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卷积的意义和二维卷积(图像处理)的简单理解

在学习机器学习和图像处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卷积这个概念。我每次遇到这个概念都有点似懂非懂的样子。有时候清楚它的直观解释,但又搞不清公式中是如何体现的。究其原因,还是我没有完全搞懂这个概念。 维基百科上有一个动态图来演示这个概念,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有些复杂。于是自己在网上找了很多文章来研究,终于有了比较直观的印象,这里就趁热把我理解的解释一下,作为总结。

一、一维卷积

1.1 数学定义

维基百科上,卷积的形式化定义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直观解释

先来分析一下这个公式:

  1. f(x)∗g(x) 表示 f(x) 和 g(x) 的卷积,注意此处自变量为 x;
  2. 它是对 (−∞,∞) 区间上对 τ 求积分;
  3. 积分对象为两个函数的乘积:f(τ) 和 g(x−τ)。
  4. 等式右边只有 g(x−τ) 提到了 x,其他部分都在关注 τ

这样一个公式恐怕还是难以理解,接下来将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解释。

1.3 例子

试想小明有一段时间每天都要去输液,输的药会在身体里残留直至失效,药效随着时间是不断衰落的。 这里为简便起见,假设药效 4 天就失效,而且药效持续函数是离散的。如下图所示:
药效持续函数
图中,横坐标为天数,纵坐标为药效。输液当天(day=0)药效为 100%,第二天减弱为 80%,第三天减弱为 40%,第四天减弱为 0。
现在先定义一些符号:
记天数为 t,每天输液的药量为 m(t), 药效函数为 eff(t),小明身上残留的药效为 rest(t)
其中药效函数:
药效函数
下面观察一下小明从第一天起,连续三天输液后身上所留下的药效(假设每天药量固定为10)。

第一天,小明去医院输完液后,药效为 10(rest(t)=m(t)⋅eff(0))。
第一天
第二天,小明去医院准备输液
输液前,他身上带着前一天的药效,此时已经衰减为 10⋅ 80%=8,即 m(t−1)⋅eff(1)。
输液后,他身上携带的药效为:8 + 10 = 18(rest(t)=m(t−1)⋅eff(1)+m(t)⋅eff(0))
第二天
第三天,小明去医院准备输液
输液前,他身上带着前两天的药效,第一天的此时已衰减为 10⋅ 40%=4(m(t−2)⋅eff(2)),第二天的此时衰减为 10⋅ 80%=8(m(t−1)⋅eff(1))。
输液后,他身上携带的药效为:4 + 8 + 10 = 22(rest(t)=m(t−2)⋅eff(2)+m(t−1)⋅eff(1)+m(t)⋅eff(0))。
第三天

1.4 分析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小明第 t 天身上残留的药效 rest(t)=∑ni=1m(t−i)eff(i),其中 n 为药效有效的最大天数。 我们不难想象,但药效函数 eff(t) 为连续时,上式中的求和就应改为积分;而当药效能无限期有效时,上式中 n 就为 ∞。 无限期有效的药效函数,所对应的 rest(t)=∫∞−∞m(t−τ)eff(τ)dτ(本例中严格来说应该是 ∫∞0 ,这里推广到了 (−∞,∞))。推导到这里,基本就是维基百科上卷积的定义了。

1.5 总结

我之前对卷积概念的困惑主要是因为对公式 1 的那个 τ 的意义理解错了,总以为 τ 是随着坐标轴变化的量。 事实上,在上面举的例子中,τ 是作为沿着纵坐标遍历的量:它的作用是对“纵向”上,历次函数 eff(t) 在当前点(t)残余量(rest(t))的求和。积分也是对纵向上的积分,而非横向上沿自变量的积分。

横坐标变化的量始终为 t,而且在卷积中并没有明显体现出 t 的变化。

最后重新回顾一下上面的整个过程:比较三天以来的示意图可以发现,如果我们以“当天”而不是第 t 天为参考的话,就会看到 eff(t) 随着时间是在向左平移(深蓝的线表示当天,前几天的线都在其左边),然后各天衰落后的药量残余等于 eff(t) 值乘上初始的药量值,最后将各天的药量残余求个和。整个过程的核心就是“(反转),移动,乘积,求和”,这里面“反转”的概念也好理解,就是本来 eff(t) 是“朝着右边”走的函数,t=0,t=1,⋯,eff(t) 是形容t 天后的药量的,然而实际例子中我们是以当天为参考系,我们是在“朝着左边”看的,因而要“反转”。我认为这个“反转”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算是整个卷积的核心。 此外,在计算机领域,至少我接触到的图像处理、机器学习方面用到的卷积,其卷积核(就是例子中不断平移的函数 eff(t))一般是对称的,所以这个反转的概念也不是那么必要。

二、二维卷积

2.1 数学定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维卷积在图像处理中会经常遇到,图像处理中用到的大多是二维卷积的离散形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图像处理中的二维卷积

二维卷积就是一维卷积的扩展,原理差不多。核心还是(反转),移动,乘积,求和。这里二维的反转就是将卷积核沿反对角线翻转,比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之后,卷积核在二维平面上平移,并且卷积核的每个元素与被卷积图像对应位置相乘,再求和。通过卷积核的不断移动,我们就有了一个新的图像,这个图像完全由卷积核在各个位置时的乘积求和的结果组成。

举一个最简单的均值滤波的例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当卷积核运动到图像右下角处(卷积中心和图像对应图像第 4 行第 4 列)时,它和图像卷积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以看出,二维卷积在图像中的效果就是:对图像的每个像素的邻域(邻域大小就是核的大小)加权求和得到该像素点的输出值。滤波器核在这里是作为一个“权重表”来使用的。

本文作者: Mengqi
本文链接: http://mengqi92.github.io/2015/10/06/convolution/
版权声明: 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CC BY-NC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ilotwo/article/details/8840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