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HTTP》相关知识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0031483

《图解HTTP》读书笔记7之HTTPS的安全通信机制: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2246997

一篇读懂HTTPS:加密原理、安全逻辑、数字证书等: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2643804

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2643667

彻底理解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https://www.jianshu.com/p/54cc04190252

浏览器的缓存机制 :https://juejin.im/entry/5ad86c16f265da505a77dca4 

http 2.0新特性:https://juejin.im/post/5a4dfb2ef265da43305ee2d0

http2.0多路复用:https://github.com/Advanced-Frontend/Daily-Interview-Question/issues/14

http请求分三部分:https://blog.csdn.net/boss_way/article/details/78570066

cookie相关点:https://blog.csdn.net/qq_32766999/article/details/100539937 

跨域:https://blog.csdn.net/zhang6223284/article/details/81432345

cookie与session区别: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9095369231494766&wfr=spider&for=pc

get与post区别:https://www.cnblogs.com/logsharing/p/8448446.html

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Cookie、webStorage区别: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2477878

OSI七层模型:https://blog.csdn.net/weixin_39569611/article/details/81879266

TCP/IP 模型:https://www.jianshu.com/p/90fa75863fce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1602132135572507&wfr=spider&for=pc

网络整合:https://www.jianshu.com/p/ab3eb7accaeb

浏览器内部工作原理:https://kb.cnblogs.com/page/129756/#chapter2

浏览器兼容性: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98078947

状态码301与302的区别:https://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2464078

目录

一、IPv4与IPv6

二、Http请求

3.HTTP1.0和HTTP1.1的区别

三、Cookie

四、获取部分内容的范围请求

五、返回结果的HTTP状态码

六、确保web安全的HTTPS

1.HTTP的缺点:

2.HTTP加密处理防止被窃听:

3.HTTP+ 加密 + 认证 + 完整性保护 =HTTPS 

4.HTTPS 比 HTTP 要慢 2 到 100 倍 

5.为什么不一直使用 HTTPS ?

6.Session 管理及 Cookie 应用 

七、相关知识点:

【重点】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四次挥手过程理解 

【问题1】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问题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问题3】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

【问题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问题5】什么是长连接、短连接

【问题6】输入 URL 到页面渲染的整个流程

TCP与UDP区别总结:

【问题8】电子邮件相关协议

【问题9】TIME_WAIT状态原理

【问题10】HTTP1.0和HTTP1.1的一些区别

【问题11】HTTPS与HTTP的区别

【问题12】HTTP 2.0新特性

XSS攻击与CSRF攻击


一、IPv4与IPv6

1.IPv4地址

IP地址是在计算机网络中被用来唯一标识一台设备的一组数字。IPv4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值组成,但为了便于用户识别和记忆,采用了“点分十进制表示法”。采用了这种表示法的IP地址由4个点分十进制整数来表示,每个十进制整数对应一个字节。

IPv4地址使用二进制的表示形式为00001010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10,采用点分十进制表示法表示为10.1.1.2。

2.IPv6

IPv6地址由八组、每组四位16进制数字组成,每组之间由":"来分隔,看个简单的例子:

2001:cdba:0000:0000:0000:0000:3257:9652,每个:前后都是4位16进制的数字,共分隔成8组)

根据简写规则,上述地址可以简写成如下表示:

1.省略前导零,上述ip地址可以表示为:

2001:cdba:0:0:0:0:3257:9652(4个0简写成1个0)

2.通过使用双冒号(::)代替一系列零来指定Ipv6地址,上述地址可以表示为:
2001:cdba::3257:9652(:0:0:0:0:简写成::,即省略所有的0,需要注意(一个IP地址中只可使用一次双冒号)

3.二者区别

https://blog.csdn.net/chao199512/article/details/86139714

ip地址的表达形式不同

  在ipv4下的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每8位分成一个段位,一共4个段位,每个段位表示成10进制数,用点号隔开,形如192.168.0.1.;

  在ipv6下,其由128位二进制数表示,每16位分成一个段位,,一共8个段位,每个段位表示成16进制数,用冒号隔开。

二、Http请求

1.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自身不对请求和响应之间的通信状态进行保存。即协议对于发送过的请求或响应不做持久化处理。比如用户登录某网站之后,跳转新页面的时候需要再次登录,或者在每次请求报文中附加参数来管理登录状态。

请求报文是由请求方法(get,post,put)、请求URI、协议版本、可选的请求首部字段(host、connection、content-type、content-length)和内容实体构成。

响应报文是由协议版本、状态码(请求成功或失败的数字代码)、解释状态码的原因语句、可选的响应首部字段(host、connection、content-type、content-length)和内容实体构成。

2.get、post、put、head、delete、options

get:获取资源

post:传输实体主体

put:传输文件;该方法自身不带验证机制,任何人都可以上传文件,存在安全性问题,因此一般web网站不使用该方法。返回204的状态码;

head:获得报文首部;同get,只是不返回报文主体;

delete:删除文件;响应成功返回204的状态码;

options:询问支持的方法;响应返回服务器支持的方法;

3.HTTP1.0和HTTP1.1的区别

缓存处理,在HTTP1.0中主要使用header里的If-Modified-Since,Expires来做为缓存判断的标准,HTTP1.1则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策略例如Entity 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等更多可供选择的缓存头来控制缓存策略。

带宽优化及网络连接的使用,HTTP1.0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HTTP1.1则在请求头引入了range头域,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自由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错误通知的管理,在HTTP1.1中新增了24个错误状态响应码,如409(Conflict)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410(Gone)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

Host头处理,在HTTP1.0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URL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HTTP1.1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Host头域,且请求消息中如果没有Host头域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Bad Request)。

长连接,HTTP 1.1支持长连接(PersistentConnection)和请求的流水线(Pipelining)处理,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建立和关闭连接的消耗和延迟,在HTTP1.1中默认开启Connection: keep-alive,一定程度上弥补了HTTP1.0每次请求都要创建连接的缺点。

管线化:不用等待即可直接发送下一个请求;这样可以保证同时并行发送多个请求;而不需要一个接一个的等待响应了。

三、Cookie

https://blog.csdn.net/qq_32766999/article/details/100539937

Cookie会根据从服务器端发送的响应报文内的一个叫做Set-Cookie的首部字段信息,通知客户端保存Cookie。当下次客户端再向该服务器发送请求的时候,客户端会自动在请求报文中加入Cookie值之后发送请求。

当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请求中的Cookie时,会去检查是哪一个客户端发送过来的连接请求,然后去对比服务器上的记录,最后得到之前的状态信息。

Cookie 的工作机制是用户识别及状态管理。Web 网站为了管理用户的 状态会通过 Web 浏览器,把一些数据临时写入用户的计算机内。接 着当用户访问该Web网站时,可通过通信方式取回之前发放的 Cookie。调用 Cookie 时,由于可校验 Cookie 的有效期,以及发送方的域、路径、协议等信息,所以正规发布的 Cookie 内的数据不会因来自其他 Web 站点和攻击者的攻击而泄露。

expires 属性

Cookie 的 expires 属性指定浏览器可发送 Cookie 的有效期。 当省略 expires 属性时,其有效期仅限于维持浏览器会话(Session) 时间段内。这通常限于浏览器应用程序被关闭之前。
另外,一旦 Cookie 从服务器端发送至客户端,服务器端就不存在可以显式删除 Cookie 的方法。但可通过覆盖已过期的 Cookie,实现对客户端 Cookie 的实质性删除操作。

path 属性

Cookie 的 path 属性可用于限制指定 Cookie 的发送范围的文件目录。 不过另有办法可避开这项限制,看来对其作为安全机制的效果不能抱 有期待。

domain 属性

通过 Cookie 的 domain 属性指定的域名可做到与结尾匹配一致。比 如,当指定 example.com 后,除 example.com 以外,www.example.com 或 www2.example.com 等都可以发送 Cookie。 因此,除了针对具体指定的多个域名发送 Cookie 之 外,不指定 domain 属性显得更安全。 

secure 属性

Cookie 的 secure 属性用于限制 Web 页面仅在 HTTPS 安全连接时,才可以发送 Cookie。

HttpOnly 属性

Cookie 的 HttpOnly 属性是 Cookie 的扩展功能,它使 JavaScript 脚本 无法获得 Cookie。其主要目的为防止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XSS)对 Cookie 的信息窃取。 发送指定 HttpOnly 属性的 Cookie 的方法如下所示。
Set-Cookie: name=value; HttpOnly
通过上述设置,通常从 Web 页面内还可以对 Cookie 进行读取操作。 但使用 JavaScript 的 document.cookie 就无法读取附加 HttpOnly 属性后 的 Cookie 的内容了。因此,也就无法在 XSS 中利用 JavaScript 劫持 Cookie 了。 虽然是独立的扩展功能,但 Internet Explorer 6 SP1 以上版本等当下的 主流浏览器都已经支持该扩展了。另外顺带一提,该扩展并非是为了 防止 XSS 而开发的。

四、获取部分内容的范围请求

如果需要实现该功能,比如在下载文件的过程中,中断之后,想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下载,那么可以通过指定范围发送请求。用到首部字段Range来指定资源的byte范围。响应会返回状态码206Partial Content的响应报文。如果是多重的范围请求,响应会在首部字段Content-Type标明multipart/byteranges后返回响应报文。

五、返回结果的HTTP状态码

1.状态码的类别:

200 OK:在响应报文内,随状态码一起返回的信息会因方法的不同而发生改 变。比如,使用 GET 方法时,对应请求资源的实体会作为响应返回;而使用 HEAD 方法时,对应请求资源的实体首部不随报文主体 作为响应返回(即在响应中只返回首部,不会返回实体的主体部分)。

204 NO CONTENT:该状态码代表服务器接收的请求已成功处理,但在返回的响应报文中 不含实体的主体部分。另外,也不允许返回任何实体的主体。比如,当从浏览器发出请求处理后,返回 204 响应,那么浏览器显示的页面不发生更新。
一般在只需要从客户端往服务器发送信息,而对客户端不需要发送新信息内容的情况下使用。

206 Partial Content:该状态码表示客户端进行了范围请求,而服务器成功执行了这部分的 GET 请求。响应报文中包含由 Content-Range 指定范围的实体内容。

301永久性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分配了新的URI,以后应该使用资源现在所指向的URI。也就是说如果已经把资源对应的URI保存为书签了,应该按location首部字段提示的URI重新保存。

302临时重定向:表示请求的资源已经分配了新的URI,希望用户本次能使用新的URI进行访问。已经移动的资源对应的URI将来还可能发生改变。比如,用户把返回的URI保存成书签,但不会像301状态码那样出现时去更新书签,而是仍旧保留返回302状态码的页面所对应的URI。

303表示由于请求对应的资源存在着另一个 URI,应使用 GET 方法定向获取请求的资源。
303 状态码和 302 Found 状态码有着相同的功能,但 303 状态码明确 表示客户端应当采用 GET 方法获取资源,这点与 302 状态码有区别。

304表示客户端发送附带条件的请求时,服务器端允许请求访 问资源,但未满足条件的情况。304 状态码返回时,不包含任何响应的主体部分。304 虽然被划分在 3XX 类别中,但是和重定向没有关系。
【注】附带条件的请求是指采用 GET 方法的请求报文中包含 If-Match,If-ModifiedSince,If-None-Match,If-Range,If-Unmodified-Since 中任一首部。 

六、确保web安全的HTTPS

1.HTTP的缺点:

通信使用明文(不加密),内容可能会被窃听;由于 HTTP 本身不具备加密的功能,所以也无法做到对通信整体(使 用 HTTP 协议通信的请求和响应的内容)进行加密。即,HTTP 报文 使用明文(指未经过加密的报文)方式发送。

不验证通信方的身份,因此有可能遭遇伪装;

任何人都可以发送请求;

虽然使用 HTTP 协议无法确定通信方,但如果使用 SSL 则可以。 SSL 不仅提供加密处理,而且还使用了一种被称为证书的手段, 可用于确定方。

无法证明报文的完整性,所以有可能遭到篡改:

接收到的内容可能有误,由于 HTTP 协议无法证明通信的报文完整性,因此,在请求或响 应送出之后直到对方接收之前的这段时间内,即使请求或响应的 内容遭到篡改,也没有办法获悉。
换句话说,没有任何办法确认,发出的请求 / 响应和接收到的请求 / 响应是前后相同的。

虽然有使用 HTTP 协议确定报文完整性的方法,但事实上并不便 捷、可靠。其中常用的是 MD5 和 SHA-1 等散列值校验的方法, 以及用来确认文件的数字签名方法。

2.HTTP加密处理防止被窃听:

(1)通信加密:HTTP 协议中没有加密机制,但可以通过和 SSL(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层)或 TLS(Transport Layer Security,安全层传输协议)的组合使用, 加密 HTTP 的通信内容。 用 SSL 建立安全通信线路之后,就可以在这条线路上进行 HTTP 通信了。与 SSL 组合使用的 HTTP 被称为 HTTPS(HTTP Secure,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或 HTTP over SSL。

(2)内容的加密:由于 HTTP 协议中没有加密机制,那么就对 HTTP 协议传输的内容本身加密。即把 HTTP 报文里所含的内容进行加密处理。 

3.HTTP+ 加密 + 认证 + 完整性保护 =HTTPS 

(1)通常,HTTP 直接和 TCP 通信。当使用 SSL 时,则演变成先和 SSL 通 信,再由 SSL 和 TCP 通信了。简言之,所谓 HTTPS,其实就是身披 SSL 协议这层外壳的 HTTP。

4.HTTPS 比 HTTP 要慢 2 到 100 倍 

SSL 的慢分两种。一种是指通信慢。另一种是指由于大量消耗 CPU 及内存等资源,导致处理速度变慢。 和使用 HTTP 相比,网络负载可能会变慢 2 到 100 倍。除去和 TCP 连接、发送 HTTP 请求 • 响应以外,还必须进行 SSL 通信, 因此整体上处理通信量不可避免会增加。
另一点是 SSL 必须进行加密处理。在服务器和客户端都需要进行 加密和解密的运算处理。因此从结果上讲,比起 HTTP 会更多地 消耗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硬件资源,导致负载增强。

5.为什么不一直使用 HTTPS ?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与纯文本通信相比,加密通信会消耗更多的 CPU 及内存资源。如果每次通信都加密,会消耗相当多的资源,平摊到一台计算机上时,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必定也会随之减少。因此,如果是非敏感信息则使用 HTTP 通信,只有在包含个人信息等敏感数据时,才利用 HTTPS 加密通信。 特别是每当那些访问量较多的 Web 网站在进行加密处理时,它们所承担着的负载不容小觑。在进行加密处理时,并非对所有内容都进行加密处理,而是仅在那些需要信息隐藏时才会加密,以节约资源。

除此之外,想要节约购买证书的开销也是原因之一。

6.Session 管理及 Cookie 应用 

步骤 1: 客户端把用户 ID 和密码等登录信息放入报文的实体部分, 通常是以 POST 方法把请求发送给服务器。而这时,会使用 HTTPS 通信来进行 HTML 表单画面的显示和用户输入数据的发送。

步骤 2: 服务器会发放用以识别用户的 Session ID。通过验证从客户 端发送过来的登录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然后把用户的认证状态与 Session ID 绑定后记录在服务器端。 向客户端返回响应时,会在首部字段 Set-Cookie 内写入 Session ID(如 PHPSESSID=028a8c…)。 你可以把 Session ID 想象成一种用以区分不同用户的等位号。

然而,如果 Session ID 被第三方盗走,对方就可以伪装成你的身份进 行恶意操作了。因此必须防止 Session ID 被盗,或被猜出。为了做到 这点,Session ID 应使用难以推测的字符串,且服务器端也需要进行 有效期的管理,保证其安全性。
另外,为减轻跨站脚本攻击(XSS)造成的损失,建议事先在 Cookie 内加上 httponly 属性。

步骤 3: 客户端接收到从服务器端发来的 Session ID 后,会将其作为 Cookie 保存在本地。下次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时,浏览器会自动发送 Cookie,所以 Session ID 也随之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端可通过验证接收到的 Session ID 识别用户和其认证状态。

七、相关知识点:

【重点】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

https://blog.csdn.net/qq_38950316/article/details/81087809?utm_source=app

 序列号seq:占4个字节,用来标记数据段的顺序,TCP把连接中发送的所有数据字节都编上一个序号,第一个字节的编号由本地随机产生;给字节编上序号后,就给每一个报文段指派一个序号;序列号seq就是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字节的数据编号。

    确认号ack:占4个字节,期待收到对方下一个报文段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序列号表示报文段携带数据的第一个字节的编号;而确认号指的是期望接收到下一个字节的编号;因此当前报文段最后一个字节的编号+1即为确认号。

    确认ACK:占1位,仅当ACK=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ACK=0时,确认号无效

    同步SYN:连接建立时用于同步序号。当SYN=1,ACK=0时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若同意连接,则在响应报文段中使得SYN=1,ACK=1。因此,SYN=1表示这是一个连接请求,或连接接受报文。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

    终止FIN:用来释放一个连接。FIN=1表示:此报文段的发送方的数据已经发送完毕,并要求释放运输连接

    PS:ACK、SYN和FIN这些大写的单词表示标志位,其值要么是1,要么是0;ack、seq小写的单词表示序号。
字段    含义
URG    紧急指针是否有效。为1,表示某一位需要被优先处理
ACK    确认号是否有效,一般置为1。
PSH    提示接收端应用程序立即从TCP缓冲区把数据读走。
RST    对方要求重新建立连接,复位。
SYN    请求建立连接,并在其序列号的字段进行序列号的初始值设定。建立连接,设置为1
FIN        希望断开连接。
三次握手过程理解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时,客户端发送syn包(syn=j)到服务器,并进入SYN_SENT状态,等待服务器确认;SYN:同步序列编号(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syn包,必须确认客户的SYN(ack=j+1),同时自己也发送一个SYN包(syn=k),即SYN+ACK包,此时服务器进入SYN_RECV状态;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包,向服务器发送确认包ACK(ack=k+1),此包发送完毕,客户端和服务器进入ESTABLISHED(TCP连接成功)状态,完成三次握手。

四次挥手过程理解 


1)客户端进程发出连接释放报文,并且停止发送数据。释放数据报文首部,FIN=1,其序列号为seq=u(等于前面已经传送过来的数据的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加1),此时,客户端进入FIN-WAIT-1(终止等待1)状态。 TCP规定,FIN报文段即使不携带数据,也要消耗一个序号。


2)服务器收到连接释放报文,发出确认报文,ACK=1,ack=u+1,并且带上自己的序列号seq=v,此时,服务端就进入了CLOSE-WAIT(关闭等待)状态。TCP服务器通知高层的应用进程,客户端向服务器的方向就释放了,这时候处于半关闭状态,即客户端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了,但是服务器若发送数据,客户端依然要接受。这个状态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也就是整个CLOSE-WAIT状态持续的时间。


3)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确认请求后,此时,客户端就进入FIN-WAIT-2(终止等待2)状态,等待服务器发送连接释放报文(在这之前还需要接受服务器发送的最后的数据)。


4)服务器将最后的数据发送完毕后,就向客户端发送连接释放报文,FIN=1,ack=u+1,由于在半关闭状态,服务器很可能又发送了一些数据,假定此时的序列号为seq=w,此时,服务器就进入了LAST-ACK(最后确认)状态,等待客户端的确认。


5)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连接释放报文后,必须发出确认,ACK=1,ack=w+1,而自己的序列号是seq=u+1,此时,客户端就进入了TIME-WAIT(时间等待)状态。注意此时TCP连接还没有释放,必须经过2∗∗MSL(最长报文段寿命)的时间后,当客户端撤销相应的TCB后,才进入CLOSED状态。


6)服务器只要收到了客户端发出的确认,立即进入CLOSED状态。同样,撤销TCB后,就结束了这次的TCP连接。可以看到,服务器结束TCP连接的时间要比客户端早一些。

【问题1】为什么连接的时候是三次握手,关闭的时候却是四次握手?

答:因为当Server端收到Client端的SYN连接请求报文后,可以直接发送SYN+ACK报文。其中ACK报文是用来应答的,SYN报文是用来同步的。但是关闭连接时,当Server端收到FIN报文时,很可能并不会立即关闭SOCKET,所以只能先回复一个ACK报文,告诉Client端,"你发的FIN报文我收到了"。只有等到我Server端所有的报文都发送完了,我才能发送FIN报文,因此不能一起发送。故需要四步握手。

【问题2】为什么TIME_WAIT状态需要经过2MSL(最大报文段生存时间)才能返回到CLOSE状态?

答:虽然按道理,四个报文都发送完毕,我们可以直接进入CLOSE状态了,但是我们必须假象网络是不可靠的,有可以最后一个ACK丢失。所以TIME_WAIT状态就是用来重发可能丢失的ACK报文。在Client发送出最后的ACK回复,但该ACK可能丢失。Server如果没有收到ACK,将不断重复发送FIN片段。所以Client不能立即关闭,它必须确认Server接收到了该ACK。Client会在发送出ACK之后进入到TIME_WAIT状态。Client会设置一个计时器,等待2MSL的时间。如果在该时间内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会重发ACK并再次等待2MSL。所谓的2MSL是两倍的MSL(Maximum Segment Lifetime)。MSL指一个片段在网络中最大的存活时间,2MSL就是一个发送和一个回复所需的最大时间。如果直到2MSL,Client都没有再次收到FIN,那么Client推断ACK已经被成功接收,则结束TCP连接。

【问题3】为什么不能用两次握手进行连接?

答:3次握手完成两个重要的功能,既要双方做好发送数据的准备工作(双方都知道彼此已准备好),也要允许双方就初始序列号进行协商,这个序列号在握手过程中被发送和确认。

       现在把三次握手改成仅需要两次握手,死锁是可能发生的。作为例子,考虑计算机S和C之间的通信,假定C给S发送一个连接请求分组,S收到了这个分组,并发 送了确认应答分组。按照两次握手的协定,S认为连接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分组。可是,C在S的应答分组在传输中被丢失的情况下,将不知道S 是否已准备好,不知道S建立什么样的序列号,C甚至怀疑S是否收到自己的连接请求分组。在这种情况下,C认为连接还未建立成功,将忽略S发来的任何数据分 组,只等待连接确认应答分组。而S在发出的分组超时后,重复发送同样的分组。这样就形成了死锁。

【问题4】如果已经建立了连接,但是客户端突然出现故障了怎么办?

TCP还设有一个保活计时器,显然,客户端如果出现故障,服务器不能一直等下去,白白浪费资源。服务器每收到一次客户端的请求后都会重新复位这个计时器,时间通常是设置为2小时,若两小时还没有收到客户端的任何数据,服务器就会发送一个探测报文段,以后每隔75分钟发送一次。若一连发送10个探测报文仍然没反应,服务器就认为客户端出了故障,接着就关闭连接。

【问题5】什么是长连接、短连接

在HTTP/1.0中,默认使用的是短连接。也就是说,浏览器和服务器每进行一次HTTP操作,就建立一次连接,但任务结束就中断连接。如果客户端浏览器访问的某个HTML或其他类型的 Web页中包含有其他的Web资源,如JavaScript文件、图像文件、CSS文件等;当浏览器每遇到这样一个Web资源,就会建立一个HTTP会话。

但从 HTTP/1.1起,默认使用长连接,用以保持连接特性。使用长连接的HTTP协议,会在响应头有加入这行代码:

Connection:keep-alive

  在使用长连接的情况下,当一个网页打开完成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用于传输HTTP数据的 TCP连接不会关闭,如果客户端再次访问这个服务器上的网页,会继续使用这一条已经建立的连接。Keep-Alive不会永久保持连接,它有一个保持时间,可以在不同的服务器软件(如Apache)中设定这个时间。实现长连接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支持长连接。

HTT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实质上是TCP协议的长连接和短连接。

短连接的操作步骤是: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关闭连接...建立连接——数据传输——关闭连接

长连接的操作步骤是:

建立连接——数据传输...(保持连接)...数据传输——关闭连接

长连接多用于操作频繁,点对点的通讯,而且连接数不能太多情况,。每个TCP连接都需要三步握手,这需要时间,如果每个操作都是先连接,再操作的话那么处理速度会降低很多,所以每个操作完后都不断开,次处理时直接发送数据包就OK了,不用建立TCP连接。例如:数据库的连接用长连接, 如果用短连接频繁的通信会造成socket错误,而且频繁的socket 创建也是对资源的浪费。

  而像WEB网站的http服务一般都用短链接,因为长连接对于服务端来说会耗费一定的资源,而像WEB网站这么频繁的成千上万甚至上亿客户端的连接用短连接会更省一些资源,如果用长连接,而且同时有成千上万的用户,如果每个用户都占用一个连接的话,那可想而知吧。所以并发量大,但每个用户无需频繁操作情况下需用短连好。

【问题6】输入 URL 到页面渲染的整个流程

  1. 首先做 DNS 查询,如果这一步做了智能 DNS 解析的话,会提供访问速度最快的 IP 地址回来
  2. 接下来是 TCP 握手,应用层会下发数据给传输层,这里 TCP 协议会指明两端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中的 IP 协议会确定 IP 地址,并且指示了数据传输中如何跳转路由器。然后包会再被封装到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结构中,最后就是物理层面的传输了
  3. TCP 握手结束后会进行 TLS 握手,然后就开始正式的传输数据
  4. 数据在进入服务端之前,可能还会先经过负责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它的作用就是将请求合理的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这时假设服务端会响应一个 HTML 文件
  5. 首先浏览器会判断状态码是什么,如果是 200 那就继续解析,如果 400 500 的话就会报错,如果 300 的话会进行重定向,这里会有个重定向计数器,避免过多次的重定向,超过次数也会报错
  6. 浏览器开始解析文件,如果是 gzip 格式的话会先解压一下,然后通过文件的编码格式知道该如何去解码文件
  7. 文件解码成功后会正式开始渲染流程,先会根据 HTML 构建 DOM 树,有 CSS 的话会去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的话,会判断是否存在 async 或者 defer ,前者会并行进行下载并执行 JS,后者会先下载文件,然后等待 HTML 解析完成后顺序执行,如果以上都没有,就会阻塞住渲染流程直到 JS 执行完毕。遇到文件下载的会去下载文件,这里如果使用 HTTP 2.0 协议的话会极大的提高多图的下载效率。
  8. 初始的 HTML 被完全加载和解析后会触发 DOMContentLoaded 事件
  9. CSSOM 树和 DOM 树构建完成后会开始生成 Render 树,这一步就是确定页面元素的布局、样式等等诸多方面的东西
  10. 在生成 Render 树的过程中,浏览器就开始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了

# 输入 URL 到页面渲染的整个流程
 
首先是 DNS 查询,如果这一步做了智能 DNS 解析的话,会提供访问速度最快的 IP 地址回来,这部分的内容之前没有写过,所以就在这里讲解下。
 
**DNS**
 DNS 的作用就是通过域名查询到具体的 IP。
 
因为 IP 存在数字和英文的组合(IPv6),很不利于人类记忆,所以就出现了域名。你可以把域名看成是某个 IP 的别名,DNS 就是去查询这个别名的真正名称是什么。
 
在 TCP 握手之前就已经进行了 DNS 查询,这个查询是操作系统自己做的。当你在浏览器中想访问 `www.google.com` 时,会进行一下操作:
 
1.  操作系统会首先在本地缓存中查询 IP
2.  没有的话会去系统配置的 DNS 服务器中查询
3.  如果这时候还没得话,会直接去 DNS 根服务器查询,这一步查询会找出负责 `com` 这个一级域名的服务器
4.  然后去该服务器查询 `google` 这个二级域名
5.  接下来三级域名的查询其实是我们配置的,你可以给 `www` 这个域名配置一个 IP,然后还可以给别的三级域名配置一个 IP
 
以上介绍的是 DNS 迭代查询,还有种是递归查询,区别就是前者是由客户端去做请求,后者是由系统配置的 DNS 服务器做请求,得到结果后将数据返回给客户端。
 
PS:DNS 是基于 UDP 做的查询,大家也可以考虑下为什么之前不考虑使用 TCP 去实现。
 
接下来是 TCP 握手,应用层会下发数据给传输层,这里 TCP 协议会指明两端的端口号,然后下发给网络层。网络层中的 IP 协议会确定 IP 地址,并且指示了数据传输中如何跳转路由器。然后包会再被封装到数据链路层的数据帧结构中,最后就是物理层面的传输了。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详细说下 TCP 的握手情况以及 TCP 的一些特性。
 
当 TCP 握手结束后就会进行 TLS 握手,然后就开始正式的传输数据。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详细说下 TLS 的握手情况以及两种加密方式的内容。
 
数据在进入服务端之前,可能还会先经过负责负载均衡的服务器,它的作用就是将请求合理的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这时假设服务端会响应一个 HTML 文件。
 
首先浏览器会判断状态码是什么,如果是 200 那就继续解析,如果 400 或 500 的话就会报错,如果 300 的话会进行重定向,这里会有个重定向计数器,避免过多次的重定向,超过次数也会报错。
 
浏览器开始解析文件,如果是 gzip 格式的话会先解压一下,然后通过文件的编码格式知道该如何去解码文件。
 
文件解码成功后会正式开始渲染流程,先会根据 HTML 构建 DOM 树,有 CSS 的话会去构建 CSSOM 树。如果遇到 script 标签的话,会判断是否存在 async 或者 defer ,前者会并行进行下载并执行 JS,后者会先下载文件,然后等待 HTML 解析完成后顺序执行。
 
如果以上都没有,就会阻塞住渲染流程直到 JS 执行完毕。遇到文件下载的会去下载文件,这里如果使用 HTTP/2 协议的话会极大的提高多图的下载效率。
 
CSSOM 树和 DOM 树构建完成后会开始生成 Render 树,这一步就是确定页面元素的布局、样式等等诸多方面的东西
 
在生成 Render 树的过程中,浏览器就开始调用 GPU 绘制,合成图层,将内容显示在屏幕上了。
 
这一部分就是渲染原理中讲解到的内容,可以详细的说明下这一过程。并且在下载文件时,也可以说下通过 HTTP/2 协议可以解决队头阻塞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一章节就是带着大家从 DNS 查询开始到渲染出画面完整的了解一遍过程,将之前学习到的内容连接起来。
 
当来这一过程远远不止这些内容,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能答出这些内容已经很不错了,你如果想了解更加详细的过程,可以阅读这篇[文章](https://github.com/alex/what-happens-when)。
问题7:TCP与UDP总结

TCP的优点: 可靠,稳定。 TCP的可靠体现在TCP在传递数据之前,会有三次握手来建立连接,而且在数据传递时,有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机制,在数据传完后,还会断开连接用来节约系统资源。 TCP的缺点: 慢,效率低,占用系统资源高,易被攻击 TCP在传递数据之前,要先建连接,这会消耗时间,而且在数据传递时,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拥塞控制机制等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而且要在每台设备上维护所有的传输连接,事实上,每个连接都会占用系统的CPU、内存等硬件资源。 而且,因为TCP有确认机制、三次握手机制,这些也导致TCP容易被人利用,实现DOS、DDOS、CC等攻击。

UDP的优点: 快,比TCP稍安全 UDP没有TCP的握手、确认、窗口、重传、拥塞控制等机制,UDP是一个无状态的传输协议,所以它在传递数据时非常快。没有TCP的这些机制,UDP较TCP被攻击者利用的漏洞就要少一些。但UDP也是无法避免攻击的,比如:UDP Flood攻击…… UDP的缺点: 不可靠,不稳定 因为UDP没有TCP那些可靠的机制,在数据传递时,如果网络质量不好,就会很容易丢包。 基于上面的优缺点,那么: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TCP: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有要求的时候,比如:整个数据要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对方,这往往用于一些要求可靠的应用,比如HTTP、HTTPS、FTP等传输文件的协议,POP、SMTP等邮件传输的协议。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TCP协议的应用如下: 浏览器,用的HTTP FlashFXP,用的FTP Outlook,用的POP、SMTP Putty,用的Telnet、SSH QQ文件传输 ………… 什么时候应该使用UDP: 当对网络通讯质量要求不高的时候,要求网络通讯速度能尽量的快,这时就可以使用UDP。 比如,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UDP协议的应用如下: QQ语音 QQ视频 TFTP ……

TCP与UDP区别总结:

1、TCP面向连接(如打电话要先拨号建立连接);UDP是无连接的,即发送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
2、TCP提供可靠的服务。也就是说,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UDP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
3、TCP面向字节流,实际上是TCP把数据看成一连串无结构的字节流;UDP是面向报文的;UDP没有拥塞控制,因此网络出现拥塞不会使源主机的发送速率降低(对实时应用很有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等)
4、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是点到点的;UDP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
5、TCP首部开销20字节;UDP的首部开销小,只有8个字节
6、TCP的逻辑通信信道是全双工的可靠信道,UDP则是不可靠信道

【问题8】电子邮件相关协议

**POP3**:POP支持离线邮件处理。其具体过程是:邮件发送到服务器上,电子邮件客户端调用邮件客户机程序以连接服务器,并下载所有未阅读的电子邮件。这种离线访问模式是一种存储转发服务,将邮件从邮件服务器端送到个人终端机器上,一般是PC机或MAC。一旦邮件发送到PC机或MAC上,邮件服务器上的邮件将会被删除。但目前的POP3邮件服务器大都可以“只下载邮件,服务器端并不删除”,也就是改进的POP3协议。

**SMTP**:SMTP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基于文本的协议。在其之上指定了一条消息的一个或多个接收者(在大多数情况下被确认是存在的),然后消息文本会被传输。由于这个协议开始是基于纯ASCII文本的,它在二进制文件上处理得并不好。诸如MIME的标准被开发来编码二进制文件以使其通过SMTP来传输。今天,大多数SMTP服务器都支持8位MIME扩展,它使二进制文件的传输变得几乎和纯文本一样简单。

**IMAP**:IMAP由Mark Crispin设计,对于邮件访问提供了相对于广泛使用的POP3邮件协议的另外一种选择。基本上,两者都允许一个邮件客户端访问邮件服务器上存储的信息。

【问题9】TIME_WAIT状态原理

https://note.youdao.com/ynoteshare1/index.html?id=07e3fc033079f498f31038e8e73616bf&type=note

【问题10】HTTP1.0和HTTP1.1的一些区别

HTTP1.0最早在网页中使用是在1996年,那个时候只是使用一些较为简单的网页上和网络请求上,而HTTP1.1则在1999年才开始广泛应用于现在的各大浏览器网络请求中,同时HTTP1.1也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HTTP协议。 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

(1)缓存处理,在HTTP1.0中主要使用header里的If-Modified-Since,Expires来做为缓存判断的标准,HTTP1.1则引入了更多的缓存控制策略例如Entity tag,If-Unmodified-Since, If-Match, If-None-Match等更多可供选择的缓存头来控制缓存策略。

(2)带宽优化及网络连接的使用,HTTP1.0中,存在一些浪费带宽的现象,例如客户端只是需要某个对象的一部分,而服务器却将整个对象送过来了,并且不支持断点续传功能,HTTP1.1则在请求头引入了range头域,它允许只请求资源的某个部分,即返回码是206(Partial Content),这样就方便了开发者自由的选择以便于充分利用带宽和连接。

(3)错误通知的管理,在HTTP1.1中新增了24个错误状态响应码,如409(Conflict)表示请求的资源与资源的当前状态发生冲突;410(Gone)表示服务器上的某个资源被永久性的删除。

(4)Host头处理,在HTTP1.0中认为每台服务器都绑定一个唯一的IP地址,因此,请求消息中的URL并没有传递主机名(hostname)。但随着虚拟主机技术的发展,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可以存在多个虚拟主机(Multi-homed Web Servers),并且它们共享一个IP地址。HTTP1.1的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都应支持Host头域,且请求消息中如果没有Host头域会报告一个错误(400 Bad Request)。

(5)长连接,HTTP 1.1支持长连接(PersistentConnection)和请求的流水线(Pipelining)处理,在一个TCP连接上可以传送多个HTTP请求和响应,减少了建立和关闭连接的消耗和延迟,在HTTP1.1中默认开启Connection: keep-alive,一定程度上弥补了HTTP1.0每次请求都要创建连接的缺点。

【问题11】HTTPS与HTTP的区别

HTTPS协议需要到CA申请证书,一般免费证书很少,需要交费。

HTTP协议运行在TCP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是明文,HTTPS运行在SSL/TLS之上,SSL/TLS运行在TCP之上,所有传输的内容都经过加密的。

H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

HTTPS可以有效的防止运营商劫持,解决了防劫持的一个大问题。

【问题12】HTTP 2.0新特性

https://juejin.im/post/5a4dfb2ef265da43305ee2d0

XSS攻击与CSRF攻击

1.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通常的攻击模式如下所示。
步骤 1: 攻击者诱使用户触发已设置好的陷阱,而陷阱会启动发 送已嵌入攻击代码的 HTTP 请求。

步骤 2: 当用户不知不觉中招之后,用户的浏览器或邮件客户端 就会触发这个陷阱。
步骤 3: 中招后的用户浏览器会把含有攻击代码的 HTTP 请求发 送给作为攻击目标的 Web 应用,运行攻击代码。

步骤 4: 执行完攻击代码,存在安全漏洞的 Web 应用会成为攻 击者的跳板,可能导致用户所持的 Cookie 等个人信息被窃取, 登录状态中的用户权限遭恶意滥用等后果。
被动攻击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攻击是跨站脚本攻击和跨站点请求伪造。

2.跨站脚本攻击(XSS)

跨站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XSS)是指通过存在安全漏洞的 Web 网站注册用户的浏览器内运行非法的 HTML 标签或 JavaScript 进 行的一种攻击。动态创建的 HTML 部分有可能隐藏着安全漏洞。就 这样,攻击者编写脚本设下陷阱,用户在自己的浏览器上运行时,一 不小心就会受到被动攻击。
2.1跨站脚本攻击有可能造成以下影响。
(1)利用虚假输入表单骗取用户个人信息。
(2)利用脚本窃取用户的 Cookie 值,被害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帮助攻击者发送恶意请求。
(3)显示伪造的文章或图片。
 
2.2跨站脚本攻击案例
在动态生成 HTML 处发生
下面以编辑个人信息页面为例讲解跨站脚本攻击。下方界面显示 了用户输入的个人信息内容。

确认界面按原样显示在编辑界面输入的字符串。此处输入带有山 口一郎这样的 HTML 标签的字符串。

此时的确认界面上,浏览器会把用户输入的 <s> 解析成 HTML 标签,然后显示删除线。
删除线显示出来并不会造成太大的不利后果,但如果换成使用 script 标签将会如何呢。

XSS 是攻击者利用预先设置的陷阱触发的被动攻击
跨站脚本攻击属于被动攻击模式,因此攻击者会事先布置好用于 攻击的陷阱。
下图网站通过地址栏中 URI 的查询字段指定 ID,即相当于在表 单内自动填写字符串的功能。而就在这个地方,隐藏着可执行跨 站脚本攻击的漏洞。

2.3CSRF攻击

跨站点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ies,CSRF)攻击是指攻击 者通过设置好的陷阱,强制对已完成认证的用户进行非预期的个人信 息或设定信息等某些状态更新,属于被动攻击。
跨站点请求伪造有可能会造成以下等影响。
(1)利用已通过认证的用户权限更新设定信息等
(2)利用已通过认证的用户权限购买商品
(3)利用已通过认证的用户权限在留言板上发表言论
 
跨站点请求伪造的攻击案例
下面以留言板功能为例,讲解跨站点请求伪造。该功能只允许已 认证并登录的用户在留言板上发表内容。

在该留言板系统上,受害者用户 A 是已认证状态。它的浏览器 中的 Cookie 持有已认证的会话 ID(步骤①)。
攻击者设置好一旦用户访问,即会发送在留言板上发表非主观行 为产生的评论的请求的陷阱。用户 A 的浏览器执行完陷阱中的 请求后,留言板上也就会留下那条评论(步骤②)。
触发陷阱之际,如果用户 A 尚未通过认证,则无法利用用户 A 的身份权限在留言板上发表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9918313/article/details/100031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