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笔记(中学)-第四章-第一节 中学生学生心理-认知过程

版权声明:人生碌碌,竞短论长,却不道荣枯有数,得失难量。 https://blog.csdn.net/ancientear/article/details/86658968

第四章 中学生学习心理
第一节 认知过程
一、 感觉
(一)感觉的特性 (考察频次:1,题型:单选,了解)
1、 感受性与感觉阈(阈)限: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也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时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感受性与感觉阈值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感受性高,则感觉阈限低;感受性低,则感觉阈限高。
2、 感觉现象(感受性的变化)(考察频次:3,题型:单选,理解)
(1) 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作感觉对比。吃完苦药以后吃糖更甜。
(3) 感觉后效:感觉后效是指在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的现象。
(4) 联觉: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能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能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不同感觉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 知觉
(一) 知觉的种类(考察频次:1,题型:单选,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社会知觉偏差:
1、 刻板效应(定型效应、刻板印象)对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2、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对某个人的某方面特征形成好的或者坏的印象后,会将其扩散到该个体的其他方面的知觉印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3、 投射效应:个体在知觉他人时,总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即把自己的特点转移到他人身上的倾向。

(三)知觉的特性(考察频次:3,题型:单选,识记、理解)
1、知觉的选择性:指在人的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地反映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指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指个体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理解为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三、 注意
(一) 注意的概念: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伴随着其他心理过程而发生。
(二) 注意的分类(考察频次:1,题型:单选,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考察频次:5,题型:单选、辨析,识记、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考察频次:1,题型:单选,理解、运用)
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不受外部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的布置或装饰应当简洁朴素,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语音、语调抑扬顿挫,板书应该做到运用有度、重点突出、清晰醒目。

(三) 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培养广阔而稳定的兴趣(培养间接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重视集中注意的自我训练。

四、 记忆
(一)记忆的分类(考察频次:5,题型:辨析、简答,识记、理解)
1、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3、 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考察频次:1,题型:单选,了解)
陈述性记忆(不用背),是指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它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例如从课堂上获取知识。
程序性记忆,多次尝试才能获得,例如游泳。

(二) 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任和回忆(再现)三个环节,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5309275 查看本文章

(三) 遗忘(考察频次:2,题型:单选、简答,理解)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下降,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不再遗忘了,由此看出,遗忘的进程时不均衡的,其规律时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前摄抑制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四)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考察频次:2,题型:简答,理解和运用)
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即过度学习程度达到50%时,记忆效果最好,知识最牢固。

五、 思维
(一)思维的主要特征:间接性、概括性。
(二)思维的种类:
1、 集中思维: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会聚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或者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的结论的思维。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
2、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对问题中所提供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储存的信息进行重新组织,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形式,即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寻求各种答案的思维。“一题多解”。发散思维时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3、 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灵活性)、独创性(独特性)

(三)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形式。

(四)问题的解决(考察频次:6,题型:单选、辨析,理解、运用)
1、概念: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3、问解解决的策略:
算法式策略	问题空间中搜索所以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启发式策略	根据一定的的经验和目标的指示。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工作法(逆推法),爬山法

4、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越接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反之则越困难。

5、 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效率上的差异,主要是由专家和新手在知识数量上的差异和知识组织方式上的不同造成的。
6、 思维定势(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是由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由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7、 原型启发
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原型。
8、 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
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条倒“U”形曲线来说明。

六、 想象(考察频次:1,题型:单选,了解)
种类:
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非语言(图样、图解、符号等)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ncientear/article/details/8665896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