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ulink三相异步电机仿真【Matlab 122期】【物理应用17】

MATLAB/Simulink三相异步电机直接启动仿真
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学习哏揪揪!隔了好长一段时间,本小学生终于又回归正常的学习与记录生活。前些时,利用CADe_SIMu V1.0仿真了一些常见常用的电机控制电路,但是CADe_SIMu V1.0软件只能仿真出电路的控制效果,而不能体现出元器件的相关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量的变化过程等。因此,本小学生利用这一周时间,并没有瞎扯蛋,而是学习了如何使用MATLAB中非常好用的电气仿真工具Simulink仿真最基本的电机启动环节,特总结此文,以留纪念,望大神指点!
三相电机的直接启动
三相电机的直接启动,也称作全压启动,是三相电机启动最简单的方法。启动时通过接触器将电机直接接入电网,设备简单,启动速度快且启动转矩大。直接起动适用于小容量电机带轻载的情况,对于大容量电机而言,这种起动方式具有十分显著的缺点,及起动电流较大,可达额定电流的4-7倍,易对电机和电网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当额定功率P小于7.5kW时,可以采用直接起动。之前CADe_SIMu V1.0软件仿真的电机控制电路基本上都是选用的直接启动方式。
Simulink三相异步电机直接启动仿真程序
本小学生的电脑是windows7 32位系统,安装的MATLAB版本是2014a版本,这一版本的simulink与很多旧版本的simulink 大有不同,许多好用的仿真模块找不到了,而且有些模块的使用方法也有所不同,本校学生将以Simulink三相异步电机直接启动仿真程序为例,将创建仿真模型与数据参数修改的操作方法总结如下,方便大家参考。
(1)创建Simulink仿真文件,点击“新建”下拉菜单中的“SIMULINK”再点击其下第1个选项“Simulink Model”,操作如图1所示,新建程序界面如图2所示。
图1 Simulink程序创建操作
图1 Simulink程序创建操作
图2 Simulink程序创建界面
图2 Simulink程序创建界面
(2)元件的选择与放置:三相电源元件选择上,可供选择的模型有很多种,网上许多旧版本的simulink 仿真中直接利用3个AC Voltage Source模块构建三相电源,本小学生也对此种方案进行了尝试,不过AC Voltage Source模块搜索出的结果有两种,要选择如图3所示的右侧红色方框标注的器件,才能正常连接电机,本小学生也是在书写此文的过程中尝试实验成功的,下一篇文章中会体现出具体的仿真设计。
图3 AC Voltage模块选择
图3 AC Voltage模块选择
本文中,小学生选用Three-Phase Programmable Voltage Source模块,作为仿真信号源,首先点击如图3所示的工具栏中图标,打开Simulink Library Browser,再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字Three-Phase,点击搜索栏右侧望远镜图标,搜索结果与Three-Phase Programmable Voltage Source模块位置如图4所示。
图4 三相电源模块
图4 三相电源模块
三相电源模块的参数配置如图5所示,其中Amplitude(Vrms Ph-Ph)表示幅值,而Vrms表示有效值的含义,Phase表示相位角,Freq表示频率
图5 三相电源参数配置
图5 三相电源参数配置
(3)三相电机选取:在搜索栏中输入关键字Machine,点击搜索栏右侧望远镜图标,搜索结果如图6所示,点击选择Asynchronous Machine如图中红色方框所示
图6 三相异步电机模块
图6 三相异步电机模块
双击拖拽到面板上的三相电机模块,打开设置电机参数,设置Mechanical input为Torque TM(转矩),Rotor Type为Squirrel-cage(鼠笼式)如图7所示。电机的具体电气参数设置如图8所示,第一行中Nominal power表示电机的额定功率,其他两个分别是供电幅值和频率,第二行Stator是电机定子,而resistance和inductance相信许多学过电子类知识的小伙伴,都能通过参数的单位猜出,是电阻与电感参数设置。第三行Rotor是电机转子的参数设置,我设置的电机参数如图8所示。
图7 电机参数设置1
图7 电机参数设置(1)
图8 电机参数设置2
图8 电机参数设置(2)
由于我在设置电机机械输入量时,设置了转矩量,因此需要如图9所示的Constant(连续量)模块,其参数设置如图10所示,注意图10中红色方框标注的选项对勾一定要去掉,不然输出的会是向量,而不是常量。
图9 连续量模块
图9 连续量模块
图10 连续量参数配置
图10 连续量参数配置
(4)连线操作与CADeV1.0等其他仿真软件基本相似,都是选好连线的起始位置后,左键按住拖拽到连线终端,松开按键即可。所需注意的是,当连线显示是红色时表示连线失败,而且必须从起点开始至终点结束,不能逐步连接如图11所示即为失败情况,图12 所示是连线成功的效果。
图11 接线失败情况
图11 接线失败情况
图12 接线成功情况
图12 接线成功情况
(5)检测模块:MATLAB2014软件版本的simulink 中没有了Machines Measurement Demux模块。所以为了检测电机的一些运行参数,本小学生选用总线Bus Selector模块,将电机的参数分离出来,如图13所示选取Bus Selector模块。双击模块,选择测量的电机参数如图14,我这里检测转子、定子电流、电机转速、转矩四组检测量如图15 所示。
图13 总线模块选择
图13 总线模块选择
图14 总线参数选择
图14 总线参数选择
图15 检测变量选择
图15 检测变量选择
配置好参数后的Bus Selector会如图16所示多出2个支路出来
图16 配置好的总线模块
图16 配置好的总线模块
(6)最后配置示波器模块,搜索关键字Scope,如图17所示为选择操作过程。双击Scope模块,调整示波器的一些参数。如图18所示,点击齿轮图标,进入参数配置界面General下,配置Number of axes(坐标数目)与被测参量数目相同,设为4。TIME range 为横坐标最大值,我这里设置成1,Tick labels表示坐标标签,实际上是选择各个波形图是否显示横坐标值,我这里选择all,如图19所示。第2个界面History是可以选择是否存储测量数据,第三个界面Style可以设置波形图颜色,这里将背景设置成白色线设置成黑色,如图20所示。
图17 示波器模块
图17 示波器模块
图18 示波器参数设置1
图18 示波器参数设置(1)
图19 示波器参数设置2
图19 示波器参数设置(2)
调试好参数的示波器效果如图20所示
图20 示波器调试效果
图20 示波器调试效果
(7)配置POWERGUI模块,POWERGUI是电力系统仿真模块,如果你是学习电气工程等电类专业则可以用到它,可进行电网稳定性分析、傅里叶分解、潮流计算、阻抗频率响应等计算。选取操作如图21所示。虽然并没有用上,但是缺少此模块仿真会失败,不明原因,有了解原因的小伙伴或大神可评论中赐教,谢谢!
图21 POWERGUI模块
图21 POWERGUI模块
(8)最后连接好各个模块如图22所示
图22 完整的仿真程序
图22 完整的仿真程序
仿真文件保存与仿真结果展示
(1)保存操作:一定要保存,不然就全白做了。首先点击File下拉菜单选择Save,或CTRL+S如图23所示,弹出save as界面如图24所示选择保存路径,保存文件名一定是英文名,不然保存不成功提示如图25所示。
图27 保存操作
图27 保存操作
图28 保存正确设置
图28 保存正确设置
图28 保存错误提醒
图28 保存错误提醒
(2)仿真操作如图29所示点击图中红色方框的开始按钮,即可开始仿真,本程序仿真速度特别快。仿真完成后,双击Scope模块,展示出我们期望的参量波形,起始时电流会有短暂的急剧变化,平稳后几乎不变,平稳后的稳定转速为1500r/min,如图30所示,即为仿真测量的四组数据对应波形。
图29 仿真操作
图29 仿真操作
图30 仿真数据波形
图30 仿真数据波形

注:完整代码或者代写添加QQ2449341593
往期回顾>>>>>>
【Matlab 029期】【物理应用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matlab源码
【Matlab 055期】【物理应用2】井筒多相流matlab源码
【Matlab 056期】【物理应用3】Matlab 二维对流扩散温度场
【Matlab 057期】【物理应用4】内弹道matlab源码
【Matlab 058期】【物理应用5】基于两个光纤光栅的新光子微波发生器的matlab仿真分析
【Matlab 059期】【物理应用6】matlab计算油气井井底压力
【Matlab 061期】【物理应用8】Matlab 带电粒子在放射状电场和均匀磁场下的混沌运动模拟
【Matlab 062期】【物理应用9】异构交通流matlab源码
【Matlab 063期】【物理应用10】模拟斜抛运动matlab源码含GUI界面
【Matlab 064期】【物理应用11】 计算晶体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谱matlab源码
【Matlab 065期】【物理应用12】衍射光栅教学版matlab源码
【Matlab 066期】【物理应用13】电荷电场线和电势matlab源码
【Matlab 067期】【物理应用14】速度场找到漩涡
【Matlab 068期】【物理应用15】车道检测仿真
【物理应用16】基于电偶极子的matlab源码GUI【Matlab 069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IQCmatlab/article/details/112684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