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oop----HA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hochoy/article/details/80659416


背景

        在Hadoop 2.0.0之前,NameNode是HDFS集群中的单点故障(SPOF)。 每个群集都有一个NameNode,如果该机器或进程不可用,整个群集将不可用,直到NameNode重新启动或在单独的计算机上启动为止。

这在两个主要方面影响了HDFS集群的总体可用性:

1.     在计划外事件(例如机器崩溃)的情况下,直到操作员重新启动NameNode后,群集才可用。

2.     计划的维护事件(如NameNode计算机上的软件或硬件升级)将导致群集停机时间窗口。

        HDFS高可用性功能通过提供在具有热备用的主动/被动配置的同一集群中运行两个(以及3.0.0以上两个)冗余NameNode的选项来解决上述问题。 这允许在计算机崩溃的情况下快速故障转移到新的NameNode,或者为计划维护目的而进行管理员启动的正常故障转移。

  

架构

        在典型的HA群集中,NameNode需要配置两台或多台独立的机器。在任何时候,只有一个NameNodes处于Active状态,其他则处于Standby状态。Active  NameNode负责群集中的所有客户端操作,而Standbys只是充当worker,保持足够的状态以在必要时提供快速故障转移。

        为了使备用节点保持其与主动节点的状态同步,两个节点都与一组称为“JournalNodes”(JN)的独立守护进程进行通信。当Active节点执行任何namespace修改时,它会将修改记录持久记录到大多数这些JN中。备用节点能够读取来自JN的edits,并不断监视它们以更改edit log.。当Standby节点看到edits时,它将它们应用到它自己的namespace。

        在发生故障转移时,Standby服务器将确保它在将自己提升为Active状态之前已阅读来自JournalNodes的所有edits这确保了在故障转移发生之前命名空间状态已完全同步。

        为了提供快速故障切换,Standby节点还需要有关于集群中块的位置的最新信息。为了实现这一点,DataNode配置了所有NameNode的位置,并向所有NameNode发送了块位置信息和心跳。

        HA群集的正确操作对于一次只有一个NameNode处于Active状态至关重要。否则,namespace状态将很快在两者之间发生分歧,从而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其他不正确的结果。为了确保这个属性并防止所谓的split-brain scenario(裂脑场景)”,JournalNodes将永远只允许一个NameNode成为一个writer。在故障转移期间,要成为active状态的NameNode将简单地接管写入JournalNodes的角色,这将有效地防止其他NameNode继续处于active状态,从而允许新的活动安全地进行故障转移。

硬件资源

为了部署HA群集,您应该准备以下内容:

  •  NameNode计算机 - 运行Active和Standby NameNode的计算机应该具有彼此相同的硬件,以及与非HA集群中使用的硬件相同的硬件。
  • JournalNode机器 - 您运行JournalNodes的机器。 JournalNode守护进程相对轻量级,因此这些守护进程可以合理地与具有其他Hadoop守护进程的计算机并置,例如NameNodes,JobTracker或YARN ResourceManager。注意:必须至少有3个JournalNode守护进程,因为必须将编辑日志修改写入大多数JN。这将允许系统容忍单台机器的故障。您也可以运行3个以上的JournalNodes,但为了增加系统可以容忍的失败次数,您应该运行奇数个JN(即3,5,7等)。请注意,在运行N个JournalNodes时,系统最多可以承受(N-1)/ 2次故障并继续正常运行。
  • 请注意,在HA群集中,备用NameNodes还执行名称空间状态的检查点,因此无需在HA群集中运行Secondary NameNode,CheckpointNode或BackupNode。 事实上,这样做会是一个错误。 这还允许正在重新配置未启用HA的HDFS群集启用HA的硬件重新使用之前专用于Secondary NameNode的硬件。


使用HA需要新增的配置参数:

1)core-site.xml
<property>   
    <name>fs.defaultFS</name>   
    <value>hdfs://mycluster</value>   
</property>  


2)hdfs-site.xml
<property>
    <name>dfs.nameservices</name>
    <value>nameservice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ha.namenodes.nameservice1</name><!-- 每个NameNode 在名称服务中的唯一标识, 此版本最大只支持两个NameNode -->
    <value>nn1,nn2</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rpc-address.nameservice1.nn1</name>  <!-- rpc 通信地址  -->
    <value>node1:80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rpc-address.nameservice1.nn2</name>
    <value>node2:802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nameservice1.nn1</name>  <!--  http 通信地址  -->
    <value>node1:5007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http-address.nameservice1.nn2</name>
    <value>node2:50070</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namenode.shared.edits.dir.nameservice1</name>		<!--  共享存储目录位置 -->
    <value>qjournal://node1:8485;node2:8485;node3:8485/nameservice1</value>
</property>
<property>   
    <name>dfs.client.failover.proxy.provider.mycluster</name>    <!--  客户端故障转移配置:HDFS 客户端与Active 节点通信的java 类,使用其确定Active 节点是否活跃-->             
        <value>org.apache.hadoop.hdfs.server.namenode.ha.ConfiguredFailoverProxyProvider</value>   
</property> 


文章以下内容采用 https://blog.csdn.net/liu812769634/article/details/53097268

NameNode 的主备切换实现

NameNode 主备切换主要由 ZKFailoverController、HealthMonitor 和 ActiveStandbyElector 这 3 个组件来协同实现: 
ZKFailoverController 作为 NameNode 机器上一个独立的进程启动 (在 hdfs 启动脚本之中的进程名为 zkfc),启动的时候会创建 HealthMonitor 和 ActiveStandbyElector 这两个主要的内部组件,ZKFailoverController 在创建 HealthMonitor 和 ActiveStandbyElector 的同时,也会向 HealthMonitor 和 ActiveStandbyElector 注册相应的回调方法。 
HealthMonitor 主要负责检测 NameNode 的健康状态,如果检测到 NameNode 的状态发生变化,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相应方法进行自动的主备选举。 
ActiveStandbyElector 主要负责完成自动的主备选举,内部封装了 Zookeeper 的处理逻辑,一旦 Zookeeper 主备选举完成,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相应方法来进行 NameNode 的主备状态切换。

NameNode 实现主备切换的流程如图 2 所示,有以下几步: 
这里写图片描述

HealthMonitor 初始化完成之后会启动内部的线程来定时调用对应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方法,对 NameNode 的健康状态进行检测。 
HealthMonitor 如果检测到 NameNode 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注册的相应方法进行处理。 
如果 ZKFailoverController 判断需要进行主备切换,会首先使用 ActiveStandbyElector 来进行自动的主备选举。 
ActiveStandbyElector 与 Zookeeper 进行交互完成自动的主备选举。 
ActiveStandbyElector 在主备选举完成后,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相应方法来通知当前的 NameNode 成为主 NameNode 或备 NameNode。 
ZKFailoverController 调用对应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方法将 NameNode 转换为 Active 状态或 Standby 状态。

下面分别对 HealthMonitor、ActiveStandbyElector 和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实现细节进行分析: 
HealthMonitor 实现分析

ZKFailoverController 在初始化的时候会创建 HealthMonitor,HealthMonitor 在内部会启动一个线程来循环调用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方法来检测 NameNode 的状态,并将状态的变化通过回调的方式来通知 ZKFailoverController。 
HealthMonitor 主要检测 NameNode 的两类状态,分别是 HealthMonitor.State 和 HAServiceStatus。HealthMonitor.State 是通过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 monitorHealth 方法来获取的,反映了 NameNode 节点的健康状况,主要是磁盘存储资源是否充足。HealthMonitor.State 包括下面几种状态:

INITIALIZING:HealthMonitor 在初始化过程中,还没有开始进行健康状况检测; 
SERVICE_HEALTHY:NameNode 状态正常; 
SERVICE_NOT_RESPONDING:调用 NameNode 的 monitorHealth 方法调用无响应或响应超时; 
SERVICE_UNHEALTHY:NameNode 还在运行,但是 monitorHealth 方法返回状态不正常,磁盘存储资源不足; 
HEALTH_MONITOR_FAILED:HealthMonitor 自己在运行过程中发生了异常,不能继续检测 NameNode 的健康状况,会导致 ZKFailoverController 进程退出;

HealthMonitor.State 在状态检测之中起主要的作用,在 HealthMonitor.State 发生变化的时候,HealthMonitor 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相应方法来进行处理,具体处理见后文 ZKFailoverController 部分所述。 
而 HAServiceStatus 则是通过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 getServiceStatus 方法来获取的,主要反映的是 NameNode 的 HA 状态,包括: 
INITIALIZING:NameNode 在初始化过程中; 
ACTIVE:当前 NameNode 为主 NameNode; 
STANDBY:当前 NameNode 为备 NameNode; 
STOPPING:当前 NameNode 已停止; 
HAServiceStatus 在状态检测之中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在 HAServiceStatus 发生变化时,HealthMonitor 也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相应方法来进行处理,具体处理见后文 ZKFailoverController 部分所述。

ActiveStandbyElector 实现分析

Namenode(包括 YARN ResourceManager) 的主备选举是通过 ActiveStandbyElector 来完成的,ActiveStandbyElector 主要是利用了 Zookeeper 的写一致性和临时节点机制,具体的主备选举实现如下: 
创建锁节点 
如果 HealthMonitor 检测到对应的 NameNode 的状态正常,那么表示这个 NameNode 有资格参加 Zookeeper 的主备选举。如果目前还没有进行过主备选举的话,那么相应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就会发起一次主备选举,尝试在 Zookeeper 上创建一个路径为/hadoop-ha//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的临时节点 (${dfs.nameservices} 为 Hadoop 的配置参数 dfs.nameservices 的值,下同),Zookeeper 的写一致性会保证最终只会有一个 ActiveStandbyElector 创建成功,那么创建成功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对应的 NameNode 就会成为主 NameNode,ActiveStandbyElector 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方法进一步将对应的 NameNode 切换为 Active 状态。而创建失败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对应的 NameNode 成为备 NameNode,ActiveStandbyElector 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方法进一步将对应的 NameNode 切换为 Standby 状态。

注册 Watcher 监听

不管创建/hadoop-ha//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节点是否成功,ActiveStandbyElector 随后都会向 Zookeeper 注册一个 Watcher 来监听这个节点的状态变化事件,ActiveStandbyElector 主要关注这个节点的 NodeDeleted 事件。

自动触发主备选举 
如果 Active NameNode 对应的 HealthMonitor 检测到 NameNode 的状态异常时, ZKFailoverController 会主动删除当前在 Zookeeper 上建立的临时节点/hadoop-ha//ActiveStandbyElectorLock,这样处于 Standby 状态的 NameNode 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注册的监听器就会收到这个节点的 NodeDeleted 事件。收到这个事件之后,会马上再次进入到创建/hadoop-ha//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节点的流程,如果创建成功,这个本来处于 Standby 状态的 NameNode 就选举为主 NameNode 并随后开始切换为 Active 状态。

当然,如果是 Active 状态的 NameNode 所在的机器整个宕掉的话,那么根据 Zookeeper 的临时节点特性,/hadoop-ha/${dfs.nameservices}/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节点会自动被删除,从而也会自动进行一次主备切换。

防止脑裂

Zookeeper 在工程实践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的一个现象就是 Zookeeper 客户端“假死”,所谓的“假死”是指如果 Zookeeper 客户端机器负载过高或者正在进行 JVM Full GC,那么可能会导致 Zookeeper 客户端到 Zookeeper 服务端的心跳不能正常发出,一旦这个时间持续较长,超过了配置的 Zookeeper Session Timeout 参数的话,Zookeeper 服务端就会认为客户端的 session 已经过期从而将客户端的 Session 关闭。“假死”有可能引起分布式系统常说的双主或脑裂 (brain-split) 现象。具体到本文所述的 NameNode,假设 NameNode1 当前为 Active 状态,NameNode2 当前为 Standby 状态。如果某一时刻 NameNode1 对应的 ZKFailoverController 进程发生了“假死”现象,那么 Zookeeper 服务端会认为 NameNode1 挂掉了,根据前面的主备切换逻辑,NameNode2 会替代 NameNode1 进入 Active 状态。但是此时 NameNode1 可能仍然处于 Active 状态正常运行,即使随后 NameNode1 对应的 ZKFailoverController 因为负载下降或者 Full GC 结束而恢复了正常,感知到自己和 Zookeeper 的 Session 已经关闭,但是由于网络的延迟以及 CPU 线程调度的不确定性,仍然有可能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窗口内 NameNode1 认为自己还是处于 Active 状态。这样 NameNode1 和 NameNode2 都处于 Active 状态,都可以对外提供服务。这种情况对于 NameNode 这类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非常高的系统来说是灾难性的,数据会发生错乱且无法恢复。Zookeeper 社区对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叫做 fencing,中文翻译为隔离,也就是想办法把旧的 Active NameNode 隔离起来,使它不能正常对外提供服务。

ActiveStandbyElector 为了实现 fencing,会在成功创建 Zookeeper 节点 hadoop-ha//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从而成为 Active NameNode 之后,创建另外一个路径为/hadoop-ha//ActiveBreadCrumb 的持久节点,这个节点里面保存了这个 Active NameNode 的地址信息。Active NameNode 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在正常的状态下关闭 Zookeeper Session 的时候 (注意由于/hadoop-ha//ActiveStandbyElectorLock 是临时节点,也会随之删除),会一起删除节点/hadoop-ha//ActiveBreadCrumb。但是如果 ActiveStandbyElector 在异常的状态下 Zookeeper Session 关闭 (比如前述的 Zookeeper 假死),那么由于/hadoop-ha//ActiveBreadCrumb 是持久节点,会一直保留下来。后面当另一个 NameNode 选主成功之后,会注意到上一个 Active NameNode 遗留下来的这个节点,从而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方法对旧的 Active NameNode 进行 fencing。

如果 ActiveStandbyElector 选主成功之后,发现了上一个 Active NameNode 遗留下来的/hadoop-ha//ActiveBreadCrumb 节点 ,那么 ActiveStandbyElector 会首先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注册的 fenceOldActive 方法,尝试对旧的 Active NameNode 进行 fencing,在进行 fencing 的时候,会执行以下的操作:

首先尝试调用这个旧 Active NameNode 的 HAServiceProtocol RPC 接口的 transitionToStandby 方法,看能不能把它转换为 Standby 状态。 
如果 transitionToStandby 方法调用失败,那么就执行 Hadoop 配置文件之中预定义的隔离措施,Hadoop 目前主要提供两种隔离措施,通常会选择 sshfence: 
sshfence:通过 SSH 登录到目标机器上,执行命令 fuser 将对应的进程杀死; 
shellfence:执行一个用户自定义的 shell 脚本来将对应的进程隔离; 
只有在成功地执行完成 fencing 之后,选主成功的 ActiveStandbyElector 才会回调 ZKFailoverController 的 becomeActive 方法将对应的 NameNode 转换为 Active 状态,开始对外提供服务。

基于 QJM 的共享存储系统的数据同步机制分析

Active NameNode 和 StandbyNameNode 使用 JouranlNode 集群来进行数据同步的过程如图 5 所示,Active NameNode 首先把 EditLog 提交到 JournalNode 集群,然后 Standby NameNode 再从 JournalNode 集群定时同步 EditLog: 
基于 QJM 的共享存储的数据同步机制 
这里写图片描述 
Active NameNode 提交 EditLog 到 JournalNode 集群 
当处于 Active 状态的 NameNode 调用 FSEditLog 类的 logSync 方法来提交 EditLog 的时候,会通过 JouranlSet 同时向本地磁盘目录和 JournalNode 集群上的共享存储目录写入 EditLog。写入 JournalNode 集群是通过并行调用每一个 JournalNode 的 QJournalProtocol RPC 接口的 journal 方法实现的,如果对大多数 JournalNode 的 journal 方法调用成功,那么就认为提交 EditLog 成功,否则 NameNode 就会认为这次提交 EditLog 失败。提交 EditLog 失败会导致 Active NameNode 关闭 JournalSet 之后退出进程,留待处于 Standby 状态的 NameNode 接管之后进行数据恢复。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Active NameNode 提交 EditLog 到 JournalNode 集群的过程实际上是同步阻塞的,但是并不需要所有的 JournalNode 都调用成功,只要大多数 JournalNode 调用成功就可以了。如果无法形成大多数,那么就认为提交 EditLog 失败,NameNode 停止服务退出进程。如果对应到分布式系统的 CAP 理论的话,虽然采用了 Paxos 的“大多数”思想对 C(consistency,一致性) 和 A(availability,可用性) 进行了折衷,但还是可以认为 NameNode 选择了 C 而放弃了 A,这也符合 NameNode 对数据一致性的要求。

Standby NameNode 从 JournalNode 集群同步 EditLog

当 NameNode 进入 Standby 状态之后,会启动一个 EditLogTailer 线程。这个线程会定期调用 EditLogTailer 类的 doTailEdits 方法从 JournalNode 集群上同步 EditLog,然后把同步的 EditLog 回放到内存之中的文件系统镜像上 (并不会同时把 EditLog 写入到本地磁盘上)。 
这里需要关注的是:从 JournalNode 集群上同步的 EditLog 都是处于 finalized 状态的 EditLog Segment。“NameNode 的元数据存储概述”一节说过 EditLog Segment 实际上有两种状态,处于 in-progress 状态的 Edit Log 当前正在被写入,被认为是处于不稳定的中间态,有可能会在后续的过程之中发生修改,比如被截断。Active NameNode 在完成一个 EditLog Segment 的写入之后,就会向 JournalNode 集群发送 finalizeLogSegment RPC 请求,将完成写入的 EditLog Segment finalized,然后开始下一个新的 EditLog Segment。一旦 finalizeLogSegment 方法在大多数的 JournalNode 上调用成功,表明这个 EditLog Segment 已经在大多数的 JournalNode 上达成一致。一个 EditLog Segment 处于 finalized 状态之后,可以保证它再也不会变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ochoy/article/details/8065941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