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发饼干(LeetCode 455)

假设你是一位很棒的家长,想要给你的孩子们一些小饼干。但是,每个孩子最多只能给一块饼干。对每个孩子 i ,都有一个胃口值 gi ,这是能让孩子们满足胃口的饼干的最小尺寸;并且每块饼干 j ,都有一个尺寸 sj 。如果 sj >= gi ,我们可以将这个饼干 j 分配给孩子 i ,这个孩子会得到满足。你的目标是尽可能满足越多数量的孩子,并输出这个最大数值。

注意:

你可以假设胃口值为正。
一个小朋友最多只能拥有一块饼干。

示例 1:

输入: [1,2,3], [1,1]

输出: 1

解释:
你有三个孩子和两块小饼干,3个孩子的胃口值分别是:1,2,3。
虽然你有两块小饼干,由于他们的尺寸都是1,你只能让胃口值是1的孩子满足。
所以你应该输出1。
示例 2:

输入: [1,2], [1,2,3]

输出: 2

解释:
你有两个孩子和三块小饼干,2个孩子的胃口值分别是1,2。
你拥有的饼干数量和尺寸都足以让所有孩子满足。
所以你应该输出2.

思路:对饼干数组和糖果数组升序排序,更明显的观察某个孩子可以被某个糖果满足
需求因子数组g = [2, 5, 9, 9, 10, 15];糖果大小数组s = [1, 3, 6, 8, 20]。核心目标:让更多孩子得到满足,有如下规律:

1.某个糖果如果不能满足某个孩子,则该糖果也一定不能满足需求因子更大的孩子。如,糖果1(s = 1)不能满足孩子1(g = 2),则不能满足孩子2、孩子3、…、孩子7;糖果2(s = 3)不能满足孩子2(g = 5),则不能满足孩子3、孩子4、…、孩子7;…

2.某个孩子可以用更小的糖果满足,则没必要用更大糖果满足,因为可以保留更大的糖果满足需求因子更大的孩子。(贪心!)如,孩子1(g = 2),可以被糖果2(s = 3)满足,则没必要用糖果3、糖果4、糖果5满足;孩子2(g = 5),可以被糖果3(s = 6)满足,则没必要用糖果4、糖果5满足;…

3.孩子的需求因子更小则其更容易被满足,故优先从需求因子小的孩子尝试,用某个糖果满足一个较大需求因子的孩子或满足一个较小需求因子的孩子效果是一样的(最终满足的总量不变)。(贪心!)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ContentChildren(vector<int>& g,vector<int>& s) {
    
    
		sort(g.begin(),g.end());
		sort(s.begin,s.end());
		int child = 0;	//表示已满足了几个孩子
		int cookie = 0;	//表示用了几颗糖果
		while(child != g.size() && cookie != s.size()) {
    
    
			if(g[child] <= s[cookie]) {
    
    
				child++;
			}
			cookie++;
		}
		return child;
	}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7924213/article/details/10780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