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

作者:汤敏

推荐序1 挖掘慕课所蕴含的重大机遇

慕课是新近涌现出来的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模式。

1971年美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社会批评家伊万·伊里奇在其《去学校化的社会》(Deschooling Society)一文中提出,将先进的技术整合融入学校系统中,创造“发散性的学习网络”,将更多的学生紧密联系到学习过程中,以产生一种更加有效的、参与式的学习。

首先,慕课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形式。

其次,慕课是帮助人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再者,慕课将成为纾解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途径。

推荐序2 一场人人受益的教育革命

慕课革命下,所有的人都是受益者。慕课革命是移动互联网革命的一部分,这次革命不仅让教育以慕课的方式得以呈现,而且产生了更多的教育呈现形式。这次革命带给整个世界的好处远大于坏处。

慕课形式下,最有可能的是,当地老师不再主导上课,而是让学生上全世界最优质的课程资源,但学生要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和互动。在这里,现场老师不是不重要,而是变得更重要了。

我问过中学生,他们觉得通过网上在家里学习非常孤单,集中不了注意力。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4202447 查看本文章

18岁以上人群,我叫作高度自觉人群,包括考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的这些学生,大部分会转到线上去,当然部分还会在线下,但未来一定会以线上为主。

推荐序3 大胆拥抱慕课革命

就教育的两个层面“教”与“育”来说,到目前,慕课在“教”的层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在“育”的层面需要进一步探讨。

推荐序4 慕课将教育真正推向公平

慕课所带来的教育革命体现在,它将传统的“教”和“育”作为两个模块拆分了,先释放了“教”,让其变得极其有效和便捷,不受时间、地点、种族等任何限制,甚至是免费了。换句话说,慕课解放了教育的一半。毫无疑问,从“教”的角度看,慕课是千百年来对教育做得最有效的颠覆。

在我看来,任何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东西,都不可能通过线上一劳永逸地解决掉。

所谓慕课,在我看来倒不如理解为“慕名来上你的课”,之所以上你的课,就是因为你是最好的。如果一些具有区分性的大学,所提供的课程在慕课上很难获取,那么这样的大学会存在下去。

大家都知道慕课是未来的趋势,但它如何完成“育”的那部分功能,我现在还讲不清楚。

从两千多年来的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科学、知识的诞生是鲜活生活中的一次集约化。孔子、柏拉图当年教学生时就在田野里,或直接在雅典的集市上,他们更多面对的是鲜活的生活,所探索的是生活的方式,生活与求知在古代是合二为一的。

慕课所颠覆的是教育的精英理念,将教育真正推向平民化。到了慕课时代,这种知识层面的教育公平得到了终极解决,唯一的门槛可能是有没有智能手机或有没有网络的问题

慕课让任何人可以免费获取全世界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至于是否获取,很大层面上要看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慕课已经来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在那儿,你要不要,就看管理者如何取舍了。

自序 慕课在“革”谁的“命”

慕课,音译自“MOOC”,是英文Mass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公开在线课程)的简称。慕课的理想是做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在这里,“任何人”,是指不受国别的局限、学校规模的制约和年龄的限制,有学习需求的人都能获得满足;“任何地方”,是指不管你是在名校云集的美国波士顿,还是在贫困的中国甘肃乡村,只要有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你就能学到你想学的课程;“任何时候”,是指你可以脱产学习,也可以用碎片时间(如喝一杯咖啡或等地铁的时间)学到你想学的知识;“任何知识”,是指你不但可以学到学校的课程,还可以学到有关工作和个人兴趣的知识,甚至能学到目前用不着的知识。

慕课“革”的最重要的是教育不公平的“命”。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理念之一

环顾一下四周,岂止是教育界,任何行业都正在经历一场颠覆式的革命。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是改变。“

“开放,或者被抛弃。”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教授说,“在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和强势文化冲击面前,中国大学必须加快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否则就有沦为世界一流大学教学实验室和辅导教室的风险。”

把慕课当“螃蟹”吃的人

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能学到任何知识的慕课正在迅速地改变教育。

慕课是什么

慕课是大规模的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为了增强知识传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协作精神的个人或组织发布的、散布于互联网上的开放课程。

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来解释一遍:“所谓‘慕课’(MOOC),顾名思义,‘M’代表Massive(大规模),与传统课程只有几十个或几百个学生不同,一门慕课课程动辄上万人,目前最多的达16万人;第二个字母‘O’代表Open(开放),尊崇创用共享协议;以兴趣导向,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进来学,不分国籍,只需一个邮箱,就可注册参与;第三个字母‘O’代表Online(在线),学习在网上完成,无须旅行,不受时空限制;第四个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课程的意思。”

慕课的五大创新

事实上,慕课不但有别于传统的电视大学的学习方式,也有别于网易公开课。大体上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知识点,短视频。

慕课根据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把一个课的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每节课程都由10到15分钟的短视频组成。因为一系列的研究表明,最适合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视频长度一般不超过15分钟。

第二,随堂考试,满10分过关。

第三,兵评兵,机评兵。

对于简单的随堂测验,就用机器直接判分。而对问答题类的考试,就让学生互评。

第四,虚拟课堂,规模PK。

尽管慕课以网上个人学习为主,但也在尝试通过网上论坛的方式,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联系起来,形成远程的讨论模式。有的慕课还设计出虚拟教室,有座位,有小组,有班长,以每天或每周研讨话题这样的形式,把学习者联系起来

第五,大数据分析,小机器跟踪。一个慕课参与人数极多,你能不能在其中滥竽充数、浑水摸鱼?没门!小小的计算机早就把你盯住了。你在什么时候上了多少分钟的课,答错了几道题,你的强项在哪里,弱项在哪里,机器都清清楚楚。机器还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这一个题目有多少人答对,多少人答错,这些反馈能够帮助教师分析出课程设置的问题。

其他慕课平台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六成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大学院校提供的教育价值未能和学生及其父母花费的钱财相匹配。慕课的支持者都盼望慕课的高效率、低成本和灵活机制能让孩子们多一条选择之路。

中国也慕课了

虽然这些网站提供的产品多数不与正规教育有关,但这些机构的跨界竞争能力很强。最彻底的竞争是跨界竞争。我们不应该低估这些商业机构,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商业资源与商业利益的推动,很可能最终能够把慕课推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最终在慕课市场中赚到钱并生存下去。

呼啸而来的新工业革命

英国最负盛名的经济学杂志《经济学人》2012年刊登了一系列讨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文章,并断言: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有着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有人甚至预言,“中国崛起”有可能被第三次工业革命所终结。

这场新工业革命有两大特点:一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会不断地快速下降,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会越来越小;二是新生产工艺能满足个性化、定制化的各种需求,要求生产者贴近消费者与消费市场。

一种可能的趋势是,过去为追逐低劳动力成本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资本,会很快移回到发达国家中去。

把“外包”给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又“内包”回发达国家的企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趋势。

教育不革命行吗

新的工业革命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而当前以应试为主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这样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现在所习惯的“传统的现代教育”起源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兴盛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是这两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学校与学习的模式都反映了工业化时代大生产模式: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统一的标准答案,这些都是流水线生产螺丝钉的场景。

这种标准化的教育方式制造了大生产时代的可用人才。从根本上来说,这种教育是为流水线培养工人、培养工程师的。在大生产时代的流水线上,每一个人都是大工业的一颗螺丝钉,你只要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发挥在自己岗位上的作用,整个生产机器就能很好地运转。如果说目前全世界的教育体系还是适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话,我国的教育则更为僵化,更为缺少创造力。为满足形式上的“公平”,全国统一的高考、统一的试题、统一的答案,更扼杀了教育的个性化,更像是工业化早期、中期流水线的教育。

从耶鲁招生广告谈起

我们的教育跟别人的差距,根本不在硬件上。

大学是该改变了

今后六项新技术对高等教育教学产生的影响。这六项技术是:翻转课堂、学习分析、3D打印、游戏和游戏化学习、量化自我、虚拟助理。

一种折中的方式是,学生还在校园内学习、住宿,但课程可以通过慕课的方式,在全国、全世界范围内选。如果怕质量不保证,可以由教育部组织若干个专家委员会,对网上课程进行质量认定,包括如何考试。

创业咖啡的启示

中国发展的前途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原始动力之一是创业。我国大学生最缺的一门教育就是创业教育。

职教正面临大变革

教育分会的发言者、芝加哥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奥斯坦·古斯比,半自嘲半认真地说:“那些选择去听中国房价而不来听教育改革的人,一定是犯了个大错。因为对于改革来说,教育体系改革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最全局性的一个体制,应该给予格外的注意。”

都是扩招惹的祸吗

当前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不是扩招的方向错了,而恰恰是过去计划体制中的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教育改革严重滞后,政府职能转变还没到位,改革还不够完善造成的。教育不能市场化,但不与市场结合的、不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教育,一定没有出路。对扩招中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不能以偏概全,特别是不能让一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干扰我们的改革。我们应该坚定不移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只有不断地改革,中国的教育才有出路。

现在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大学生,并不是因为大学生的书本知识不够,而是他们缺乏企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是因为他们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

我国正处于产业急剧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这个过程迫切需要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中国制造’的差距主要是职业人才的差距。制造产品主要靠职业人才,但我们制造业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比例,与发达国家的比例差距还很大。”×××总理最近表示。

慕课能解决职教师资不足问题

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慕课应该急学生所急,急企业所急,急国家所急,应该职业教育先行,把职业教育当作主战场,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因为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是教育的最大任务。

而转型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我国劳动力素质跟不跟得上企业的需要。一个灵活的、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是给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最重要渠道。

职教能慕课吗

况且,上了慕课也不排除学生还可以去实习,去实践。学校照样可以组织很多实操的课程让学生去上。

建起两个职教慕课平台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考虑筹建两个慕课平台,一个是学校的统一职教慕课平台,一个由企业提供的职教慕课平台。所有由学校提供的慕课都挂在前一个平台上,企业提供的慕课就挂在后一个平台上,形成一定的竞争。如果课程过多,还可以多建几个平台或按学科建平台。这些平台负责规则制定、课程组织、学籍注册、考试管理、证书发放以及就业推荐等一系列的服务。

这就是类似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推动的教育券模式。过去设想的教育券是让学生来挑选学校,而我们设计的这个教育券更多的是让学生来选

另外,还可以采取互联网上常用的办法,如上课免费,而增值服务收费,如需要个别辅导、考试、拿证书则收一些费用。

职教慕课也能博雅

在中世纪,教育的定义就是,“教育最大的用处就是无用”。有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大学的前三年学没有用或者说不能马上用的东西,最后一年学马上用得着的东西。

《博雅教育》一书提出博雅教育的五个基本要素:1. 博:文理融合,学科交叉,在广博的基础上求深度;2. 雅:做人第一,修业第二;3. 以学生为中心,学校把育人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4. 鼓励质疑,“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并在以小班课为主的第一课堂得到充分体现;5. 非常丰富的第二课堂:为数众多的学生社团、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学习生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的与人相处等能力主要是靠第二课堂培养的。这几条,除了第四条中的小班课堂在师资极为缺乏的职业教育中不能完全实现之外,其他的都应该在职业教育中也体现出来。

职业教育可以慕课化,普通大学、终身教育,甚至部分中小学的课程也可以慕课化。这样,我们就有可能在未来走出一条新路来。

如何把课堂翻转过来

把课堂教学的方式整个反过来。从在学校上课,变成在家里上课;从在家里做作业,反过来是到学校做作业、讨论;从老师讲,反过来让学生讲;把传统教学方式,整个颠倒过来,故称之为翻转式课堂。

翻转课堂来自何方

虽然,从2007年开始,翻转课堂就开始在美国一些学校流行,但直到2011年才在全世界大热起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教学模式。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可汗学院。可汗模式在全球的迅速推广和比尔·盖茨等大佬们的×××,使翻转课堂的概念被迅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可汗学院的创新

可汗先生之所以花这么大的精力来改革教育,是因为他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深恶痛绝,他说:“在标准化课程表的禁锢下,原本浩瀚无边而又美不胜收的人类思想领域被人为地切割成了一块块便于管理的部分,并被称为‘学科’。同样,原本行云流水、融会贯通的概念被分成了一个个单独的‘课程单元’。

有人称,可汗的模式实际上就是慕课在中小学中的模式。可汗学院创造了很多适合中小学学生的网络教学方法。

微课程。可汗学院发现,人们在视频上精神能集中的时间有限,他们把每段课程的长度限制在10~15分钟,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用微课程的方式,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式互相衔接,随堂考试,满10分过关。

而可汗学院要求学生学完一个概念后,马上在线上考试,就跟玩电子游戏一样,不把一重天的妖怪全部打死,不能上升到下一重天

个性化学习。可汗先生曾说:“传统的教学法是非人性化的教学,30个孩子不许讲话,不许相互配合,一个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得不按同一个步调教30个学生。”他称之为“监狱型学校”。而网络教育提供了个性化学习的可能性。学生在网络上看视频,做题。老师在后台察看全班同学的学习进度。“绿色”代表该学生已掌握了这个知识点,“红色”代表在这一个问题上遇到了困难,老过不了关。

翻转课堂是慕课吗

实际上翻转课堂就是慕课模式中的一部分。有了慕课,翻转课堂才有可能实现。翻转课堂中的微课程,就是用慕课的方式制作的。有了翻转课堂,又进一步加强了慕课的教学效果,把远程的课程与现场的讨论结合起来,把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整合起来。

要实现翻转课堂,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微课。现在很多老师都在自己做微课程,除了自己用之外,还挂到网上跟别人分享。

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二个条件是每个学生要有一台电脑或平板电脑。

翻转课堂特别强调的是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即“O2O”的方式。学生可以在网上看到自己老师制作的视频,还有可能看到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老师讲的课。既然在网上能上课,学生的视频材料就不一定要到教室中看,可以在家里看,在家中学习。学生是不是就不必到学校去了呢?也不是。特别是中小学的学生。如果没有老师和学校的约束,可能不那么自觉。学生到学校来干什么呢?到学校来是做作业。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请教,向其他同学请教。

在翻转课堂中,老师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学校有个计算机平台可以让老师知道每个学生看微课的进度以及完成作业的情况,老师应该持续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

双师教学从何而来

所谓‘双师教学’就是通过互联网,把城市优质教学资源送到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中去。每个乡村试验班有两个教师,一位是人大附中远程授课的教师,一位是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人大附中老师除了授课之外,还提供学生练习以及平常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的材料等。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负责组织当地试验班,维护课堂秩序,引导学生讨论,进行难点答疑,批改学生的作业。对一些学生不容易听懂的重点、难点,现场老师有时还要反复讲。友成基金会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全程跟踪评估试点项目的效果。

乡村中学教育一直是中国发展的瓶颈,其相对薄弱的教学条件很难留住优秀的老师。通过双师教学,不仅把人大的老师请到了乡村中学,给最艰苦乡村中学的学生讲课;乡村中学的老师们也可以通过这个课堂学习人大附中老师的教学方法。

双师教学的效果如何

对双师教学的最大挑战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是为优秀学生提供的,而双师教学的另一端却是程度较差的学生。

没有英语老师的英语课

按照传统的套路去想,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问题是无解的,任何方法都是死路一条。如果用传统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早就被解决。

如何才能柳暗花明?我认为,只能借助新的思路、新的技术,也就是慕课。我们第五章中用慕课的方式解决职业教育师资不足问题的思路,同样也可以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

目前大家都只是各自为战,制作出来的是一堆碎片化的课程。我们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把各个知识点分包出去。每一个知识点可以有好多位微课发烧友来做。

第三篇 教育界无惧颠覆

慕课下的教师也许会失业,也许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关键取决于他们的转型是否成功。慕课不仅能实现因材施教,也能实现教育公平,甚至是中国教育公平的一种有效解决途径。慕课不仅是应对新高考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高考改革、逐步实现高考公平的重要途径。

慕课了,老师们干什么

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把老师从繁重的备课讲课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才能培养出有自学能力的人才。

慕课与翻转课堂的很多方式都是从网络游戏中来的。最近在美国有人就干脆用一个彻底的网络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从“教”到“师”的转变

未来的教师更像一个导师,从以“教”为主,变成了以“导“为主。

学生会不会学习

慕课并不追求替代课堂教育。但是,慕课的出现将会大大地改进课堂教育的方式。这就跟电话不能替代人与人见面的交谈,重要的问题还是要当面谈。

谁来推动慕课的发展

第一,是在教学第一线具有战略眼光的校长们。他们掌握很多的资源,有能力来推动创新的试验。

第二,学校的教师。教学毕竟最终是教师的任务。一部分教师不甘于长期封闭在“象牙塔”中,不断地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把他们的课程向全社会开放,他们是这场运动的直接推动和引领者。

第三,风险投资者。这批人能敏感地捕捉到世界潮流微小的变化,他们敢于投入第一桶金,为慕课的发展给予资金的支持,是慕课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第四,学习者。他们不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第一批受益人

第五,企业家群体

慕课未来发展,应该尽快地走出锦上添花阶段,把发展的重点放在雪中送炭上,放在实现教育的第二个公平——教育质量公平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慕课的方式是在现有的财力与人力资源的约束下,有希望能够在质量上达到教育公平的唯一出路。

何为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学者们把教育公平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受教育的机会公平,即“有学”,人人都享有公平受教育的权利;第二,是受教育的质量公平,即“上好学”,人人都享有得到高质量教育的权利;第三,是使受教育的效果公平,即“上学好”,人人都有得到好的教育后产生好的效果的公平机会。

老师之间的差别导致的教学质量上的差别是造成第二层次的不公平的最根本原因。

慕课下的教育公平

传统以教学为中心的平台只是将老师的教学搬到了网络化平台中,并没有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的突破。这一模式类似于互联网的Web1.0方式。

而慕课则是一个以个人学习为中心的平台。它完全围绕用户来组织内容,具有能够提供面向巨量用户的能力。平台的资源包括数字教材、图书馆、导师系统、教育游戏、网络实验室等。网络学习社区则使教育者能够与学生合作,借助专家的力量来改善学生的学习。

慕课如何应对新高考

高考的改革,对于正在蓄势待发的慕课来说是“生正逢时”。改变就有机会,大改变就有大机会。慕课以它的网络化、规模化的优势,能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大众化,能使稀缺的教育资源普及化,而这一切又能以很低的成本来实现。

对于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的学校来说,因为他们的资源有限,师资不足,更需要用慕课的方式使他们的学生与老师能与城市学校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再者,高考改革后,学生的学习更为多样化,学校要更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以后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必参加高考,学业的压力也有所减轻。这正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学一些新的知识、新的课程

是应该保持“程序性正义”和“补偿性正义”是所有争论的核心。程序性正义主张一个中立的程序施用于任何社会群体,而无论结果如何。在高考上,就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而补偿性正义主张根据历史、文化、经济条件有偏向地制定法律和政策,以保证一个相对公平的结果,就如同当前的高考改革。补偿性正义看似公平,但也会面对合理性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这种倾斜、加分的效果都是极其有限的,只能起到安慰各方情绪的作用。这又回到了讨论的原点。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下功夫,这些倾斜、加分意义都很有限。而要解决根本问题,还得靠慕课。

慕课真正的市场在哪里

从2014年起,IBM开始大力推广其“独立工作者”(Independent Worker)的概念。这些IBM的雇员不用每天到办公室上班,而是凭借互联网,尝试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这些雇员与企业的关系由原来服务一个单位演变为游走于多个企业之间,在“兼职”的状态下把多个公司的工作做好,同时赚取高额报酬,这很可能是未来人们的工作方式。

农民工的再培训体系

同时,由于农民工不能提高技能,转换更好的工作,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很难上去,导致农民工在高成本的城市中难以长期生活下去,这对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又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教育培训也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在造成农民工早退的众多原因中,农民工不能不断地提高劳动技能,很快就被市场所淘汰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因此,不解决农民工的再培训问题,就会制约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会减缓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劳动生产率提不高,农民工的收入上不去,也会使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的公平公正难以实现。

家政服务员也慕课

因为网上提供的慕课,不受教师、教室等硬件的限制,可以开出分工很细的课程。

城市蓝白领们的慕课

如果我们有了一个对农民工的慕课培训的体系,我们还用担心因农民工的技能水平不高拖企业升级换代的后腿吗?同时,这又是一个多么大的产业,能容纳大学生在其中就业,能容纳很多创业创新的企业发展起来。

这些学习都可以用业余时间,而不用去学校、去培训班,这又省掉了很多在路上的时间与挤车的烦恼。

现在,我国创新创业缺乏的不是人,不是意愿,也不是资金,缺的是好的创意、好的模式、好的执行力。我们可以到全世界去寻找,看看别的国家、别的企业正在做些什么,如何创业,每年硅谷都有很多新点子、新试验在进行。

在没有互联网、没有慕课的时候,多少仁人志士都考虑过这些问题,都质疑现存的这套传统教育体系,都在尝试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推行终身教育。但是,从总体上来说,都不很成功。主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面对面教育模式规模太小,成本太高。学历教育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政府公共财政的大量投入。而对校园外的培训,国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慕课都是免费的

到目前为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范围内的慕课基本上是免费的,他们的理念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能学到任何知识。”对于广大学子来说,特别是对那些靠助学贷款上学的贫困家庭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大福音。近二三十年来,全世界的大学学费都在涨。我国也从上大学免费到收取部分学费。

俞敏洪在微博中说:“未来的线下教育唯一用处就是提供高端、精细化的教育服务。买教育服务就像买其他产品,假设淘宝上能买到更好的,还能免费送到家,干吗还去商店?去商店只买除了商品以外的高附加值产品。”

真有免费午餐吗

从理论上看,在互联网时代,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将慢慢地成为历史。在信息高度平等、透明的时代,企业很难再依靠操作市场价格来赢利。所以,通过免费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做出好产品,就能扩大市场份额,这才是互联网企业赚钱的好方法。

套用《免费》使用的概念,在教育领域可以有四种免费模式。

交叉补贴型,用免费吸引客户掏腰包买其他的商品。

第三方付费,通过免费服务或产品聚集了大规模的客户之后,由广告商来付费。这种模式我们都很熟悉,例如广播电视等,我们并不用付费,为免费加收费模式。先通过免费版本吸引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吸引用户付费

非货币市场有时产品或服务提供者的目的并不是从金钱上得到回报,而是其他的目的,如赢得声誉、表达观点、分享快乐或者是纯粹的自我兴趣。这些人会从非货币市场中得到回报,得到信誉上、心理上、感情上的回报。很多人也乐此不疲。在教育领域的一个例子是做微课的发烧友。

正如《免费》的作者安德森所说的:免费从来都不像字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免费这个词被人们误解得太深了。互联网业务有基础业务平台与增值业务两部分。这里说的免费,指的是基础业务平台那一部分的免费资源共享,如谷歌、百度中的搜索引擎,腾讯的QQ等等,这部分是免费的。而其增值部分,都是收费的。

如何开拓慕课市场

我还想谈一谈机制的问题。对农民工的培训、对退伍转业军人的培训、对社会人士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千万不要被垄断起来,交给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机构来做。政府可以定规划、定规则,由民间、商业性或公益性的组织去做。

社会是有分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能把学历教育办好,已经是满负荷了。不要把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轭再加到他们已经是很沉重的负担上去了。特别是不能让他们自己做不好,还不让别人去做,把这个重要领域给垄断起来。这个领域一定要充分放开。

边际成本为零的慕课

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经济学有两个重要概念,一个叫边际成本,一个叫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是指新生产一个产品时产生的成本的增量。边际收益就是指多卖出一个产品时所增加的收益。当企业卖出某个产品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话,企业获得的利润是最大的。这是因为多销售一个产品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再多生产就能赚更多的钱。反之,当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就赔本了,就会减少生产。

经济学家假设,市场上每个买家都跟你一样精明,每个摊主都跟上述的一样傻,三个摊主一竞争,他们只能卖出一个成本价或略高过成本价。于是他们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价格应该等于边际成本。

这套精美的理论正好用于互联网上。计算机、软件和通信技术的进步遵从摩尔定律,处理器芯片的计算速度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也就是说,同样性能产品的价格会降低一半。在摩尔定律的作用下,网络服务商可以用越来越低的成本去提供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同时,存储、宽带、移动互联技术成本的降低,使得服务提供商可以同时面向海量的用户。人类历史上,从未有任何一种产品,像互联网那样,可以以如此低的成本扩张用户。在互联网里,新加进一个客户成本往往为零。

对于慕课来说,如果“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是市场规律,慕课的课已经录下来了,多加一个学生并不加成本,边际成本为零。这也就是说,慕课的免费就不只是校长们、网校老板们的慷慨、慈善,它就应该是免费的。这是经济规律。

为什么微软就不按边际成本收费呢?它那一个光盘、一个纸盒、一份说明书的边际成本不应该值这么多钱呀?经济学家们也有招,他们说,你砍价的那个小摊贩市场叫完全竞争市场,而微软的Windows市场叫垄断市场。全世界只有一个微软,Linux又不太争气,大家都在用Windows,你不用还不行。

1P理论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1P理论是利用网状经济形成的外部效果,在企业价值链环节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引入第三方利益攸关者分摊成本,把企业之间竞争博弈的赢利模式转化为合作共赢的赢利模式的理论。1P理论的本质,就是通过引入第三方,可以使产品价格低于平均成本还能赢利,从而创造自动营销,同时他把烦琐的营销理论归结为价格的竞争,两点的提出是对传统营销理论在网络经济时代的深化,营销的创新就是要符合时代的需要、市场的需要。”

没看懂吧?我记得不知是谁说过,“经济学就是把老百姓一眼就能看懂的问题忽悠到他看不懂为止的专业”。

如果你住在美国,拉5个朋友进微信,腾讯还会给你一个25美元的餐劵,你还可以到唐人街免费白吃一顿。腾讯不傻,他会找投资者、找广告商等第三方来埋单,结果是皆大欢喜。腾讯拿到了钱,第三方也通过广告等赚到了钱。这就是王教授说的:“免费还能赢利,神奇在于第三方埋单!”

更有意思的是,王教授还把他这一理论进一步推广。他创造了一个新词,叫边际非稀缺产品。它是指一个产品一旦用一个起始固定成本生产出来后,就可以无穷复制而不需追加任何成本,例如软件就是典型的边际非稀缺产品。它的产量完全由需求决定,需求即生产!

边际非稀缺产品的普遍存在形成了边际非稀缺经济。而当一个国家的边际非稀缺经济的成分比重大于稀缺成分的时候,经济过热时会导致通货紧缩,也就是总体物价下降。而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当一国经济过热时,物价会上涨。他说:“这一结论是×××的,它对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并且被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多年持续增长而没有导致通货膨胀的事实所验证。它对微观经济理论同样提出了严峻挑战,因为整个微观经济学的结论同宏观经济学一样,是以资源稀缺为假设前提的。现代经济学认为,没有稀缺就没有经济学。我们看到,没有边际非稀缺照样没有经济学!”

就业市场上的折戟沉沙

看一段视频,答几道题,分数的意义有多大,感觉挺难说的。而且,怎么证明是被推荐学生本人而不是被其他人替他完成在线考试的呢?怎么证明考试过程中没有其他的作弊呢?在这些问题没搞清楚前,用人单位很难相信慕课平台推荐的学生足够优秀或足够可信。”某大公司负责招聘的人力资源官员如是说。

该官员解释道:“比如我们想招一个工程师,不会因为他上了几门计算机的课,成绩还不错就录用他,还要看他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慕课的软肋:完成率低

在“阻挠完成慕课课程的原因”一项中,可以投入的时间有限、缺乏毅力和语言障碍分别列前三位,占比59%、55%和55%。

对慕课教学方法的质疑

慕课教学上的特点之一就是用了很多网络游戏的技术,让学习者能快乐地学习,在玩中学习

他们认为网络游戏能够吸引玩家就是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而对于学习来说,它其实恰恰与游戏的设计理念背道而驰。将教育与网络游戏对比,会发现至少有两大不同。第一,目的性不同。游戏的目的是放松。但学习绝对不会是一件轻松的事情。第二是成就感。什么是成就感?说白了就是快感。而学习知识呢?都是要通过努力和汗水去获得知识,快感很难形成。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摸索如何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但是效果不佳。让学习游戏化,就能轻松搞定知识的学习?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百年前的历史会不会重演

韦顿学院英语教授艾伦·杰克布也有同样的疑虑。他说:“大学生会对课堂遇到的辩论情境和与他人的实时接触进行思考,这对他们的工作有极大影响。网上论坛无法完整复制这种对话的丰富性。”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亨尼斯的看法可以代表大多数人对慕课的态度,他说:“我不能确切地告诉你慕课会如何变革教育,我的目标是自己参与进去,而不仅是静观其变。”

政府该不该管慕课

可是这些领域又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公共财政的重要领域,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政府的参与和主导是不可避免的。

各国政府都在把目前的教育变革上升至国家层面。

有学者提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作为政治和战略资源,应该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但是,面对慕课大潮冲击,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高校、教育机构的参与多是自发性的,缺少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在我国,慕课所要传播的教育内容,实际上早就在政府严格的监管之下。如果我们可以引进好莱坞的电影、有办法解决意识形态***的问题,为什么慕课就不行呢?我们可以先引进科技类、技术类、知识类的课程,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审查,把意识形态很强的课程排除在外。

实际上,这也与社会上正在热烈讨论的对互联网金融是否应该严格监管一样。首先是不能不管,不应不管。金融涉及千家万户,影响社会,左右着人们的生计,不管不行。但另一方面,如果管得过多、过死,特别是出于保护落后、保护垄断、保护一些企业利益的目的去监管,就会扼杀创新,使我们的企业,甚至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失去发展的机会。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推行了一个新理念、好理念,这就是负面清单,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不能做的,都可以去做。政府可以监管,但要依法监管。法规没有规定要管的,就不能随心所欲地去管。这跟过去的正面清单管理的思路有了巨大的进步。所谓正面清单的思路就是,政府没有批准的都不可以做。这些看似是一字之差,但实质却是天渊之别。特别是对那些新领域中出现的新事物,如果一个个都要先审批,而官员们又没有现成的规矩所遵守,就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很可能就把这些创新事物给扼杀了。

应该从国家与民族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而不应该是为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担心一部分人会失业,用维稳的思维方式和心态来监管。因此,要有容忍度,要有开放的心态,要用允许创新,允许一定程度的失败的态度来监管这些新的领域。

政府该干什么

那么,在慕课上。政府应该做什么呢?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提前考虑在我国发展慕课的战略问题,尽快出台推进慕课发展的指导思想、框架原则。

第二,应该允许试验,鼓励试验。慕课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地试错。

第三,组织对各种试验的评估。在慕课中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值不值得推广,这些都需要借鉴评估的结果。

第四,关注农村,关注贫困地区,关注弱势群体。让市场的力量自然地推动下去,慕课一定是先走高大上的路,好学校优先、一线城市优先、优秀学生优先。慢慢地,这些技术也会逐渐推广到二线城市,推广到县城,最后普及到乡村。

第五,提供一定的资源。慕课的试验是需要一定资源的。如果完全由市场的方式进行,那么慕课只会在锦上添花的领域中发展,在那些有商业价值、有赚钱机会的领域进行。

第六,要开始逐渐建立一些规则,推动慕课方式在较大范围推广。现在慕课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是,开始选慕课课程的人较多,但真正能最后完成课程的学生平均只有5%左右。这里面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上了慕课的课后拿不到学分,学习的动力不足。

第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慕课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学校要接上宽带互联网。这对城市学校来说现在已经不是问题。但对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来说,接入宽带互联网还不是很普遍。

第八,要保护竞争。慕课正在挑起一场新的教育革命。不排除有一些人担心自己的工作机会被替代,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些老师对这些新的教学方式有抵触情绪。政府应该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学校与老师去创新。要保护竞争,防止一些人用行政手段、用手中的权力来阻止新的教学方法的进入。

政府不该干什么

×××总理上台伊始就宣布:“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在过去的两年里面,政府减政放权,清理了大量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慕课的管理,也应该遵循这一思路,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社会能干的让社会干。

第一,不该过早地大规模推广,甚至强行推广慕课。应该让市场慢慢地形成,让×××飞一段时间。我赞成的方式是,要大胆大量试验,小心谨慎推广。

第二,不要过早地定出过多与过细的规则。因为我们对慕课教育还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第三,尽可能减少一刀切式的政策。

第十七章 慕课的未来

在书中,他提出了未来教育的特征:小班化、多师同堂、在家上学、在线和多媒体教育、回到社区、培养学生适应临时组织的能力以及通用技能。

大数据与云教育

现在所有的人都在“云”里谈着“大数据”,教育也不例外。按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博士说的:“互联网产业的兴起,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这些技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种工具,而是成为重塑我们社会的一种最重要的力量。”而教育是搞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人们想方设法要改变的领域。

外行的我们经常搞混“数据”与“数字”的区别。有人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一个学生考试得了78分,这是一个“数字”;如果把这78分背后的因素(家庭背景、努力程度、学习态度、智力水平、老师教学效果等)和78分联系在一起,就成了“数据”。正在发生的这场教育变革与之前的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后者不过是“数字”而已,前者却是“数据”。数据是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考虑,它更能揭示出真实世界背后的逻辑关系。

未来的学生、教师与学校

通过利用云计算整合教育资源后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将极大地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教师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改进教学方法上,推动教师的教学创新。

未来的学生。当慕课将精英课堂免费向全世界开放之后,变化最大、受益也最大的首先是学生。慕课服务的海量学生带着各种各样的需求和目的进来学习。他们中有传统意义上的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是为文凭、证书而来学习的。这些人的需求越来越影响教育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教师是一个帮助学习的人,是一个资源的提供者,是一个有研究任务的图书馆员。他不必懂得所有的学习内容,但知道如何获取这些知识。他也是个学生,只是学习的经验更丰富。在教学过程当中,学生是完全主动的,教师只是默默地在一旁,设法刺激他们的求知欲,并且偶尔检查一下进度,或顺着学生的需要,做一些辅导,例如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等硬件。老师和学生面对面教学时,注重团队学习方式,让学生一块儿工作,互相沟通,分享学习的美妙经验,达到刺激学习的效果。”

每一次深刻的教育变革降临时,必然伴随激烈的思想交锋。慕课也不例外。这是教育步入信息时代必须要经历的一场除旧布新的思想启蒙运动,其中不乏艰难曲折和各种阻力。教育界将“重新洗牌”。

在大数据时代,只有三种技能是学生必须学的东西:“第一是阅读,第二是搜索,第三是辨别真伪。”

个性化学习方式能够让学习者学到他们真正关心或感兴趣的内容,能够激发学习者更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并获得成就感。

慕课是一场革命吗

更重要的是,慕课有可能突破长期困扰我国教育的三大难题:教育不公平、学生创新能力不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更多资讯请关注下方微信公众号:

qrcode_for_gh_7159fb337d37_258.jp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543925535/2321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