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号处理——时频分析与时频分布(短时Fourier变换)

我们不难发现傅立叶变换的缺陷,傅里叶变换只能获取一段信号总体上包含哪些频率的成分,但是对各成分出现的时刻并无所知。因此时域相差很大的两个信号,可能频谱图一样。对于信号中的突变,傅里叶变换很难及时捕捉。而在有些场合,这样的突变往往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如果非要硬杠,也不是完全没办法——这就需要需分析相位谱了,但在实际应用中,有谁会不嫌麻烦地去看相位谱呢?

总而言之,傅里叶变换非常擅长分析那些频率特征均一稳定的平稳信号。但是对于非平稳信号,傅立叶变换只能告诉我们信号当中有哪些频率成分——而这对我们来讲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想知道各个成分出现的时间。知道信号频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各个时刻的瞬时频率及其幅值——这也就是时频分析。

所谓时频分析,就是既要考虑到频率特征,又要考虑到时间序列变化。常用的有两种方法:短时傅里叶变化,以及小波变换。本文我们只介绍短时傅里叶变换

傅里叶变换只反映出信号在频域的特性,无法在时域内对信号进行分析。为了将时域和频域相联系,Gabor于1946年提出了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其实质是加窗的傅里叶变换。

STFT的过程是:在信号做傅里叶变换之前乘一个时间有限的窗函数 h(t),并假定非平稳信号在分析窗的短时间隔内是平稳的,通过窗函数 h(t)在时间轴上的移动,对信号进行逐段分析得到信号的一组局部“频谱”。

对于给定时间 t,STFT(t,f)可以看作是该时刻的频谱。特别是,当窗函数取h(t)\equiv 1时,则短时傅里叶变换就退化为传统的傅里叶变换。要得到最优的局部化性能,时频分析中窗函数的宽度应根据信号特点进行调整,即正弦类信号用大窗宽,脉冲型信号用小窗宽。

短时傅里叶变换的优缺点:优点是其基本算法即是傅里叶变换,易于解释其物理意义;缺点是STFT 的窗宽是固定的,不能进行自适应调整。

  • 窗太窄,窗内的信号太短,会导致频率分析不够精准,频率分辨率差。
  • 窗太宽,时域上又不够精细,时间分辨率低。

显然,一方的增加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减小。这就是所谓的时频测不准原理(跟海森堡测不准是一个性质)。

另外,固定的窗口大小过于死板。对低频信号而言,有可能连一个周期都不能覆盖;对高频信号而言,可能覆盖过多周期,不能反映信号变化。为了打破这种玄学困境,就需要一个更加强大的武器——小波变换。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4706491 查看本文章

 ​​

 ​​​​

 

参考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wS4y1D7ng/?p=11&spm_id_from=pageDriver&vd_source=77c874a500ef21df351103560dada737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233059/article/details/1271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