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 经济学

去中心化金融(DeFi)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是:去中心*化金融的收益创造从何而来?或者,是什么构成去中心化金融的经济生产力?*或者,去中心化金融产生了什么经济利益?

在很多现实的实践和理论建构里面,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理解和找到窍门。在面临 defi 项目年化收益百分之几万的指数级回报,甚至很多人无知的把这一类型归纳为庞氏经济学。

我们清楚一个事实,一个孤立系统是能是守恒的,并且任何孤立系统都会朝着熵最大化的方向发展。

这符合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所以我们可以 DeFi 经济学的问题可以转换为:

如何将 DeFi 连接到更广泛的金融系统?
外部的金融系统如何会不断的输入资金?
这些资金如何能够形成正向的循环?

由于区块链世界的基本逻辑是开放和叠加,所有的协议都可以相互调用,最后就像乐高积木一样,一小块一小块的乐高积木组件,最后拼出了精美的造型。

DeFi 世界通过DEX、Oracle、NFT、稳定币等和全世界的金融系统体系连接在一起,你可以创建或调用这四个方面的组件,就可以无缝的进入整个金融的循环体系。

对于 AFA 来说,有关键的几个环节。

第一个关键的环节是协议控制流动性(POL)。这一个环节把协议和 DEX 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POL 带来巨大的优势,就是会平抑流动性波动带来的无常损失,同时也就平抑了非客观情况带来的投资损失。

同时,由于每一个 AFA 都拥有内在价值,使得协议最终可以通过与市场的交互,使得 AFA 回归内在价值。在中间,Oracle 提供了价格映射的功能。

第二个关键的环节是债券销售和质押回报之间政策调节。

它可以概括为:

  • 因为内部分配原理使得质押(回报政策)有着重大的回报
  • 人们对于 AFA 的需求将会上涨
  • 债券销售(价格政策)将会有重大的回报
  • 金库(收入)将会取得显著增长
  • 又确保了质押回报可以获得重大回报

在这个反身性的经济飞轮中,原理是通过政策协调,从而使得谢林点(Schelling point)的产生。

谢林点:Schelling point),是博弈论中人们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的选择倾向,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谢林于1960年在《冲突的策略》一书中提出的。在该书中(57页),谢林描述“每个人期望的聚焦点是他人期望他本人期望被期望做出的选择。”这种概念后来以谢林的名字命名。

谢林点就是区块链的共识点。人们的期望的聚焦点驱于一致的时候,这个点就会产生集合效应。这是一个协调博弈的过程。在香港,大家普遍选择九龙旺角的九龙塘地铁站,或者港岛的铜罗湾,这些就是谢林点,在纽约,中央车站,纽约的中央车站是一个谢林点,在上海,人民广场会是一个谢林点。

在 AFA 这个经济模型中,质押(3,3)的回报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协议允许 DAO 进行精准的政策杠杆和国库调节,用以促进谢林点的产生。

第三个关键的环节是创造AFA 的外部性

如果 AFA 仅靠政策调节形成的反身性,它会有一个峰值。这从过去 olympus 等 defi2.0的项目经验就可以看出来。Olympus 的TVL 可能在1B 级别,而 terra 的 TVL在50-60B 级别甚至更高。这个量级产生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外部性。

Alfa 把AFA 的外部性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来思考与推进。这样才能突破原来的增长飞轮的阀值。

当 AFA 在整个金融体系里参与的越深,使用的越广,那么 AFA 的外部性就越明显。事实上这也是美联储的逻辑,美联储之所以在全球范围能够收取铸币税,源于美元的外部性。

由于 DeFi 带来的无边界和无时延的全球性统一金融市场,使得 Defi 的发展最终会取代传统的中心化金融。中心化金融最终将只会成为 DeFi 的资产验证层。从而使得 DeFi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经济生产力。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ruce123456/article/details/12451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