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之父 匈牙利“唯一的天才” 冯·诺依曼

读书时,身边总有一些学霸让人又敬又恨。然而和冯诺依曼接触过的人都会发现: 天才只有诺依曼一个 。

天才童年

约翰·冯·诺依曼出生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小有成就的银行家。

父亲非常疼爱这家中的第一个男孩,为了让他赢在起跑线,每天来家中的家庭教师和科学家总是络绎不绝。

诺依曼聪明的脑袋快速吸收着知识,他6岁时就能心算八位数的除法,8岁精通微积分,还常常抱着44卷历史全书孜孜不倦得学习。

据说有一次,著名匈牙利数学家 Gábor Szeg02为诺依曼讲解 高级微积分,竟被他的聪明震惊得哭了。

大学时期

临近考大学时,诺依曼的父亲开始为儿子的职业规划操心。

他咨询了许多朋友,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最终认定了 20世纪是化学工程的世纪。

诺依曼却只对数学感兴趣,但他也明白数学家在匈牙利前景并不算好。

为了达成双赢的共识,两人商讨后,决定。。。。。。同时修两门学科。

只是为了保证专业的质量:化学工程在 柏林大学 (后转去苏黎世大学) 进修,而同时又在布达佩斯大学进修数学。

来到柏林大学后的第一堂数学课上,诺依曼听老师谈起集合论,便被集合论有趣的逻辑所吸引。

他白天听课晚上便攻读集合论,转眼2年,他按照自己的理解写出了第一份长篇论文。

后来,这一份长篇论文经由他的数学老师,转交给了德国极负盛名的数学家 希尔伯特 审阅。

希尔伯特读完后深感震惊,主动为诺依曼的论文命名《集合论的一种公理化》并发表。

与之相对,化学工程的学习生涯就显得平淡无奇,靠着数理能力卓出,他的理论课成绩一直还不错。

只不过,诺依曼的实操能力却不敢恭维,他摔破的实验室玻璃器皿不计其数。

为了保证最后能够顺利毕业,他只得潜心学习才总算拿到了化学工程学士学位。

总算脱离苦海的诺依曼乘着火车又来到了布达佩斯大学参加博士论文答辩,轻松地拿下数学博士学位。

博学的天才

他和其他专精于某一领域的科学家不同,他喜欢四处游猎感兴趣的研究。

或许得益于研究数学培养的逻辑能力,他的成果并不比其他科学家差。

他和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联名发表过一篇天体物理学相关的论文;

为美国陆军工作时成为了全美最厉害的爆炸理论专家;

用数学整理量子力学,写下了《量子力学的数学基础》传为佳作;

在与朋友打扑克时,总结出了博弈论,被称作 “博弈论之父” 。

计算机之父与人工智能之父

诺依曼作为数学家或许谈不上出名,但若是称呼他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便能唤醒大家的记忆。

也总有将诺依曼与 艾伦·图灵 做个比较,想要知道两者谁对计算机领域贡献更大。

那么他们想必是不知道两者之间微妙的关系。

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

图灵在普林斯顿攻读博士时,诺依曼便慧眼识珠,发现了他的才干。

图灵在1936年发表了在IT领域具有巨大意义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

论文中,图灵描述了现在称作 “图灵机” 的简单形式机器,并且证明这样的机器有能力解决任何可想象的数学难题。

图灵机用最精简的方式构建了一台计算机模型,之后真正的计算机都来自于这个概念。

模拟图灵机的模型

这一篇论文同样让诺依曼感到惊艳,为此他专门为图灵写了一份奖学金推荐信。

只是在介绍才干和成就时,他提到了许多图灵的研究,却唯独没有将“图灵机”及其代表的逻辑当做核心内容。

在图灵毕业时,诺依曼还曾想挽留他当助手,只是早已对美国生厌的图灵婉拒了他,并离开了美国。

无法确定,图灵是否对诺依曼没有发现“图灵机”的伟大而感到失望,但可以肯定的是,诺依曼最终意识到了“图灵机”的价值。

数学家库尔特·哥德尔

最早意识到“图灵机”的价值的人,是曾经提出“不完备定理”的哥德尔。

诺依曼曾说过,如果哥德尔没有提出不完备定理,或许他就能够成功证明,并提到他在梦中已经找到了清晰的思路。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对“图灵机”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诺依曼依然没有哥德尔看得清。

很难说,诺依曼是出于对图灵的歉意,或是因为对哥德尔的惺惺相惜,这件事让他与电子计算机有了很深的羁绊。

他曾在不同场合下都坚称,计算机领域没有被巴贝奇*预见的概念都应该归功于图灵。

*注:巴贝奇提出了差分机和分析机的设计概念,被视为计算机先驱。

电子计算机ENIAC

后来有一次,他在火车站的月台上碰到了一位参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设计的老同事。

在听完他的工作内容后,诺依曼表现出了异样的热情,并 立刻随他去看ENIAC 。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诺依曼都亲自参与到设计的工作中去,还牵头撰写了一份《EDVAC报告》,定义了“冯·诺依曼架构”。

如今的电脑仍能看到这一架构的影子,诺依曼无意间成了与图灵平行的 “电子计算机之父” 。

奥本海默(左)与诺依曼

英年早逝

诺依曼在每一个领域都赢得一个称号,如此万能的科学家,历史上不会超过个位数。

但自古天才留不住,1954年的夏天,年仅51岁的诺依曼被检查出了癌症。

早年诺依曼因为参加过曼哈顿计划,与核试验的接触折损了他的健康。

他只再坚持了3年便离开人世,他的床头放着尚未完稿的《计算机与大脑》,里面写着有关神经网络的内容。

他接受耶鲁大学的讲座邀约也没有办法参加了,最终陪伴他离去的,除了家人朋友,还有美国军政两界的要员聚在他的病榻前听他最后的建议。

在他离世后的第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尤金·威格纳 在获奖演说时,被提问匈牙利如何在同时代培育出那么多天才。

而他的回答是: 只有冯·诺依曼是天才。

在场的人们竟都无法反驳这一件事,尽管诺依曼 从未拿过任何成就奖 。

又过了30年,似乎为了弥补诺依曼人生的空白,他被授予了美国国家基础科学奖。

或许他们只是杞人忧天,诺依曼何须用奖牌去衬托?

倒是如今维基上添这一笔,徒增一份凄凉。

发布了184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73 · 访问量 25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a120515692/article/details/10449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