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希区柯克变焦?
希区柯克变焦又称滑动变焦,是电影拍摄中一种常见的镜头技法。其特点是在保持镜头中的主体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焦距和摄像机的位置,使背景大小发生变化,从而营造出一种空间错位的观感。
希区柯克变焦的拍摄手法源自于著名导演希区柯克拍摄的电影《迷魂记》,剧组摄影师伊尔明・罗伯茨为了表现主人公恐惧紧张的心理,尝试了滑动变焦的技法。该镜头大获成功,使得滑动变焦技巧成为了电影制作中的流行元素,由于该技巧诞生于希区柯克的电影,且经常被希区柯克用来强化恐怖的心理表现力,滑动变焦也就被冠名为 “希区柯克变焦”。
希区柯克变焦可分为两种:外退内进和外进内退。外退内进指的是摄像机往后退,同时焦距往前进;外进内退则反之,摄像机往前进,同时焦距往后退。
希区柯克变焦非常适合营造恐怖、扭曲、压迫、紧张的镜头氛围。相对静止的画面主体,和远近拉动的背景之间,会形成一种空间错位的观感,把画面主体推向视觉的中心。
以下是一些著名电影中希区柯克变焦的应用实例:
- 《大白鲨》(1975 年):在这部惊悚片中,导演使用了希区柯克变焦来聚焦于主角马丁・布罗迪对海滩上鲨鱼的震惊发现,增强了场景的紧张感。
- 《愤怒的公牛》(1980 年):马丁・斯科塞斯导演通过希区柯克变焦镜头迷惑观众,使他们体验到主角杰克・拉莫塔的眩晕感,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 《好家伙》(1990 年):斯科塞斯再次运用希区柯克变焦技术,这次是为了传达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特别是在亨利的偏执狂发作场景中,他在餐馆吃饭时通过窗户观察是否有人跟踪,希区柯克变焦的使用增加了这一场景的戏剧张力。
- 《指环王:护戒使者》(2001 年):在这部奇幻史诗电影中,希区柯克变焦被用来标志敌人从树林中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预示。
- 《僵尸肖恩》(2004 年):这部喜剧电影中,希区柯克变焦被用来强调主角肖恩的勇敢,尽管他的勇敢最终因猎枪卡壳而失败,但这种技术的使用为这一喜剧场景增添了幽默感。
- 《料理鼠王》(2007 年):在这部动画电影中,希区柯克变焦被用来表现角色的情感变化,如美食评论家安东・艾戈在品尝了雷米的蔬菜杂烩后,通过希区柯克变焦经历了一段强烈的童年回忆。此外,这种技术也被用来突出两个角色之间的情感联系,例如雷米在电视上与厨师古斯托产生个人联系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