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与辅助驾驶

雷达 与 辅助驾驶

雷达

雷达是一种应用无线电来探测、测距等功能的电子装置。雷达发射出电磁波后对目标进行照射,并且接受其反射波,通过电磁波的性质和一定计算来得到目标与发射点间的距离,甚至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本文主要探讨雷达的发展以及其基本原理。
雷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防范空中飞机等金属物体,英国军方意在研究一种能探测空中金属物体的技术,即雷达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技术已发展到能应对基本现代战争,如地对空、空对地、空对空、敌我识别功能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雷达应用的高潜力和多功能,单脉冲角度跟踪、脉冲多普勒信号处理、合成孔径和脉冲压缩的高分辨率、结合敌我识别的组合系统、结合计算机的自动火控系统、地形回避和地形跟随、有源与无源的相位阵列、频率捷变、多目标探测与跟踪等新型雷达。随着微电子领域的发展,雷达内涵和技术内容都在不断地延伸,雷达的探测手段已经从单调一种探测方式发展到了运用红外光、紫外光、激光与其他光学探测手段结合。

雷达与辅助驾驶

现如今,雷达导航多用于军用,现有船用导航雷达、军舰导航雷达、飞机导航雷达,民用雷达鲜少涉及导航。卫星导航现如今成为普遍的大众化的民用导航系统。实际上,两种导航功能细化不同,卫星导航适用于大范围,相对静止不变的导航,而雷达导航可以更好的应对突发情况,得到更加精确的数据,如距离、距离变化率、方位、高度等信息。在日常生活中【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PS系统、北斗系统)确实能应对绝大多数情况,但其在小范围、多变的环境中的效果并不如此如意。现如今,雷达确有应用于汽车辅助功能,如【2】倒车雷达。倒车雷达是汽车驻车或者倒车时的安全辅助装置,它是运用简单的超声波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组成,尽在泊车时起作用,此类小型雷达已经出现多年,并且在市场上普及度很高。而现如今已存在的导航雷达多用于军用,比如【3】船用导航雷达,主要为了应对危险航行环境,如夜晚行驶、雾天行驶、通过窄水道和沿海航行,主要作用是防止撞击。试想如果此类雷达应用于民用汽车,首先可以考虑通过信号发射器,传感器,接收器和显示器等设计车载辅助雷达,由于雷达对于动态物体有较强的捕获和分析能力,我们可以将附近静止、行驶中的车辆或障碍物显示在车载中央控制台显示屏上,驾驶人可以获得车辆附近障碍或危险信息,并在达到某一危险阈值时发出警报或语音提示,以此来减小事故发生率,和在路况不够好的情况下提高安全性。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移动通信所运用的信号频率,由于毫米波雷达有很高的频率,因此有较明显的多普勒频移现象,可以捕获移动物体的速度。此外,我们还面临许多问题,比如不同材料的物体对于发射器发射出的电磁波反应并不完全相同,利用此性质,我们甚至可以判断物体类型材质,甚至猜测出是何种物体。其次,道路路况比海洋复杂得多,如何提升雷达效率和准确率以及提升其抗干扰能力是重点和难点。此设想可以将传统汽车驾驶中的侦察范围扩大,并且得到更精确,更全面的信息数据,并且也可作为未来车辆自动驾驶普及的基础。
先前存在的汽车辅助驾驶装置,如传统后视镜,泊车雷达等其适用范围多局限于车身周围,而很容易受到遮挡,所以其作用范围有限。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许多领域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也逐渐加深,试想如果能够实现民用私人雷达联网,可学习【4】气象雷达联网的经验,将车载民用雷达联网,甚至加入红绿灯动态信息,我们就可以获得比传统卫星地图更加动态化的路况信息,并根据此动态信息及时做出更加精确有效的路径规划。私人车载民用雷达也可以兼并行车记录仪的功能,并且每台车在公安机关备份雷达信息,也可根据雷达信息快速锁定目标,此功能可用于刑事追踪监控等。【5】军用雷达敌我识别系统也可用于未来的车辆自动驾驶系统,车辆内置雷达之间进行询问与应答,以此来统筹协调路径规划,行驶先后顺序等。利用此技术,可以做到汽车自动驾驶。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必定会普及,如何提高安全性能、实现量产和控制成本是现如今最迫切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参考文献]

【1】全球定位导航系统

【2】倒车雷达

【3】船用导航雷达

【4】气象雷达联网

【5】雷达敌我识别系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1432073/article/details/8432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