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五)————电流控制方式

5、电流控制方式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中,需要根据不同的控制要求,采用不同的电流控制方式,协调地控制\tiny i_{d}\tiny i_{q}的大小, 在不同的电流控制方式下,电动机会呈现不同的特性,本文对各种电流控制方式进行介绍。

5.1  \tiny i_{d}=0的控制方式

        在\tiny i_{d}=0的控制方式中,无论\tiny i_{q}的大小如何,都保持\tiny i_{d}=0,通过改变\tiny i_{q}的值来实现对电动机转矩的控制。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磁转矩方程为

                                                     \tiny T_{e}=n_{p}\left [ \Psi _{f}i_{q}+\left ( L_{d}-L_{q} \right )i_{d}i_{q} \right ]

        由于此时\tiny i_{d}=0,上式中的词组转矩变为0,电磁转矩的表达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

                                                                         \tiny T_{e}=n_{p}\Psi _{f}i_{q}

        而\tiny \Psi _{f}作为永磁体磁链,在电动机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所以,通过控制转矩(交轴)电流分量\tiny i_{q},就可以实现对电动机转矩的控制。在这种控制方式中,当电动机处于稳态时,电流矢量\tiny i_{s},永磁体磁链矢量\tiny \Psi _{f},定子磁链矢量\tiny \Psi _{s}和定子电压矢量\tiny u_{s}之间的关系如图11-9所示。

        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由于定子电流的 \tiny i_{d}分量恒等于0,使得定子电流矢量与永磁体磁链矢量相互独立,控制系统的结构简单,调节器设计容易,转矩控制设计容易,转矩控制性能好,转矩脉动小,可获得较宽的调速范围。

        但是和异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系统相比,在\tiny i_{d}=0的控制方式中,定子磁链是随着转矩电流分量\tiny i_{q}的增加而增加的,因此,这种控制方式又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1)在同一转速下,当负载增加时,交轴电流分量\tiny i_{q}和负载成正比增加, 使得气隙磁链和反电动势都加大,迫使定子电压为克服反电动势而升高。为了保证调速系统在大负载下有足够的电源电压,变频器需要有足够的电压裕量。

(2)当负载增加时,定子电压矢量和定子电流矢量的夹角也会增大,造成电动机的功率因数降低。

(3)当凸极率\tiny \rho \neq 1时,在\tiny i_{d}=0的控制方式下,电动机无磁阻转矩输出,降低了电动机的转矩输出能力。对于凸极式转子结构,单位电流产生的电磁转矩不是最大的。而对于隐极式转子结构,其交轴、直轴电感相同,无论\tiny i_{d}是否为零都不会产生磁阻转矩,所以这种控制方式对隐极式转子结构也就是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

        由于存在以上缺点,导致这种控制方式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工况,按照一定的原则协调控制定子电流的\tiny i_{d}\tiny i_{q}分量,而不是在调速过程中始终保持\tiny i_{d}=0不变。

5.2  MTPA控制方式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MTPA控制方式即最大转矩电流比(Maximum Torque-per-Ampere,MTPA)控制方式,其含义是,在该控制方式下,幅值一定的定子电流产生的转矩最大,等价于对应相同的电磁转矩,在该控制方式下所需的定子电流最小,进而对应的电动机铜损也最小。

        由电磁转矩表达式可以得到具有最大转矩电流比对应的电流相角\tiny \beta的值,\tiny \beta的表达式为

                                                          \tiny \beta =sin^{-1}\left \{ \frac{-\Psi _{f}+\sqrt{\Psi _{f}^{2}+8\left ( L_{q}-L_{d} \right )^{2}\left | i_{s} \right |^{2}}}{4\left ( L_{q}-L_{d}\right )\left | i_{s} \right |} \right \}

        式中,\tiny \left | i_{s}\right |——定子电流的幅值。

        如果电动机的转子为隐极式结构,则有\tiny L_{q}=L_{d},上式的分母等于0,则不能按照上式来确定\tiny \beta角的值,但是,根据前面的讨论可知,对于隐极式转子结构,\tiny i_{d}=0的控制方式和MTPA控制方式是一样的。

        对于凸极式转子结构,\tiny L_{q}\neq L_{d},在MTPA控制方式中,根据上式和\tiny \beta角的定义可知,交轴电流\tiny i_{q}和直轴电流\tiny i_{d}之间的关系为

                                                                \tiny i_{d}=\frac{\Psi _{f}}{2\left ( L_{q}-L_{d}\right )}-\sqrt{\frac{\Psi _{f}^{2}}{4\left ( L_{q}-L_{d} \right )}+i_{q}^{2}}

        在实际的系统运行过程中,只要利用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即\tiny q轴电流的给定值\tiny i_{q}^{*}),根据上式计算出\tiny i_{d}^{*},最后通过两个电流调节器的控制作用,使得实际电流值等于两个电流给定值,就实现了MTPA控制方式下的矢量控制系统。

        下图给出了前两式表示的在MTPA控制方式下的电流矢量的变化轨迹,还给出了恒转矩和恒电流曲线。

        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电磁转矩分别为\tiny 1N\cdot m,2N\cdot m,3N\cdot m时,电动机分别稳定运行在\tiny P_{1},P_{2},P_{3},这三个点分别为恒转矩曲线和恒电流曲线的切点,\tiny P_{1},P_{2},P_{3}对应的电流值分别为\tiny 4.4A,7.6A,10.2A。另外,根据MTPA控制方式的定义可知,当电流幅值分别为\tiny 4.4A,7.6A,10.2A时,能够产生的最大转矩分别为\tiny 1N\cdot m,2N\cdot m,3N\cdot m

        下图仅给出了在第二象限内\tiny \left ( i_{d}<0, i_{q}>0\right )的特性曲线,可以证明,相应的曲线是关于\tiny d轴对称的,因此,很容易得到在第三象限内\tiny \left ( i_{d}<0, i_{q}<0\right )曲线的变化情况。在第二象限内曲线描述的是,当转矩为正时电动机的运行情况,而在第三象限内曲线描述的是当转矩为负时电动机的运行情况。

                                                                 图11-10   在MTPA控制方式下的电流矢量轨迹图

5.3  MTPV控制方式

        MTPV控制方式即最大转矩电压比控制方式(Maximum Torque-per-Voltage,MTPV),其含义是在该控制方式下,幅值一定的定子电压产生的转矩最大,等价于对应相同的电磁转矩,在该方式下所需的定子电压最小,进而对应的电动机铁损也最小。

        MTPV对应的工作点除了具有电压最小的特性之外,该点的定子磁链的幅值也最小。当调速系统具有最大转矩电压比时,

\tiny i_{d},i_{q},\Psi_{s},\Psi_{f}之间的关系如下式所示。

                                                                                  \tiny i_{d}=-\frac{\Psi _{f}+\Delta \Psi _{d}}{L_{d}}

                                                                                  \tiny i_{q}=-\frac{\sqrt{\Psi _{s}^{2}-\left ( \Delta \Psi _{d}\right )^{2} }}{L_{q}}

                                                             \tiny \Delta \Psi _{d}=\frac{-L_{q}\Psi _{f}+\sqrt{\left ( L_{q}\Psi _{f} \right )^{2}+8\left ( L_{q}-L_{d} \right )^{2}\Psi _{s}^{2}}}{4\left ( L_{q}-L_{d} \right )}

        式中,\tiny \Psi _{s}——定子磁链的幅值。

        在实际系统中,确定\tiny i_{d}^{*}的过程为:首先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tiny i_{q}^{*}代入到上式中,此时上式就构成了一个未知数为\tiny \Delta \Psi _{d}\tiny \Psi _{s}的方程组;然后,解该方程组得到\tiny \Delta \Psi _{d}\tiny \Psi _{s}的值;最后,把\tiny \Delta \Psi _{d}\tiny \Psi _{f}代入上式中,就得到了\tiny i_{d}^{*}的值。

        图11-11给出了由上式表示的在MTPV控制方式下的电流矢量的变化轨迹,还给出了恒转矩曲线和恒磁链曲线,注意恒磁链曲线具有椭圆的形状。

        由图中可以看出,随着转矩的递减,最大转矩点沿着\tiny P_{3}\tiny \rightarrow\tiny P_{2}\tiny \rightarrow\tiny P_{1}点运动,\tiny P_{3}点为\tiny 3N\cdot m恒转矩曲线与\tiny 0.115V_{s}恒磁链曲线的切点,表示当磁链为\tiny 0.115V_{s}时,电动机能够输出的最大转矩为\tiny 3N\cdot m\tiny P_{2}对应\tiny 0.0820V_{s}恒磁链曲线上的最大转折点,\tiny P_{1}对应\tiny 0.0439V_{s}恒磁链曲线上的最大转矩点。图中的\tiny M点对应的电流为\tiny i_{q}=0,i_{d}=-\frac{\Psi _{f}}{L_{d}},此时对应的磁链幅值为0。

5.4  弱磁控制方式

        根据磁链方程式,可知计算\tiny \Psi _{s}的公式为

                                                                     \tiny \Psi =\sqrt{\Psi _{d}^{2}+\Psi _{q}^{2}}=\sqrt{\left ( L_{d}i_{d}+\Psi _{f} \right )^{2}+\left ( L_{q}i_{q} \right )^{2}}

        上式中永磁体磁链\tiny \Psi _{f}是不可控制的,在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但是,可以利用\tiny d轴定子电流\tiny i_{_{d}}的电枢反应来调节磁链分量\tiny \Psi _{d},当\tiny i_{d}为负时,\tiny \Psi _{d}减小,\tiny \Psi _{s}也随之减小,这种减弱\tiny \Psi _{s}的控制方法就被称为弱磁控制。弱磁控制通常用于高速区,使定子感应电动势的幅值(忽略定子电阻压降)等于逆变器能够输出的最高电压的幅值\tiny U_{m}

        忽略定子电阻压降,且在稳态有

                                                                           \tiny \left ( L_{d}i_{d}+\Psi _{f}\right )^{2}+\left ( L_{q}i_{q}\right )^{2}=\left ( \frac{U_{m}}{\omega _{r}}\right )^{2}

        电流分量\tiny i_{d}\tiny i_{q}的关系为

                                                                     \tiny i_{d}=-\frac{\Psi _{f}}{L_{d}}+\frac{1}{L_{d}}\sqrt{\left ( \frac{U_{m}}{\omega _{r}}^{2} \right )-\left ( L_{q} i_{q}\right )^{2}}

        下图给出了上式描述的电流矢量的变化轨迹,同时给出了在不同转速下最大电压\tiny U_{m}对应的椭圆形曲线,在不同转速下最大电压曲线是不一样的,随着转速的升高,最大电压曲线呈收缩趋势,当转速无限大时,椭圆收缩于M点。椭圆形曲线的中心位于图中的M点处,下图中的M点于5.3节图中的M点为同一点。

        在运行过程中, 根据上式控制电流矢量位于电压限制椭圆上,以保证逆变器输出最大电压\tiny U_{m},由图中可以看出,电动机转速为\tiny 5480r/min,当转矩由\tiny 1N\cdot m增加到\tiny 2N\cdot m再增加到\tiny 3N\cdot m时,电流矢量的运动轨迹为\tiny P_{1}\tiny \rightarrow\tiny P_{2}\tiny \rightarrow\tiny P_{3}点,且再转矩变化的过程中,逆变器输出的电压幅值保持不变。

5.5  最小功率损耗控制

        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电压方程式的基础上,再考虑电动机的铁损,可以得到电动机在\tiny d-q坐标系上的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tiny R_{c}为铁损电阻;\tiny i_{cd}\tiny i_{cq}分别为\tiny d轴和\tiny q轴的铁损电流分量;\tiny i_{od}\tiny i_{oq}分别为\tiny d轴和\tiny q轴的磁化电流分量。由图中可以看出,在等效电路中,电流\tiny i_{d}\tiny i_{q}都被分解成铁损电流分量和磁化电流分量两部分。

        利用铁损电阻和铁损电流,电动机的铁损损耗可以表示为

                                                                         \tiny p_{c}=R_{c}\left ( i_{cd}^{2}+i_{cq}^{2} \right )

        铁损电阻并不是一个常数,而是一个随运行频率变化而变化的量,它与频率的关系可建模为

                                                                       \tiny \frac{1}{R_{c}}=\frac{1}{R_{c0}}+\frac{1}{R_{c1}\omega _{r}}

        式中,\tiny R_{c0}——电涡流损耗电阻;

                   \tiny R_{c1}——磁滞损耗电阻。

        根据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等效电路图可以得到损耗最小时的电流矢量,该电流矢量是电磁转矩和转速的函数,在某一转速和转矩下,该电流矢量可以使电动机的功率损耗最小,其随转速和转矩变化的轨迹称为最小损耗曲线,简记为LM曲线。

        在下图中,给出了最小功率损耗控制方式下的电流矢量轨迹,由图中可以看出,LM轨迹具有以下特点:
(1)由于在电动机静止时,其铁损为零,同时忽略PWM的谐波损耗,此时电动机的损耗只剩下铜损一项,因此,当\tiny \omega _{r}=0时,LM电流矢量轨迹和MTPA电流矢量轨迹是重合的。

(2)当电动机的转速增加时,在恒转矩曲线时,LM电流矢量轨迹向左移动。

(3)当转速增加到无限大时,电动机的铜损远远小于铁损,可以忽略不计,LM电流矢量轨迹和MTPV电流矢量轨迹是重合的。 

        下图给出了\tiny 3600r/min时的LM电流矢量变化轨迹,由图中可以看出,电磁转矩由\tiny 1N\cdot m增加到\tiny 2N\cdot m再增加到\tiny 3N\cdot m时,电流矢量的运动轨迹为\tiny P_{1}\tiny \rightarrow\tiny P_{2}\tiny \rightarrow\tiny P_{3}点。当转矩固定为\tiny 2N\cdot m不变,而转速由\tiny 0r/min逐渐增加时,电流矢量的运动轨迹为\tiny P_{4}\tiny \rightarrow\tiny P_{5}\tiny \rightarrow\tiny P_{2}\tiny \rightarrow\tiny P_{6}\tiny \rightarrow\tiny P_{7}点。

        在实际控制中,不同工况下的\tiny d轴和\tiny q轴的电流给定值,可以通过公式计算的方法获得,也可以利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得到的电流给定值可以存储在表中,或者把这些数值拟合成近似函数,供程序实时调用。

5.6  各种控制方式的比较

        下图给出了在以上5种控制方式下的电流矢量的变化情况。

        在弱磁控制方式和最小功率损耗控制方式下,电流矢量的变化轨迹是随着转速的变化而变化的,上图给出了当\tiny 3600r/min时,在这两种控制方式下的电流矢量的变化轨迹,并且假设在若此控制方式下的最大输出电压\tiny U_{m}=66V

        点\tiny A\tiny E分别位于MTPA控制、MTPV控制、FW控制、LM控制和\tiny i_{d}=0控制的电流矢量轨迹中,且这些点对应的转矩都为\tiny 2N\cdot m。由图中可以看出,\tiny A点对应的电流幅值最小;\tiny B点对应的感应电动势和定子磁链最小;\tiny C点的感应电动势保持在\tiny 66V\tiny D点的电动机损耗最小,电动机效率达到最优;\tiny E点的\tiny d轴电流值为0,在该控制方式下,转矩和\tiny q轴电流成正比。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控制方式以外,还存在其他的控制方式,如单位功率因数控制方式,在该控制方式下,\tiny d轴和\tiny q轴电流的协调变化关系可以由电机在\tiny d-q坐标系上的数学模型得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文献。由图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控制方式下,电动机的稳态运行点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实际的调速系统中,应该根据控制目标和运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8452841/article/details/10842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