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刻意练习

在之前的文章「工作以后,我们如何实现自我提升」里面我曾经提到过在学习区进行刻意练习,当时限于篇幅,没有做过多解释,所以有一些同学在后台留言问,所以今天聊聊「刻意练习」这个方法论。

刻意练习是什么?维基百科解释:有意向 学习 材料并将其转换给记忆,与偶然学习相对。我的理解是跳出大脑的舒适区,在大脑学习区进行专注练习,通过有效反馈从而提升的方式

刻意练习主要特点:1. 在「学习区」重复练习 2. 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


学习区重复练习

刻意练习一个特点是在学习区进行重复练习。相信大多数人都读过「异类」这本书,里面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 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但是这里面1W小时练习理论更为严谨的应该是「1W小时刻意练习」,因为单纯的重复舒适区的工作内容,对于自身工作意义并不大,对于个人提升有限。

软件开发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说自己做了5年的系统开发,实际情况可能是做了1年的开发,然后重复了5年。这里面指的就是在舒适区进行重复练习,对于自己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帮助较小。

在大脑的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三个区域中,只有跳出舒适区,进入学习区进行重复练习才最为有效,然后逐渐把恐慌区变为学习区,原来的学习区变为了舒适区,这样不断循环迭代进行重复练习,不断精进。


及时有效的反馈

刻意练习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及时有效的反馈。及时反馈不仅可以让我们在专业知识上获得更快成长,还可以更好的认识自己。

获得有效反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这个领域的资深人士,通过他们的指导不断反思升级自己。在这里庆幸一下自己在开始编程道路上有良师益友的指导,少走了很多的弯路。

经常有非CS专业的朋友想要了解一点编程技术,希望我推荐一些资料给一些建议。这种情况我一般都会推荐Python或者HTML/CSS等技术让他先去了解下,而不是C++,JAVA等技术。原因无他这些开发技术能够让初学者马上看到对应的效果,进行有效反馈,不会在一开始就因为迟迟没有反馈而放弃。

一个有效的反馈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更容易坚持下来,也可以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更针对性的训练。


常见误区

知道了刻意练习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误区也就能解决了。

比如那些认为自己不适合做XX事和基因有关的误区。原因是大多数工作任务都可以通过不断重复练习解决,很少到达拼天赋基因的事儿。而且经过高强度训练,达到天才水平也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其中一个著名例子就是研究人员通过一年训练时间让24个幼儿都具备了莫扎特完美音高能力。

比如认为只要努力就有收获的误区,自己通过不断蛮干死磕来学习,就是忽略了舒适区,学习区及有效反馈等情况,为什么同样的学习,同样的老师,有的同学更优秀,想必有一些其中的原因吧。


不断实践

刻意练习是一种朴实思想方法论,主要还是需要自身在学习区花费时间练习,获得指导反馈,从而不断修正自身问题,这里面有一个过程断掉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对于刻意练习我觉得我对于个人指导意义就是:

  1. 知道什么是有效练习,什么是无效练习。

  2. 不主动给自己设限,我们自身即使做不了天才,通过一定量练习也能达到一定成就,关键是自己是否真的想去做。

  3. 方法论再多,还是需要我们去实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5009257/255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