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学习笔记(二)

1.网卡是一个专门负责网络通讯的硬件设备,IP地址是设置在网卡上的地址信息(是保证电脑之间正常通讯的重要设置),每台电脑的IP地址不能相同,否则将会出现IP地址冲突无法正常通信。ifconfig 可以查看和配置计算机网卡的相关信息(IP地址);Ping 后面加IP地址,表示检测目标IP地址的连接是否正常。

可以利用grep来查看IP 地址,ifconfig | grep inet ;一台计算机可能有一个物理网卡和多个虚拟网卡。

其中127.0.0.1称为本地回环/回环地址,测试本地网卡是否正常。

2.ssh 和scp

ssh:ssh [-p port] user@remote

port: ssh server默认端口号是22,若不指定则是用默认。

remote:表示ip地址/域名/别名,目标机的地址。

免密码登录:(重要)

sudo /etc/init.d/ssh restart 重新启动SSH   

  a.执行ssh-keygen即可生成ssh钥匙   

  b.使用ssh-copy-id -p port user@remote上传至远程服务器,让其记住公钥 ssh的相关配置信息都保存在.ssh文件下。

id_rsa私钥  本地使用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id_rsa.pub公钥  服务器使用公钥对数据加密和解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

使用公钥加密的数据需要用私钥来解密。

使用私钥加密的数据需要用公钥来解密。

关闭远程连接 使用exit。

scp: secure copy,linux下远程拷贝文件的命令,它的地址格式与SSH基本相同,需要注意的是端口号要使用大写的-P

scp -P port 文件 user@remote:目标主机路径     例如:scp -P 端口号 01.txt user@remote:Desktop

如果复制目录文件需要加上 -r,递归复制。如果端口号是默认的22,可以不用加-P,直接  scp -r demo user@remote:Desktop

filezilla使用FTP进行传输,是FTP服务而不是SSH服务,默认端口号是21。

3.配置别名

每次都是ssh -p port user@remote,比较麻烦而且port, user,remote(ip地址)都需要输入不好记忆。而配置别名可以简化这一步骤。比如可以用 ssh xxx来代替前面的那一长串。

首先在.ssh目录下创建config文件,然后再config文件中追加以下内容:

以后使用ssh xxx,就可以直接登录服务器。

例如:scp -r ~/Desktop/文件  xxx(别名):Desktop

4.更改权限   chmod +/- rwx 文件名|目录名

创建用户  useradd -m -g 组名 用户名  -m自动创建家目录;-g指定用户所在组,否则会建立一个和用户名同名的组。如果忘记加参数-m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删除重新建立。

/设置密码 passwd 用户名        设置用户密码

/删除用户 userdel  -r 用户名      删除用户

用户信息保存在/etc/passwd 文件中。

5.查看用户信息

id  用户名    查看用户UID(保存在/etc/)和GID信息

who   查看当前所有用户的登录列表

whoami  查看当前登录的用户名

需注意:默认使用useradd添加的用户是没有权限使用sudo以root身份执行命令的,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将用户添加到sudo的附加组中:

usermod  -G  sudo  用户名

设置了用户的附加组之后需要重新登陆才能生效。

修改用户使用的Shell:Ubuntu 默认使用的是dash,

sudo usermod -s /bin/bash  用户名             修改之后需重新登陆才可生效。  

6.Which(重要)

/etc/passwd   是用于保存用户信息的文件

/usr/bin/passwd  是用于修改用户密码的程序

which 命令可以查看执行命令的所在位置。  例如:

 bin和sbin

在Linux中绝大多数的可执行文件保存在/bin,/sbin,/usr/bin,/usr/sbin

/bin(binary)  是二进制执行文件目录,主要用于具体应用

/sbin(systerm binary)  是系统专用二进制代码存放目录,主要用于系统管理

/usr/bin   后期安装的一些软件

/usr/sbin  超级用户的一些管理程序

cd 这个命令是系统内核中的,没有独立文件用which无法找到。

切换用户的命令  su  - 用户名;exit 退出当前账户。

7.修改文件权限

修改拥有者 chown  用户名 文件名|目录名

递归修改组   chgrp  -R   组名    文件名|目录名

递归修改权限 chmod -R  755    文件名|目录名 (数字依次和拥有者,组,其他用户对应,每个数字按照三位二进制对应读写执行)

拥有者 7对应二进制111 表示rwx可读可写可执行

组 5对应二进制101  表示r-x可读可执行

其他用户 5 对应二进制101 表示r-x 可读可执行

8.系统相关信息命令

时间和日期:date日期   cal(calender) 日历  cal -y 可以查看一年的日历

磁盘和目录空间:df(disk free)du(disk usuage)  df -h显示磁盘剩余空间        du -h [目录名] 显示目录下文件的大小

进程信息:进程指当前正在执行的一个程序

ps: process status 查看进程的详细情况(ps默认只会显示通过终端启动的应用程序) ps aux

top: 动态显示运行的进程并排序  q(quit)可以退出

kill [-9] 进程代号 :终止代号进程,-9表示强行终止         PID 进程代号  ps au查看确认代号  一般情况kill 进程代号 就可以完成。尽量不要以超级用户来使用kill。

9.查找文件 find [路径]   -name  " 文件" 若省略路径,则表示在当前目录下搜索,“文件”  可以和通配符联合使用

软链接 ,也就是windows下所说的快捷方式  ln -s 源文件(带绝对路径)  链接文件(快捷方式的名称)

打包压缩 :在不同系统中常用的打包压缩方式是不同的 windows:rar   mac: zip   linux: tar.gz

tar 是把一系列文件打包到一个大文件中,也可以将打包的一个大文件恢复成一系列文件。

#打包命令

tar  -cvf  打包文件.tar   被打包的文件/路径...

#解包命令

tar  -xvf  打包文件.tar

tar只打包不压缩,用gzip压缩tar打包后的文件,其扩展名一般为xxx.tar.gz,这是Linux 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压缩格式。

tar的命令中有一个 -z的选项可以调用gzip ,可以方便的使用压缩和解压功能

#压缩文件

tar -zcvf  打包文件.tar.gz   被压缩的文件/路径...

#解压文件

tar -zxvf  打包文件.tar.gz

#解压文件到指定路径          (-C 解压文件到指定目录,目标路径必须存在)

tar -zxvf  打包文件.tar.gz  -C  目标路径  

另外一种压缩格式 bzip2,其扩展名为xxx.tar.bz2

命令格式和gz很相似, 压缩:tar -jcvf    解压:tar -jxvf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lfsometimes/p/939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