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学习-前导

需要掌握的7大知识点

  1. 面向对象的四大特性:封装、抽象、继承、多态
  2. 面向对象编程与面向过程编程的区别和联系
  3. 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设计、面向对象编程
  4. 接口和抽象类的区别以及各自的应用场景
  5. 基于接口而非实现编程的设计思想
  6. 多用组合少用继承的设计思想
  7. 面向过程的贫血模型和面向对象的充血模型

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是指导我们代码设计的一些经验总结。对于每一种设计原则,我们需要掌握它的设计初衷,能解决哪些编程问题,有哪些应用场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项目中灵活恰当地应用这些原则。
常用的设计原则:

  • SOLID 原则 -SRP 单一职责原则
  • SOLID 原则 -OCP 开闭原则
  • SOLID 原则 -LSP 里式替换原则
  • SOLID 原则 -ISP 接口隔离原则
  • SOLID 原则 -DIP 依赖倒置原则
  • DRY 原则、KISS 原则、YAGNI 原则、LOD 法则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针对软件开发中经常遇到的一些设计问题,总结出来的一套解决方案或者设计思路。大部分设计模式要解决的都是代码的可扩展性问题。
经典的设计模式有 23 种。它们又可以分为三大类:创建型、结构型、行为型。

1. 创建型
常用的有:单例模式、工厂模式(工厂方法和抽象工厂)、建造者模式。

不常用的有:原型模式。
2. 结构型
常用的有: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者模式、适配器模式。
不常用的有: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3. 行为型
常用的有:观察者模式、模板模式、策略模式、职责链模式、迭代器模式、状态模式。
不常用的有: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命令模式、解释器模式、中介模式。

编程规范

编程规范主要解决的是代码的可读性问题。编码规范相对于设计原则、设计模式,更加具体、更加偏重代码细节。

即便你可能对设计原则不熟悉、对设计模式不了解,但你最起码要掌握基本的编码规范,比如,如何给变量、类、函数命名,如何写代码注释,函数不宜过长、参数不能过多等等。

对于编码规范,考虑到很多书籍已经讲得很好了(比如《重构》《代码大全》《代码整洁之道》等)。

代码重构

在软件开发中,只要软件在不停地迭代,就没有一劳永逸的设计。随着需求的变化,代码的不停堆砌,原有的设计必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需要进行代码重构。重构是软件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持续重构是保持代码质量不下降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避免代码腐化到无可救药的地步。而重构的工具就是我们前面罗列的那些面向对象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编码规范。实际上,设计思想、设计原则、设计模式一个最重要的应用场景就是在重构的时候。

使用设计模式虽然可以提高代码的可扩展性,但过度不恰当地使用,也会增加代码的复杂度,影响代码的可读性。在开发初期,除非特别必须,一定不要过度设计,应用复杂的设计模式。而是当代码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再针对问题,应用原则和模式进行重构。这样就能有效避免前期的过度设计。

对于重构这部分内容,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 重构的目的(why)、对象(what)、时机(when)、方法(how);
  • 保证重构不出错的技术手段:单元测试和代码的可测试性;
  • 两种不同规模的重构:大重构(大规模高层次)和小重构(小规模低层次)。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Utah-Lee/p/1239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