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谈】将编程的思维用于文件管理

文件管理是一个困扰着我的问题。

从高中起,我就开始意识到一点,我高中的文件管理方式太低效。做了无数张卷子,收集了好几个错题本,写了好几十万字的日记,看似认真踏实,实际上低效愚蠢。因为我的这些工作相互重复,缺乏规划,无法方便将来索引。它们对我而言更大的功效,往往是第一次记录时的功效。因为,誊写的过程中花费了我大量时间,使我远离了电子游戏。

但那些被我认真记录下来的东西我看过第二次没有?偶尔看过。

我当时就隐隐约约觉得,这个世界上的信息太多了。高中课本中喜欢用这么一个词语来形容互联网世界,“信息爆炸”,老实说,那时的我并没什么感觉。但我有种感觉,文件管理做得差劲的人不只是我,几乎我们全部人,文件管理都做得很差。例如大家都疯狂的买这家那家的练习题,而实际上,很多书籍中的题目大同小异,更有价值的不是再做一套,而是详细的归纳一次并收容整理。

我想——当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后,比起继续学习,更重要的是防止遗忘。而遗忘几乎不可防止,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方法快速掌握。

(这个判读方法可以用来帮助你判读一本书,一个学习网站的优劣。)

上大学的我开始做文件管理,因为总会有各种作业要交,也会有找到盗版资源需要保存的时候。我就把他们保存下来。那时我的管理办法是按照,学习|娱乐|其他,下面再按照各种不同的类别进行分类。这样也还不错,但最终我这种管理方式破产了,各个盘中都有软件,也都有不同的文件,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就会忘记我存放的文件存放在哪个文件夹下。而且,我也开始隐隐约约觉得,很多文件其实不适合放在本地,例如看过的电影,做过的作业,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次使用到他们,每当一个课程结课后,其实很多软件就很长时间无法使用上了。而且随着下载软件的变多,C盘中出现了很多我完全不知道干什么文件路径。

我挺烦的,一方面管理文件很耗时间。删除文件,了解每个文件夹的意义也一样耗费时间。于是我想,我做文件管理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了更好地找到所有的文件么?

不是的,我想——文件管理的本质是是为了复用!

这可以引出一下三点:

  1. 快速找到文件只不过是为了方便复用的一种体现。合理的索引是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文件的要诀。
  2. 而没有复用价值的文件就应该立即删除,就像我们不会去考虑一张废纸的价值而是立即把它丢弃。因为空间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3. 只要保留下一种方式使得复用容易实现,那么不论文件是存在本地或者是云端,或者仅仅是存了一个网址,这些都没有问题。

接着我来讲一个故事来说明上面三点:

小A有“病”,我们姑且把这个病叫做“磁盘焦虑症”。磁盘空间才到1/2就觉得快要满了,到了2/3就觉得已经连文件都不敢下载了。

他找我求助。

我问道:“你的电脑多少个G?”

小A说:“本来是1000G,现在只剩下300多个G了。反正我现在我下个东西都不敢下,生怕把空间用完了。”

我哭笑不得,对小A说,“我电脑总共才256个G。你现在剩下的空间比我全部空间还要大呢。你都下了些什么啊?700个G,可以下载350个matlab了。”

小A惊讶地看着我,仿佛觉得一个理工男电脑上竟让连500G都没占满是件数一数二的怪事。他说到:“不会吧。老师布置作业要用的软件下来就够七八十多个G了。我再随便下几首歌,下几个电影,下几个游戏,几个好不容找到的动漫,和几个破解软件的安装包,还有几份学习资料。存储空间就全部没有了。”

小A有“病”,他的病不只是“磁盘焦虑症”,还要算上“生怕错过什么好东西的互联网心理”。我问他,几个破解软件的安装包?什么意思?

他感到很不解,说:“就是字面意思啊,今年上课老师不是要我们用SAS(数据分析系统)么。找破解资源我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找到了,当然要把它存在我的电脑上。”

我忽然地想起了总是随身带着一个U盘跑的那些人。其中很多东西都完全可以保存到网络上,但他们还是固执的保存在U盘中。把U盘当成一个文件交互的窗口自然很好,但如果都将文件系之于容易丢失的U盘,那便是潜在的危险。

回到小A这边。我问小A:"这没什么问题,但你为什么不把他存到网盘上呢?"

小A说:“文件太大了,存网盘太慢了。我想着什么时候我要是换电脑了,就用U盘把旧电脑的东西拷贝下来,把这个软件拷贝过去就好了。”

我和小A说:“你直接存储直接存一个下载的网址链接不就可以了么?网络下载虽然慢一点,但完全不用占你的本地内存,而且,你也可以随时把它分享给别人,不是很好么?”

小A没想到我还穷追不舍,有点儿慌张了,说:“那要是原来的网站关闭了怎么办?”

我含着笑说:“首先一个网站关闭很难。然后,一个SAS的破解软件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还有啊,你存的这些歌曲啊,电影啊,其实很容易获得。虽然说你偶尔需要在不联网的时候听歌,这毕竟是少数时候,完全没必要下载任何一首歌,除非你要用音频剪辑软件做剪辑。电影也是这样,下载看完后定期清空就好了,只要知道下载他们的网站,那么是不愁第二次找资源不方便的。至于游戏,我想也有很多游戏你现在已经不玩了吧?还有老师有时候为了布置一个作业而突然要你使用的软件,比如SoildWork什么的。去学校机房用就可以了。完全没必要下载。我送你一句话吧。”

我们没必要传递对象本身,而是可以只传递他的引用。

小A努着嘴,虽然一脸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承认我说的有道理。接着他又问道:“既然聊开了,那我干脆向你请教一下文件管理的方法。有时候我做一些英语作业啊,公选作业啊,工作报告啊,都会留下一些特别不好分类的文章,直接扔到回收站又觉得可惜。你平时是怎么对他们进行分类的?”

我拍拍小A的肩膀,说:“这其实也是大部分人做文件管理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存储信息没轻重缓急之分,什么都存,反而掩盖了有价值的信息。很多粗糙的作品,没有二次咀嚼的价值,你应该果断抛弃掉!例如很多人电脑上还留着当时第一次学C语言时抄书上的代码,那时候的代码写得又难看,也不是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完全没必要保存下来。不过这方面我可以教你一招,你可以把他们存到百度文库中去。但要记得,不要放到你苦心经营的博客上,那只会拉低你博客的水准。当然你可以不放到百度文库上,可以放到一个类似的网站上,你要心中告诉自己,这就是一个我“倒垃圾”的网站,至于有没有人看好你的垃圾,那让他们去分辨。这样,万一你有一天又想找某个垃圾了,回去翻一翻,一下子就找到了。”


老实说,小A的文件管理其实比很多人都做得好。因为很多人甚至完全不做文件管理。每次一有成果就随便丢一个文件夹,也完全没考虑到复用的可能。

但他文件管理的瑕疵也是很明显的。那么,真正优秀的文件管理方案又有什么特点呢?

我给出的答案是八个字:

直观明了,工作量少。

首先要直观明了,要让使用者一看到文件夹名称就知道这文件夹是干什么的。而且,还应该减少歧义性。

接着,要工作量少。你永远不应该让使用者费尽心思打开好几层文件就为了把一个文件存储在正确的位置。过于严谨反而没有必要。例如网络上就有人推荐的交叉引用分类,文件按星级分类,就让人十分蛋疼。他们工作量太大了。

像是编写软件要先构建框架一样,文件管理也应该要先构建框架:

而且,在构建这个框架的过程中,我还强烈推荐您使用上封装的思维。

所谓封装,就是眼不见心为静。

我构建的文件存储框架分为四大区域。

一、系统区域。我们完全没必要知道我们的系统是怎么运行的,一个一个去点开系统盘下的文件只会让你头大。例如微软系统中的一大堆数据文件,那些文件你不要去移动他们。虽然实际上你可以移动,但实际上你应该默认那部分区域对你而言是不公开的。你可以将一些确定不会删除的应用安装在这个区域,如VS等。实际上,你的很多应用会利用他们的权限修改系统区域的很多配置文件,但同样地,你没必要杞人忧天,随他们去改就好了。

二、软件区域。这部分是用户自己安装的应用。例如360,网易云音乐,QQ,迅雷等。你最好用只用两个文件夹来收纳全部这些应用。一个用来收集由大公司制作的商业软件,一个用来存放一些小型的工具(例如鼠标精灵,加速软件等)。做太多文件夹来收纳这些应用反而没有必要。你需要明白这其中有些什么。什么又是对你有用的,当你不需要使用某个应用之后,就可以来这个中间删除某个应用。除了整体删除应用,否则你还是不要试图去了解其中每个文件的意义和价值。很重要地,这些应用会产生一些有意义的文件,你应该把他们收纳到自己的个人区域中。例如QQ中收到的文件,迅雷中进行的下载,网易云中的歌曲等。

三、开放区域。这是真正由用户维护的区域。其中包括用户自己制作的文件。包括来自word,QQ文件,迅雷下载等。你需要为这个区域进行详尽的分类。可能你会这样分类。下载|QQ文件|个人文件>个人文件中再分为|公司|个人|。个人又分为|平面设计|编程等等。你需要确保这儿留下的文件都是有用的文件,并定期的将这部分的文件上传到网盘中或备份。其中,我们十分建议只设置一个下载区域,所有不同软件的下载位置都设置到下载区域。同时,下载区域也兼有缓冲区的功能。我们可以现在下载区域查看一些文章,等我们准备使用并存储这些文章的时候,我们再将之传递到被详细分类的区域。

四、泛云区域。请注意,不只是你的所谓百度网盘,腾讯云才叫做云区域。而应该是与你这个人本身相关联的账号,留下的足迹,收藏,都是你的云区域。通过这种方法,你收藏的网址没必要存储到本地,也没必要存储到百度网盘中。直接存储到谷歌或者其他浏览器账号下就好了。你撰写的文章也没必要存储到本地,而是尽情交给互联网去存储就好了。这就是泛云。同理用GitHub存储代码,用百度文库存储作业,用有道云笔记存储日记,图片网站存储图片,简书存储故事。

 

这便是我推荐的四分天下的文件管理方式。第一区域完全交给系统,不过问;第二区域放置下载的应用,不管应用的具体实现方法,你能做的操作只包括下载或移除软件;第三区域是真正需要自己管理的区域。第四区域则是第三区域的网络的衍生,也是所有第三区域的有价值文件的归宿。

再次补充一点,管理这些区域时,请不要拘束物理分区。例如每个区域要弄一个新的磁盘。这并不需要。重要的是逻辑上的分区。通过这种方法,哪怕只有一个盘,也能干很多盘的事情。

 

使用上封装的思想后,我们真正要频繁管理的区域其实只有第三和第四区域。而第三区域和第四区域的管理其实也不简单。你得有一个针对该区域的框架。

例如我就很推荐在第三区域中使用如下框架。下载区&&缓冲区|回收站区域|具体内容区域,具体内容区域又分为,WORD,EXCEL,PS,编程,具体事件,以及一些根据学科而命名的区域。可以见得,我这儿的具体内容区域是零散的。甚至是不合理的,但至少是直观的。当文件找不到的时候,使用上系统提供的搜索功能就好了,不是么?过于的纠结细节没有价值。

而第四区域我主要使用百度云存储持久信息,其中进行的详细的分类,包括身份证照片这些信息,我都无一例外的存储在了上边。我也用博客来管理维护我的经验。至于其他则都不大维护,只是使用的时候用一下而已,想要维护好全部内容,结果自然是没有精力放在更重要的继续奋进之上。

以上,就是这次的十日谈,希望我这篇关于文件管理的探讨对你有帮助。PS:


PS:那么,手机文件怎么管理呢?我给出的推荐是,不管理。不难发现,手机的下载是高度封装的,应用几乎不知道他所下载的软件下载到了哪儿。也不知道如何设置收集到的文件如何修改存储路径,即便知道,操作也不方便。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手机不要试图做文件管理。所有有价值的文件通过QQ或者百度云的方式传给电脑,想要在手机上打开文件(如阅读电子书时,再从电脑传导到手机进行下载。)使得手机对你而言处于高度封装的方式是很有价值的。手机是办公的附属物,而不应该试图使他成为办公的一部分。


PSS:账号管理。每个人最开始的账号就那么几个,但随着接触的应用变多,就会急剧增多起来,外加一些网页端的应用,你所需要管理的账号群异常庞大。有的账号你担心被盗,但有的账号你更加担心,遗忘。甚至,进一步的,你都会忘记自己是否真实的有过某个账号。

以我自己为例,来了解一下我有那些账号:

独立:QQ 三国杀

基于手机:微信 支付宝 网易(手机号为邮箱)京东 中行卡 农行卡 百度

大公司直属应用:网易系,QQ系,阿里系,京东系,百度系列。分别有一大堆应用。

其他有价值的衍生出来的账号:CSDN(基于QQ)微软(基于QQ邮箱) 秀米(QQ) MOOC(QQ)上线了(手机号)Adobe(基于QQ邮箱 Garry194278)哔哩哔哩(基于手机)拍拍贷(手机号)中信炒股(老手机号)云闪付(老手机号)360(基于手机)

我的账号已经到了如此之多的地步,这还是在很多账号被我遗忘的情况下。在此十份建议,使用频率低的软件就不要维护了,改成用手机重新注册会更好,减少记忆量,其他没有的价值的账号用过就可以抛弃就好了,例如四级报考的账号。减少申请原生账号,多用基于QQ,支付宝,手机的账号。使用一个工作一个生活邮箱也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938169/article/details/8114587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