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基本数据类型(Tuple(元组)--不可变数据)

python基础--基本数据类型(Number(数字) String(字符串) List(列表) Tuple(元组) Sets(集合) Dictionary(字典))

Python3 中有六个标准的数据类型:
Number(数字)
String(字符串)
List(列表)
Tuple(元组)
Sets(集合)
Dictionary(字典)

Python3 的六个标准数据类型中:
不可变数据(四个):Number(数字)、String(字符串)、Tuple(元组)、Sets(集合);
可变数据(两个):List(列表)、Dictionary(字典)。


Python3 基本数据类型
Python 中的变量不需要声明。每个变量在使用前都必须赋值,变量赋值以后该变量才会被创建。在 Python 中,变量就是变量,它没有类型,我们所说的"类型"是变量所指的内存中对象的类型。
变量=对象

1.多个变量赋值
Python允许你同时为多个变量赋值。
例如:
a = b = c = 1
以上实例,创建一个整型对象,值为 1,三个变量都指向同一个内存位置。

2.也可以为多个对象指定多个变量。
例如:
a, b, c = 1, 2, "runoob"
以上实例,两个整型对象 1 和 2 的分配给变量 a 和 b,字符串对象 "runoob" 分配给变量 c。


 
一、Tuple(元组)
元组(tuple)与列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元组写在小括号 () 里,元素之间用逗号隔开。

1、创建空元组
  tup1 = ();

元组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时,需要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否则括号会被当作运算符使用:

>>> tup1 = (50)
>>> type(tup1)     # 不加逗号,类型为整型
<class 'int'>

>>> tup1 = (50,)
>>> type(tup1)     # 加上逗号,类型为元组
<class 'tuple'>



2、访问元组
元组可以使用下标索引来访问元组中的值,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3

tup1 = ('Google', 'world', 1997, 2000)
tup2 = (1, 2, 3, 4, 5, 6, 7 )

print ("tup1[0]: ", tup1[0])
print ("tup2[1:5]: ", tup2[1:5])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

tup1[0]:  Google
tup2[1:5]:  (2, 3, 4, 5)



3、修改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修改的,但我们可以对元组进行连接组合,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3

tup1 = (12, 34.56);
tup2 = ('abc', 'xyz')

# 以下修改元组元素操作是非法的。
# tup1[0] = 100

# 创建一个新的元组
tup3 = tup1 + tup2;
print (tup3)

以上实例输出结果:(12, 34.56, 'abc', 'xyz')


4、删除元组
元组中的元素值是不允许删除的,但我们可以使用del语句来删除整个元组,如下实例:

#!/usr/bin/python3

tup = ('Google', 'world', 1997, 2000)

print (tup)
del tup;


5、元组内置函数
Python元组包含了以下内置函数

序号 方法及描述 实例
1 len(tuple)
计算元组元素个数。
>>> tuple1 = ('Google', 'biying', 'Taobao') >>> len(tuple1) 3 >>>
2 max(tuple)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大值。
>>> tuple2 = ('5', '4', '8') >>> max(tuple2) '8' >>>
3 min(tuple)
返回元组中元素最小值。
>>> tuple2 = ('5', '4', '8') >>> min(tuple2) '4' >>>
4 tuple(seq)
将列表转换为元组。
>>> list1= ['Google', 'Taobao', 'biying', 'Baidu'] >>> tuple1=tuple(list1) >>> tuple1 ('Google', 'Taobao', 'biying', 'Baidu')




注意:
    1、与字符串一样,元组的元素不能修改。
    2、元组也可以被索引和切片,方法一样。
    3、注意构造包含0或1个元素的元组的特殊语法规则。
    4、元组也可以使用+操作符进行拼接。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sunziying/p/9057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