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次oo作业

作业十五

测试与正确性论证的效果差异

程序的测试需要通过输入特定数据等方式,检查程序是否和预期相同,因为测试不可能穷举,导致了不穷举的测试不可能验证程序是完全正确的,只能验证程序在测试时没有发生错误,尽管如此,测试依然是一种高效的检查程序的方法,通过输入数据或复现现场,直观的发现代码的问题,进而在代码中找到问题的来源并修正。

程序的正确性论证是在用户提出需求后,进行规格撰写后,论证程序是否符合规格的过程。因为规格往往是布尔型或自然语言,对程序员来说并不如代码和测试数据直观,且工作量巨大。但相应的,好处是对代码整体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在规格符合需求的前提下,能够发现程序与规格间的逻辑上的不符。

二者相比较而言,测试是一种较为简单,较为直接与直观的方法。通过编写测试数据就可以对于程序进行黑盒测试,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在理解程序本身上。相比之下正确性论证就需要测试者对于程序本身就很细致的了解,对于要求功能有很细致的了解,每一部分的测试都会显得十分麻烦,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逻辑较为复杂的代码,正确性论证的工作量呈指数型增长。

OCL语言和JSF规格的对比

OCL语言全拼为objective constraint language,中文叫做对象约束语言,是用来约束定义的,形式化无二义的语言。OCL语言是一种声明式语言,用来描述应用于UML模型的规则,现在是UML标准的一部分。OCL语言和JSF都是声明式语言,但OCL一般与UML图相关,语法更规范。

第十四次作业

UML类图

UML顺序图

UML状态图

总结

阐述四个单元模块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本学期所学内容大概可分为以下四个单元。

一、什么叫做面向对象编程,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在哪里。主要是第一次至第四次作业。

二、多线程编程,多线程编程的运行特点及调试方法。主要是第五次至第九次作业。

三、规格设计,如何在宏观上对于程序进行设计与调试,为以后大规模的软件开发打基础。主要是第十次至第十三次作业。

四、正确性论证,从科学理论的角度去评价一个程序的好坏,改变之前黑盒测试的逻辑习惯。主要是第十四次作业。

四个单元深入浅出,从全面讲解java知识,深入多线程设计,到较为轻松的测试和jsf论述,我们体验了从语言学习、构建工程到单元测试的完整过程。

梳理自己所设计实现的程序,分析自己在设计、测试和质量上的进步

应该说OO这门课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提升。一是面向对象的编程,二是多线程的相关内容,三是工程化开发的相关知识。在阅读博客,进行互评,与室友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简单的如常量的定义(其实很想叫他宏定义,因为主要作用其实类似于宏定义),大到编程风格,编程结构,可以说,没有与同学们之间的大量交流,我是难以获得这些提高的。在面向对象课程之前,虽然我也编写过一些小型的程序,基本没有接触过测试方面的内容,测试时也更多地根据自己想当然的方式来测试,没有一个规范的,高效的方式,在现在看来,以前自己的测试也略显笨拙。

阐述自己对工程化开发的理解

软件开发无疑需要大量的团队合作,工程化代码就尤为重要。代码规范、JSF规范,都是方便工程化开发的实用工具。工程化之所以出现,也是因为计算机行业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一个人编写代码,只需要自己能够编写时读懂,甚至不需要考虑维护。几个人开发的程序,需要有一定的规范,方便他人阅读,对接。几十上百人的工程,需要的则是一个高效的开发规范,不仅需要考虑到当前的开发成本,甚至需要考虑到多年后,其他人阅读并维护代码的代价。个人代码的可阅读性,鲁棒性,与整个工程息息相关,一个人的不留意可能会带来整个团队很大的困扰。工程化开发正是适合当前的大规模计算机开发的一个有效手段。

对课程的任何期望或建议

首先不能否认,OO这门课有一定的不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也能体验到不少。但总的来说OO这门课,是利大于弊的,对我们个人能力的提升非常巨大,所以个人还是认为可以保留当前OO的主要形式,但也不可否认需要一些改进,比如受到很多人吐槽的指导书经常修改,助教的解答甚至互相矛盾等等,这些也需要助教团队和老师们多总结以前的同学们的常见问题,以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

同时,对于不少同学恶意的查找bug,乱报bug的行为,个人认为可以采用同学们曾经提到过的,每次测试后,由被测者给测试者打一个印象分,对于乱找bug的同学报以相对较低的分数,除了段位匹配外,也增加印象分的匹配,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一些同学乱报bug的风气。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lbertShen99/p/9225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