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设计与分析---第4章 动态规划

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
动态规划算法通常用于求解具有某种最优性质的问题基本思想是将待求解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先求解子问题,然后从这些子问题的解得到原问题的解。适合于用动态规划求解的问题,经分解得到子问题往往不是互相独立的。若用分治法来解这类问题,则分解得到的子问题数目太多,有些子问题被重复计算了很多次。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来记录所有已解的子问题的答案。不管该子问题以后是否被用到,只要它被计算过,就将其结果填入表中。
设计动态规划法的步骤
1、找出最优解的性质,并刻画其结构特征;
2、递归地定义最优值(写出动态规划方程);
3、以自底向上的方式计算出最优值;
4、根据计算最优值时得到的信息,构造一个最优解。
动态规划问题的特征
动态规划算法的有效性依赖于问题本身所具有的两个重要性质:

  1. 最优子结构: 当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时,称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
  2. 重叠子问题: 在用递归算法自顶向下解问题时,每次产生的子问题并不总是新问题,有些子问题被反复计算多次。动态规划算法正是利用了这种子问题的重叠性质,对每一个子问题只解一次,而后将其解保存在一个表格中,在以后尽可能多地利用这些子问题的解。

4.1 矩阵连乘积问题
定义:给定n个矩阵{A1,A2,…,An},其中Ai与Ai+1是可乘的,i=1,2,…n-1。考察这n个矩阵的连乘积A1A2…An。
由于矩阵乘法满足结合律,所以计算矩阵的连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计算次序。 这种计算次序可以用加括号的方式来确定。 若一个矩阵连乘积的计算次序完全确定,也就是说该连乘积已完全加括号,则可以依此次序反复调用2个矩阵相乘的标准算法计算出矩阵连乘积。
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可递归地定义为:
单个矩阵是完全加括号的;
矩阵连乘积A是完全加括号的,则A可表示为2个完全加括号的矩阵连乘积B和C的乘积并加括号,即A=(BC)
矩阵A和B可乘的条件: 矩阵A的列数等于矩阵B的行数。
设A是p×q的矩阵, B是q×r的矩阵, 乘积是p×r的矩阵;计算量是pqr。
4.1.1 分析最优解的结构
将矩阵连乘积AiAi+1…Aj 简记为A[i:j], 这里i≤j; 考察计算A[1:n]的最优计算次序。
设这个计算次序在矩阵Ak和Ak+1之间将矩阵链断开,1≤k<n,则其相应完全加括号方式为(A1A2…Ak)(Ak+1Ak+2…An)
计算量:A[1:k]的计算量加上A[k+1:n]的计算量,再加上A[1:k]和A[k+1:n]相乘的计算量
特征:计算A[1:n]的最优次序所包含的计算矩阵子链 A[1:k]和A[k+1:n]的次序也是最优的。
矩阵连乘计算次序问题的最优解包含着其子问题的最优解。

#define NUM 51 
int p[NUM]; 
int m[NUM][NUM]; 
int s[NUM][NUM];
void MatrixChain (int n) 
{   
	for (int i=1;  i<=n;  i++) 
		m[i][i] = 0;   
	for (int r=2;  r<=n;  r++)
		for (int i=1;  i<=n-r+1;  i++)   
		{    
			int j=i+r-1;
			m[i][j] = m[i+1][j]+p[i-1]*p[i]*p[j];    
			s[i][j] = i; 
			for (int k=i+1;  k<j;  k++)     
			{    
				int t = m[i][k]+m[k+1][j]+p[i-1]*p[k]*p[j];   
				if (t < m[i][j]) 
				{
					m[i][j] = t; 
					s[i][j] = k;
				}    
			}
		}
}

算法复杂度分析:

  1. 算法matrixChain的主要计算量取决于算法中对r,i和k的3重循环。
  2. 循环体内的计算量为O(1)。
  3. 3重循环的总次数为O(n3)。

因此算法的计算时间上界为O(n3)。
算法所占用的空间显然为O(n2)。
s[i][j]已经存储了构造最优解所需要的足够的信息。
计算矩阵连乘积最优解的递归算法

void TraceBack(int i, int j)  
{   
	if(i==j) printf("A%d", i);  
	else   
	{
		printf("(");   
		TraceBack(i,s[i][j]);    
		TraceBack(s[i][j]+1,j);    
		printf(")");   
	} 
}

计算矩阵连乘积的递归算法

int Recurve(int i, int j) 
{   
	if (i == j) return 0;   
	int u = Recurve(i, i)+Recurve(i+1,j)+p[i-1]*p[i]*p[j];
	s[i][j] = i;   
	for (int k = i+1; k<j; k++)    
	{
		int t = Recurve(i, k) + Recurve(k+1,j)+p[i-1]*p[k]*p[j];  
		if (t<u) 
		{ 
			u = t; 
			s[i][j] = k;
		}   
	}
	m[i][j] = u;   
	return u; 
} 

备忘录方法是动态规划算法的变形。 与动态规划算法一样,备忘录方法用一个表格保存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答案,再碰到该子问题时,只要简单地查看该子问题的解答,而不必重新求解。
计算矩阵连乘积的备忘录算法

int LookupChai  (int i, int j) 
{   
	if (m[i][j]>0) return m[i][j];
	if (i==j) return 0;   
	int u = LookupChain(i,i)+LookupChain(i+1,j)+p[i-1]*p[i]*p[j];   
	s[i][j] = i;
	for (int k = i+1; k<j; k++)    
	{  
		int t = LookupChain(i,k)+LookupChain(k+1,j)+p[i-1]*p[k]*p[j];
		if (t < u) 
		{ 
			u = t; 
			s[i][j] = k;
		}   
	}   
	m[i][j] = u;   
	return u; 
}

4.3 最长公共子序列
若给定序列X={x1,x2,…,xm},则另一序列Z={z1,z2,…,zk},是X的子序列是指存在一个严格递增下标序列{i1,i2,…,ik}使得对于所有j=1,2,…,k有:zj=xij。
给定2个序列X和Y,当另一序列Z既是X的子序列又是Y的子序列时,称Z是序列X和Y的公共子序列。
给定2个序列X={x1,x2,…,xm}和Y={y1,y2,…,yn},找出X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4.3.1 最长公共子序列的结构
设序列X={x1,x2,…,xm}和Y={y1,y2,…,yn}的最长公共子序列为Z={z1,z2,…,zk} ,则

  1. 若xm=yn,则zk=xm=yn,且zk-1是xm-1和y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2. 若xm≠yn且zk≠xm,则Z是xm-1和Y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3. 若xm≠yn且zk≠yn,则Z是X和yn-1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4.3.2 子问题的递归结构
用c[i][j]记录序列和的最长公共子序列的长度。 Xi={x1,x2,…,xi};Yj={y1,y2,…,yj}。 当i=0或j=0时,空序列是Xi和Yj的最长公共子序列。
故此时C[i][j]=0。
其它情况下,由最优子结构性质可建立递归关系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3.3 计算最优值
算法4.5计算最长公共子序列的动态规划算法

#define NUM 100 
int c[NUM][NUM]; 
int b[NUM][NUM];
void LCSLength (int m, int n, const char x[],char y[]) 
{     
	int i,j;
	for (i = 1; i <= m; i++) 
		c[i][0] = 0;   
	for (i = 1; i <= n; i++) 
		c[0][i] = 0;   
	for (i = 1; i <= m; i++)   
		for (j = 1; j <= n; j++)   
		{  
			if (x[i]==y[j])     
			{
				c[i][j]=c[i-1][j-1]+1; 
				b[i][j]=1; 
			} 
			else if (c[i-1][j]>=c[i][j-1])    
			{
				c[i][j]=c[i-1][j]; 
				b[i][j]=2; 
			}
			else 
			{ 
				c[i][j]=c[i][j-1]; 
				b[i][j]=3; 
			}  
		} 
}

4.3.4 构造最长公共子序列
算法4.6计算最长公共子序列的动态规划算法

void LCS(int i,int j,char x[]) 
{  
	if (i ==0 || j==0) return;
	if (b[i][j]== 1)
	{ 
		LCS(i-1,j-1,x);  
		printf("%c",x[i]); 
	}  
	else if (b[i][j]== 2) 
		LCS(i-1,j,x);  
	else 
		LCS(i,j-1,x); 
}

4.4 最大子段和
给定由n个整数(包含负整数)组成的序列a1,a2,…,an,求该序列子段和的最大值。 当所有整数均为负值时定义其最大子段和为0。
例如,当(a1,a2, ……a7,a8)=(1,-3, 7,8,-4,12, -10,6)时,最大子段和为:23
bj是1到j位置的最大子段和,由bj的定义易知,当bj-1>0时bj=bj-1+aj,否则bj=aj。 则计算bj的动态规划递归式: bj=max{bj-1+aj,aj},1≤j≤n。
算法4.7计算最大子段和的动态规划算法

#define NUM 1001 
int a[NUM]; 
int MaxSum(int n)
{  
	int sum=0;   
	int b=0;  
	for (int i=1;i<=n;i++)  
	{
		if (b>0) 
			b+=a[i]; 
		else 
			b=a[i];   
		if (b>sum) 
			sum=b;  
	}  
	return sum; 
}

算法4.8计算最大子段和的动态规划算法的最优解
令besti,bestj为最大子段和sum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在当前位置i,如果b[i-1] ≤0时,在取b[i]=a[i] 的同时,保存该位置i到变量begin中,显然:
当b(i-1)≤0时,begin=i;
当b(i)≥sum时,besti=begin,bestj=i。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0802436 查看本文章
#define NUM 1001 
int a[NUM]; 
int MaxSum(int n, int &besti, int &bestj)
{   
	int sum=0;    
	int b=0;   
	int begin = 0;
	for (int i=1; i<=n; i++)   
	{  
		if (b>0)  
			b+=a[i];   
		else 
		{
			b=a[i]; 
			begin = i;
		}
		if (b>sum) 
		{    
			sum = b;     
			besti = begin;     
			bestj = i;  
		}
	}   
	return sum; 
}

4.5 0-1背包问题
给定一个物品集合s={1,2,3,…,n},物品i的重量是wi,其价值是vi,背包的容量为W,即最大载重量不超过W。在限定的总重量W内,我们如何选择物品,才能使得物品的总价值最大。
如果物品不能被分割,即物品i要么整个地选取,要么不选取; 不能将物品i装入背包多次,也不能只装入部分物品i,则该问题称为0—1背包问题
如果物品可以拆分,则问题称为背包问题,适合使用贪心算法。
假设xi表示物品i装入背包的情况,xi=0,1。
当xi=0时,表示物品没有装入背包;
当xi=1时,表示把物品装入背包。
4.5.1 递归关系分析
i≤k≤n的最优值为p(i,j),是背包容量为j,可选物品为i,i+1,…,n时0-1背包问题的最优值。
则建立计算p(i,j)的递归式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算法4.9计算0-1背包问题的动态规划算法

#define NUM 50
#define CAP 1500
int w[NUM];  
int v[NUM]; 
int p[NUM][CAP];
void knapsack(int c, int n)  
{
	for( int i=n-1; i>1; i--) 
	{   
		jMax=min(w[i]-1,c);  
		for( int j=0; j<=jMax; j++)     
			p[i][j]=p[i+1][j]; 
		for(int j=w[i]; j<=c; j++)     
			p[i][j]=max(p[i+1][j], p[i+1][j-w[i]]+v[i]);    
	} 
	p[1][c]=p[2][c]; 
	if (c>=w[1])   
		p[1][c]=max(p[1][c], p[2][c-w[1]]+v[1]);  
}

算法4.10 计算0-1背包问题的最优解

void traceback( int c, int n, int x[ ])  
{   
	for(int i=1; i<n; i++)   
	{
		if (p[i][c]==p[i+1][c]) 
			x[i]=0;    
		else 
		{ 
			x[i]=1; 
			c-=w[i]; 
		}   
	}
	x[n]=(p[n][c])? 1:0;  
}
发布了4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25 · 访问量 2453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628959/article/details/1055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