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 第1条】我心中的真理——“自然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591035/article/details/98110180

前言:

本条观点是我个人方法论体系的最高抽象。

一、“真理”的概念

1、百度百科

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我自己的理解

  1. 这里,我把真理“曲解”为:所有自然规律的集合。
  2. 我觉得描述自然规律最为准确与合适的就是各个自然科学的学科了。特别是物理中的公式体系,也许就是它们的简洁性和适普性深深的让许多世界顶级大脑为之着迷。
  3. 因此在这里,真理就等价于正确的科学知识了。

二、谁来更新“真理”?

1、天才

毋庸置疑,爱因斯坦、牛顿等这些众人都可以脱口而出的伟大人物,直接使世界进行了跨越式的向前发展。当然,世界上天才很多,好像很多物理单位都对应了一个个的天才。这些世界顶级的大脑通过一套统一的学科符号体系进行日以继夜的攻关,才使得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如此稳健与迅速。

没有天才的世界,每天也在进步,不过是缓慢的,仅仅是小版本的迭代。唯有天才的出现,才能让“真理”更新一个大的版本。

2、为何是天才

因为一般人智商是硬伤。

额,就像我这个一般人,如果给我优越的条件,即使再让我对物理或数学等有极大的兴趣,还一生研究于此。我好像也没自信能更新世界的最前沿知识,我觉得可能智商达不到一定水准,天花板压根就达不到巨人的肩膀,而且还是巨人们的肩膀。

牛顿说的倒是很好听,“如果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也是人家有能力站在上面,关于这句话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含义1,这里就不多说了。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说说,没什么严禁性。当然,没有无数的研究者的研究成果基础,就更没有学术上的集大成者了。

三、真理与教育

1、无情的真理

我觉得真理就是所有的自然规律集合,这么看来,“真理”并没有太多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来源还是人类自身的互相温暖。“真理”也仅作为无所不能的“工具”,只能为人类所用。用好用坏是人类自身的问题,和“真理”本身无关。

2、无情的教育

(1)教育的本质

现在的教育看起来好像,就是让人们掌握一套“真理”体系。谁牢牢掌握了真理的一整套子体系,谁就是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由此,玩命的学习是爬上真理金字塔的唯一途径。学习生活中稍有不慎,就误入歧途,达不到知识的顶峰了。

(2)难以抗拒的感官刺激

怎样才能让一个学生一直玩命的学习呢,很难,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难养成,也很容易打破。主要是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很容易形成令人上瘾的直接感觉刺激。做一道题的成就感一般来源于一节课知识的系统学习,而让人们开口爽朗一笑,则只需要打开手机。由于大脑的底层还是动物的本能,这种感官刺激很容易占领大脑。

四、数学和物理的区别

我感觉数学是以抽象与逻辑至上,而物理是以现实至上。
下面举两个例子:

1、球与平面2

例如一个标准的铁球放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

  1. 如果站在数学的角度,那么球与平面的切面是严格等于0的
  2. 但是站在物理的角度,球对平面的压强等于压力比上接触面积。首先压强应该是一个有限值,那么接触面积就不可能为0了,此时,铁球必然发生了形变。

2、关于空间与真空3

真空是物理学里面的一个概念,最开始反映的是空无一物的状态,类似于“无”。20世纪P.A.M.狄拉克提出了所谓量子真空的概念,即真空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时刻有虚粒子与实物粒子转化的,但整体是对外不显物理属性的宏观总体。真空是能量海,是一个不断振荡的充满着巨大能量的客观存在;而空间只是数学上的一个概念,是反映的是运动的属性和几何大小的概念。也就是说,空间和真空一个是数学概念一个是物理概念,二者没有丝毫的包含关系。 真空的属性的确需要使用空间来描述,但那只是种数学表示,是为了方便研究才引入的参量,并不是说真空的性质取决于空间。

五、数学与逻辑

1、数学三大危机4

  • 第一次 发现了根号2,推翻“万物皆数”
  • 第二次 微积分概念的合理性遭到严重质疑
  • 第三次 集合论中的罗素悖论

2、哈哈哈

“这句话里面没有‘哈哈哈’三个字。”

你说前面上面这句话是对的还是错的呢?

  1. 假定它是对的,那么按这句话的意思里面应该是没有“哈哈哈”三个字的,互相矛盾,则这句话是错的;
  2. 如果它是错的,那按这句话错的意思是里面是有“哈哈哈”的,所以它又变成对的了。

这,就属于罗素悖论,最简单的如“这句话是假的”,分析同上。而且还有其他形式多种多样的悖论。

真与可证是两个概念。可证的一定是真的,但真的不一定可证。某种意义上,悖论的阴影将永远伴随着我们。5

3、大统一理论

数学家们,好像试过要来一套公理体系将其数学知识一统天下。不过好像已经证明这样是不可行了。物理上,爱因斯坦晚年所玩的大统一理论现在好像还在进行时。

嗯,桌面上如果有几个文件夹,名字分别是“华语歌”、“英文歌”、“法国小调”、“轻音乐”、“电子乐”等等,我也会毫不犹豫,新建一个“音乐”文件夹,把它们拖进来的。

4、感慨

世界上太多的数学家、物理学家等,都有哲学家的称号。就像数学,这里面有太多太多的问题,涉及到了极其复杂的处理逻辑。

莱布尼茨设想过把逻辑学用数学符号表示,以后每逢争论,拿支笔一算就见分晓了。事实证明,莱布尼茨的对符号逻辑的建立起了很大作用。6嘿,我也感觉一切东西皆可量化,皆可符号化表示。由于很多东西还没有符号化、规范化,这个思路走下去就可以创造很多理论了?

醒醒,醒醒。我大学数学都没怎么学,别说站在现在的巨人的肩膀上。就说站在17世纪的这位巨人的脚边,我都不知道要怎么爬到他们的脚上。

1679年,莱布尼茨发明了二进制,并对其系统性深入研究,完善了二进制。6

程序员们:“哦吼~”,原来这也是你。

后记

越写感觉自己越像一个“民科”一样瞎扯,哈哈哈?


  1. 《牛顿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老师可不会告诉你,这个巨人是谁》 ↩︎

  2. 《一个简单的问题, 看清数学与物理的本质区别!》 ↩︎

  3. 真空——百度百科 ↩︎

  4. 数学三大危机——百度百科 ↩︎

  5.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百度百科 ↩︎

  6.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百度百科 ↩︎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4591035/article/details/9811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