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 《关于中国当前热点经济问题的解读》

       2018年9月7日,在广泽集团运营战略发布会暨两岸青年创新中心落地天津的活动上,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魏杰发表题为《关于中国当前热点经济问题的解读》的主旨演讲,对中美贸易战与国内金融风险两大问题进行了权威w解读。

  以下为演讲原文:
  中美贸易战是大家现在非常关注,也是影响我们目前经济的重要问题。对贸易战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
  问题一:这次中美贸易战,对我们到底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实际上,如果从经济本身来讲,影响并不是太大。如果10年前打贸易战的话,我们当场就会趴下,我们没有力量来打。因为10年前,我们国家发展战略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2007年,我们对出口的依存度接近70%。
  但是后来发生一件事,就是200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危机对中国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实际上对中国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我们终于发现,像我们国家这么大的经济主体,依靠出口来增长,显然是不够的。
  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中国调整战略,从出口导向型转向内需拉动型,整整调整10年。2017年底,我们对出口的依赖度已经从70%降到了10%左右。去年我们GDP总量是82万亿,出口的贡献是8万亿左右,这8万亿左右里边美国贡献了1/3。
  所以,如果贸易战打到底的话,我们对美国一分钱都不出口,对我们增长的影响为0.2-0.5的百分点,最大影响到0.5。0.5我们还承受得起,假定今年增长幅度6.5%的话,最多降到6%。
  中国为什么一再讲对贸易战我们有底气、有信心,原因就在于我们的战略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动。从10年前的出口导向型已经转向了内需拉动型。所以,特朗普老骂他们前任总统是猪,就是你们太笨了,应该10年前对中国动手,现在动已经晚了,一动手,(中国)就反击你。
  虽然贸易战就经济影响本身来讲不是太大,但是情绪影响非常大。
  大家看,只要美国一加关税,第二天中国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问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我们又没对美国出口什么,原因就是情绪影响太大。股市是最受情绪影响的事,而且已经影响中美双方的情绪了。你现在去美国,跟10年前就不是一个感觉。最近美国朋友来北京,我请他们吃饭,最后相互拍桌子,不欢而散,情绪影响非常大。
  情绪一旦影响严重,我估计会传染到别的领域,那就不仅是贸易战的领域,可能会影响别的地方。
  现在人们有一点担心经济的问题,整个社会的情绪影响非常大。我们心里要有一个底,实际影响不是有人想象的那么大。但经济影响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这个恰恰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问题二:中国下一步怎么打贸易战?
  最近美国已经正式宣布要启动对中国另外2000亿美元(出口)美国的产品加25%关税,但中方已经讲:你们要打,我们就反击。问题是美国现在对我们出口1300亿美元,已经打了600亿美元(注:8月3日,商务部公告称对原产于美国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就剩下700亿。
  而700亿美元里有一些是不能打的。比如手机触摸屏玻璃板,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商。像湖南有一个企业,生产量非常大,我到这个企业调研,他们告诉我说,虽然中国是手机屏幕最大的生产国家,但是原材料来自于美国,我们不会生产这个原材料。你想,这种产品我们不能加关税。
  这样一来,我们实际上就剩700亿美元左右,而美国要对2000亿美元(原产于中国的商品)加关税,我们反击它,实际上子弹已经不多了。所以,我估计中国要打中美贸易战的话,战略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怎么样“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估计我们一定会做四件事——
  第一件事,全方位开放。
  中国讲,走向全方位开放,用全方位开放来抵抗美国贸易战对我们的影响。全方位开放,就要准备开放三大市场:
  1、物质产品市场。最近释放了四个计划:
  (1)降低市场准入条件,最近国际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准入条件大幅度降低了;
  (2)降低关税,从汽车一直到日用产品。日用产品涉及1000多类,降低关税的比例是55%;
  (3)海南岛成为自贸岛,整个岛取消关税;
  (4)在上海成立永久性进口贸易博览会,广州是出口贸易博览会,上海是进口贸易博览会,11月初将全面启动。
  这四个信号就告诉整个世界,中国将要全方位开放物质产品市场。物质产品市场一旦开放,一定会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刺激国内消费。国内消费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刺激,我建议喜欢奢侈品的同志先别着急买,再过几个月,会很便宜。过去之所以贵的原因是关税很高,这么多的奢侈品进入中国,一定会刺激国内的消费。
  二是提高供给水平。一旦好产品进入中国,中国人学习能力很强,会生产跟他们一样的产品出来,会提高中国的供给水平,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
  2、全方位开放的第二个市场就是服务市场,包括金融、教育、医疗等等。
  从我们正式提出金融开放,海外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的持股比例放宽到51%。而且教育也想全方位开放。今年博鳌论坛的时候,菲律宾总统来参会,在会上讲,我看你们急缺幼教老师,新闻报道说幼儿园教师老对孩子扎针,我们菲律宾有12万英语水平极好的幼儿园老师,而且不扎针,你们要不要?我们当然要。所以菲佣市场的开放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很快的事。
  服务的关键是人要进来,所以国务院成立新的移民局,目的是什么?就是人要进来。物质产品开放是海关的事,让人进来是移民局的事,要推动整个服务业的开放。我估计外国的医生来中国工作,外国的教师到中国来教学都是很快的事。
  3、开放投资市场。国务院最近修改了外资进入中国的负面清单。所谓的负面清单,就是指“什么不准干”,过去的负面清单是60多项,这次降到了42项,大量投资将会进入中国。
  所以,全方位开放未来的运作,大致上将开放三大市场:物质产品市场、服务业市场、投资市场。美国在搞孤立主义,我们用全方位开放来应对。
  第二件事,加速推动“一带一路”。
  既然美国不要中国的产品,禁止中国的投资到美国,我们得寻找新的出口、投资目的地,那就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包括了三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和两大洋(印度洋、太平洋),没有包括北美和大西洋,因为我们避开了和美国的直接冲突,要开拓新的产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推动“一带一路”,一定要做好三个服务才行。
  一是金融服务,为中国企业产品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务,所以成立亚投行,为“一带一路”搞金融服务;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中国产品要出去,投资要出去,基础设施必须配套才行。最近我去新疆才知道,新疆现在吃的海鲜不是来自太平洋,而是来自印度洋,就因为印度洋瓜达尔港到新疆喀什的高速公路打通了。
  所以,未来企业讨论的问题将是供应链和基础设施,谁能建立一个新的供应链、维系供应链,谁就是未来。供应链的背后是基础设施支持,中国加大了“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为中国产品和企业走出去来服务的,这是我们第二个要做的事。
  三是法律服务。最近我们成立了一个特殊法院,叫“一带一路”法院,专门为中国产品企业走出去搞法律服务。
  所以我们搞“一带一路”,这三个方面的服务必须跟上。现在我们大资本用的比较多,未来更需要的是大量的中小资本走出去。去年7月份,我去东欧五国调研就发现,大量活跃着中国中小资本,像物流、便利店、零部件配套这种。今年8月份,我去非洲调研,到了摩洛哥,发现大量的中小资本也已经走出去了。
  五年时间,我们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5万亿美元。大家看到“一带一路”将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我想,未来我们许多服务业要琢磨一下为“一带一路”服务的问题,产品和资本将大量走向“一带一路”,既然美国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我们加速“一带一路”合作,将非常有意义。
  第三件事,稳住外汇。
  外汇不能出问题,外汇一旦出问题,我们将全盘皆输。稳住外汇有两个目标。
  目标一,人民币不能持续贬值。我估计就是不能破7,破7了就是持续贬值,不破7就是没有持续贬值。虽然没有任何机构宣布这条指标,但是最近观察,给大家的概念就是这个意思。之前,我们发现人民币贬值快接近7了,我当时很紧张。结果不到两个小时,反弹回来,我知道央妈动手了。从最近的一系列举动来看,很明显就是不能破7。
  目标二,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外汇储备量不能持续减少有一个指标,就是不能少于3万亿美金。只要外汇能稳住,那么中美贸易战对我们的损害不会太大。怎么稳住外汇呢?我想,不外乎有三个办法。
  一,外汇改革。我们已经承诺放开的,会继续放开。比如出国求学,生活费、学费没问题,包括未来我们搞的一些对自贸区企业的外汇上的便利,也没有问题。但是对个人来讲,海外不动产、海外证券、海外投资类保险等三项海外投资,基本上叫停了。不仅叫停了,而且会进一步收紧。
  现在海外刷银行卡,单笔消费超过1000元人民币连续21天,就要立案调查了。查一下,你是正常消费还是转移资金。再者,过去海外提现没有限制,最近正式宣布,一个人一年的海外提现数量上限就是10万人民币。前一个月又宣布了一件事,就是把远期外汇交易的风险准备金率从0提高到20%,银行要卖100美金的话,它的20%要交给中央银行,作为风险准备基金。
  二,海外并购监管。对技术类的海外并购进行支持没问题,像海外收购的芯片制造企业、半导体企业等等,要多少外汇给多少外汇。但是非技术类全面叫停了,像海外买酒店、海外买足球俱乐部、海外买影院等等,不仅叫停了,买了这些东西的企业,外汇怎么倒腾出去,现在怎么倒腾回来。
  三,“一带一路”投资。主要是用人民币投资,不再动用外汇储备了,因为要稳住外汇。海外用人民币投资,实际是所谓的一箭三雕:一是能够稳住外汇储备,不会消耗外汇;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三是刺激国内经济,因为原材料在国内。
  总体来讲,稳住外汇的基本办法就这三条,外汇基本属于收紧状态。
  第四件事,保持国内经济稳定。
  我们打中美贸易战要做的第四件事,就是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怎么来保持稳定?
  1、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今年我们一件重要的事是防范金融风险,而防范金融风险导致货币政策的作用受到限制。但是财政政策还有余力,所以要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现在很明确提出来,财政政策一定要做到两件事:
  (1)减税费。
  大家注意,减税费一定要落实到今年。年初的时候,国务院定了今年减税费1.3万亿,未来一定要落实这个数字。同时最近还可能出台一些新的政策,技术创新投资可以减免税收。
  最近有一件事,员工的社保要由税务局来收。这一来,可能会加大许多企业的负担,尤其是中小企业。所以,最近(管理层)在紧急讨论关于减低社保缴纳费率的问题。因为如果继续增涨税费的话,中小企业压力会很大的。所以,要进一步减少税费,我估算了一下,今年差不多会减税1.5万亿。
  (2)加大财政投资。
  财政投资未来不能搞金融性投资,主要是基础设施组织。年初国务院定下来,今年基础设施投资有1.3万亿,由募集社会资本完成,就是以发债券方式完成。虽然现在有债务违约问题,但是国家所定的债权还必须加速推动。募集资金差不多达到1.5万亿。最近所讲的3万亿投资就是指:税费减1.5万亿 + 基础设施投资1.5万亿。
  最终干嘛呢?刺激经济。所以财政政策,未来几年将会更加积极。
  2、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必须要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到现在已经定下来,中国未来二十年内增长的主要产业有三个:
  (1)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这8个战略新兴产业要加快推进。国家将加大投资力度,也更加释放市场的作用,来推动它。
  市场的推动力量和国家投资力量要加速推进,尤其是在对待民营企业的创新上这方面要加大支持。比如最近人工智能方面有一个重要突破,医疗影像把你的五脏六腑照得清清楚楚,看病不一定见大夫,传过去就行了。
  大家注意,在这8个要点上,国家已经不分民营企业还有国有企业,做得好的都会获得国家投资支持,加速推进产业的发展。
  (2)服务业
  服务业必须加速推动,包括消费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精神服务业。服务业未来为中国的这种贡献非常大,去年我们第一次出现消费的贡献超过了投资,为什么?因为服务业发展很快。我估计税费减免上,服务业一定会有新的优惠政策。
  (3)现代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将是未来对中国贡献非常大的产业,目前已经明确了5个发展重点:飞机制造与航天器制造;铁路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电装置;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
  上次一个研讨会上,有民营企业家问:魏老师,好像没有我们的事。我说:你错了,给你提供了巨大的机会,为什么呢?未来企业不是去直接生产这5个领域的产品,分工协作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这个产品是谁生产的,说不清楚。
  你想,大飞机有600多万个零部件,涉及近百个行业、众多的中小企业,上海有家生产大飞机的集团,只干一件事——设计和组装,所有零部件都是招标采购,谁搞得好就买谁的。
  所以,民营企业只要有生产能力就行,不在于生产什么,关键是你生产能力怎么样。从传统产品生产到分工协作,是个巨大变革,未来大家请注意,中国民营企业必须改变商业模式,有技术分工体系才行。
  这五个要点一旦起来,给我们每年提供GDP总量应该在30万亿以上。最近我看一个报告,战略性新兴产业40万亿以上,服务业36万亿以上,现代制造业30万亿以上。我们之所以预计到203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主体的原因不是对现有产业的统计,是对未来产业的统计。
  总结起来,中国打贸易战一定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估计最少要做这四件事:全方位开放,力度一定会加大;“一带一路”倡议必须加速推进了;一定稳住外汇,外汇不能出事;国内经济保持一定的刺激、增长。
  中美贸易战问题确实有影响,但是建议大家不要把它看得太重,虽然外汇受到一定影响,也不要过度恐慌,我们还是有自身的设计和做法的,大家不必紧张。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经济,目前大家最关注的是中美贸易战。

  这里提醒大家,对房地产问题还要谨慎,因为7月31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政策定调中,唯独一个提的更严厉了,就是房地产。以前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现在改成坚决控制房价上涨,不是过快,上涨都不行,后面一句话是推出各种长效机制。
  总体我的看法是,中国能防止这次金融风险,我觉得中国还是有竞争力的,别把我们想得都很笨,实际我们有精英。系统性金融风险在中国的爆发的可能性基本不大。
  未来是艰难的三年,2018年、2019年、2020年,这三年时间只要不爆发金融风险,最后结果一定会推动我们整个社会的发展。金融风险这个问题,不要太过度地紧张。最近大家预期总不好,一直在紧张,建议大家预期还要好一点。只要有信心、措施得力,中国一定能逃过这一劫。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anwyq/p/985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