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搞懂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讲解一

什么是布隆过滤器

本质上布隆过滤器是一种数据结构,比较巧妙的概率型数据结构(probabilistic data structure),特点是高效地插入和查询,可以用来告诉你 “某样东西一定不存在或者可能存在”。

相比于传统的 List、Set、Map 等数据结构,它更高效、占用空间更少,但是缺点是其返回的结果是概率性的,而不是确切的。

实现原理

HashMap 的问题

讲述布隆过滤器的原理之前,我们先思考一下,通常你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存在用的是什么?应该蛮多人回答 HashMap 吧,确实可以将值映射到 HashMap 的 Key,然后可以在 O(1) 的时间复杂度内返回结果,效率奇高。但是 HashMap 的实现也有缺点,例如存储容量占比高,考虑到负载因子的存在,通常空间是不能被用满的,而一旦你的值很多例如上亿的时候,那 HashMap 占据的内存大小就变得很可观了。

还比如说你的数据集存储在远程服务器上,本地服务接受输入,而数据集非常大不可能一次性读进内存构建 HashMap 的时候,也会存在问题。

比如:
如果一个网页黑名单系统包含100亿个网页URL,在数据库查找是很费时的,并且如果每个URL空间为64B,那么需要内存为640GB,一般的服务器很难达到这个需求。
采用布隆过滤器之后:
假设输入对象个数为n,bitarray大小(也就是布隆过滤器大小)为m,所容忍的误判率p和哈希函数的个数k。计算公式如下:(小数向上取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 由于我们计算的m和k可能是小数,那么需要经过向上取整,此时需要重新计算误判率p!

假设一个网页黑名单有URL为100亿,每个样本为64B,失误率为0.01%,经过上述公式计算后,需要布隆过滤器大小为25GB,这远远小于使用哈希表的640GB的空间。

并且由于是通过hash进行查找的,所以基本都可以在O(1)的时间完成!

布隆过滤器数据结构

布隆过滤器是一个 bit 向量或者说 bit 数组,长这样:
img
如果我们要映射一个值到布隆过滤器中,我们需要使用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生成多个哈希值,并对每个生成的哈希值指向的 bit 位置 1,例如针对值 “baidu” 和三个不同的哈希函数分别生成了哈希值 1、4、7,则上图转变为:
img
Ok,我们现在再存一个值 “tencent”,如果哈希函数返回 3、4、8 的话,图继续变为:
img
值得注意的是,4 这个 bit 位由于两个值的哈希函数都返回了这个 bit 位,因此它被覆盖了。现在我们如果想查询 “dianping” 这个值是否存在,哈希函数返回了 1、5、8三个值,结果我们发现 5 这个 bit 位上的值为 0,说明没有任何一个值映射到这个 bit 位上,因此我们可以很确定地说 “dianping” 这个值不存在。而当我们需要查询 “baidu” 这个值是否存在的话,那么哈希函数必然会返回 1、4、7,然后我们检查发现这三个 bit 位上的值均为 1,那么我们可以说 “baidu” 存在了么?答案是不可以,只能是 “baidu” 这个值可能存在。

这是为什么呢?答案跟简单,因为随着增加的值越来越多,被置为 1 的 bit 位也会越来越多,这样某个值 “taobao” 即使没有被存储过,但是万一哈希函数返回的三个 bit 位都被其他值置位了 1 ,那么程序还是会判断 “taobao” 这个值存在。

支持删除么

目前我们知道布隆过滤器可以支持 add 和 isExist 操作,那么 delete 操作可以么,答案是不可以,例如上图中的 bit 位 4 被两个值共同覆盖的话,一旦你删除其中一个值例如 “tencent” 而将其置位 0,那么下次判断另一个值例如 “baidu” 是否存在的话,会直接返回 false,而实际上你并没有删除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答案是计数删除。但是计数删除需要存储一个数值,而不是原先的 bit 位,会增大占用的内存大小。这样的话,增加一个值就是将对应索引槽上存储的值加一,删除则是减一,判断是否存在则是看值是否大于0。

如何选择哈希函数个数和布隆过滤器长度

很显然,过小的布隆过滤器很快所有的 bit 位均为 1,那么查询任何值都会返回“可能存在”,起不到过滤的目的了。布隆过滤器的长度会直接影响误报率,布隆过滤器越长其误报率越小。

另外,哈希函数的个数也需要权衡,个数越多则布隆过滤器 bit 位置位 1 的速度越快,且布隆过滤器的效率越低;但是如果太少的话,那我们的误报率会变高。
img

k 为哈希函数个数,m 为布隆过滤器长度,n 为插入的元素个数,p 为误报率。
至于如何推导这个公式,我在知乎发布的文章有涉及,感兴趣可以看看,不感兴趣的话记住上面这个公式就行了。

最佳实践

常见的适用常见有,利用布隆过滤器减少磁盘 IO 或者网络请求,因为一旦一个值必定不存在的话,我们可以不用进行后续昂贵的查询请求。

另外,既然你使用布隆过滤器来加速查找和判断是否存在,那么性能很低的哈希函数不是个好选择,推荐 MurmurHash、Fnv 这些。

大Value拆分

Redis 因其支持 setbit 和 getbit 操作,且纯内存性能高等特点,因此天然就可以作为布隆过滤器来使用。但是布隆过滤器的不当使用极易产生大 Value,增加 Redis 阻塞风险,因此生成环境中建议对体积庞大的布隆过滤器进行拆分。

拆分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本质是不要将 Hash(Key) 之后的请求分散在多个节点的多个小 bitmap 上,而是应该拆分成多个小 bitmap 之后,对一个 Key 的所有哈希函数都落在这一个小 bitmap 上。

布隆过滤器讲解二

一、布隆过滤器

1、维基百科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是1970年由布隆提出的。

实际上是一个很长的二进制向量和一系列随机映射函数。布隆过滤器可以用于检索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

优点是不需要存储 key,节省空间,空间效率和查询时间都远远超过一般的算法,缺点是有一定的误识别率和删除困难。

2、原理概念

如果想判断一个元素是不是在一个集合里,一般想到的是将集合中所有元素保存起来,然后通过比较确定。

链表、树、散列表(哈希表)等等数据结构都是这种思路,但是随着集合中元素的增加,需要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同时检索速度也越来越慢,检索时间复杂度分别是O(n)、O(log n)、O(1)。

布隆过滤器的原理是,当一个元素被加入集合时,通过 K 个散列函数将这个元素映射成一个位数组(Bit array)中的 K 个点,把它们置为 1 。检索时,只要看看这些点是不是都是1就知道元素是否在集合中;如果这些点有任何一个 0,则被检元素一定不在;如果都是1,则被检元素很可能在(之所以说“可能”是误差的存在)。

3、自我理解

直观的说,Bloom 算法类似于一个 HashSet(通过哈希算法得出元素的哈希地址,通过对比哈希地址就可以确定两个对象是否为同一个地址),用来判断某个元素(key)是否在某个集合中。

和一般的 HashSet 不同的是,Bloom Filter 算法无需存储 key 的值,对于每个 key,只需要 k 个比特位,每个存储一个标志,用来判断 key 是否在集合中。

二、算法解析

1、BloomFilter 流程

1. 首先需要 k 个 hash 函数,每个函数可以把 key 散列成为 1 个整数;

2. 初始化时,需要一个长度为 n 比特的数组,每个比特位初始化为 0;

3. 某个 key 加入集合时,用 k 个 hash 函数计算出 k 个散列值,并把数组中对应的比特位置为 1;

4. 判断某个 key 是否在集合时,用 k 个 hash 函数计算出 k 个散列值,并查询数组中对应的比特位,如果所有的比特位都是1,认为在集合中。

2、关于哈希冲突

假设 Hash 函数是良好的,如果我们的位阵列长度为 m 个点,那么如果我们想将冲突率降低到例如 1%, 这个散列表就只能容纳 m/100个元素。显然这就不叫空间效率了(Space-efficient)了。解决方法,就是使用多个 Hash,如果它们有一个说元素不在集合中,那肯定就不在。如果它们都说在,虽然也有一定可能性它们都在说谎,不过直觉上判断这种事情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如上 BloomFilter 流程

一个 Bloom Filter 是基于一个 m 位的位向量(b1,…bm),这些位向量的初始值为0。另外,还有一系列的hash函数(h1,…,hk),这些 hash 函数的值域属于1~m。

3、算法实现示意图

一个 bloom filter 插入 {x, y, z},并判断某个值 w 是否在该数据集:

img

解析:m=18,k=3;插入 x 是,三个 hash 函数分别得到蓝线对应的三个值,并将对应的位向量改为1,插入 y,z 时,类似的,分别将红线,紫线对应的位向量改为1。查找时,当查找 x 时,三个 hash 值对应的位向量都为1,因此判断 x 在此数据集中。y,z 也是如此。但是查找 w 时,w 有个 hash 值对应的位向量为0,因此可以判断不在此集合中。但是,假如 w 的最后那个 hash 值是1,这时就会认为 w 在此集合中,而事实上,w 可能不在此集合中,因此可能出现误报。显然的,插入数据越多,1的位数越多,误报的概率越大。

Wiki的Bloom Filter词条有关于误报的概率的详细分析:Probability of false positives。从分析可以看出,当 k 比较大时,误报概率还是比较小的。

三、BloomFilter 的应用

1、一些应用场景

黑名单:比如邮件黑名单过滤器,判断邮件地址是否在黑名单中。

排序(仅限于 BitSet) 。

网络爬虫:判断某个URL是否已经被爬取过。

K-V系统快速判断某个key是否存在:典型的例子有 Hbase,Hbase 的每个 Region 中都包含一个 BloomFilter,用于在查询时快速判断某个 key 在该 region 中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直接返回,节省掉后续的查询。

2、一致性校验(ConsistencyCheck)

Background:Database migration(SQL Server migrate to MySQL),迁移后的数据一致性校验。

Design:使用 BloomFilter 进行 ConsistencyCheck

Process:

① Migrate

② Hash the MySQL tables to BloomFilter

③ Use the SQL Server tables data to check

Java实现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主要用于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在一个集合中,它可以使用一个位数组简洁的表示一个数组。它的空间效率和查询时间远远超过一般的算法,但是它存在一定的误判的概率,适用于容忍误判的场景。如果布隆过滤器判断元素存在于一个集合中,那么大概率是存在在集合中,如果它判断元素不存在一个集合中,那么一定不存在于集合中。常常被用于大数据去重。

算法思想

布隆过滤器算法主要思想就是利用k个哈希函数计算得到不同的哈希值,然后映射到相应的位数组的索引上,将相应的索引位上的值设置为1。判断该元素是否出现在集合中,就是利用k个不同的哈希函数计算哈希值,看哈希值对应相应索引位置上面的值是否是1,如果有1个不是1,说明该元素不存在在集合中。但是也有可能判断元素在集合中,但是元素不在,这个元素所有索引位置上面的1都是别的元素设置的,这就导致一定的误判几率。布隆过滤的思想如下图所示:

img

Java实现简单布隆过滤器(hash+bitse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BitSe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BloomFilter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SIZE = 2 << 24;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eeds = new int[] { 5, 7, 11, 13, 31, 37, 61 };
    private BitSet bits = new BitSet(DEFAULT_SIZE);
    private SimpleHash[] func = new SimpleHash[seeds.length];
 
    public BloomFilter() {
        for (int i = 0; i < seeds.length; i++) {
            func[i] = new SimpleHash(DEFAULT_SIZE, seeds[i]);
        }
    }
 
    public void add(String value) {
        for (SimpleHash f : func) {
            bits.set(f.hash(value), true);
        }
    }
 
    public boolean contains(String value) {
        if (value == null) {
            return false;
        }
        boolean ret = true;
        for (SimpleHash f : func) {
            ret = ret && bits.get(f.hash(value));
        }
        return ret;
    }
 
    // 内部类,simpleHash
    public static class SimpleHash {
        private int cap;
        private int seed;
 
        public SimpleHash(int cap, int seed) {
            this.cap = cap;
            this.seed = seed;
        }
 
        public int hash(String value) {
            int result = 0;
            int len = value.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 i++) {
                result = seed * result + value.charAt(i);
            }
            return (cap - 1) & resul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loomFilter bf = new BloomFilter();
        List<String> strs = new ArrayList<String>();
        strs.add("123456");
        strs.add("hello word");
        strs.add("transDocId");
        strs.add("123456");
        strs.add("transDocId");
        strs.add("hello word");
        strs.add("test");
        for (int i=0;i<strs.size();i++) {
            String s = strs.get(i);
            boolean bl = bf.contains(s);
            if(bl){
                System.out.println(i+","+s);
            }else{
                bf.add(s);
            }
        }
    }
 
}

Redis 实现布隆过滤器

Redis中有一个数据结构叫做Bitmap(下方有官网详解),它提供一个最大长度为512MB(2^32)的位数组。我们可以把它提供给布隆过滤器做位数组。

根据《数学之美》中给出的数据,在使用8个哈希函数的情况下,512MB大小的位数组在误报率万分之五的情况下可以对约两亿的url去重。而若单纯的使用set()去重的话,以一个url64个字节记,两亿url约需要128GB的内存空间,不敢想象。

我使用的策略是使用哈希函数算出的哈希值对2^32取模,填入bitmap中。

本文主要是介绍这种思想和用法,具体业务使用过程中,需要具体实现,下面贴出代码 演示最简单的一种使用方法:

/*
     * 模拟项目启动时候 从"数据库"或者其他地方获取到的过滤器集合的数据
     */
    static List<string> l = new ArrayList<string>();
 
    // 模拟生成的订单号/用户/商品ID
    static {
        l.add("201810120001");
        l.add("201810120002");
        l.add("201810120003");
        l.add("201810120004");
    }
 
    /**
     * 单机版测试
     */
    @Test
    public void TestRedis() {
        Jedis jedis = new Jedis("192.168.1.118", 6379);
 
        // 获取redis支持的最大长度作为取模的基数
        double size = Math.pow(2, 32);
        // 循环l 取出里面的数据,放入到redis中
        l.forEach(orderId -> {
            long index = Math.abs((long) (orderId.hashCode() % size));
            jedis.setbit("orderId", index, true);
        });
         
         
 
        // 判断指定值是否在过滤器里面
        String orderId = l.get(0);
        //String orderId = "201810120005";
        long index =  Math.abs((long) (orderId.hashCode() % size));
        boolean contain = jedis.getbit("orderId", index);
        // 为true 说明在里面
        if (contain) {
            System.out.println("包含这个值.");
            // 否则不在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不包含这个值.");
        }
 
 
        jedis.close();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行结果 orderId如果在l集合里面 就显示包含,否则就不包含

参考文章:
https://www.jianshu.com/p/2104d11ee0a2
https://www.cnblogs.com/geaozhang/p/11373241.html
https://www.cnblogs.com/xiaobaituyun/p/11011393.html
https://www.2cto.com/kf/201810/782122.html
https://zhuanlan.zhihu.com/p/72378274

发布了116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45 · 访问量 5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elongtocode/article/details/10398573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