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专家把脉茂名产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茂名异地项目

广东专家把脉茂名产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茂名异地项目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刘栋铭  通讯员 陈灿阅 林晓妍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 中国三农智库网-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报道:割稻谷啦!丰收啦!”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茂名高新区异地垦造水田项目——化州市笪桥镇良埇村、江湖镇龙梅村、良光镇大山村、雅道村1033亩早造水稻迎来丰收季。

茂名高新区异地

垦造水田项目首迎收割季

金灿灿的稻田整齐排列,颗粒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良光镇水田承包户老陈在“稻海”中收割起了水稻。这些地块曾经是一片零散、低效的旱地,如今能收割水稻得益于茂名高新区启动的化州市笪桥镇良埇村现有耕地提质改造项目,江湖镇龙梅村、良光镇大山村、雅道村垦造水田项目(下称“高新区异地垦造水田项目”)。

该项目由高新发展集团作为建设单位,2018年12月开工建设,2020年3月竣工验收,2020年6月移交群众种植。通过对土地整合、土壤改良和修复农田基础设施等措施,变成了一处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良田。 今年7月初,高新区异地垦造水田1033亩的水稻相继成熟,进入收割期,收割机在田野里往来穿行,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迎来收成的“第二割”。

经现场称重测算,该项目水稻平均亩产约900斤,按目前市场价1.95元/斤,垦造水田产值约181万元。高新发展集团工程部项目管理人员表示,这样的产量与产值,究其原因大概有三点:一是改善地块内道路网络与水利排灌系统网络,保障了水源;二是对地块土壤改良到位,通过增施有机肥为原料的土壤改良产品提高了耕地肥力;三是加强了后期管护,对水稻的管护较好,加大病虫害的防治和杂草清理力度。 

据功能性农业·农业大健康大会暨中国农民丰收节国际贸易促进会消息,高新区异地垦造水田项目是一片标准化的现代农田。主机耕路3米宽,其他的机耕路2米宽,一般农用车都可直达田头,进水渠、排水沟、机埠、水泵房一应俱全。田间基础设施的提升完善,形成了经济实用的灌溉排水系统,依托利用周边的水资源有利因素,实现灌溉保证率达到1级。健全的干、支、斗、农排水沟道,有效防范了农田洪涝情况发生。

高新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垦造水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落实“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重要举措,通过水田垦造改善了当地的耕作条件和生产条件,项目不仅有利于加快高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速度,切实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建设用地需求,还能挖掘土地资源潜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提供科技支撑

专家“把脉”茂名稻米产业

南方农村报 揭育聪  为了进一步加强院地合作和院企合作,推进茂名市现代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长陈国荣率梁世胡、李晨、王福军、何高等专家服务团队,赴茂名开展丝苗米产业科技服务工作交流。

专家服务团队到茂名市电白区丝苗米产业园属下马踏、林头、小良等乡镇水稻生产基地分别进行土壤取样,并为当地丝苗米产业园晚稻示范种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专家服务团队前往高州石鼓,与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企业、高州市镇江镇驻镇帮镇扶村队和茂名市农业农村局有关领导进行现场交流,并赴高州市野生稻原位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考察。

在高州市丝苗米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茂名荔晶集团有限公司,专家服务团队与公司进行了现场交流,陈国荣副所长详细介绍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育种历史、优良品种和良种良法配套技术开发情况,展示了水稻研究所对产业支撑的能力,能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对此,茂名荔晶集团公司负责人陈祥挺表示认可,同时也表达了对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新品种新技术的迫切需求。在与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领导座谈中,专家服务团队对茂名当地提出的水稻产业发展情况和科技需求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水稻研究所将全力为地方稻米产业的科技发展提供服务。

专家服务团队赴高州镇江,与高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镇江驻镇帮镇扶村卓队长和驻点书记以及高州市农科所李月芬副主任等现场交流,考察高州野生稻生长情况,并对野生稻原位保护及栽培稻种植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广东省高州市野生稻原位保护区是全国普通野生稻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种性最原始的野生稻保护区。

李晨研究员在《用SSR标记分析高州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提出,高州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很可能是广东、华南和中国普通野生稻最大的一个遗传多样性中心和遗传分化中心。专家服务团队表示,高州野生稻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价值,保护它们对水稻育种取得突破性进展、打好种业翻身仗、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专家服务团队从优质品种、土壤分析、栽培技术、产品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为茂名稻米产业发展提供了全链科技服务的咨询和交流。茂名稻米产业和种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水稻所专家的科技支持和品种服务,期望合作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双赢,共同促进茂名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生产稳步增长

“米袋子”丰盈“压舱石”稳固!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省茂名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产业培育和产业升级,以稳政策、稳面积为主线,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生产稳步增长,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茂名调查队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茂名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大力推广良种覆盖率,确保了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总体稳定,粮食单产呈上升趋势。2021年,茂名粮食播种面积达250.7千公顷,完成省下达粮食种植面积任务,与2012年比,总体保持稳定。其中,谷物播种面积224.5千公顷,豆类播种面积3.4千公顷,薯类播种面积22.8千公顷。

2012年以来,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保持在246.7千公顷以上(370万亩)。十年间,茂名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1年全市粮食单产406.8公斤/亩,比2012年增长1.9%。其中,谷物单产420.1公斤/亩,比2012年增长1.9%;豆类单产179.3公斤/亩,比2012年下降2.9%;薯类单产310.2公斤/亩,比2012年增长2.0%。

茂名市认真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做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措施,全力抓好以粮食为重点的种植业生产工作,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实现稳步增长。全市粮食总产量连续十年稳定在140万吨以上,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2021年,茂名市粮食总产量153.0万吨,比2012年增长0.4%。谷物产量141.5万吨,比2012年增长1.5%,年均增长0.2%;豆类产量0.9万吨,比2012年增长148.1%,年均增长10.6%;薯类产量10.6万吨,比2012年下降15.9%。谷物中,早稻产量62.7万吨,比2012年下降3.1%;晚稻产量71.5万吨,比2012年增长7.7%。

茂名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十分适合水稻生长,粮食种植以水稻种植为主,其他粮食作物为辅,茂名每年水稻种植面积均占粮食面积80%以上,是茂名市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从谷物、豆类、薯类三个大类来看,2021年谷物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面积比重较2012年略有增长,粮食种植以谷物为主的地位更加突出;

受经济效益和种植喜好等因素影响,豆类种植面积与其占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均逐年增长;薯类种植面积与其占粮食种植面积比重均小幅下降。茂名市在保障全市稻谷常年播种面积不少于200千公顷基础上,大力推广种植豆类、甘薯等旱粮作物,确保粮食生产发展。

从粮食的六个主要品种看,播种面积占粮食总面积比重呈现“两增两减两平”态势。2021年早稻、晚稻、玉米、其他谷类、豆类和薯类的播种面积分别为95.5千公顷、114.8千公顷、13.9千公顷、0.1千公顷、3.4千公顷、22.8千公顷,占粮食总面积比重分别为38.1%、45.8%、5.5%、0.1%、1.4%、9.1%,较2012年的比重来看,晚稻、豆类比重增加,早稻、薯类比重减少,其他谷类和玉米比重基本持平。

茂名市着力稳定发展水稻、生猪及肉鸡基础产业,优化水果、蔬菜和罗非鱼优势产业,提升南药、蚕桑、茶叶、油茶特色产业,做强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业、观光农业等新兴战略产业,逐步建成全国特色现代农业基地,致力建设省现代生态农业强市。

从县域农业布局来看,茂南区为都市农业功能区,电白区为农业与海洋经济功能区,高州市为特色高效农业功能区,化州市为亚热带特色农业功能区,信宜市为特色山区农业功能区;从稻谷种植分布来看,茂名市稻谷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鉴江流域、沙琅江中下游西南、东南低丘台地,即信宜、化州、电白、高州西南部,以及茂南区的金塘、公馆、镇盛、鳌头镇等。

十年来,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粮食累计总产量分别为115.7万吨、309.0万吨、391.4万吨、330.8万吨、333.5万吨,分别占全市粮食累计总产量比重为8%、21%、26%、22%、23%,优势粮食产区功能更加凸显,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三个产粮大县对全市粮食产量的贡献达71%。

广东专家把脉茂名产业 国稻种芯·中国水稻节:茂名异地项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j0623hjwq/article/details/12746538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