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相比追求稳定的父母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选择逃离。

逃离家乡,逃离北上广,逃离奇葩公司,逃离线下社交。

当80后成为随便老板怎么骂都要微笑面对的中年人,当90后在纠结要不要从待了两年的公司跳槽,去年刚刚工作的95后已经因为“食堂的饭不好吃”,换三份工作了。

逃离上瘾。可逃离的后果真的要比逃离前要好吗?

今天,轻读实验室成员crazy鱼为你带来一本叫《奔月》的逃离之书,或许你能从中找到答案。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我身边的朋友里,叶子是最想逃离眼下生活的。

从前读书不如她的女生,转眼嫁给了本地富豪,不用工作就穿戴了当季最流行的衣服和包包;

而叶子的父母当初为了让她出国深造,变卖了家里的一套房子,她留学归来,到北京工作,才拿到了第一笔收入。

从前的同班同学结婚生子,生活重心都放在了家庭和孩子上;而叶子每天六点多就起来,黑着眼圈,挤公交,挤地铁,熬夜做PPT,常常被甲方骂得狗血淋头。

好多次,她和我说想要辞职,逃离现状。可真辞职了,又证明自己当初的选择是错的。

我相信每个人不止一次萌生过这样的念头:当现状糟糕到无法忍受,就希冀用一次逃离彻底解决。

人类学家项飙提出过一种叫“工作洞”的理论:

人们工作,就像跳进一个洞里,发疯般地工作,咬牙,期待着几年后从洞里爬出去。他们坚信,幸福将开始在自己从洞里爬出来的那一刻。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最近看了一部关于都市人逃离的短片,时长不到5分钟,却戳中很多网友的心。大多数人从视频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视频讲述的是4个关于逃离的故事。

▼▼▼▼

生活不如意,第11次想要逃离这座城市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工作不顺心,第7次想要离职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创业遭挫折,第26次想要解散公司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婚姻变麻木,第33次想要离婚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职场、爱情、大都市以及循规蹈矩的日常生活,正是很多成年人时刻都想逃离的围城。

民政部公布的“2017 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结婚数据同比下降7.0%;离婚数据却同比增长了5.2%。

而在前两年互联网全民狂欢的“逃离北上广”的呼声下,伴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逃离一线城市的人口达到2012—2014年总和的1.82倍。(来源:BOSS直聘,上海房地产研究院)

可逃离之后的那些年轻人,真的能逃出从前身陷的焦虑和压力吗?

互联网放大了他人的光鲜和自己的弱点。

外界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深入,难以规劝自己“耐心磨合”、“在等一等”,更愿意相信自己还未找到“Mr Right,所以最优解变成了离开前往下一站,总能遇到合适的。

要知道这曾经是你发誓想要扎根的城市,许下誓言一辈子不离不弃的感情。

你现在想要仓皇逃离的,正是当初你最坚定选择的。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写了一本《奔月》的书,描述了正是都市人孤独、疏离、无力逃脱又渴求打破的故事。

这本书告诉你,即使你真的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你还是会萌发上百次逃离的念头。

女主人公小六的生活在旁人看来没有什么大问题。

她工作算不上成功,但也有晋升的可能。丈夫贺西南对她很好,事业有成。夫妻感情也没什么间隙,她也不必陷入到日常家务中。

两个人除了没有孩子,好像一切都“很好”。她经常和闺蜜们到一家叫绿茵的休闲餐厅聚会,不缺朋友,更不会感到孤独。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活在朋友圈里的那类人。

可一次在旅游途中,小六遭遇翻车事故,成了失踪人口。

丈夫固执地开始了寻妻之旅,发现表面温顺平淡的妻子,在职场是竞争中的赢家,在婚外恋情里是激情四射的恋人……

原来,小六没有死,她只是借助大巴车翻车事故,成功地跟过去的生活作别,借由失踪,自我放逐,完成她由来已久的渴求:从原先的庸常生活里逃离,脱离以前的世界。

小六不仅有逃离的念头,而且还按照念头执行了。

他人眼中如此歆羡的生活,还逃离什么呢?

书中也给出了答案,小六觉察到自己褪去女儿、妻子等身份,找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她逃到了一个叫“乌鹊”的地方,并以“吴梅”的身份居住了下来。她用上了假的身份证,切掉了和过往生活的所有情感联系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觉得这是个有些浪漫的故事。

并没有。

小六无意中伤害到本要提拔她的钱助理,她发现从前那个社交网络又回来了。

而在角色扮演上,新认识的异性小林给她制作了新的身份证,舒姨更是希望她能够穿上她希望的装扮,无论职场抑或生活,还是有人对她怀抱希冀,希望她扮演某个预想的角色。

这时,小六才发现逃离她不想要的现状后,却陷入了轮回之中。

还回得去吗?小说中借用老警察的话表示了否定。不死心的小六再一次选择了逃离,离开乌鹊,重返城市。

城市生活依旧井井有序,她的位置早已被替代,甚至还目睹了另一场浪漫——她丈夫正忐忑不安地向另一个女人求婚。

作者鲁敏在一次新书分享会上曾说,极限运动、度假、离开一座城市、离婚、关闭朋友圈,或许都是一种小型的逃离。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但这也只局限于小部分人,大部分人都希望以平稳的方式来营造自己的生活。

她希望通过小说中“小六”这个人物来代表大多数普通人,进而去打破固有的怯弱和对生活的高度合作。

虽然写的是“逃离”,但鲁敏说,她更多希望表现的是“逃离”之后的“寻找与建立”“打破与弥合”,以“失去”的方式来重新“得到和确证”。

“每一个生而为人者,都会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有过对自我存在、自我人设、自我处境的反复追问,哪怕这种追问是无奈、疲劳也是无解的——但这正是我们共同的命运阴影所在。”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前几天吃晚饭的时候,我收到一条阿言的微信,她发给我一张“好友纪念日”的截图,5年前的今天,我们成为QQ好友。

自从阿言在考上了老家的公务员,我们的生活作息就有了时差,像在两个平行世界活着。

她说:“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以前的阿言,性格直爽,雷厉风行,喜欢尝试新鲜事物,未来可期。可是现在据她形容,不仅现在看不到一点希望,未来也可能会无休止地消沉下去。

刚毕业的那年,她一个人去广东闯荡,像带着千军万马在战斗,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可生活不到半年,她就在轰轰烈烈“逃离北上广”的呼声中,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一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容不下灵魂。

如今倒是回去了,可因为工资低,没什么积蓄,又失去了拼搏的勇气,她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言语间也表达了对我的羡慕。

像极了《奔月》中的小六。

机缘巧合下,身随心动,逃离现在的生活,奔赴向往的未知世界,却又回到周期性厌倦和质疑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也曾写过一篇短文故事,同名《奔月》,故事中有一个细节。

嫦娥为什么逃跑?

因为每天都吃乌鸦炸酱面,嫦娥因为无法忍受一成不变的生活才选择了逃离。而在上古神话中,结果却是“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逃离的热热闹闹,脚步永远在原地。

认识的一位老师,年轻时的他放弃扬州的教师工作,去了南京寻找新的天地,他说自己“奔月”的结果是身在南京成为媒体人,却常常在梦里想回到在扬州当老师的状态。

不过,现在他不再关注天上的月亮了,而是着眼于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为之努力——研究南京文化。

每一个人都会有逃离的冲动,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同是有人找到了其中的意义。

逃离,永远没有终点。

那些逃离现实的年轻人,都后悔了

当然,逃离,并不完全是负面的,有时也可以让人“上来透口气”。

在面对一些没有那么紧要的问题,或者暂时难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时,逃离无异于一套自我保护机制。先逃开,对身心和成长都有益处。

可是要知道,这种逃离的前提是,有一天你能有更好的能力去面对。

但如果反复在同一个问题上退缩,逃避一个自己心知肚明必需面对的东西时,它就会成为一种问题。

研究证明,每一次在你成功地暂时躲避掉那些负面体验时,就能获得片刻的放松,让你觉得逃离是有用的,当遇到同样,会忍不住地想要逃,形成恶性循环。

逃避可耻但有用。不过是“懒惰的身体被片刻的欢愉蒙蔽还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智慧”。

文章的最后,我不愿意与你讨论逃离到底是否真的可以实现,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纠结上,不如去直面问题。

人生处处是围城,只有直视内心的恐惧,才能获得长久的坚定。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inmintouzi/article/details/82528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