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前讨论的“人工智能”和你我有什么关系?

人工智能在今年两会议题中的分量有多大?从这件事上就可见一斑——本届全国政协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讨论主题就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对策”。

全国两会期间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表示,为了开好双周协商座谈会,还专门召开主席会议进行研究部署,确定由一位副主席带队到人工智能的一些领军企业开展调研,跟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政协委员一起深入地开展调研,讨论形成调研报告,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会后还形成一份信息专报报送中央研究。郭为民还说,关于人工智能这个话题,全国政协还会持续跟进,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相结合,使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提到一个新的台阶、新的水平。

在两会的“开场锣鼓”中率先被聚焦的人工智能老百姓该如何理解和认识?它有与你我的关系到底有多大?它到底有多重要?

人工智能是对人类弱点的弥补,而不是对人的代替

很多人大力宣扬“人工智能代替人”的观点,这个观点是荒谬的,也是不可实现的。研究和应用人工智能的真正价值是为了弥补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而不是代替人,准确的说应该是“人工智能将在某些方面代替人来完成一些事情”,这些事情有可能是人类不擅长的,也有可能是人类不再愿意做的。

人类天生就有一些不可消除的弱点,比如智力、记忆力、视力、体力、耐力等生物能力有限且会衰退,情绪、状态、判断力、意志力、抗压性等主观能力会不定时波动,纪律性、原则性、流程、标准等社会属性无法统一等等。人类的这些弱点正好是人工智能的优势所在。

纵观人类科技发展史,所有的创新和创造无不是为了这一现实利益而来。只不过过去的蒸汽机革命、电气革命,到现在的信息革命,这些技术革命都是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工具的物理特性,而人工智能的神奇之处在于,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努力为工具赋予生物特性。

机器的生物特性在人工智能层面被分为两大方向,一是感知智能,一是认知智能。

感知智能类似人类的眼、耳、鼻、嘴、手、皮肤等感知部位,它能够获取和分析环境信息。认知智能类似人类的大脑,是在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结合知识,对沟通对象意图的理解和反馈,是比感知智能更进一步,也更难的前沿技术,需要厚实的技术沉淀和知识积累。认知智能的发展将使大量繁琐但很重要的工作变的更人性、更高效、更精准,在搜索、交互、翻译、阅读、推荐、预测等方面帮助人类达到一个新高度。可以说,没有认知智能机器永远是机器,只有认知智能的存在,机器才可以成为机器人,才能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而且认知智能也是实现未来物联网的必要条件。

在认知智能领域,微软、IBM、苹果、百度、小i机器人是技术领军者,而且成果显著。微软的小冰和百度的度秘可以和人进行简单的自然对话,苹果的Siri能够通过交流帮你完成一些可实现功能诉求,小i机器人的具有深度语义理解能力的智能服务系统已经用于数千家企业,用户通过机器人和商家沟通,获取各种服务。

可以发现,这其中还有两条不同的策略:微软、苹果、百度等大公司代表着通用通用人工智能的布局方向,特点是大而多,这和他们优势的IT和互联网业务类型有着密切关系;小i机器人走的是特定领域人工智能的方向,特点专而精,为特定行业中的企业和机构提供商业落地方案,因此在金融、电信、电商、物流、政务等垂直行业中拥有众多客户,在多个行业内将认知智能层次做到了最高水平。

你我既是人工智能的收益者,也是参与者和贡献者

你手机里的APP很大一部分都有人工智能技术,抖音上帮你美白瘦身的滤镜背后就是图像技术,你看头条新闻,后台是人工智能的兴趣推荐系统在为你挑选,王者荣耀里的人机对战,你的对手就是机器人……

除了手机上的娱乐,生活和工作中你所接触到的智能终端,你所需要的在线即时服务,背后也都有大量的机器人在存在。认知智能的进步,特别是深度语义技术的突破,让机器人在很多特定场合可以独当一面,和人一起无缝协作。

可以说,今天的智能设备使用者,都在或多或少的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无一例外。

反过来,机器人在服务你的同时,你也在为它服务,机器人与人的每打一次交道,就学习一次。于此同时它还善于改错和学习,如果它出现错误,在人工的协助下,通过应用和学习的闭环,可以主动学习正确知识,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智力。这也正是小i机器人提升机器人人认知智能水平的一个重要逻辑,也是认知智能本该包含的一部分。

在小i机器人的智能服务系统中,机器人的认知智能能力不断取得突破,除了技术升级,还有一个重要的路径在于现实商业场景中的使用闭环,让机器人始终保持自主学习,而且是集中于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

从某种角度而言,人和人工智能构成了一个双面镜。人的智能化活动就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也是人工智能进步的基础动力,每一个与人工智能接触人的都在参与人工智能的进步,在为下一次进步做贡献。

认知智能决定人工智能的高度,人工智能改变未来社会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会达到何种高度,取决于认知智能的进步程度。

认认知智能的突破决定是否能够真正的实现机器对世界的认知、思考、回应。究其而言,人工智能的前两个层次——计算智能和感知智能只能说在工具层面实现了突破,而不能实现新的物种的诞生,认知智能是在创造类人的“新物种”,一种拥有智慧和创造力的,能够与人,与世界友好沟通、合作的伙伴。

比如说,一个简单的对话,当你问机器人:这次考试,小花和小明谁高?如果不具备认知智能的能力,机器人就无法知道这个问题的意图是询问两人的成绩分数对比结果,而不是身高。这种语言理解是机器认知智能的基本功。

超级的认知智能不仅需要机器掌握海量的结构化知识,还需要背景知识,需要无限次的训练和优化。在未来的智能时代,你告诉你的机器人助理,我准备12月去哈尔滨。你只告诉了它简单的时间地点事情,它便会帮你安排所有相关的事宜,除了订机票和酒店,提前打车外,他还会做出很多贴心的事情,比如为你准备保暖的衣服和防滑的鞋子,还会提醒你记得看冰灯展等等。这是因为机器人知道12月哈尔冰有雪,很冷。

就人工智能的目标而言,现阶段,我们关注的是新闻推送和信息搜索更精准,语言翻译更生动,机器人回答更贴合人意,美颜技术更逼真这些技术和产品层面的事情。对于未来,追求的是人工智能如何推动社会进步的问题,人工智能将服务于所有人类,而不是部分优势人群。

获取服务能不能不用等候和排队,交通能否更顺畅、安全,优质医疗技术和资源能不能实现普惠,教育能不能让所有人公平得到……化解这些社会顽疾的灵丹妙药只有认知智能带来的人工智能的革命性突破。

在人工智能为伴的世界里,公平、高效、便捷会成为现实,改变命运和环境的机会与条件会更充分,人与人的差距会逐步缩小。

这就是人工智能与你我的关系,也是认知智能的巨大潜力。今天看似微不足道,但实际上它已经与你如影随影,而且将在未来影响着你我,以及子子孙孙的人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nrenxi/article/details/8814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