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有哪些特征

校园信息化是实现校园现代化的基础,将科技应用在校园建设中是必然选择,也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必要措施,要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就需要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那么校园信息化有哪些特征呢?
当前的信息化理念、信息化思路、信息化实践正在转变,“互联网+”时代校园信息化工作的有效推进将围绕着用户、业务、数据、应用展开。
01以用户服务为中心
以用户服务为中心,是校园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也是体现“以人为本”教育发展理念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在极度扁平化的网络环境下如何规划信息化工作。
以“用户”为中心体现在两个层面上:
其一,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校园信息化的用户群发生了由部门到个体、由局部到全部的变化,自然用户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单一到现在的多样,由原来的“要我用”到现在的“我要用”,需要信息化工作者密切关注用户需求、跟踪分析用户需求进而引导激发用户需求,在尊重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需求。用户需求是信息化工作的开始,也是衡量信息化工作是否“在轨”的重要指标。
校园信息化有哪些特征
其二,以用户的体验为中心。用户体验良好的前提是对用户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描述,在整个校园信息化工作中有各种角色的用户,教职工、学生、校领导、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等,要考察用户的全生命周期,建立针对角色用户的节点模型,个性化的服务模型决定了用户的体验和服务的质量,也决定了信息化服务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02以业务融合为主线
在信息化应用组织分割、条块分割的状况下,如何重新规划业务流程、重新封装业务功能是当下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业务是根本基础,业务是主线牵引,应用建设要遵循业务的本质,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及相关技术进行业务融合。原有业务应用功能碎片化。校园信息化特征是什么?要抛开组织机制枷锁,将原有业务系统功能进行碎片化、细粒度化,跨越部门职责权限,重新梳理业务处理的真正流程,将碎片化功能接入服务管理平台转变为“服务”的形式进行统一管理。
03以数据分析为支撑
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校园中的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组装起来,通过大数据挖掘等分析技术,在网络空间中建立校园的虚拟映像,以便从多个层面来把控学校的运行情况。
校园信息化有哪些特征
数据分析对教育教学有支撑作用。通过对学生图书借阅、选课、考试成绩等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调整优化;通过对学生资源获取、在线学习情况等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而改进教学内容。
04以提升应用为目标
校园信息化特征是什么?信息化工作要拉近用户与应用的距离,增加用户与应用的亲和度,提升用户对校园信息化的黏性,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角色决定应用内容。当前用户登录应用系统看到的功能是一致的,只不过根据权限有的功能可以使用有的功能不能使用。要提升应用的信度和效度,不做“无用功”,就必须推送与用户角色适配的轻应用。
校园信息化有哪些特征
二是互联网化应用模式。移动互联网时代,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是实时“在线”的,要提升信息化应用效果,就要保证应用的实时响应,通过短信、邮件、推送、微信、钉钉等多种方式让信息“零时差”直达用户。
三是用户参与应用评价。现有的信息化应用中少对应用本身以及应用提供者进行的评价,用户在应用中的参与感差、积极性不高。要提升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就要赋予用户在业务应用中的“主人翁”地位,用户可以发起一个事务处理流程,可以查看事务处理的过程,可以对办事人员进行催促,可以对处理结果提出意见,还可以对业务应用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切实衡量应用服务的质量,进而达到提升应用的目标。
总之,校园信息化工作是一项很接地气的工作,一味地追时髦赶潮流炒作概念、过度包装,只会造成外表的鲜亮、内里的哀怨,也只会留下信息化是 “砸钱”这样的负面印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4682719/247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