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赛感想

转眼间,2018年蓝桥杯大赛落下帷幕。从寒假开始准备到现今拿到国二,这段经历让我充实了很多。

想要参赛的原因比较简单,有些功利地觉得在大二应该拿点和专业相关的奖项,丰富一下简历。

校内赛安排在去年年底,比较好过,只要有点编程基础,大概率能拿到公费参加蓝桥杯省赛的名额。赛前参加了本院研究生学长学姐的“蓝桥杯培训”,是针对一些基本且重要的算法进行的几次讲解授课。此外,我当时在网络上到处找学习渠道,比如看过一些算法讲解视频,看了一两章刘汝佳的紫书(比较难,自学有些缺乏动力),在leetcode上刷了二三十道题,就这样算入了个门。可惜最后因为时间冲突,没有参加校内赛,所以我决定自费(300元)参加省赛,报名的是C/C++ B组。

我清楚地知道寒假应该开始准备了,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主要是浪费我的报名费!)。于是从1月末开始,我开始在各大刷题网站上学习刷题。从寒假陆陆续续地刷题到开学后一直坐了一个月的图书馆一楼,两个月时间,我奔赴省赛赛场。比完之后本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因为犯了一些特别低级的错误,但结果出乎意料,竟然省一了。当时又兴奋又紧张,不知道之后该怎么准备能在国赛有好的表现。

于是我又开启了图书馆模式,期间因为参与数学建模校内赛,也耽误了不少时间。4月到5月,我在CSDN上看了一些算法博客(CSDN真的大神云集),学习了一些图论算法和字符串算法,基本没怎么做搜索和动态规划的题。其实我心里知道蓝桥杯没有这么难的,但我还是希望能碰碰运气,万一遇到一些难题我也能搞定。

5.26日,随着学院的参赛同学们一同来到北京,不得不说学院邬老师的安排真的很周到。国赛赛点在北方工业大学,一共两道结果填空小题,一道代码填空小题,三道编程大题。赛场上,我刚开始做前两道搜索的结果填空题没能跑出来(优化剪枝没写好),先跳过了,第三道代码填空题是自己做过的类似题,思考了一下也填上了。但是,第一道编程大题可能是我这次比赛的败笔。当时我以为它也是我曾经做过的一道类似题,一直想往之前的思路上面套,但是总是不成功,又修改,这样来来回回浪费了大概四十分钟(回想起来真是可惜!)。我一些慌了,赶紧把最后一道大题暴力小数据AC掉,重新回来像开了挂一样直接搞定了前两道小题,继续开始做第一道大题。这时候我劝自己不要太固执了,于是索性放弃之前的思路做法,以自己的简单思路来做,最后比较顺利地AC了可能近60%的数据(注意:赛场上不会现场判分,我是自己根据题上给的数据范围来测试估计的)。然而,第二道大题是我觉得超级简单的dfs题,可是当时只剩13分钟,我遗憾地并未写完程序(再给我五分钟就行了!),于是这样和约100分的分值失之交臂。比赛刚结束,和学长讨论题说应该最后一道大题可以用素数打表来优化,思考后觉得确实可行,可我当时因为时间不够只是暴力过了小数据,实感遗憾!

次日比赛结果便出来了,国二,虽然不算太差吧,但比赛中的遗憾让我感到有些可惜。另外的感受是,蓝桥杯确实比想象中简单,今年国赛竟然只考动态规划和dfs,因此我4~5月的算法准备皆无用武之地,纯当充实自我了。

回想起坐在图书馆一楼的这几个月,觉得很充实。静静地在自己世界里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是很美好的,如果能够有一定的正向反馈,更能激励自己继续积累从而不断前进。我认为这届蓝桥杯带给我的不仅是在算法上的知识储备,更是对这个领域的一个认知。这次的备战过程我是孑然一人的,但在网络上我了解到有很多正在奋力学算法的人,亲身体会“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比如CSDN博客上有很多博主的oj解题报告以百计量,其他高校很多大佬日以继夜地打各种算法比赛,有次我在查C++STL的时候竟然看到上海市的一位初中生的算法博客(内心感受此处省略一千字)。所以,尽管“蓝桥杯”告一段落,我清楚自己所学仅为冰山一角,仍需要继续学习感受算法的博大精深。

对于基本算法的学习,我主要推荐一些网站:牛客网、洛谷、CSDN博客、计蒜客。如果真的能静下心来多学习一些新东西,多做一些题,一定能有所收获。

“蓝桥杯”只能算是我算法学习的一个开端,也是视角眼界的一个扩展。如果能够把握现有的机会和环境,潜心学习,明白自己所想要的并付诸时间精力,厚积终将薄发。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38033475/article/details/80633052