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编解码——音频编解码格式AAC(Advanced Audio Coding)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音频编解码格式,它采用了先进的压缩算法,旨在提供更高的音频质量和更低的比特率。

一、原理:
AAC基于声学模型和感知编码原理,利用人耳对声音的感知特性,对音频信号进行压缩。它主要采用了以下技术:

1、频域分析:将音频信号转换为频域表示,通常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进行频谱分析。

2、时频掩蔽效应:利用人耳的掩蔽特性,对较弱的信号在较强的信号存在时进行掩盖处理,减少对较弱信号的编码量。

3、频率线性化:对频域表示的音频信号进行频率线性化处理,旨在改善音频信号在低比特率下的编码效果,以更好地适应人耳的感知特性。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频率线性化方法:

①、频率分组:
频率分组是一种将频率范围划分为多个子带的方法。音频信号的频谱被分成多个不重叠的子带,每个子带内的频率范围相对较窄。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地适应人耳对不同频率范围的感知敏感度的差异。在编码过程中,可以对每个子带内的频谱系数进行不同的处理,以更好地控制编码质量。

②、感知加权:
感知加权是通过对频谱系数应用不同的加权系数,以更好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的敏感度差异。根据人耳感知特性,对于较高频率的信号,可以应用较低的加权系数,而对于较低频率的信号,可以应用较高的加权系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分配比特率,使得高频信号和低频信号都能得到适当的编码精度。

③、非线性变换:
非线性变换是一种通过对频谱系数应用非线性函数来改变其分布的方法。常见的非线性变换函数包括对数函数、幂函数等。通过非线性变换,可以改变频谱系数的动态范围,将较小幅度的系数放大,而将较大幅度的系数压缩,以更好地适应人耳对不同幅度信号的感知特性。

④、动态码率控制:
动态码率控制是根据音频信号的特性和编码需求,实时调整编码器的比特率。在频率线性化中,动态码率控制可以根据频率范围的重要性和感知敏感度,为不同频率范围分配不同的比特率。对于人耳更敏感的频率范围,可以分配更多的比特率,以保留更多的细节和音质。

4、熵编码:应用熵编码技术对频域信息进行高效压缩,熵编码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旨在通过利用数据的统计特性来减少数据的表示所需的比特数。它基于信息论中的熵概念,将出现频率高的符号用较少的比特表示,而出现频率低的符号用较多的比特表示。

熵编码的原理:
熵编码的原理基于信息论中的香农熵(Shannon entropy)概念。香农熵是对一个离散随机变量的平均信息量的度量。在熵编码中,根据数据的统计特性,将出现频率较高的符号用较短的编码表示,而出现频率较低的符号用较长的编码表示。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整体数据的表示所需的比特数。

熵编码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统计符号频率:对待编码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个符号(如字符、像素等)出现的频率。

②、构建编码表:根据符号频率构建编码表,将高频率的符号映射到较短的编码,低频率的符号映射到较长的编码。常见的编码表包括霍夫曼树、算术编码表等。

③、编码:根据构建的编码表,将原始数据中的每个符号替换为相应的编码。

④、存储编码:将编码后的数据存储为比特流,通常是以比特为单位进行存储。

⑤、解码:使用相同的编码表,将存储的编码数据解码为原始数据。解码过程是编码过程的逆过程,通过逆向查找编码表,将编码还原为原始符号。

熵编码的优点:

可以根据数据的统计特性进行自适应编码,较高频率的符号可以用较少的比特表示,从而获得更高的压缩率。常见的熵编码算法包括霍夫曼编码、算术编码、自适应编码等。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压缩需求,选择适合的熵编码算法以获得更好的压缩效果。

二、编码步骤:

1、音频分帧:将音频信号按照固定长度的帧进行分割,通常每帧有几十毫秒的音频数据。

2、窗函数应用:对每个音频帧应用窗函数,以减少频谱泄漏。

3、频谱分析:对窗函数应用后的音频帧进行频谱分析,通常使用FFT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表示。

4、感知模型:基于人耳的感知特性,对频谱进行掩蔽效应处理,减少对掩盖区域的编码量。

5、量化和编码:对频谱进行量化,将具有较小幅度的系数用较少的比特表示,而较大幅度的系数用更多的比特表示。

6、熵编码:应用熵编码技术(如霍夫曼编码等)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压缩。

7、打包和封装:将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打包为AAC格式的数据流,并添加音频元数据和同步信息。

三、AAC的解码过程是编码过程的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1、数据解封装:从AAC数据流中提取出音频数据和元数据。

数据解封装是在数据通信和存储中常见的一个过程,用于将封装格式中的数据提取出来,以便进行后续的处理或回放。

数据解封装的原理:

根据封装格式的规范,识别和提取出封装格式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音频、视频、字幕、元数据等。封装格式通常包含了描述媒体数据结构、媒体流关系、时间轴信息和元数据等信息,因此在解封装过程中需要解析这些信息,并将媒体数据和相关信息分离出来。

数据解封装的一般步骤如下:

①、识别封装格式:首先需要识别使用的封装格式,例如常见的MP4、AVI、MKV等。封装格式通常有特定的文件头或标识符,可以通过读取文件头或标识符来确定封装格式。

②、解析封装格式:根据封装格式的规范,解析封装格式中的结构和元数据。这包括读取封装格式中的索引表、时间戳信息、媒体流的描述信息等。解析过程中,需要根据封装格式的语法规则,从文件中提取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数据。

③、提取媒体数据:根据解析得到的信息,提取出音频、视频、字幕等媒体数据。这可以通过读取封装格式中的媒体流数据块,并根据时间戳信息对其进行排序和组织,以得到原始的媒体流。

④、解码媒体数据:对提取出的媒体数据进行解码,以还原为原始的音频、视频等。这包括使用相应的解码器对音频和视频进行解码,以获得可播放或可处理的原始媒体数据。

⑤、处理附加信息:解封装过程还可以包括处理附加的元数据信息,如媒体描述、字幕、章节等。这些附加信息可以用于媒体的展示、搜索、索引等功能。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提供有关数据的信息,如数据的结构、特性、属性和关系等。元数据可以帮助用户理解和管理数据,支持数据的组织、检索、分析和处理。

元数据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1. 描述性元数据(Descriptive Metadata):描述性元数据提供有关数据内容的信息,例如数据的标题、摘要、关键字、主题、作者、创建日期等。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2. 结构性元数据(Structural Metadata):结构性元数据描述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格式,它可以告诉用户数据是如何组织的、如何分段和链接等。例如,对于多媒体数据,结构性元数据可以描述音频、视频和字幕等的关系和时序。

  3. 管理性元数据(Administrative Metadata):管理性元数据包含与数据管理和维护相关的信息,例如数据的访问权限、存储位置、所有权、版本控制、数据质量等。它可以帮助数据管理员有效管理和维护数据资源。

  4. 技术性元数据(Technical Metadata):技术性元数据提供与数据处理和交换相关的信息,例如数据的文件格式、编码方式、分辨率、采样率、数据源、数据的创建工具和参数等。这些信息对于数据的处理、解析和转换非常重要。

元数据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数据资源。通过元数据,用户可以快速搜索和定位所需的数据,了解数据的可信度和适用性,进行数据整合和集成,以及支持数据分析、挖掘和决策等。元数据还在数据共享和数据交换中扮演重要角色,确保数据的正确解释和正确使用。

2、熵解码:对压缩的数据进行熵解码,还原量化后的频谱系数。

3、逆量化:对解码后的频谱系数进行逆量化,恢复到量化前的表示。

4、频谱合成:将逆量化后的频谱系数进行频谱合成,恢复到频域表示的音频帧。

5、时域合成:对频域表示的音频帧进行逆FFT,将其转换为时域信号。

6、窗函数去除:对时域信号应用逆窗函数,去除窗函数的影响。

7、帧重叠和合成:对解码后的音频帧进行适当的帧重叠和合成,以实现平滑的音频输出。

通过以上编解码步骤,AAC能够在较低的比特率下提供高质量的音频压缩和解压缩,广泛应用于数字音频传输、存储和广播等领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233059/article/details/13500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