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菱环境CIO吴斌:后疫情时代制造企业加速数字化“蜕变”(下)

春节之后,随着制造业企业的复工复产,不少地方政府陆续开展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只有快速实现数字化的升级和转型,才能持续的在风高浪急的新局面中保持“中国制造”的优势。然而,根据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的调研结果看,企业若想实现全方位转型,需要突破四个困局:


1、制定战略目标;

2、找准切入点,挖掘实施场景;

3、平衡效率韧性,提升响应速度和抗风险能力;

4、共创创新生态,加强与生态系统的互动。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难题”不仅仅体现在内部的战略规划、落地应用上,还体现在外部的生态圈的联动性和对复杂环境的忍耐性上。虽然数字化转型很困难,大部分制造企业仍然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数据猿也注意到,已经有企业成功“上岸”,开始享受数字化制造带来的“红利”。


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处在初级阶段,不少制造业企业甚至还处在观望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难题还很多,具体而言,大致有以下六个难题:

 

  1. 企业领导者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疫情之后,很多制造业企业更关注企业的生存问题,数字化转型前期投入高、有风险,短期难以有效果,所以重要程度被后置;
  3. 企业用了很多软件系统,但是彼此不融合,形成了信息孤岛,进一步整合的难度较大;
  4. 不少制造业企业本身利润率很低,缺少足够的资金推动数字化转型;
  5. 很多细分领域缺少成功经验,企业领导者不会转型;
  6. 很多制造业企业缺少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人才。


这六个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想不想做、能不能做、怎么做”的问题,如果再深挖一层,这六个问题更底层的原因可能跟中国的大环境有关。吴斌认为,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在整个产品链中,仍是属于低中端产品供应及组装,很少有高端产品,高端产品一定是智能产品,所以这对企业数字化的程度要求也就更高。


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吃“人口红利”,而最近几年开始,中国的“人口红利”慢慢减少,如果还想继续吃“人口红利”,企业只能搬迁到东南亚等国家,所以中国制造业的产品必须由低中端向高端升级, 中国制造业的制造能力也必须由低端制造向智能制造过渡。因此,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与欧美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有所不同。首先,欧美国家的起步较早,所以从时间维度上比中国企业要早;其次,由于各个国家的体制机制、发展阶段和产业基础不同,所以在数字化体系上也有所不同,推进产业数字化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英美国家从“自由探索”向“政府干预”转变,德法两国通过政府直接引领,营造优越的产业数字化生态系统,而日韩等国则以问题为导向,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中国则立足本国的优势产业,寻求数字化新变革。

 

19d3f5674bf701f3259d23ee5cd75b2e.jpeg


尽管中国在数字化转型升级上起步晚,但并不代表没有优势。


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企业的“人口红利”还未完全耗尽,而且搬迁到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企业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稳定和沉淀,所以这段时间恰好是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最佳时机,也可能是“最后的良机”,所以制造业企业还有“蜕变”的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转型,还需要与外部客户、供应商实现打通,试想一下,如果能与上下游的渠道通过数字化打通,这无疑将进一步加强中国制造业的“护城河”,真正实现智能制造、工业强国。

 

不得不说,疫情在无形中加快了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对于绝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道“必选题”,表面上看数字化转型是引入各种系统、工具,但实质上,它是企业自身的一场“变革”,而且做得好就可以实现“华丽转身”,产品、效率、业务、利润进一步提升,如果做不好,可能将面临市场的“淘汰”。


随着疫情对生产和生活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远超预期,制造业企业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数字化转型的新机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鸭先知”抓住。


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需要一款优秀的BI软件,帮助经营者作出更为精准有效的决策。Smartbi是国内领先的BI品牌,自2011年成立至今,始终坚持BI产品的研发和创新,致力于为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商业智能解决方案。凭借过硬的产品实力和完善的服务体系,目前,Smartbi已经获得金融、制造、医疗、零售、教育等行业5000+家头部客户的认可。


未来,Smartbi也将与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携手共进,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助力更多中国企业赢得世界瞩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9346511/article/details/129750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