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需求协作的挑战与思路

(一)基本挑战概述

互联网公司的典型业务场景下,一个需求会涉及到运营、产品、前端、后端、数据、测试等不同部门的配合,一个需求正常情况下都需要拆解成多个模块,而其中的一些模块可能还涉及到其他模块的功能,导致需求完成的子目标比预期的多很多,需求的管理工作就会变得特别困难。

例如,产品根据运营同学的需要,设计了某款产品,能够看到运营指标的变化情况,大家在评审完需求后,发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前端支持,当前公司有了固定的组件,但并不能完全满足展示需求,出于长远角度考虑,应该将组件中加入新的功能,以支持当前需求,但排期很长;

二:后端支持,后端对于页面的展现逻辑提出了质疑,部分场景下展示数据过多或者组合逻辑太复杂,会导致潜在的性能问题,希望修改设计稿;

三:数据支持,数据的常规需求是支持T-1粒度的数据统计,但运营同学希望看到实时的变化,在架构的设计和维护复杂性上骤然增加了很多,需要增加对于实时数据统计的预研工作,排期要很久;

四:测试支持,测试同学由于公司集群的技术架构,不能够伪造数据来验证逻辑准确性,需要等其他部门完成后才能投入测试,工期一下子从并行变成了串行;

五:产品支持,某天部门领导参与了会议,发现需求稿存在很多问题,不愿意浪费时间,于是需求评审会议从一个变成了多个,总是定不下方案。

以上种种问题,就成为了大规模需求协作中难以绕过的挑战项目。

(二)挑战产生的基本原因

虽然每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需求管理平台,能够很好的跟踪每个需求的进展情况,但是对于每个人的时间分配,就缺乏相应的工作来支持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产生如下各种的冲突情景:

一:需求多且复杂,不同团队管理不同的项目空间,而分配到每个人的需求分散到了各个不同的项目空间中,难以窥探进度全貌;

二:管理方式不同,不同团队或者部门,都有自己的开发标准与需求管理方式,标准不同,进度就不统一,导致相互之间的依赖情况难以解决,延期就变得很自然;

三:需求优先级不同,虽然每个需求之间有大致的优先级,但具体到每个人上,需求的优先级就发生了变化,如果高级别领导提出了一些需求,对应的一些项目就要延期,增加了整体的排期难度;

四:需求数量难以度量:我们一直在做需求,但很难知道我们接下来到底有多少需求,有很多团队内部的优化工作因此而延期,系统变得越来越臃肿,士气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解决挑战的基本思路

没有那种方式可以一劳永逸,那么我们就需要尽可能让挑战变得可控,具体有如下几种指导思路:

一:问题及时可见: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存在很多隐藏问题,是导致延期的重要因素,因此及时的把这些问题提出来,就非常重要。但这种提出方式,并不是把问题放到线上就可以了,需要每个遇到问题的人去主动推进,为我们的重要决策提供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二:过程相对可控:面对需求的过程中,总要有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的PK,短期大家都有时间成本,长期会导致上线时间不可控,因此如何对齐进度,是否需要存在中间过渡状态,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跟踪和同步。

三:问题主因回溯:每一次的会议都会有很多冲突,那么导致剧烈冲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需要在会议之后进行总结讨论,如果各方存在自己的方案,能够对应不同的情况,那么就应该把这些方案达成共识,后续在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不会陷入重复的讨论。

不论哪种思路,需求管理都不会一直很难,每个人出于自身角度出发,都会多少去推动它的改善,最好能够有小范围内的聊一聊,有时候私底下说事情,会讲很多台面上听不到的东西,这对于你理解需求全貌,很有帮助。毕竟每个人都在走向Leader的路线上,纯技术的Leader,可太难了。

原创文章 54 获赞 61 访问量 1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aixiaoyang123/article/details/104953433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