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千万美元买下安防公司背后:憋了8年,已成海大宇劲敌!

  已经平静许久的中国安防行业,变局再次来临。

  昨日(6月4日),俄罗斯国家媒体 Sputnik 报道,华为已于近期完成对莫斯科安防技术企业Vocord的收购。相关人士透露,此次收购华为共计耗资5000 万美元。

  据资料显示,这家名为 Vocord的企业主要专注于人脸识别系统的研发,华为通过此次收购可以从Vocord中获取从事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技术开发的技术团队和相关专利。

  事实上,在安防领域华为近期的动作远不止如此。

  5月30至31日,杭州千岛湖,华为高调召开首届智能安防生态联盟同略会,华为智能安防产品线高层悉数到场。

  在此之前,华为的新品发布会暨渠道专场已经在北京、南京、杭州、沈阳、西安、济南、福州、武汉、长春、兰州等二十多个重点城市举行。

  加上此前华为自2012年起在安防行业的布局,这意味着在各大传统安防势力盘踞的市场中,华为已经从海外到国内扎下一根又一根的钉子,与他们展开了直接的正面竞争。

  这一次,华为已经成为了冲到传统安防巨头门前的野蛮人。

  然而让人颇感意外的是,从2012年首次亮相安博会展示了主导日后安防编码格式多年的H.265开始算起,华为进军安防已有近八年时间,却直到去年起,华为的安防野心才逐渐显露。

  在供应链上,经过多年积累,华为海思芯片占据了安防市场70%的市场份额,拥有近乎绝对的话语权。

  在产品层面,华为去年一口气发布了星像、星驰、星图、星盾、星辰五款系列化智能摄像机,适配不同场景与传统安防巨头的看家产品正面硬碰。

  而在生态层面,在华为安防的算法库中,商汤、旷视、依图、云天励飞、深瞐等新老计算机视觉都已被纳入麾下,成为华为智能安防生态的深度参与者。

  从供应链到产品再到生态,华为正对传统安防行业玩家发起多线包抄。

  那么回顾过去,华为的安防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历史?为何进军安防已有八年之久,华为从2018年起才开始大力猛攻安防?

  面对强敌环绕,华为又是如何一步步从产业链到产品再到渠道生态经营布局,对海康、大华、宇视等安防巨头们形成包抄之势的?

  与此同时,面向产业链复杂、巨头把控的安防产业,华为究竟有什么优势?

  最后,作为2018年营收7212亿人民币的巨头,华为为何会盯上2018年行业总产值仅6570亿人民币的安防行业,它的野心究竟在哪里?

  通过对华为安防历史投入、战略布局以及护城河构建三大方面的还原,我们试图解读华为在安防领域的巨大野心,以及华为入侵背后,安防行业这一次产业智能化巨变的本质。

  一、安防进军八年,华为曾凭借一颗海思打天下

  虽然华为正式进军安防是从2012年进军安博会开始的,但是如果向上追溯华为的安防历史却可以一直追溯到2005年前后,那时候海康威视、大华刚刚成立仅四年,还在与一众深圳安防企业苦苦争夺市场份额,而后来位列市场第三的宇视科技在这时候甚至还没成立。

  在华为内部,业务层面可以分为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以及“网络产品与解决方案”“Cloud&AI产品与服务”五大部分。而独立于五大业务之外,华为还有包括主管研发的2012实验室以及主管供应链的供应体系等职能平台。

  而在如上图所示的架构中,华为的安防势力也相应的可以被分为两股:

  其一是自2005年前后就已经以安防领域多媒体芯片参与到这个行业中的海思半导体,它隶属于华为的2012实验室,并在2007年与2010年先后与大华以及海康签订合作,成为当前安防芯片领域占据70%市场份额的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其二则是来自于华为企业BG之下的安平系统部和智能安防产品线两大部门。其中安平系统部成立于2017年9月前后,主攻平安城市建设等高层泛安防领域建设,主要部门位于深圳。智能安防产品线成立于2018年,负责的是华为的智能摄像头等前端产品的研发,部门地处海大宇的老家——杭州。

  基于这样的架构,我们可以清晰的梳理出一个华为的安防历史脉络:2005-2011,华为海思切入安防芯片领域,用六年时间完成了从0到70%市场份额的建设;2012-2017,华为正式宣布进军安防,但此时期安防还未被在战略层面重视,相关动作并不算多;2018-2019,任正非的几次内部讲话确立了安防在华为内部的重要地位,华为开始大力猛攻安防建设。

  那么首先,我们要先讲一讲华为的海思芯片再2005年到2011年是怎么一步步从无到有,从初出茅庐到占据70%市场份额的。了解了海思的安防发家史,对华为进军安防的源头我们也就能找到一半的答案。

  这期间,2005年是华为进军安防芯片的初年。这一年里,由如今的华为副总裁,当年的海思核心负责人之一艾伟牵头,海思定义了包括视频编解码芯片等多个产品的具体规格。

  同年11月,还未实在拿出产品的海思,就在艾伟的带领下冲到了位于深圳的安博会,为即将诞生的芯片预热市场。

  接着在,2006年6月,海思在台北电脑展推出了H.264视频编解码芯片Hi3510,推出了自己的首颗安防领域芯片,同时也是海思成立以来的首批芯片。

  不过这一时期的海思芯片还远远没有今日这样可靠的性能与霸主地位,那时候,被吐槽发热严重是海思经常都会面临的一个问题。

  但是限于当时市场上H.264编码格式芯片数量有限,即使是外企也无法完全解决这一问题,而海思又具备着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因此在时代的浪潮推动下,亟需H.264视频编解码芯片的大华,最先向海思伸出了橄榄枝。

  2007年,大华和海思签订20万片H.264视频编码芯片的合同,成为海思成立后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大采购量外销芯片,并开启了海思从此在安防领域快速攻城略地的第一站。

  在编解码领域大获成功之后,就如同通信领域高通“买基带送SoC”d的策略一样,掌握了安防芯片核心编解码芯片的海思也开始了“买编解码芯片送SoC”的打法,并逐步从数字模拟转网络高清,网络高清转智能的几次安防浪潮中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成为安防领域芯片的首选。

  也正是由于海思芯片长期积累下的核心编解码技术能力与省时省力的SoC能力,加上价格优势,在高清转智能的浪潮中,海思一举PK掉英伟达以及英特尔,在2010年前后成为海康产品的SoC核心供应商。

  至此,海思在安防芯片领域的霸主地位正式确定,并长期在市场上保有60%-80%之间市场份额。

  紧接着,到了2012年,华为首次亮相位于北京的安博会,宣布正式进军安防行业。在这次展会中,华为一出手就祭出了当时鲜为人知的H.265编解码压缩格式。

  不过在此后数年间,华为对于安防行业除了海思以外,并未有太大动作,因此从2012年起就被高喊是“狼来了”的华为,事实上,直到2017年年底之前,都并未在除了海思以外的安防领域真正投入太多的人力与资源自其中。

  到了2017年末至2018年,通过任正非的几次内部讲话以及两个相继成立的安防部门,华为直接杀到了海大宇的家门口。  郑州人流医院: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1521/郑州无痛人流多少钱: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1521/郑州妇科医院哪家好: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1521/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443136/article/details/9104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