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KMP

简介

KMP算法是拿来处理字符串匹配的。换句话说,给你两个字符串,你需要回答,B串是否是A串的子串(A串是否包含B串)。比如,字符串A=”I’m matrix67”,字符串B=”matrix”,我们就说B是A的子串。

操作原理


假如,A=”abababaababacb”,B=”ababacb”。两个指针i和j表示,A[i-j+ 1..i]与B[1..j]完全相等。就是说,i不断增加,j随着i变化,现在检验A[i+1]和B[j+1]。当A[i+1]=B[j+1],i和j各加一;当j=m,则B是A的子串,还能知道匹配位置。当A[i+1]<>B[j+1],就减小j使A[i-j+1..i]=B[1..j]。
当 i=j=5: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A[6]<>B[6]。j不能等于5了,要改成比它小的值j’。j’当然越大越好。B [1..5]=”ababa”,头3个字母和末3个字母都是”aba”。j’为3时,A[6]=B[4]。于是,i变成6,j变成 4: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j’取值与i无关,只与B串有关。可以预处理出数组P[j],表示B数组第j+1个字母不能匹配时,j’最大值。P[j]是所有满足B[1..P[j]]=B[j-P[j]+1..j]的最大值。
然后,A[7]=B[5],i和j各加1。这时又出现了A[i+1]<>B[j+1]的情况::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由于P[5]=3,因此j’=3: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但j’=3仍不满足A[i+1]=B[j+1],则再次减小j’,将j’再次更新为P[3]: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1 2 3 4 5 6 7

现在,i是7,j变成1。而A[8]仍不等于B[j+1],所以j’必须减小到P[1],即0:

 i = 1 2 3 4 5 6 7 8 9 ……
 A = a b a b a b a a b a b …
 B =           a b a b a c b
 j =         0 1 2 3 4 5 6 7

终于,A[8]=B[1],i变为8,j为1。事实上,有可能j=0仍不满足A[i+1]=B[j+1](比如A[8]=”d”时)。因此,当j=0就增加i值忽略j直到出现A[i]=B[1]。
代码很短:

    p[0]=-1;
    for (i=1,j=0;i<=len1;)
    { 
        if(j==-1) ++i,j=0;
        if(s1[i]==s2[j+1]) ++i,++j;
        else j=p[j];
        if(j==len2) printf("%d\n",i-j),j=0;
    }

最后的j:=P[j]是为了让程序继续做下去,因为我们有可能找到多处匹配。
这个程序或许比想像中的要简单,因为对于i值的不断增加,代码用的是for循环。因此,这个代码可以这样形象地理解:扫描字符串A,并更新可以匹配到B的什么位置。

现在,我们还遗留了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为什么这个程序是线性的;二,如何快速预处理P数组。
为什么这个程序是O(n)的?其实,主要的争议在于,while循环使得执行次数出现了不确定因素。我们将用到时间复杂度的摊还分析中的主要策略,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观察某一个变量或函数值的变化来对零散的、杂乱的、不规则的执行次数进行累计。KMP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可谓摊还分析的典型。我们从上述程序的j 值入手。每一次执行while循环都会使j减小(但不能减成负的),而另外的改变j值的地方只有第五行。每次执行了这一行,j都只能加1;因此,整个过程中j最多加了n个1。于是,j最多只有n次减小的机会(j值减小的次数当然不能超过n,因为j永远是非负整数)。这告诉我们,while循环总共最多执行了n次。按照摊还分析的说法,平摊到每次for循环中后,一次for循环的复杂度为O(1)。整个过程显然是O(n)的。这样的分析对于后面P数组预处理的过程同样有效,同样可以得到预处理过程的复杂度为O(m)。
预处理不需要按照P的定义写成O(m^2)甚至O(m^3)的。我们可以通过P[1],P[2],…,P[j-1]的值来获得P[j]的值。对于刚才的B=”ababacb”,假如我们已经求出了P[1],P[2],P[3]和P[4],看看我们应该怎么求出P[5]和P[6]。P[4]=2,那么P [5]显然等于P[4]+1,因为由P[4]可以知道,B[1,2]已经和B[3,4]相等了,现在又有B[3]=B[5],所以P[5]可以由P[4] 后面加一个字符得到。P[6]也等于P[5]+1吗?显然不是,因为B[ P[5]+1 ]<>B[6]。那么,我们要考虑“退一步”了。我们考虑P[6]是否有可能由P[5]的情况所包含的子串得到,即是否P[6]=P[ P[5] ]+1。这里想不通的话可以仔细看一下:

    1 2 3 4 5 6 7
 B = a b a b a c b
 P = 0 0 1 2 3 0 0

P[5]=3是因为B[1..3]和B[3..5]都是”aba”;而P[3]=1则告诉我们,B[1]和B[5]都是”a”。既然P[6]不能由P [5]得到,或许可以由P[3]得到(如果B[2]恰好和B[6]相等的话,P[6]就等于P[3]+1了)。显然,P[6]也不能通过P[3]得到,因为B[2]<>B[6]。事实上,这样一直推到P[1]也不行,最后,我们得到,P[6]=0。
怎么这个预处理过程跟前面的KMP主程序这么像呢?其实,KMP的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B串“自我匹配”的过程。它的代码和上面的代码神似:

    int i,j;p[0]=-1;
    for (i=0,j=2;j<=len2;)
    {
        if(i==-1) ++j,i=0; 
        if(s2[i+1]==s2[j]) 
        {
            p[j]=i+1;
            ++i,++j;
        }
        else i=p[i];
    }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dy1206473601/article/details/7498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