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笔记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常常苦恼自己工作效率低下、与人沟通不畅等等,我也时常遇到类似的问题。

最近读完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深有体会。我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于我们人生的重要性。对于我来说,用一篇文章概述这本书,是一种挑战和锻炼,促进成长进步。

习惯一:  积极主动

生物学有个词叫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如光、温度、声音、食物、化学物质、机械运动、地心引力等)所发生的反应。

植物的向性、动物的趋性、高等动物和人的反射都是应激性,应激性的高级与否,也就决定了动植物的高级程度。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简单说就是反应。

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问题,换句话讲,在工作中,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为公司集体创造价值、利润。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尤其是面对棘手问题时。有些人消极处理,得过且过,等到事情败露或是工作不得不惨淡收场时,才以悲情的神情接受苦果甚至把责任推给别人

。当失败成为常态,推诿成为习惯,那么存在的价值便没有了,没有人愿意和害群之马为伍。积极主动的人则是另一番景象。事情虽然处理起来艰难,但困难有百种,方法就有第101种。

某戒酒组织的祷词是这样的:“上帝啊,请赐我平静的心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赐我勇敢的心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我智慧的心去辨别它们”。在工作上,称之为:顺势而为。

又如渔父对屈原所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日常工作、生活中,自然不会涉及大义大节,保持原则,顺势又积极主动是值得推崇的做法。

艾莉诺·罗斯福曾说:除非你愿意,否则没人能伤害你。面对外部刺激,悲惨的遭遇、他人的构陷、工作的不顺,都不应成为停滞不前,沉沦堕落,消极厌世的理由,含泪前行,负重努力,积极主动,待到山花烂漫时,往事必定如烟。

习惯二:  以始为终

我们常常自勉: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呢?是背起行囊出发时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梦想,是扬起风帆起航时内心鼓起的无限热情和斗志满满。

太多人成功后,感到空虚无力,不知所措;实现理想后,便迷茫沉沦,失了方向。以可以具象的事物,比如赚一个亿、成为企业家等为人生之“始”,一旦达成,很可能陷入晚节不保或是后续无力的状态。

史蒂芬·柯维提出,以终为始是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人生的各种角色,编写自己人生的剧本。

那么不管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有内在的“舵”来把握方向,“发动机”来提供前进的动力。

以终为始最有效的方法纠结死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宣言主要说明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品德),成就什么样的事业(成就)及为此奠基的价值观和原则。

正确的个人使命宣言便是在以后风雨多变,命运多舛的岁月里,不变的指引。使人经历悲痛不至于戚戚伤怀、停滞不前,使人经历喜乐荣光不至于得意忘形、忘乎所以。

确立正确的中心很重要。

以家庭为中心,视野则拘于室内,家庭日常都会成为影响生活、工作的幸福感;

以工作为中心,则容易成为“工作狂”,忽视家人、朋友,失了生活的乐趣;

以金钱为中心,金钱多寡,常常与人攀比,患得患失;

以名利为中心,飘忽起落,常在瞬间,难得长久喜乐;

以自我为中心,则自私自利,狭隘阴郁,终究落得孤家寡人的下场;

唯以原则(人类共识的基本准则)为中心,可以逢凶化吉,遇险呈祥,谦逊坚忍,果敢自持,终得人生大圆满。

习惯三:  要事第一

工作中时常见到的景象是:同样的工作量,有人处事有条不紊、忙而不乱,有人则忙似一团乱麻、手忙脚乱。

很显然,这是工作安排和时间管理上的差异。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自我管理的实质就是自律和条理。而时间管理的精髓是如何分辨轻重缓急与培养组织能力。

第四代时间管理理论,也是我们现在通用的就是把事情分布在四个象限里: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意味着必须马上去做,重要意味着必须重视。

重要紧急的事情则就显而易见需要集中精力立即完成,次之紧急不重要,再次重要不紧急,最后再做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情。

勇于说“不”,也很重要。若想集中精力做好当务之急,就要排除外界不必要的干扰,就需要学会说“不”。

我有类似的经历:本来自己正在忙于紧急重要的事情,突然有人请帮个小忙,不好拒绝便中断了自己手头的工作去帮忙,回来发现自己的工作乱了头绪,也耽误了完成的进度。

个人管理有四个步骤:

一、确认角色:在某项工作中承担什么责任;

二、选择目标:因循角色,判定自己需要完成的目标;

三、安排进度:每项工作都可以细化成小的目标和小的时间节点,步步为营,方能稳步完成;

四、每日调整:工作进程中,常常有些意外或变更,只有适时调整(调整角色、目标、进度),顺应变化。

授权是高效能的秘诀,授权是管理与事必躬亲的最大不同。不放心孩子洗碗拖地的父母,不放手下属自主安排、处处指令的领导必然是过得苦累不堪。我们经历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高效能的管理者重在建立良好的制度,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是在过程中太多的干涉,这样作为管理者省心省时省力,作为执行者也得到了成长和进步,所谓“用人不疑”便是这个道理,信任是促使人进步的最大动力。

习惯四:  双赢思维

流行的影视作品大多是非你即我、不共戴天的故事逻辑,这是戏剧所需要的激发的矛盾。

而在“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却不必这样。商业里的竞争不必你死我活,平的世界里,市场有无限大,足够万千企业共存;

生活里的恩怨不必你死我活,大到无边无际的宇宙里,久到沧海桑田的岁月里,你我不过沧海之一粟。

人是社会性动物,两败俱伤、损人利己、独善其身、舍己为人、好聚好散都不是健康的发展路径,不得长久,唯有利己利人,双赢才是发展进步的王道,也是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双赢的原则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由此建立“双赢关系”,进而衍生“双赢协议”,以“双赢体系”为培育的环境,通过“双赢过程”来完成,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双赢品德有三个基本特征:诚信,成熟,知足。诚信方能开诚布公,成熟才能敢作敢为、善解人意,知足才有胸怀宽广,才能常乐。双赢体系是健全的组织机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才能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下,激发每一个组织成员的潜能。

习惯五:  知彼解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有经历悲痛、喜悦、失落、得意,不同的经历形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命运影响不同的思维(其实,双向相互影响),人心隔肚皮,我们很难了解别人。

即使是自己,我们又是否了解呢?很多人都会迷惑。有句台词:我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讨厌的那个人。虽然并不完全认同,但由此可知人是不断变化的,甚至给自己戴上一层又一层的面具,有一天想拿下来却不知哪一层是真正的自己。

移情聆听是知彼的要点,也是人际交往的最高层次。我们常常会说:感同身受,然后接着是一碗浓郁的心灵鸡汤;

我们常常会说:你听懂了吗?而不是我说明白了吗?我们常常以我为主的做出回应,只是为了做出回应。移情不是同情,是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深入地理解对方,而不是生硬的情感认同。

唯有心和心的深刻交流,才能增进彼此的理解,才能拉近彼此的关系。了解自己,则需要坦诚的面对自己的优点缺点,坦然的接受自己所处的环境,认真倾听自己内心的需求,正视自己存在的问题,勇敢的去改变自己。

习惯六:  统合综效

鲜花有它的香气逼人,大树有它的枝繁叶茂,小草有它的滴翠连天,狮子老虎大象各有

特色,才有大自然迷人的美。而成就大自然的美的就是其中所有生物存在的差异不同。

统合终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统合终效的沟通就是敞开胸怀,接纳一切奇怪的想法,也贡献自己的意见,博采众议,才能尽可能的完善。

相互提防是最低层次的沟通,相互尊重是彼此求同存异,统合终效则可以达到双赢的结果。

以理解为前提,尊重个体的差异,接受不同的想法,尝试不同的路径,以积极的心态去拥抱不同,最后会得到双赢的结果,皆大欢喜。

习惯七:  不断更新

很多人的工作生活目标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往往稳定、幸福的状态很可能被意外打破,因为人生是不可逆的如流水向前,人生是个动态。

想要一劳永逸的幸福结果,往往得到的是猝不及防的悲痛恶果。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学习思考、适应改变、处理事务的能力,才能以不变之姿应对万般改变。

自我提升有四个层面:身体、精神、智力、社会/情感。身体层面,通过健康饮食,良好作息习惯,合理锻炼就可以做到。

精神层面,一日三省吾身,灵魂深处和自己对话。当内心平静,一切偃旗息鼓,便能感受到无穷祥和。

智力层面,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深刻思想、净化心灵,阅读优秀的学术著作可以拓展思维、启迪智慧,各类书籍都能带来裨益。

社会/情感层面,来自于与他人共处、沟通,有效的交流促进人际关系的紧密,增进情感的共鸣,也会增强个人的安全感。自我实现的部分也更多在此层面。

这四个层面与马斯洛的需求层面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不谋而合。

- END -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yihr/p/9221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