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装
1.1 封装的概念
面向对象程序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而类和对象阶段,主要研究的就是封装特性。何为封装呢?简单来说 就是套壳屏蔽细节。
比如:对于电脑这样一个复杂的设备,提供给用户的就只是:开关机、通过键盘输入,显示器,USB插孔等,让用 户来和计算机进行交互,完成日常事务。但实际上:电脑真正工作的却是CPU、显卡、内存等一些硬件元件。
对于计算机使用者而言,不用关心内部核心部件,比如主板上线路是如何布局的,CPU内部是如何设计的等,用户 只需要知道,怎么开机、怎么通过键盘和鼠标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即可。因此计算机厂商在出厂时,在外部套上壳 子,将内部实现细节隐藏起来,仅仅对外提供开关机、鼠标以及键盘插孔等,让用户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即可。
封装:将数据和操作数据的方法进行有机结合,隐藏对象的属性和实现细节,仅对外公开接口来和对象进行 交互
1.2 访问限定符
注意:一般情况下成员变量设置为private,成员方法设置为public。
1.3 封装扩展之包
1.3.1 包的概念
在面向对象体系中,提出了一个软件包的概念,即:为了更好的管理类,把多个类收集在一起成为一组,称为软件包。通俗来讲就是文件夹。
在Java中也引入了包,包是对类、接口等的封装机制的体现,是一种对类或者接口等的很好的组织方式,比如:一 个包中的类不想被其他包中的类使用。包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同一个工程中允许存在相同名称的类,只要处在不同的包中即可。
1.3.2 导入包中的类
Java 中已经提供了很多现成的类供我们使用. 例如Date类:可以使用 java.util.Date 导入 java.util 这个包中的 Date 类. 但是这种写法比较麻烦一些, 可以使用 import语句导入包。如果需要使用 java.util 中的其他类, 可以使用 import java.util.*。但是我们更建议显式的指定要导入的类名. 否则还是容易出现冲突的情况.
1.3.3 自定义包
基本规则
在文件的最上方加上一个 package 语句指定该代码在哪个包中.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7467332 查看本文章![]()
包名需要尽量指定成唯一的名字
包名要和代码路径相匹配
如果一个类没有 package 语句, 则该类被放到一个默认包中
操作步骤:
1.在idea中建一个包:鼠标右键点击src->点击New->点击Packag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包名
1.3.4 常见的包
1. java.lang:系统常用基础类(String、Object),此包从JDK1.1后自动导入。
2. java.lang.reflect:java 反射编程包;
3. java.net:进行网络编程开发包。
4. java.sql:进行数据库开发的支持包。
5. java.util:是java提供的工具程序包。(集合类等) 非常重要
6. java.io:I/O编程开发包。
2. static成员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stuNum;//学号
public String classNum;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int age, String stuNum)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this.stuNum = stuNum;
}
public void show(){
System.out.println("名字:"+this.name+"年龄:"+this.age
+"学号:"+this.stuNum+"班级"+this.classNum);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new Student("wangwu",13,"123465");
student1.classNum="一班";
student.show();
}
}
我们发现student1和student2都属于同一个班,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把classNum抽离出来不用每一次实例化一个对象都要为classNum这个属性分配内存,那我们如何把classNum抽离出来呢?
答:在classNum前面加static来修饰
2.1 static修饰成员变量
static修饰的成员变量,称为静态成员变量,静态成员变量最大的特性: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是所有对象所共享的。
【静态成员变量特性】
1. 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是类的属性,所有对象共享的,不存储在某个对象的空间中
2. 既可以通过对象访问,也可以通过类名访问,但一般更推荐使用类名访问
3. 类变量存储在方法区当中
4. 生命周期伴随类的一生(即:随类的加载而创建,随类的卸载而销毁)
访问形式:
1.通过对象访问
2.通过类名访问
那么这两个访问方式哪个更好呢?
答:2。因为静态的成员变量也被叫作类变量。就是说它属于类,而不是对象。此外通过类来访问更加方便和节省内存。如果通过对象访问,在每一次实例化之后都要写一遍,不仅麻烦,而且也浪费内存。
2.2 static修饰成员方法
Java中,被static修饰的成员方法称为静态成员方法,是类的方法,不是某个对象所特有的。静态成员一般是通过 静态方法来访问的
【静态方法特性】
1. 不属于某个具体的对象,是类方法
2. 可以通过对象调用,也可以通过类名.静态方法名(...)方式调用,更推荐使用后者
3. 不能在静态方法中访问任何非静态成员变量
4. 静态方法中不能调用任何非静态方法,因为非静态方法有this参数,在静态方法中调用时候无法传递this引用
2.3 static成员变量初始化
静态成员变量的初始化分为两种:就地初始化 和 静态代码块初始化。
1. 就地初始化 就地初始化指的是:在定义时直接给出初始值
2. 静态代码块初始化
3. 代码块
3.1 代码块概念以及分类
使用 {} 定义的一段代码称为代码块,可分为以下四种:
普通代码块
静态代码块
构造代码块
同步代码块
3.2 普通代码块
{
System.out.println("实例代码块....");
}
3.3 静态代码块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
}
3.4 构造代码块
public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构造代码块....");
}
3.5 代码块的执行顺序
class Student{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rivate String stuNum;//学号
{
System.out.println("实例代码块....");
}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静态代码块.....");
}
public Student(){
System.out.println("构造代码块....");
}
}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
}
当我们发现这段代码跑起来的结果为
所以当普通代码块,静态代码块,构造代码块同时出现时,它们的执行顺序为静态->普通->构造(和它们定义顺序无关)
注意事项
静态代码块不管生成多少个对象,其只会执行一次
静态成员变量是类的属性,因此是在JVM加载类时开辟空间并初始化的
如果一个类中包含多个静态代码块,在编译代码时,编译器会按照定义的先后次序依次执行(合并) 实例代码块只有在创建对象时才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