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CSP 202012-2 期末预测之最佳阈值(C++语言100分)

1. 问题链接:CCF 202012-2 期末预测之最佳阈值

试题编号: 202012-2
试题名称: 期末预测之最佳阈值
时间限制: 1.0s
内存限制: 512.0MB
问题描述:

题目背景

考虑到安全指数是一个较大范围内的整数、小菜很可能搞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安全,顿顿决定设置一个阈值 θ,以便将安全指数 y 转化为一个具体的预测结果——“会挂科”或“不会挂科”。

因为安全指数越高表明小菜同学挂科的可能性越低,所以当 y≥θ 时,顿顿会预测小菜这学期很安全、不会挂科;反之若 y<θ,顿顿就会劝诫小菜:“你期末要挂科了,勿谓言之不预也。”

那么这个阈值该如何设定呢?顿顿准备从过往中寻找答案。

题目描述

具体来说,顿顿评估了 m 位同学上学期的安全指数,其中第 i(1≤i≤m)位同学的安全指数为 yi,是一个 [0,108] 范围内的整数;同时,该同学上学期的挂科情况记作 resulti∈0,1,其中 0 表示挂科、1 表示未挂科。

相应地,顿顿用 predictθ(y) 表示根据阈值 θ 将安全指数 y 转化为的具体预测结果。
如果 predictθ(yj) 与 resultj 相同,则说明阈值为 θ 时顿顿对第 j 位同学是否挂科预测正确;不同则说明预测错误。

predictθ(y)={0(y<θ)1(y≥θ)

最后,顿顿设计了如下公式来计算最佳阈值 θ

θ=maxargmaxθ∈yi⁡∑j=1m(predictθ(yj)==resultj)

该公式亦可等价地表述为如下规则:

  1. 最佳阈值仅在 yi 中选取,即与某位同学的安全指数相同;

  2. 按照该阈值对这 m 位同学上学期的挂科情况进行预测,预测正确的次数最多(即准确率最高);

  3. 多个阈值均可以达到最高准确率时,选取其中最大的。

输入格式

从标准输入读入数据。

输入的第一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m。

接下来输入 m 行,其中第 i(1≤i≤m)行包括用空格分隔的两个整数 yi 和 resulti,含义如上文所述。

输出格式

输出到标准输出。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佳阈值 θ

样例1输入

6
0 0
1 0
1 1
3 1
5 1
7 1

样例1输出

3

样例1解释

按照规则一,最佳阈值的选取范围为 0,1,3,5,7。

θ=0 时,预测正确次数为 4;

θ=1 时,预测正确次数为 5;

θ=3 时,预测正确次数为 5;

θ=5 时,预测正确次数为 4;

θ=7 时,预测正确次数为 3。

阈值选取为 1 或 3 时,预测准确率最高;
所以按照规则二,最佳阈值的选取范围缩小为 1,3。

依规则三,θ=max1,3=3。

样例2输入

8
5 1
5 0
5 0
2 1
3 0
4 0
100000000 1
1 0

样例2输出

100000000

子任务

70% 的测试数据保证 m≤200;

全部的测试数据保证 2≤m≤105

2. 问题分析:

经过读题分析,本题难点在于 m m m位同学的安全指数 y y y可能重复,不能单纯使用结构体数组来表示数据。首先需要使用哈希表对第 i i i行同学的安全指数 y i y_i yi及其上学期的挂科情况 r e s u l t i result_i resulti进行统计得出考虑重复安全指数的挂科情况,然后转存入一个vector动态数组进行从小到大排序,从小到大遍历递推得出阈值 θ ⩾ \theta \geqslant θ当前安全指数 y i y_i yi时左侧预测正确的次数,即挂科情况为0的数量,最后从大到小遍历边递推得到阈值 θ ⩾ \theta \geqslant θ当前安全指数 y i y_i yi时右侧预测正确的次数,即挂科情况为1的数量,边迭代得出最佳阈值 θ ∗ \theta^* θ。其中,由于迭代是从大到小进行,所以该方法直接满足多个阈值均可以达到最高准确率时,选取其中最大的规则。

3. C++代码程序实现: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safetyIndex
{
    
    
    int y,ones_result,zeros_result,zeros_left,ones_right;
    safetyIndex()
    {
    
    
        zeros_result=0;
        ones_result=0;
    }
    bool operator<(const safetyIndex& si)
    {
    
    
        return this->y<si.y;
    }
};
int main()
{
    
    
    int m,yi,result_i,zeros=0,ones=0,pred_true=-1,ans,theta;
    scanf("%d",&m);
    unordered_map<int,safetyIndex> y2result;
    for (int i=0;i<m ;++i )
    {
    
    
        scanf("%d%d",&yi,&result_i);
        y2result[yi].y=yi;
        if (result_i==0)
        {
    
    
            ++y2result[yi].zeros_result;
        }
        else
        {
    
    
            ++y2result[yi].ones_result;
        }
    }
    vector<safetyIndex> si;
    for (auto ele:y2result)
    {
    
    
        si.push_back(ele.second);
    }
    sort(si.begin(),si.end());
    si[0].zeros_left=0;
    for (int i=1;i<si.size();++i )
    {
    
    
        zeros+=si[i-1].zeros_result;
        si[i].zeros_left=zeros;
    }
    for (int i=si.size()-1; i>=0;--i )
    {
    
    
        ones+=si[i].ones_result;
        ans=si[i].zeros_left+ones;
        if (ans>pred_true)
        {
    
    
            pred_true=ans;
            theta=si[i].y;
        }
    }
    printf("%d",theta);
    return 0;
}

4. 提交AC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46223009/article/details/12519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