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危机定律,见鬼去吧!

目录

一、35岁危机定律

二、35岁危机的源头

三、35岁危机的本质

四、转危为机的策略

五、技术与业务并重

六、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一、35岁危机定律

好像现在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贩卖焦虑,从之前的30岁淘汰,到现在的35岁,到最新的39.9岁,你会发现,年龄趋势怎么在上升啊,对了兄弟,就是那一批人嘛,他们每年涨一岁,可不就是焦虑年龄越来越大了。最早我看到的新闻是说,第一批互联网人都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差不多五十岁左右,要么创业成功,要么在大公司做股东,反正都是实现了经济自由的一波人,包括马老师,都是那一拨。那剩下的呢?有人就开始说了,学不动了,压力大,掉头发之类的话。怪谁呢?真的有那么不堪吗?真的就那么混不下去了吗?我看未必。

二、35岁危机的源头

焦虑的源头在于不自信,在于对未来的不确定,以及中年油腻男人的不安全感所导致。这无可厚非,毕竟年纪大了,拼不动了,不能加班了,还要留出时间陪家里人,可是又不希望自己的薪资下降。哪里有这么好的事?除非,除非你配得上。其实这也是一个行业选择的问题。一直以来,IT行业就有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公司之分,那些看中互联网高收入的程序员们,你们没有想过,其实互联网项目的业务是比较简单的,只是因为市场竞争激烈,需求总是在变化,那么加班,就是必须的。最关键的是,你的加班并不一定能有回报,很可能,加了班,产品一句话打回原形。所以,只要是个差不多的,三年左右工作经验的,绝对可以替换你十年经验的,为啥呀,你已经学不动了,你已经加不起班了,那么被优化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吗?我想问一句,你十年经验的优势在哪?你敢说,你当时入行不是单纯因为这行的收入吗?你不爱这行你怎么走的远?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8722990 查看本文章

三、35岁危机的本质

中年危机的表象你我都很清楚,职位晋升遭遇天花板,薪资待遇上涨乏力,你变得不再畅销了。尤其是各种技术岗,企业雇主基本不考虑招聘 35 岁以上的,你发现自己卖不出更高价格了,低不成高不就,尴尬至极。就像菜市场上的老菜帮子,被人挑三拣四不好卖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唯有清楚中年危机到底是什么,你才能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中年危机看似残酷,但其本质就是市场经济规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不管是自然规律还是社会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商品,你的性价比不高了,跟年轻人比开始缺乏竞争力了。就像你到菜市场买菜,必定选择那些物美价廉的,企业雇主的招人逻辑跟你的买菜逻辑是一样的,合情合理,无可辩驳。问题是你的性价比为什么降低了呢?按数学公式看,性价比等于价值除以价格,性价比降低无非就两个原因:其一,你的价值降低了;其二,你的价格变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发上述两个变化的呢?

四、转危为机的策略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待信心建立起来后,我们再来考虑具体怎么做。学而优则仕,传统告诉我们往管理岗转是一个最佳选择。为什么管理岗可以逃脱中年危机或 35 岁定律的魔咒呢?管理的对象是人,能否管好人的关键在于你对人性是否有足够深厚的认知。人类历史上下五千年,什么东西都变了无数遍,但人性却从未曾改变过,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做管理就是掌握那些永恒不变的知识技能,只有抓住永恒不变的东西,你才能不被这个变化万千的社会所淘汰。

除了人性永恒不变之外,还有没有其他不变的东西呢?虽然科学技术也像人一样一茬一茬的更新换代,甚至节奏更快,但其越往底层的逻辑越稳定不变。就像道家的老子所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能够把握住“一二三”,你就能从容地面对任何变化,你就能通过创新创造出无数变化,你就能做到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基于过往丰富的阅历经验,你可以对其进行梳理、抽象和总结,从中找出那些恒定不变的东西,然后基于此构建出自己的新技能树和价值变现体系,让自己站上新的维度,不需再跟年轻人在同一平面上同质化竞争。

就以程序员为例,35 岁之后就要考虑从开发岗转其他岗了。如果你对某个技术领域特别喜欢,性格相对内向,兴趣爱好单一,那就可以往专精方向发展,成为这个领域的技术专家,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如果你性格外向,兴趣爱好宽泛,那就可以往广博方向发展,成为跨不同领域的架构专家。架构工作就像管理一样,你需要了解每款产品的优缺点,然后调兵遣将让它们默契配合,从而完成各种业务挑战。除此之外,你还可以往咨询、销售或培训等靠近客户的角色转型,客户才是最终付钱给你的人,老板都只是中间环节,越靠近客户就是越靠近价值,越掌握主动权。

当然,转型离不开新技能树的构建,例如:架构设计、技术写作、PPT 制作、咨询演讲等。不管是一万个小时定律,还是十年磨一剑,都告诉我们任何新技能的练就都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五年小成,十年大成,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如果有人指引可能会省时省力些,但终究是无法短期达成的。而且中年转型就像是在崎岖的山路上边开车边换轮胎,毕竟中年人要背负太多的责任和压力,没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就容易车毁人伤。因此,不要等到 35 岁再想起转型,你必须要尽早开始规划储备新的技能了。

五、技术与业务并重

有的人认为技术比业务更重要,但我想说的是:没有技术驱动的公司,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都是业务驱动。业务才能倒逼技术前进。多年经验反复告诫我,鉴定一个功能是不是好功能,唯一的标准是看它能否支撑业务、改善业务、推动业务,也即应用效果。一个产品,只要有30%的功能,让业务用户用起来很爽,感觉帮助很大,就已经是一个不错的产品了。我们都认同,技术驱动业务。但我们不一定明白,正是由于业务的某些强烈需求,才推动技术的发展与落地。说这些,我是想说,作为技术人员,我们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既要追逐腾飞的技术,也要重视落地的业务。如果一个业务人员很懂技术,那将很可能是技术人员的灾难。因为那样的话,业务人员会很强势,又或者那样就没有技术人员什么事了。当然,也不难想象,一个真正懂看数据的测试人员,就好比一个真正懂用算法的业务人员一样难得。

六、做有心人,干困难事,立大格局

金一南教授说:做难事必有所得。干困难事就是自找苦吃,为什么要干困难事?我说就一条,为了克服平淡。平淡是磨灭理想的钝刀子,人的生命99%是平淡。“每天同一时间上班,同样时间下班。干同样的工作,看同样的报纸,写同样的文章,准备同样的课程。即使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也会在时间长河的打磨之中,被平淡冲刷成一块鹅卵石,四面溜光。”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中最大的杀手,既不是耀眼的成功,也不是痛心的失败,而是悄无声息的平淡。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一遍遍地做难事。艰苦的实践,充满风险的实践,给你带来的认知,是仅仅在空调房里品着茶水看材料,永远不可能获得的。“做难事是最有效的耕耘”。生活不能总是一潭死水,生活需要波澜,没有波澜营造波澜。不主动把自己逼上墙角,形势也会把你逼上墙角。就像诗人艾青写的,“当死亡还没有来临,把能量都发挥干净”。

发布了248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32 · 访问量 3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ianshan2010/article/details/1040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