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中间的职场中年人

最近有很多之前久未联系的朋友联系我,而且需求出奇地相似:找我介绍工作机会。这些人的背景也出奇的相似,都是4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其中有几个是「待业」中,这刺激我写出「卡在中间的职场中年人」。

其实一直想写这篇文章,想了很久了,并非受外部环境的刺激,原因是:其实很久以来,我自己就是典型的「卡在中间的职场中年人」。

先以我的自我反思为起点,说说这群人的特征:

1、35-45岁上下,家庭负担很重,往往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是全家最主要的经济支柱。

2、收入看起来也不错,但学习能力在下降,然后又多处于管理岗位,距离一线工作有一定距离。

3、在原单位,一眼能看到老,对现状也有种种不满。想换工作,又很难在外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

最近几年,这群人可要当心了。

这群人的危险从哪里来?站在企业主的角度,你的收入*1.5 = 他的成本,用年轻人成本更低,上手速度也不慢,还没有官气。如果你是企业主,你会怎样选择?答案非常简单。企业发展顺利还好,企业一旦不顺,潜在的危险就变成现实了。

我的危机感比一般人来得早,我在33-35岁之间,职业发展并不顺利,在35岁想换工作时,却发现并没有特别好的选择,工资与现在差不多,但是压力要大很多。年轻人嘴里经常说的「翻倍」,我从来没有机会遇到。后来想想也正常,自己的起薪一直不低。

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我在33到35岁之间就碰到了危机,而且觉察到了很大的危险?原因在于我毕业之后其实一直比较顺,这和之后的不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又相对一般人更加敏感一些,更加愿意思考未来的问题。

有一段时间,我通过自我的觉醒,找到了财务的三个支柱:工资、兴趣带来的收入和投资收益,来自财务的压力逐渐缓解。当时的危机,表面看是职业危机,深层次其实是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的压力缓解,让职业的压力危机也在缓解。但职业本身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我的未来在哪里?这演变成两个独立的问题:

第一种选择:有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做一辈子,这件事依然有前途?依然有竞争力?第二种选择:有什么样的事情不用做一辈子,但是可以给你带来真正的财务自由。看起来我的终极答案一定在两者之中,或者二选一,或者都选。

我的选择是同时探索二者,第一,寻找真正可以做一辈子的事情,目前看这件事有关传业授道解惑,与写作等相关;第二,寻找有可能给自己带来财务自由的工作机会。

其中第二种,也是很多「职场中年人」的选择,所以你会看到这两年「创业大军」中,有很多都是这个年龄段的人。这样选择有很大的代价,要求自己能「归零」,把自己过去所享有的一切所谓「福利」归零,重新开始,主动选择更高的风险,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我今年年初下定决心换工作的时候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工作才是理想工作?最终的答案是:第一、有前途的行业;第二、靠谱的带头人;第三、能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是我选择对方的理由,那么对方选择我的理由是什么呢?除了能力与岗位的匹配之外,我还需要做出怎样的努力甚至是牺牲?最终答案很简单,有如下三条:第一、降低自己的收入预期,从而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第二、上手一线工作,做具体的事情,而不是坐在那里,发号施令;第三、如饥似渴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地认知水平、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我这半年来的学习劲头,大家都能看到,我在2019年定下了「每天深度学习三小时」的目标,这在以往的所有时间都是无法想象的。

以上,就是一个「卡在中间的职场中年人」的觉醒之路,希望对你也有帮助。

顺便说一句:大家所谈论的这场危机,并没有带来任何新问题,它只是把你过去忽视的,或者不愿意面对的问题,重新拿出来,让你仔仔细细看清楚。

比如,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构建自己的终身收入?如何从企业主/经营主的角度看自己?站在雇员的角度看自己,期待持续升职加薪的同时,也要考虑自己真正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企业付出了多少成本,企业雇佣自己是赔还是赚?赚能赚多少?是不是换其他人可以做得更好,赚的更多而花的更少?

危机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继续忽视这些根本性的问题。

现在的危机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清醒剂,让我们能从根本上思考价值链问题,思考自己在价值链中的位置,自己距离最终的价值创造有多远,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你就知道自己如何创造更大的价值,如何降低创造同样价值的成本,如何更直接地创造价值,如何给更多的用户创造价值。

当明白所有这一切的答案时,我们就不再是「卡在中间的职场中年人」,而是重新变成一个勇往直前的年轻人。

Stay Young, Stay Hungry!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donking/article/details/8613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