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URLConnection总结

从网上找资料的时候,发现 connect() 和 flush() 方法有时写,有时不写,还没有理由,特来总结一番。


a、connect()方法调用不调用:

  • 调用connect()只是建立连接,并不会向服务器传送数据,只要调用getResponseCode(),就不必要调用connect方法(调用也无妨)。


b、是否调用connect方法?

  • 不需要显示调用connect方法


c、openConnection()方法到底是如何返回URLConnection对象的:

  • openConnection()在你不自己实现网络协议等网络相关抽象类和抽象接口的情况下,此方法最终调用的是sun.net.www.protocol.http.Handler类中的方法


d、必须调用getResponseCode()方法 。

  • 试了一下在不调用getResponseCode()方法的时候,无论是否调用connect()方法,请求都是不能成功的,调用connect()方法只是建立连接,并不会向服务器传递数据。
  • 只用调用getRespconseCode()方法时,才会向服务器传递数据(有博文说是getInputStream()才会向服务器传递数据,getResponseCode中会调用getInputStream方法)。
  • 跟着getResponseCode()源码发现里面调用了getInputStream()方法,在getInputStream()方法中会判断当前是否连接,如果没有连接,则调用connect()方法建立连接。

四、小方法解释

1、flush()

  • flush()意思是把**缓冲区的内容强制的写出**。 因为操作系统的某些机制,为了防止一直不停地磁盘读写,所以有了延迟写入的概念,(注意不要和frush()刷新混淆了)

  • 主要用在IO中,即清空缓冲区数据,一般在读写流(stream)的时候,数据是先被读到了内存中,再把数据写到文件中,当你数据读完的时候不代表你的数据已经写完了,因为还有一部分有可能会留在内存这个缓冲区中。这时候如果你调用了close()方法关闭了读写流,那么这部分数据就会丢失,所以应该在关闭读写流之前先flush()。。

  • 为了防止过于频繁的写操作 所以Java提供了一个java.io.BufferedOutputStream类 内部持有一个缓冲区 默认不直接将数据写到硬盘上 而是存到缓冲区中 直到一定条件后触发(就是调用上面的flushBuffer()了) 也可以强制通过flush()方法提前触发。

  • 所以当你认为你完成了某一个比较重要的操作的时候 最好进行一次flush 防止数据在内存中丢失。
    多数时候,如果你最后会调用一次close方法,flush方法是可以不使用的,除非你明确的想使数据尽早写到磁盘或者网络上。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ndeedes/article/details/12073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