我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自己,我们一起加油,今天就讲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四章4 如果爱,请不要甚爱

甚爱必大费

过分的贪爱会导致很大的损失。

太想得到一定会有大失去,不能过分的追求。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昨天我们讲了一句话,叫“得与亡孰病”,其实这句话要讲起来能讲很多很多,因为得与失的关系是我们人世间引起痛苦的最大的根源,看不清楚它,你的人生就一定会出现痛苦。

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痛苦基本上都来源于得与失之间的失衡,看不清得与失的关系。如果得到一点就高兴,失去一点就悲伤,那么我们基本上还在动物的层面上活着,我们不希望自己活在动物层面吧?所以怎么样提升?提升到都看清楚得与失没那么重要,这是真正的提升。很多人看不清楚这个,所以就痛苦,我觉得这个讲起来太多了,我们家庭的、单位的、人生中的,几乎矛盾都是这么来的。

比如说在家里边,经常的,我看电视看得都晕,就是有一对老两口在电视里哭,下边三个儿子为了几套房子打得不可开交,互相指责,指着老两口的鼻子去骂,告诉你我不养活你,我都受不了,您为了这个房子,爹娘都不要了,我觉得他绝对活在动物的层面上。您就抢了这套房子,您觉得这套房子您走的那一天,房子您能带走吗?您能背过去,背到阴间去?不可能的,您灰飞烟灭,您都没了,这房子指不定留给谁,您抢它又有什么意义?这房子真不是你有他没有的事,也就是这个多几米,那个少几米,那个填10万,那个要给人10万这点事,这些东西在亲情面前我觉得都一文不值,但是因为这个去打起来,就是没看清得与失的关系,因为得到了您别太高兴,失去了您获得了亲情,挺好的,所以我们尽量放淡得与失。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我曾经看过一个民国的时候的故事,说有一妇女找一位法师,一位佛教大师,就问法师,我丈夫把我抛弃了,有外遇了,跟我离婚了,你说我多痛苦,佛教怎么能帮我解脱呢?法师跟他说了,恭喜你好事啊,她说怎么是好事呢?我都被抛弃了,一般有家庭的人想修行都修行不好,因为家里边鸡毛蒜皮的事不断烦你等等,真正想有大成就的人,你应该脱离家庭,好好修行,静心修行,这回你丈夫居然主动给了你这么个机会,你有可能好好修行,你修行以后有可能会成佛的,你成佛以后一看你丈夫转世变成一个猪,那么痛苦还要被人杀,然后还要变成红烧肉上桌,所以你成佛以后可以拯救他,给了你机会修行,最终成佛,这不是好事吗?其实大师讲的,从佛教角度也是那么讲的。

我昨天讲了,有时候失去恰恰是一个新生的机会,所以真正看淡的人,得与失都是缘分,有缘分得了,有缘分失去,没那么在意,放松一些就会更好一点,当面对得与失的时候,这个人表现的很淡然,他认真的、扎实的做好手中的事,这种人是真正的大修行的人,境界高的人,我认为这样的人是真正修行的、是幸福的人,是悟道的人,不要管人家是天生的,还是后来学习得来的,但是这样的人是悟道的人,所以我们要像这样的人学习。

今天我们接着来讲,老子接着又讲一句话很有意思,老子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甚”是过分的意思,“爱”是爱惜、爱护。“甚爱必大费”是说一定有更多的花费。“费”是费钱的费,更多的花费。老子真是达人,人家真是明白人世间道理的人,这句话一说出来,把我们很多人的毛病说中了,“甚爱必大费”。

我们今天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八卦一下,其实我这个人平时也挺八卦的,你们发现没发现一个问题?好像这些企业家找了明星,最后结局都很惨,这事我八卦过没有?我在某一集好像八卦过一次,好像真是这么回事。比如李湘的前夫,对不起李湘哈,他现在怎么样不知道了,还有刘涛的前夫现在也不知道怎么样了,反正很有意思,企业家一找明星结局都不怎么好,最后都销声匿迹了,纷纷爆出破产或者股份都丢了这样的事,为什么?好像有点八卦,真是这样吗?真有人研究这事了,著名的企业家冯仑就说过这样的话,企业家泡女明星必死,如果您真的想娶女明星的话,一定要建个防火墙,您要脱离这个企业,然后让职业经理经营,千万别把所有股东都给陷进去了,别害了别人,这是第一。

第二,最好这女明星就回归家庭,别在娱乐圈混了,这样才能保全企业家不倒霉,否则的话好像基本上都倒霉了,他列出了好多这样的例子,好像都是倒霉的,企业都破产了。为什么?冯仑总结说企业家精神和女明星的生活模式正好是蛮拧的,两股劲,企业家需要把企业经营好,需要低下头来扎扎实实的去管理企业,市场风云变幻多少快,稍有不慎,一个机会过去了,结果你就落后了。或者是一个破绽出来了,企业可能就有危机。所以企业家必须一丝不苟盯着这个企业,他就会像一个工匠一样的在那做,所以老子讲企业家什么样?老子讲悟道的领导者应该像个匠人一样,特别谨慎,我们把前面老子讲的悟道的领导者的品性,如果拿出来看的话,你会发现压根不是那种潇洒的、飘飘然的,而是特别小心谨慎,而是认真盯着你工作的人,是个匠人一般的人物。

我曾经讲过,道体现在对事情的精益求精里边,并不体现在山顶上飘飘然那种状态,这种匠人精神才是企业家的精神。可是明星是靠什么活着?明星是靠光影活的,明星其实有个特点,生活中看的明星跟电影里边看的完全是不一样的,甚至有可能感觉是两个人,因为屏幕会把人放大,瘦的人会变胖等等,会有很多假象,你化完妆和卸了妆完全不一样,他活在光影里,而且她的名气要靠虚幻的,霓虹灯闪烁的场景去渲染她的生活,所以女明星经常有会,今天办个慈善会,明天办个颁奖仪式、出席一个酒宴、时装发布会等等,要经常有这样的活动。

那么他就要求企业家,你作为老公要陪着我,我化妆,人家都戴了钻戒,我也要,人家的车都是什么车,我也要这个车,企业家得花钱买吧,一千多万的跑车买来了,又觉得别墅太小了,你看谁谁买的几千万别墅,我们也要买个几千万的,反正企业有钱。不光要花费金钱还要搭出时间,人家参加慈善晚会,您能不陪着参加吗?你要陪着参加,应酬跟大家举杯、祝贺,工人们都在那边认真工作,您这边觥筹交错,办了一个颁奖仪式,又在庆功等等,您天天跟着去忙活,您的心就散了,那种五光十色谁看了谁喜欢,认识那么多名流,平时见不到的那么多的明星我都认识了,我的人生是不是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上来了?忘了自己的本分是什么。好多企业家找了女明星以后,会陷入这种浮光掠影中,结果最后是因为他太喜欢这种美丽,搭掉了自己的金钱、时间、经历,最终把企业也给搭进去了,这就叫“甚爱必大费”。这是个典型的例子。

生活中这样的事也很多,比如说你喜欢什么东西,你只要喜欢它,你就会为它多花钱。我们知识分子都这样,在古旧市场看到本古书,第一次去一看二百块钱,心里想二百块钱买不买呢?有点贵,回去在家转悠一圈,晚上都想这本书,这本书我要有了,捧着这书看多有意思,学的知识可不一样,所以越想越喜欢,越想越觉得这书应该拍下来。第二天天一亮,古旧市场一开行,您就跑去摊前就说,这书我想一晚上,我真应该买,太好了。老板我现在二百块钱买了,您觉得老板怎么想?老板一想,老子云,“甚爱必大费”。您喜欢它,您以为二百块钱能拿走?小伙子,这本书我昨天回家找了一下,我这书也是孤本,就这么一本了,所以二百块钱可真不行了,六百行不行?一下翻了两倍。为什么?人家知道你喜欢,喜欢你就要多花钱,所以老子讲“甚爱必大费”。买本书这还是小事,您说您花六百块钱买本书,您有点钱,没什么损失,但是在人生中有些大事,如果您因为甚爱,太爱了,结果损失惨重,那就得不偿失了。有的时候会把整个人生搭进去的。

有这样的人,比如说那些收钱的贪官们,他们为什么进去?因为他太爱钱了,人家送来钻戒、送来的钱、送来别墅的时候,他眼睛里是亮的,觉得太好了,结果一收下他进去了,这“费”的可就多了。这个问题就出在这个“甚”字,老子特别反对把什么事做到“甚”、“泰”、“奢”,老子说,“圣人去甚、去泰、去奢”,老子的意思是你把极端都去掉,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需要您去极端的,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外在的东西,都是您做事带来的结果,您要把这个结果想做到极端,为它去付出,老子认为这是毁掉您人生的这么一个路径。

我们总结一下,老子讲的“甚爱必大费”的“爱”,爱的是那种虚幻的东西,是您做事带来的结果,名誉、地位、金钱、财物等等,全是外物。“甚爱”的过程就是一个特别想得到这些外物的过程,就是您太想得了,这是老子前面讲的“得与亡孰病”,“得”的极致,极致就是“甚爱”,太想得了,所以老子这句话是接着前边的话讲的,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太想得到外物和做事的结果的这种状态,这是不好的状态。太想得,一定会大大的失去,所以我们应该把这种情感放得平淡一些,得失无所谓,但是我们要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认真的、努力的、扎实的做我们眼前的事,其它带来的结果我们不要去过分追求,过分追求就是“甚爱”。“甚爱必大费”你会花费掉太多,消耗掉金钱还算好的,您要消耗掉健康,您说值不值得?您大费了健康,后悔都来不及了。所以老子教导我们“甚爱必大费”。现在有个流行歌曲,怎么唱的?叫“死了都要爱”,我估计老子一听你唱完这首歌,老子会马上回答你“甚爱必大费”,老子很冷静的。

我们开个玩笑,前面我讲的道理大家要理解,老子告诉我们不要去追求极致的结果,追求极致的结果有可能会消耗太大,我们正常的按照节奏走,世间一定会回报给您很多的,但是别在意这个回报,您就去做就好。“但行善事,莫问吉凶”,这是一种非常从容的人生,是老子告诉我们要去追寻的,要提升的这么一个境界。

朋友们,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讲《道德经》,如果您觉得我讲的有点道理的话,可以转发给朋友们,让朋友们一起加入学习《道德经》的这个队伍,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四章5 老子告诉你,为啥会“富不过三代”

多藏必厚亡

越想多积累财富,越会失去很多。

不能把名利等看得太重,要忘记这些结果。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接着来讲《道德经》。来看看老子老先生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我们今天接着学第四十四章,前面我们学,老子问:“名与身孰亲”什么意思呢?就是名声和你自己的身体哪个亲?哪一个更重要?“身与货孰多”,身体与金钱到底哪个多?哪个少?我们必须要了解老子这句话是对谁讲的,这是对领导讲的话。因为领导者站在那个位置上以后,特别容易为争取自己的好名声、自己的名誉、名位更高一点,让我的钱更多一点,我有资源,会为这些事消耗自己,老子认为那些东西没那么重要,这是对领导者讲的。

我们一般老百姓能够受到启发吗?当然能受到启发,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里边就讲过这种,为了追求那种超出你生活本身需要的那些名利,导致身体受伤的状态,张仲景讲的特别形象,他说这些人“但竟逐荣势”,追求那种荣耀、势力。“企踵权豪”,脚后跟都踮起来,去够那些权豪的家庭。“孜孜汲汲”,一点都不嫌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追求名利的事业中去。“惟名利是务”就是脑子里考虑名利,其实这都是虚幻的,“崇饰其末,忽弃其本”,“末”是那些名利,“本”就是你的身体本身,“华其外而悴其内”,你看外边,了不得,名牌衣服,一看名位也有了、钱也有了、地位也高了,可是“悴其内”,身体一团糟。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就是你身体本身,皮都不在了,毛长在什么位置呢?一定会消散的,跟老子《道德经》里这些话讲的是一样的,这些人“卒然遭邪风之气”,一旦被风邪吹到了,“婴非常之疾”,得了非常的疾病,这个时候着急了,要命了,最后治不好,最终丧失了生命,丧失生命以后,他这个名誉、地位、金钱还有吗?没有了,老子在这讲,你超出生活本身的那些东西,那是附加值,那些东西没那么大用,可是你要把它放在前面,那糟糕了,这是老子要教育我们的,大家一定要记住,名利这个东西一定是做好事了,它所带来的附加值,您如果把名利摆在前面,您这个事本身做起来就受到影响,根基就动摇了,越看重名利,做事本身就做得不好,名利重要不重要呢?我们有人说重要,社会里就要靠名利。名利其实没那么重要,做好事的人其实都是有名利的,但是越不在意它的人,这件事做得就越好,这是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最大的楷模是谁呢?其实我认为老子就是我们的一个榜样,您说老子写的《道德经》多经典,我们讲起来这话多有嚼头、多有讲头,里边有这么多深刻的含义,但是老子写完以后,隐去功与名,自己消失了。所以到今天为止,老子到底做过什么官,他的家乡是哪儿?最终消失在哪儿?其实都是谜团。有人说不对,我们知道老子在哪儿诞生,最后出了函谷关,骑牛走了,那都是传说。在学术界,我们看的是文献证据,但是证据实际是不足的,所以老子把自己的身名隐的特别好,甚至到今天为止,老子到底哪年出生的,哪年去世的,他是什么年代的人,我们都不敢完全确定,这个人多了不得,这是一种人生态度。人家没在意这个事,但是我们尊敬不尊敬老子呢?我觉得老子越是这样,我们对老子的尊敬越是无以复加,觉得真是尊敬他。

老子接着说,“得与亡孰病”,得到和失去到底哪个更痛苦呢?老子告诉你辩证的看,因为所有的事都是相对出现的,得就真的得了吗?失就真的失去了吗?未必,得和失会互相转换,因为它是相对比较出现的,最终我们悟道以后会发现,其实得到并未真的得到,失去并未真的失去,得、失其实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差别,看淡得失,不为得失而苦恼,那是真正高明的人。

老子接着讲,“甚爱必大费”,“甚爱”就是超出了正常范围的爱,比如说这个东西值得你爱一分,你爱十分了,有问题了吧,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爱”是什么?爱的是那些名、利、地位等等那些东西,是做事本身带来的附加值,您如果对这些虚幻的东西过分喜爱,就会花费太多、消耗太多,所以这是一种不值得可取的一种人生态度。

今天老子讲,“多藏必厚亡”,什么叫“多藏必厚亡”?“藏”最早的意义是把打来的谷物、粮食收藏,储存起来,后来引申成为把东西藏起来、躲避起来,不让别人看,因为这是宝贝。所以这个“藏”是储存、积聚的意思。“厚”当多讲,“亡”当失去讲,也就是说你越多的想为自己积累财物,反而你失去的越会多,真的会这样吗?这的会这样,“多藏必厚亡”我们分两个层面来讲,第一个层面是“多藏”的过程会让您“厚亡”,您会失去很多,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说我们一个月挣5000块钱工资,您上班的过程是早晨9点上班或者8点半上班,晚上5点您下班了,晚上的时间可以看看电视、陪陪家人、锻炼锻炼身体,可以享受业余的生活,这是5000块钱的工资。那么我想赚5千万,我想“多藏”,这个过程您要付出更多的,比如说您要开个厂子,我要多赚钱,5千万,开厂子怎么开?我把家里房产抵押,抵押拿出钱来买设备、包地、租个地办个工厂,要雇工人、开工资、研发产品、研究市场,生产完产品要去销售,付出很多精力,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您弄不好赔了,房子也搭上去了,这不“厚亡”嘛,即使您发财了,您真的赚了5千万,在其它的方面也是有损失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有一次我到深圳,这是我在商学院的一个学员,他办了一个工业园,这个老板的工业园非常非常大,他们有四个同学在他的工业园里上市成功,这个老板的家也非常漂亮,一个大别墅,别墅二楼我没上去,就这一楼我就转晕了,太大了,我觉得他的餐厅跟我们一个教室差不多大,非常大,游泳池、网球场都有,这么漂亮的一个别墅,我经常问大家问题,他能享受到这个别墅吗?我告诉大家他享受不到,他每天凌晨三点下班回家,早晨8点半就上班,因为要应酬,那么多朋友来,各方面关系需要打理,每天晚上都要折腾,累的筋疲力尽,瘦得一塌糊涂,一见到我就说,罗博士你帮我看看舌头吧,你帮我号号脉吧,我身体太虚弱了,怎么办?给我开点滋补的高方吧,我说不用开补药,睡觉就好了,他压根没时间睡觉,凌晨三点回家,晚上8点半上班,谁享受他的别墅?有的朋友说保姆,没错,是保姆。我当时看见一个保姆穿着瑜珈服,牵着条狗在阳光地里跑步,锻炼身体呢,我说这才是真正的人生。住着大别墅,跑步牵着狗,晒着太阳,真幸福。老板付出的太多了,失去的太多了,没有时间陪家人,没有时间自己休息下来,他完全在他这个社会关系的漩涡中去周转,非常辛苦。

我经常问朋友,随便找个一个员工,把他放到他这个位置上,让他每天凌晨三点下班回家,每天早上八点半必须上班,我说谁能坚持2个月下来,我问问听我《道德经》语音的朋友们,谁能够坚持2个月下来?反正我是不行,我绝对逃掉了,一般人真的受不了,我觉得他付出了太多了,“多藏”的过程您一定会失去很多,这是等价交换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您“多藏”以后,如果弄不好也会丢失很多、失去很多,所谓“多藏”的东西有可能都会失去。大家说会吗?有人说我在家里准备了一地窖的黄金,我就准备传家了,您别那么想,老子讲的话真对,因为那些为自己藏了很多财富的家庭,未必能够把财富留出三代去,古人讲,“富不过三代”,这话是古人观察到多少世事变迁总结出来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明末的时候,江南有很多大的收藏家,(10:57巨族)家庭、特别有钱的家庭,这种家庭富到什么程度?当时论国内哪家收藏的文物最多,宫里是第一,皇帝是第一,这是谁也比不了了。第二是魏忠贤,那是谁都比不了的,进贡的太多了。第三江南谁家,第四江南谁家,这些江南的家庭里都能跟皇宫论一论了,了不得,这些家为什么这么能收藏?因为家里有钱,通过经商,巨富,巨富以后就想家里要多收藏这些宝贝,他们没文化,就委托这些文物收藏的人,这些人眼力好,到哪一看,能看出这东西是商代的什么、这东西是宋代的什么,让他们去看,委托你们,你们去给我收,见到文物不计代价,所以这些人就去各个地方收集文物,见到文物出个巨额数字买下来,买下来给这些巨富家庭,这些家庭给你提成,搜罗天下的文物,把古玩全部收到自己家里来。

我们有些文人都是大书画家,文征明他们这些大书画家,这些文人喜欢画画,只是听说过某某古画特别好,没见过古画什么样,结果偶然到这些巨富家里边去参观,上楼一看,他们家那么多楼,这一个楼打开,里边全是宝贝,全是古代那些有名的字画,那些只听过没见过的字画全在这儿呢。内心那种冲击,能不能让我多在这住几天,我一定要仔细看看这些画,我真想多学点东西,求求你们让我多看两天,就到这个程度。这就是人家真有钱,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样的家庭就没有谁家真正能够把家传到两三代以后的,基本上到第二代儿子那,老爷子死了,10个儿子一分家,每个人分一大堆字画回去,好几房子,家里挥霍无度,因为平时传家就是靠钱来传家的,所以都会挥霍了,没钱就卖字画,慢慢的没出10年、20年字画卖空了,家就破产了。

江湖上流传的那些古玩,慢慢被巨富、巨宅,大户人家给收上来,结果不出二三十年,又散落江湖了,所以这些古玩字画就在这种巨富人家的聚散之间来回的像船、小树叶一样来回漂泊,他们见证的是这些巨富人家财富的散去,为什么会散去?因为他的眼睛里只盯着钱,没有教孩子们该怎么做事,做人的道德等等,《道德经》一定没讲好,结果孩子们就会挥霍,就会花钱,所以败家是必然的,这是“多藏必厚亡”。

我们后来讲《道德经》讲过,在晚清、明国的时候,曾国藩的外孙子写了本书叫《保富法》,他在上海滩也是一个有名的商人,他写《保富法》这个书就说,我眼见上海滩巨富的家庭财富聚在一起,不出一两代又散掉了,因为上海滩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吃喝嫖赌,那种十里洋场,花钱的去处太多了,如果家里边没有把做人的道理、学问教给孩子们,就给孩子们钱,“藏”的是钱,孩子们眼里就是钱,他就会挥霍,所以一分家以后很快败落,钱花光了,财富回到民间去了,什么样的家庭好呢?反而是那种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们好好读书,这样的孩子做了官员、做了学者,对社会有所贡献,家里边也幸福。这就是老子讲的“多藏必厚亡”的道理。

老子讲的道理也是非常深刻的,所谓“多藏”,“藏”的全是做事所带来的那些外表的东西,名、利、地位等等,尤其是“利”,大家如果把这些结果类的东西看得太重,我们一定要聚敛收藏的话,往往没有好的结果,什么样的人才好呢?忘记那些结果而是一直去做,坚持去做好事,为大家去利益众生,去行善,这样人的人生会特别幸福,您的孩子能学会吗?言传身教,您的孩子也学会了这种人生态度,这个时候您给他的是什么?您给他的是真正做事的一种态度,这才是您给孩子真正留的遗产,这个遗产才真正的宝贵,如果孩子做事态度好,他能够认真做好事情本身,您放心,他的那些回报也会慢慢来到他身边的,这是老子给我们讲的道理。讲到这儿,第四十四章讲了一多半了,前面老子讲的全是在做铺垫,前面老子分析这个事的本身,后面才是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到底应该怎么去做?老子为我们铺垫了这么多,后面老子会做什么样的总结呢?

各位朋友们,我们明天会讲这些道理,朋友们如果觉得我分享的有一定道理的话,建议大家分享给朋友们,让周围的人一起来了解《道德经》,明天所讲的是我们这章的重点,如果说前面讲的跟大家讲的差不多的话,明天的结论,我与一般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我的讲法,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第四十四章6 “知足”才不是叫你不做事呢

故知足不辱

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侮辱。

“知足”不是懒惰的借口,而是说要认真做事,忘记结果,自己祈求的东西自然会来。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讲《道德经》。来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新的启发了。

这几天我一直在商学院连续讲课,比较费嗓子,我就声音低点给大家讲,因为商学院EMBA课应该是最后的课程了,从明年开始再招收的EMBA就要参加全国EMBA的通考,EMBA要考数学、外语、逻辑等等,这些企业家每天都忙于经营,很多人白手起家,基础差一点,让他考数学和外语基本上是很难的,所以现在各个学校的EMBA有可能都是有些企业家最后一次能读的机会了,新的一届他们可能就读不了了。本来我已经大量减少讲课了,但是我觉得很珍惜这个机会,就好像老师要上的最后一课似的,所以认真的讲这些课。给大家分享的非常感动,课堂上大家很认真。我觉得EMBA是我们国家最具正能量的企业家平台,你想这些企业家不花天酒地,聚在一起读书,有人说这里滋生腐败,我告诉大家,我讲了五年的EMBA课,我所见到的EMBA的同学全都是积极向上的企业家,他们下课讨论的全是经营的问题,这是企业家里最具正能量的一群。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要重新考试,要全部再入学考试,我觉得这是非常遗憾的。有一些企业家可能就没法学习了,我相信他们以后会上海外去学。

比如说像新加坡这样的地方,对于新加坡的本地企业家,他们去这些商学院学习,新加坡政府支助60%的学费,也就是你花的学费,60%政府给报销,如果政府指定的课程,政府会给报销90%的学费,所以新加坡经济实力全球排名第二,为什么那么高?因为对企业家进行培训,让你知道全球最高的、最先进的管理方法是什么,提升你的眼界,所以它的综合经济实力就在往前排,我真的建议,我们的有关部门应该给企业家再开一条生路,因为有的企业家虽然没文化,但是人家把企业做的很大,他们也需要学习,EMBA没有了,让他们去哪学?所以这两天我一直在讲课,我觉得站好最后一班岗,把EMBA的课讲好。

今天跟大家接着分享老子的《道德经》,虽然有点累,但是老子的课也是一定要讲的,今天我们分享这句话,老子说,“故知足不辱”,老子前面讲了很多,全是铺垫,“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做的结论是“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我们今天讲这句话“知足不辱”,“辱”是耻辱的意思,也就是说您会遭受损失,“知足不辱”字面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知道满足,你就不会被侮辱,就不会遭受损失。到底知足什么?我们大家通常解释为知足以后就不做了,我们一般的解释都是人生知足,知足好,我现在赚那么多钱,知足,一个月2000多块钱挺好,我能吃上一顿红烧肉,我知足了,我就不努力了,无所谓,不在意了。所以中国人往往把“知足不辱”这句话当作一个不进步的借口,就是说我知道满足就可以了,是不是这么回事?从某种程度来讲应该是对的,知道满足,就不至于太去费力去做什么事,知道满足是一种人生态度,有的时候知足也是一种智慧,但是老子讲的知足是什么意思?

我们前面老子做的铺垫,老子说你获取做事所带来的名誉、地位和利益等摆在前面会伤害自己,老子看中的是做事本身,老子告诉大家不看中的是做事带来的结果,我们说的“知足不辱”什么意思?什么知足?知足什么?我们从前面老子讲的铺垫推理下来就知道了,老子讲的知足不是做事本身,我不做了,而是做事所带来的结果,名誉、地位、名利等这些东西,我们对那些东西知足,对做事本身要积极认真的去做,对于结果我们知足就好了。我把更详细的讲给大家,大家就明白我们平常说的“知足不辱”往往作为懒惰人的借口,其实不是,您该做事还是做事,但是对于做事带来的结果,您知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获取太多,因为它迟早会来的,就像你把竹竿一立,影子会来一样,它会追您来的,但是您要追影子,这事就没戏了,这就是这句话的道理。

大家看,这句话里边有很深的道理,在我们生活中,如果您把这个放到生活中,您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的影子,我想问大家个问题,你们给领导送过礼没有?这个问题很实际、很切中要害,有的人会羞于回答,我觉得多数人可能给领导送过礼,只要在单位里干过的。为什么您要给领导送礼呢?凭什么都是人,你要给他东西呢?没见领导给您送礼,是因为我们想从领导那获取到什么资源。所以,有的时候我们的耻辱是你有所祈求带来的。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以前家庭生活都比较贫困,条件一般,我们家其实是这样,我父亲在大学上班,我父亲是个特别老实的人,他从来不为自己的权利去什么说话,当年都是国家给员工分房子,但是我们家就迟迟没有分房子,很长时间没分,我们家当时我奶奶、我妈妈、我爸爸、我和我妹妹五口人住一个12平米的房间,我不知道各位能不能理解12平米多大,就是现在两室一厅,一间屋12平米我们家住,另外一个房间别人家住,我们两家共用一个厨房、共用一个卫生间,非常紧张,像现在很多家庭,两个卫生间才够。我们家其实一直盼望能改善一下住宅条件,我记得我小时候,房屋问题是我们家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太紧张了。分房迟迟分不到我们家,因为楼也不断地盖,每次盖楼我妈心里都充满了憧憬,都去工地看,这个工地这个房子的房型,但是最后分是没我们家份的,有的时候我母亲难免着急,怎么还没分到我们家?有朋友说,你要跟领导沟通一下,讲讲你们家的困难情况。

有一次我妈就想准备讲一讲,沟通一下,就买了两盒糕点准备去给领导送礼,因为平时跟领导都挺熟的,都在一个院子里,本来想见面讲一讲,但是正好赶上领导吃饭,领导就没让我妈进门,不行,我们吃饭呢,别跟我说了,不用跟我说,就把我妈轰出来了,我母亲说现在讲讲还是流眼泪,当时是含着眼泪回来的,内心感到特别耻辱,因为平时见面都很熟,我就说两句有什么的,但是不但没有说,礼也没送上去,其实她不带礼去跟人说话也应该没问题,都是同事,都经常见面,从此我妈就把这事记住了,我妈以后再也不提房子的事了,我们就住这么大房子,认命,不提,爱怎么分怎么分吧。

后来,我们家也是分房子,到我爸分房子的时候,就改成集资共建,要拿钱来买了,所以我们家后来改善住宅也是自己拿了一部分钱买的房子,接着改革开放,我妈就开始下海自己开诊所,认真做事,低头做事,就不断地给人看病,患者特别多,站大排,所以诊所的效益是不错的。我们家的生活条件就慢慢改善了,后来我们家买了房子,这个房子买的就比较大,200来平,200来平房子其实价格不高,因为沈阳的房价现在也不贵,之前更便宜,虽然不贵,但是面积很大,很宽敞,有大阳台,我妈就觉得梦想终于实现了。其实孩子往往受父母的影响,我妈就经常告诫我们,千万不要送礼,送礼没用,如果领导偏袒你,那是他违反原则了,领导不偏袒你,送礼有什么用呢?做好工作就行了。

我妈从那以后不给领导送礼,这个人就一直这么做下来的,我受我妈影响也这样,我这一辈子,我也从来不给领导送礼,我觉得没有任何必要去讨好任何人,我用什么礼物达到你帮助我的目的,没有任何必要,这个礼物没有那么重,所以不给领导送礼。公平的论,我妈当年送礼这事,那位领导做的是对的,不让我妈进门是对的,因为现在反腐倡廉,拿两盒糕点也是礼,人家做的也是对的,我母亲当年为了改善家里边的环境,那种迫切的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都没错误。但是我觉得让我妈一辈子不送礼这事,得到的结论是更好的。这个结论给我的影响反而很大。

我现在认为老子“知足不辱”这句话,我觉得老子说得太到位了,你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如果事情没做到位,你却想拿到一个很高的一个结果,那个结果距离您很远,您没做到位,您要踮起脚尖去够那个很远的结果,往往会让您遭受耻辱、遭受损失。因为你会跌跟头,你够不着,不如忘记那个结果,您就低头慢慢做事,认真做事,做到位以后,您放心那个结果自己会来的,所以这是老子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老子指出的“知足不辱”的这种状态,有可能是做事最好的路径,您总是想那个结果,我觉得不是最好的路径,忘记它,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想把这个事怎么做好,愉快的去往前做,那个东西会来的。

我们之前很多人解释“知足不辱”就是不做事了,那是不对的,如果以为知足就是不做事了,满足现状,那永远不会进步的,老子并不是一个消极退让的人,告诉你永远不进步了,而是老子告诉您那个结果不要太在意它,做事做不做?老子《道德经》最后一句话,“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让你“为”,不是让你“不为”。老子通篇都在讲这个道理,但是很容易被后人理解偏了。老子在《道德经》里讲的这些话,其实是有所指的,我们刚才前面讲的是我们生活中怎么理解它,老子在当年为什么讲这些话?因为当年的很多国君是自己的国家没做好,老百姓穷得没饭吃,自己国家治理的一团糟的时候,结果这些国君的欲望欲壑难平,欲望越来越大,我要把那个城也占过来,邻国的土地也占过来,然后就开始打、开始进攻,结果惹祸了,别的国家一看,你进攻我,那我也打你,结果一打过来,把自己的国家给丢了,国君被抓砍头了。

这种情况在当年是常见的,这叫不知足遭受了耻辱。因为你自己的国家老百姓还没有吃得好,国家实力还不强,您就贪得无厌了,这是不行的。所以老子讲的“知足不辱”这句话,是指领导者要把你做的事做好,把你管理的百姓管理好,让他们富足起来,这是把事情本身做好,不要过多的想自己的欲望、权利、地位、金钱、财富等等,您要想那些东西会举措失当的,您的措施一定会失当的,所有的角色都会出现问题,所以会遭受损失和耻辱。忘记那些东西,把百姓管理好,让他们富裕起来,作为领导者又会遭受到什么耻辱呢?不会的。所以老子说“故知足不辱”。这就是老子教给我们的道理。

现在我们再来重复一遍,我们总结一下老子所讲的“知足”不是安于现状,不是什么都不做的借口,老子讲的知足不是不做事,而是对做事所带来的那些结果,虚幻的名誉、地位、利益等等,那些东西您知足,但是对于做事本身您要做,您应该扎扎实实的去做事,当您把事情做好了,您曾经所祈求那些事情一定会来到您身边的,只是我们对它不要太关注而已,来就来,别在意而已,所以这叫“故知足不辱”。

今天我们就分享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接着来分享,看看老子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第四十四章7 做善事,不要停!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知道适可而止,才能长长久久。

作为领导,地位即便很高,也要把利益让给员工。做事要向善不要停,对于个人的名利地位的追求则要停止。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来聊《道德经》。我们来听听老子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启发了。

今天学的这句话叫“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接着昨天那句话“故知足不辱”,今天是“知止不殆”,“殆”是死亡的意思,也就是说你知道停止就不会死亡,“可以长久”就是可以基业常青的存在下去。我们大家通常解释“知止不殆”讲的是知道停止就不会有什么事了。问大家个问题,您的生活需要随时的停止吗?您做事做着做着一停止,就不会遭受损失了?这句话看似很有智慧,知道停止就不会遭受损失了,听着好像有道理,其实似是而非。

如果我们人生的大方向定了,我是为大家行善的,去为大家做好事,无我利他,无我利他的方向定了以后,做起好事为什么要停止呢?这个停止是讲不通的。有人说我们是遇到了危险就要停止,您的生活随时或者经常会遇到危险吗?既然生活不是随时遇到危险,为什么“知止不殆”可以作为解释我们人生的一个通用的法则?这是很奇怪的事。我们可以说每一件事上您都可以“知止不殆”,但是一讲不对,什么事都停止我们就没法生活了,这个道理到底在哪儿呢?我给大家解的是这样的,老子特别强调我们做事本身要做好,但是对什么东西我们要知道停止,不要再去索取了呢?大家都知道怎么做了,是对做事带来的名利、地位等等这些结果,这是我们前面讲《道德经》讲了这么长时间一直在做铺垫的,老子本章前边一直在铺垫,在讲这些事,如果在这个问题上,您还有疑问的话,我建议您就别往后听了,您把前面再重新听一遍,因为我的观点,老子并不是讲什么事都要退让,什么事都不做了,而是讲做好事情本身,对事情所来带来的那些虚幻的结果要退让、要不在意。老子认为人生有两种事情,一个虚;一个实。“虚”是“虚其心,实其腹”,“腹”是做事本身,“心”是欲望,这是老子的思想。老子通篇都在这么讲,这件事要否认的话,那您的《道德经》就白读了。

“知止不殆”讲的是我们每做一件事,这个事情本身你要做好,但是对事情带来的那些其它的结果,名誉、地位等等那些东西,我们就不要去索取,那些东西自然会来的,别太在意它,这叫“知止”,“知止”才能“不殆”。这是老子讲的道理。

为了讲这个道理,我给大家先讲一个故事。当年的晋国六卿后来三分,分成三家,六卿之间互相打,结果变成了三家,最后他们成立了各自的国家。当年在互相侵略的时候,有一家叫中行寅,姓中行,六卿之一,当时很有地位,也是国君,因为后来都分裂了。中行寅名字叫寅,复姓中行,结果互相侵占以后他就败亡了,他的小国要被灭了时候,他就非常气愤,就把他们家族里边负责跟老天沟通、负责祭祀的人给招来了,官名叫太祝,是专门祭祀天的,给他招来了,说你为我祭祀肯定没尽心,你向上天祭祀的肉一定不肥、不新鲜,斋戒、沐浴你一定有不尊敬老天的地方,所以老天愤怒了,所以才让我亡国,我当不成国君了。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于是“祝简对曰”,祝是官员,这个人名字叫简,就回答说我们昔日先君在的时候,有车十乘,他就十辆车,但是他一点都不觉得自己车少,他就怕德行不够,怕做的好事不多,令老百姓有损失。现在你当了国君以后,你的车百辆之多,了不得,那都是镶着皮革的好车,百辆之多您还觉得少,觉得自己越豪华越好,您却不怕“不忧义之薄也”,不担心自己德行不够,“惟患车之不足也”,就怕自己的车不够,对老百姓刻薄、搜刮,自己的车越多越好,就不断的去收赋税,做船要收税、做车要收税、种田要收税等等,到处收税,税多到什么程度?老百姓全都恨你,因为苛捐杂税太多了。

你觉得老百姓天天骂你对国家有益吗?我一个人为你向老天祝福,祭祀祈求降福,一国的老百姓都骂你,我一个人就能挡过所有万民的诅咒吗?他的原话是“一人祝之”,就是一人向上天祈祷降福于你,“一国诅之”,一国人都诅咒你,“一祝不胜万诅”,我一个祝福哪能胜得过万民的诅咒呢?这个国家还能有不亡的吗?这个事跟我有什么关系呢?中行寅听完了非常惭愧,为什么亡国?自己贪得无度。作为领导贪得无度,下边员工有没有利益?您争夺的一定是员工的利益,员工没有利益了怎么能让您的公司越办越好呢?老子讲的“知止不殆”就是您做领导的,地位已经很高了,那么多公司员工,您一定要知道要把利益让给公司员工,这就是稻盛和夫讲的“无我利他”,让公司的全体员工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能得到满足,“无我”不是我真的没了。经常有人问我,“无我”是什么概念?我都没了,这不讲空吗?空了有什么意思?“无我”不是我没了,“无”的是我的那些光环、名誉、地位和利益,这些光环是“无”的。“利他”利的是员工,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大家都来成就您。

可是当您为自己名誉、地位、金钱去捞取的时候,以您的位置会捞取很多的,权力这个东西会给您杠杆,当您捞取很多的时候,您觉得公司的员工的利益能得到保证吗?不可能的,“利”是有限的,大家就没有利益了,这样大家能跟随您吗?您的公司一定“殆矣”。所以老子才讲您怎么做才能不殆呢?叫“知止不殆”,大家千万不要误解“知止不殆”,绝对不是我们做什么事,做着做着挺顺利的,突然停止了,我就没事了,是您做事要好好的去做,向善,一直做下去不要停,对自己做事本身带来的那些虚幻的名誉、地位等等,您要知道“止”,我不需要它,为大家做事,这件事会越做越好,会不殆的,这叫“可以长久”。

老子给我们指出来的这种公司基业常青之道就在这里,这是我们领导者必须要学习的《道德经》的智慧,大家说我讲的都是国君、领导者,而我们普通老百姓从中学的就是这种“知止不殆”的人生态度。在我们人生中,我们做事本身会带来结果,比如说您孩子学习好,排名就会靠前,但是排名靠前只是一个衡量的指标、结果,班级排名靠前未必代表全市考试排名就靠前,所以您别太把这个事当回事,但是有的家长不懂这个道理,就把名次看得比什么都重,孩子考第一就高兴,不考第一就找孩子谈话,为什么不考第一?怎么回事?找个人给你补课吧等等,给孩子压力。所以孩子的学习乐趣慢慢就丧失了,最后往往却考不到第一了,如果您忘记名次,就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他的名次自然会上去,但是您别太在意它,这就是“知止不殆”的道理,就是在名次上不需要它,这样才能做好事情的本身,您太在意那个结果,往往做事本身就做不好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我当年在北京电视台参与创办《养生堂》这个栏目,我当主编,当然就是制片人、主编,带了几个编导,我们这么去干的活,当时刚创办节目的时候,台里说,晚上6点多时间段的广告时间,您得能把收视率做到0.2就是成功,0.2是非常高的收视率了,这就是个结果,零点几的收视率是个评价你的结果,做事才是真正应该做的,我这个人特点是我忘记收视率,0.2我不懂,我也不知道这多少,忘记它,这叫“知止”。我的“知止”就是把它彻底忘记,不重视它,我们把节目本身做好,节目我们都请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老师来讲,我就是要把我中医教材里的内容一点点认真的、系统化的,而且特别严谨的讲给大家,你把事情本身做好以后,收视率自己来追你来了,最后收视率做到4.86,原来0.2是最高的目标,我们做到4.86,为什么能超过那么多?如果你认为0.2是最高的,你永远在0.2以下去玩命,因为你觉得那是很高的东西,我压根就不在意它,我觉得那是不需要的,这叫“知止”。做事越做越好,做好以后,这个节目的收视率就远远超过了0.2,这叫“知止不殆”。

老子所讲的这些道理蕴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里边,我们懂了这个道理以后,你的人生会更加从容,做事不焦虑、不焦急,不会蹦起脚来去够不现实的、虚幻的目标,您会踏踏实实的做好事,踏踏实实做好事以后,您会发现最后的结果比您想象的要好得多。老子告诉我们“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是这一章的总结,这一章老子前面做了很多铺垫,后面才告诉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做好事本身,忘记结果,千万不要把老子《道德经》再理解为知足,不要做事,知止,把事都停下来,这样的人生才能长久,这是歪解老子,我不知道我的讲法大家能不能接受?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明天这个时间接着跟大家来分享《道德经》的道理,如果朋友们觉得我讲的有用,可以分享给其他朋友,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我们明天再见,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tesla-turing/p/11487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