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实验

目录

1 基本配置实验

1.1 实验内容

1.2 实验原理

1.3 关键命令

1.4 配置过程

2 静态路由项配置实验

2.1 实验内容

2.2 实验原理

2.3 关键命令

2.4 配置过程

3 RIP配置实验

3.1 实验内容

3.2 实验原理

3.3 关键命令

3.4 配置过程

4 双协议栈配置实验

4.1 实验内容

4.2 实验原理

4.3 配置过程

5 隧道配置实验

5.1 实验内容

5.2 实验原理

5.3 关键命令

5.4 配置过程


1 基本配置实验

1.1 实验内容

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由两个以太网接口的路由器R互连两个独立的以太网而成,终端A和终端B分别连接在两个独立的以太网上,实现终端A与B之间IPV6分组的传输过程

1.2 实验原理

启动路由器的IPV6功能后,两个路由器接口自动生成链路本地地址。终端一旦选择自动配置选项,能够自动生成链路本地地址。在手工配置两个路由器接口的全球IPV6地址和前缀长度后,终端通过邻站发现协议获取和该终端连接在相同以太网上的路由器接口的全球IPV6地址浅醉和链路本地址,终端根据该路由器接口的全球IPV6地址前缀生成全球IPV6地址,并将该路由器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作为默认网关地址,在此基础上实现连接不同以太网上的两个终端之间的IPv6分组的从传输过程。

1.3 关键命令

1 配置IPV6地址和启动路由器接口的IPV6功能

全局模式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接口配置模式

no shutdown  

ipv6 address 2001::1/64   //指定接口配置全球IPv6地址 2001::1和地址前缀长度64

ipv6 enable   //启动指定接口的IPv6功能,该接口自动生成链路本地地址

2 启动IPv6分组转发功能

全局模式

ipvl unicast-routing  //启动路由器转发单播IPv6分组的功能

1.4 配置过程

路由器

2 静态路由项配置实验

2.1 实验内容

IPV6的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由两个路由器互连三个不同的网络而成,其中网络2001::/64和网络2002::/64分别连接在两个不同的路由器上。实现连接在网络2001::/64上的终端A和连接在网络2002::/64上的终端B之间的通信过程。

2.2 实验原理

如图所示,网络2001::/64和网络2002::/64分别连接在两个不同的路由器上,因此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必须包含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该路由项可以通过路由协议生成或者手工配置。

和IPV4互联网络相同,终端A至终端B  IPV6分别占有传输路径由三段路径组成。分组经过这三段路径时,源和目的地址不变,但封装IPV6分组的MAC帧的源和目的地址分别是这三段路径起始和终结点的MAC地址

2.3 关键命令

全局模式

ipv6 route 2002::/64 2003:2   //配置静态路由项 2002::是地址前缀,64是前缀长度

2.4 配置过程

路由器0

路由器1

3 RIP配置实验

3.1 实验内容

互联网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0 1  2 分别连接网络2001::/64 2002::/64  和2003::/64 用2004::/64互连这三个路由器,每一个路由器通过RIP建立指明通往其他两个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路由项。 pc3可以选择这三个路由器连接网络2004::/64的三个接口中的任何一个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作为默认网关地址。实现连接在不同网络上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过程。

3.2 实验原理

由于RIP的功能是使得每一个路由器能够在直连路由项的基础上,创建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因此,路由器的配置过程分为两部分:一 通过配置路由器接口的IPV6地址和前缀长度自动生成直连路由项   二 通过配置RIP相关信息,启动通过RIP生成用于指明通往没有与其直接连接的网络的传输路径的动态路由项过程。

3.3 关键命令

1 启动RIP路由进程

全局模式

ipv6 router rip a1    //启动RIP路由进程,并进入RIP配置模式,a1是RIP进程标识符,用于唯一标识启动的RIP路由进程

2 指定参与RIP创建动态路由项过程的接口

 全局模式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接口配置模式

IPv6 rip al enable 

3.4 配置过程

路由器0

路由器1

路由器2

4 双协议栈配置实验

4.1 实验内容

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每一个接口通过配置IPv4地址和子网掩码IPv6地址和前缀长度  以此表示路由器接口同时连接IPv4网络和IPv6网络。分别实现IPv4网络内和IPv6网络内终端之间的通信,但IPv4与IPv6网络之间不能相互通信

4.2 实验原理

每一个物理路由器相当于被划分为两个逻辑路由器,每一个逻辑路由器用于转发IPv4或IPv6分组,因此

路由器需要分别启动IPv4和IPv6路由进程,分别建立IPv4和IPv6路由表。

一个逻辑互联网实现IPv4网络互连,另一个逻辑互联网实现IPv6网络互连

4.3 配置过程

路由器0

路由器1

5 隧道配置实验

5.1 实验内容

隧道技术实现过程的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路由器 0 和路由器 1 的接口0/0分别连接IPv6网络2001::1/64和2002::1/64

路由器0的接口 0/1  和路由器1 的接口0/1 和路由器2构成IPv4网络  创建路由器0 0/1接口和路由器1 0/1接口之间的隧道 ,为隧道两端分配IPv6地址 2003::1/64 和2003::2/64   

对于路由器0,通往IPv6网络2002::1/64的传输路径的下一段是隧道的另一端,因此下一跳地址为2003::2/64

对于路由器1 ,通往IPv6网络2001::1/64的传输路径的下一跳是隧道的另一端,因此下一条地址为2003::1/64

通关隧道,实现终端A与终端B之间IPv6分组传输过程

5.2 实验原理

用隧道实现两个IPv6孤岛互连,分别在路由器0 1之间定义IPv4隧道,隧道两个端点的IPv4地址分别为192.168.1.1和192.168.2.2

同时在路由器中设置到达隧道另一端的IPv4路由项。 对于IPv6网络,IPv4隧道等同于点对点链路,因此,IPv4隧道两端还需分配网络地址前缀相同的IPv6地址,如2003::1/64和2003::2/64  

当终端A需要给终端B发送IPv6分组时,终端A构建以终端A  IPv6地址为源地址,终端B IPv6地址为目的地址的IPv6分组,并根据自动获取的默认网关地址将该IPv6分组传输给路由器 0 .路由器0用IPv6分组的目的地址检索IPv6路由表,找到下一条路由器,但发现连接下一条路由器的是隧道1.根据路由器1配置隧道1时给出的信息(源地址为192.168.1.1 目的地址为192.168.2.2 )路由器将IPv6分组封装成隧道格式。

由于隧道1是IPv4隧道,因此,隧道格式外层首部是IPv4首部。由IPv4网络实现隧道格式经过隧道1的传输过程,级路由器0的接口0/1至路由器1的接口0/1的传输过程

5.3 关键命令

全局模式

interface tunnel 1   //创建一个编号为1的隧道,进入该隧道的隧道配置模式

tunnel source FastEthernet 0/1  //指定隧道的源端为当前路由器的接口fast 0/1

tunnel destination 192.168.2.2  //指定隧道的目的端是IPv4地址为192.168.2.2的路由器接口

tunnel mode ipv6ip  //指定隧道的封装模式IPv6IP IPv6IP是 IPv6-over-IP封装模式,即将IPv6分组作为净荷,直接封装在以隧道端IPv4地址为源IP地址,以隧道目的端的IPv4地址为目的IP地址的IPv4分组中。

ipv6 address 2003::1/64

exit

5.4 配置过程

路由器0

路由器1

路由器2

发布了121 篇原创文章 · 获赞 58 · 访问量 4万+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9112646/article/details/104074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