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滴滴事件的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abcamus/article/details/82392202

一名正值青春的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的时候遇害了,期间通过朋友求助,朋友像滴滴平台反应未得到及时回复和解决。最终事件发生后,舆论开始爆炸,此时的我是愤怒的:为何作为一个公司,而且已经成为所谓独角兽的公司,会接二连三的发生这种事情。尤记得几个月前发生的空姐乘坐滴滴遇害的事件,如果不是这次事件的提醒,估计是要被遗忘在记得的角落中了。

如果只是发发感慨,譬如说人生来是渺小脆弱的,也无不妥,但总归缺少点什么。感慨多了,又有种步入老年的感觉。今天乘坐地铁去上班,脑海中假想了一个对去中心化网络感兴趣又比较初级的听者,面对他的时候,联想起这次事件,突然觉得区块链似乎能做些什么。

事实上,大部分人是通过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闻媒体才知道的消息。这里面信息源有几个节点,一是新闻媒体,他们负责分发消息;二是公安机关,这是发布这起事件调查过程以及后续结果的权威机构;三是滴滴公司,他们发了道歉信,促进了舆论的进一步发酵;四是个人,包括受害人本人以及收到求助信息的朋友。在这起事件中,消息是这样传递的:

st=>受害人 ===> 朋友 ====> 滴滴 ===> 媒体
               |===> 公安机关 ===> 媒体
               |===> 媒体

可以看到,消息的产生严重依赖于机构,这是一个完全中心化的运作过程,事件响应的速度也完全依赖于相关机构处理问题的能力。很不幸的是,处于消息第一接受者的滴滴没能及时响应,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

这个时候,以太坊出现在了我的脑海中,在以太坊上完成一笔交易(经过矿工验证)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假如我们公安系统有一个类似的区块链网络,网络中会传播各种事件,然后有一套证明机制,用来证明传播的事件是真实有效的,那么就被永远记录于区块中,并被所有节点共享,当然包括公安机关,此时公安机关就可以根据共享的事件信息采取行动,如果这个网络存在,并且像以太坊一样2分钟左右能够验证,那么势必可以大大地提高应对社会事件的能力。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程师,在我24岁走出学校开始真正意义上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问过我自己,如果哪天突然意外了,这个世界也不会怎么样,只是老爸老妈会难过,亲戚朋友会感慨。那个时刻,满目的悲凉迎面而来。回头想想,围绕着我们周围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高官还是平名,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跟虚拟的网络有影响,但是隐隐觉得,网络真正和真实的生活融为一体的时刻要来临了,不管是区块链亦或是其他技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bcamus/article/details/82392202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